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一一八章 建设

第一一八章 建设

    经过了一段时间耐心的等待,最终22年12月28号,滨海市相关部门做出了批复:拟同意由海东电信职业技术大学牵头建设“海东市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并对一期建设给予六百亩土地和四千万经费的支持。同时责成一所市属高专学校和两所中专学校积极开展需求对接,共同推动基地建设。

    消息一出,其他三所学校快速做出了反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与海东电信职业技术大学进行对接联系。大家都明白,谁在这样关键的转折时刻占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由此,滨海市的职业教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以前,一个地方政府能出政绩的工作集中在招商引资、市政工程、房地产等各方面,教育往往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现在,似乎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像过去那样轻易的就可以显示出政绩了,特别是随着全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新常态,以往所依赖的各种外部手段都逐渐的失去了力度,各个地方都要从自身的内部去寻求解决办法,实现自己造血,甚至能够实现对外输血。这个时候,就需要协调调动本地区的各种资源,儿偏偏职业教育的改革恰好是一个能够融合众多资源的创新点,因此,它也理所当然的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初期建设涉及到的四所学校,根据各自和整体的实际需要,本着逐步发展,高度共享的原则,在此前由滨海电信职业技术大学拟定的建设方案基础之上,最终确定了一期建设的规划。

    与此同时,由政府部门负责的征地工作也正式开始了,标的正是岭北县城关镇河下村。

    之所以选择这里,当然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最初的建设方案将其作为假设目标的影响,如果没有人把它提出来,或许它根本就不会进入决策者的考虑范围。但更主要的是经过政府规划部门的调研发现,这里也确实是个理想的位置。

    首先这里有充裕的土地可供使用且具有成本优势,不像是市区周围,征地成本过高。其次,这里距离市区远近适中,交通便利,同时还是本市西北部的区位中心。另外,这里经济发展一般,恰好需要能有一个新兴的产业作为驱动。

    消息传到河下村的时候,这个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小村子很快就热闹起来了,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不再等到年根儿了,连夜坐车赶了回来,甚至有在县城里做生意的也关停了店铺回来等着成为“征二代”。

    一些议论的声音也随之在村里再次传播开来。

    “我早就说吧,老赵家这小子肯定是早就有了消息,不然他好好的县委大院的工作不干,回来种地?”

    “可不是呢,那时候问他,还指天指地的说没有消息,就是自己想干呢。”

    “没想到这小子这么鬼。跟他爷爷老赵头儿可不一样,那老头儿还是挺实在的。”

    “我今儿可是把这丑话先放在这,要是我们家拿不到足够的赔偿,我就让他也不好过,我才不管他大棚小棚。”

    ……

    正当人们还在纷纷议论中设想着如何拿到更多的征地补偿款,用这些钱去哪里安居乐业,甚至是为了到底买商品房还是买底商而纠结的时候,村委会发出了通知:基地建设将要占用的土地为国家所有,此前被村民非法开垦为耕地,责任不予追究,现将土地依法收回。

    这怎么可能?

    绝对不能接受。

    义愤填膺的村民们迅速冲到了村委会,吵吵着要个说法。

    其实还有什么可要的呢?说法不是已经公布了吗,土地为国家所有,之前村民们开垦成了自己家的,本来也并不合法,现在国家有其他的用途需要收回来,自然也不必给予补偿。

    “把我们的地都给占了,不给补偿,以后让我们喝西北风啊?”讨要说法的人群中,有个中气十足的年轻人,在嘈杂的人群中叫喊道。

    村主任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别给我在那带头起哄,你以为我听不出来是谁啊?你喝什么西北风啊,地在那摆着,你几年没种了?”

    人群里又有人喊道:“凭啥你说是国家的就是国家的,我就知道那是我爸留给我的。”

    “国家的也是人民的。”

    “国家要回去不也是给别人用吗?凭啥给他们用可以,就不给我们用?”

    每个人都在把自己最有道理的观点摆了出来,村主任纵有十张嘴也回复不过来了。眼看着村民们越说越激动,甚至有人开始说是村主任从中得了好处,把村民们给卖了。情急之下,他偷偷的在手机上给派出所的所长发了信息,拜托前来救急。

    时间不长,派出所的所长真的带着几个民警赶来了。

    这时候村委会的院子里也聚集了更多的人,已经到了水泄不通的程度。赵天阳也挤在人群之中,一来是他也想听听事情的进展,毕竟他的大棚也是征地的一部分,对他影响很大,二来也是因为赵老爷子也早早的跟着人群来了,他担心爷爷。

    派出所的所长挤过人群,站到了前面,提高嗓门说到:“乡亲们,不管什么事,大家一定要冷静,有理说理。”

    村民们对于民警的态度和对待村主任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都知道跟警察不是闹着玩的,特别是那几个前面带头吵吵的年轻人都不再出声了。

    反而倒是有几位老人站到了前面,跟赵家老院子邻居的郭家老爷子对着村主任和民警们说到:“你们也都是咱本地的,实际上啥情况你们心里也都清楚。其实说句实话,这年头谁还愿意种地啊,一年到头不挣钱,就是落把粮食。可是像我这样的,不种地又能干啥啊?不愿意失去这点儿地,其实说到底还是害怕生活没有依靠啊。”

    “三叔,您说的这些我们也都知道,但是这政策不是咱们村里定的,这是市里县里发下来的,咱们村里也没办法。”村主任耐心的给郭老爷子解释完,又提高声音向着在场耳朵村民们说:“我这个村主任也是大家伙选出来的,要是大家信得过我,咱们就先回去,只要能争取到的好处,不用大家说我也全力的去争取回来。要是大家信不过我,那我这就跟着大家伙一起散了,我也不干了。”

    村民们一听说村主任准备不干了,也不知所措了,他要是不干了更不知道去哪说理了。再加上派出所所长的调节,人们就渐渐的散去了。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民意,及时的给村民们做好思想工作,市里派出了一个征地工作组入驻了河下村。

    经过村委会村民代表和征地工作组的谈判,工作组代表政府做出承诺:按照土地的具体情况,分等级补偿,征地范围以内成块在种的地每亩地2500元,不种的地1000元。同时,基地建成后会优先给有意愿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但是岗位数量也是有限的,会优先给放弃补偿的。此外,不愿意参与就业的,还可以获得免费的培训。同时鼓励征地范围以外没被占用的土地积极进行副业建设,产出物可以进行统一管理与经营。

    赵天阳的大棚因为已经投入使用,考虑到这是实际情况,规划中的建设方案便特意把他的大棚用地给避开了。

    同时,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也和赵天阳签订了一份协议,声明实训基地在建设中不再规划农业类项目,但是后期如果有教科研方面的相关需求,赵天阳的大棚需要尽力的提供便利。

    ……

    时间转眼又已经出了正月,征地的事情早已尘埃落定,但是一些往年都会外出打工的人还没有离家,他们估摸着地已经征下了,破土动工也就是眼前的事,本村人咋也能占个便利条件在工地上找点活干。一样的出力气,家门口就能干的话,谁还愿意去远处呢?

    有了这些暂时不用干活的人,村里的日常也热闹了不少,每天都会有一些人在早饭后自发的聚集到邻近田地的路口,东拉西扯的聊天,主要的目的在于观察着土地上的动静。

    闲聊中就有人说:“今年闰二月,俩二月二。都说‘龙抬两次头,庄稼佬儿不愁’,可是现在连地都没有了,庄稼佬儿咋能不愁呢?”

    就有人解释说:“地留在那你也不种,现在开发了建大工程,保不齐以后都会沾光,这才正好是庄稼佬不愁呢。”

    “沾光不沾光的咱不知道,反正不是说可以给免费培训吗?等建好了我就先去培训培训,也学点手艺。”

    “你小子活了半辈子,没想到也能念个大学呢吧?”

    众人哈哈的笑了起来。

    笑声中又有人在说:“这大学都办到家门口来了,要说什么是好的大学啊,这不就是好的大学吗?能够实实在在的给咱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就是好大学,其他那些跟你没关系的,再好能有啥用。”

    说说笑笑中,众人都在期盼着好大学的来临。

    23年3月3日,农历二月十二,一大队工程车辆开进了河下村,实训基地建设就此拉开了序幕。

    从方案的构思开始,到综合论证,到批准实施,高平和徐正永他们几个人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再到现在的开工建设,已经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负责各项工作的推进,几乎没有人还记得他们的存在。

    又或许他们也根本就未曾想过要被谁记得,最主要的还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内心。

    不过,无论是否有人记得,他们当然还是要到现场去看一看的。

    高平特意找朋友借了一辆七座的汽车,约齐了徐正永,马老师,宋老师,陈老师和罗老师,要一起到河下村的现场去看一看,除了他和徐正永,其他几个人都还未曾去过呢。

    早春的风还带着十足的寒意,野外的泥土也才刚开始化冻,“匹夫会”的几名成员站在公路边上看着田地里数十辆工程车辆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身上也都充满了力量。

    陈老师又对罗老师开起了玩笑:“咋样,老罗,这回不遗憾了吧?”

    “哎呀,现在我更遗憾了。这么好的时候,要是再年轻点,让我多干上几年多好啊。”

    徐正永也在一旁说到:“是啊,这到了好时候了。应该再也不会过那种‘一张大饼吃八年’的日子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罗老师说:“我看要说遗憾,恐怕是小高老师多少会有一点儿吧?”

    大家应该也都明白罗老师话里的意思,都转头看着高平。

    高平还在笑着,听罗老师说到他,看了看大家,然后说:“只要真的想要做事情,就不可能没有遗憾。有句话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所以事情还是要敢于尝试的,万一成功了呢?更何况,这件事还是给了我太多的收获,让我相信只要努力前进,就总会遇到朋友。”

    陈老师带头鼓起掌来,然后他也郑重的说:“咱们‘匹夫会’到这也就散了吧。”

    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高平接了一个电话,让他尽快回学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