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金山传 » 第二章 法海

第二章 法海

    “想不到才五年没见,你如今却变成了这副模样,看来当年你也没好到哪儿去呀!”

    青衣女子那慵懒的声音传进了十五的耳朵里,他抬头望着身边的老和尚,小声问道:“师父,那位女施主她认识你!?”

    原来,十五的师父就是那青衣女子口中的法海!

    法海看了十五一眼,轻声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回答十五的问题,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前方的青衣女子。

    “好久不见,我曾以为你不会再回来了。”

    法海语气平淡,好像并没有因为见到这位旧友而感到喜悦。只有小十五才能看得出来,他的这位师父此时已经发生了一点点说不出来的变化。

    青衣女子在离师徒二人三五丈远的地上停了下来,双眼看似随意地将法海打量了一番,像是在对方身上寻找什么东西。

    “我说过,我会回来的!当年的事,也总该有个公道!”

    青衣女子缓缓开口,但如果仔细看的话,就能发现她的眼底竟然藏着一丝忌惮之色。

    听到青衣女子这话,法海和尚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两只眼睛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平静地注视着前方的青衣女子,口中淡淡说道:“看来施主这次,是为了当年之事而来。”

    十五被他师父和那青衣女子的对话搞得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可当他看到二人好像都是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他又有些害怕,不敢去打搅。

    而这时,那青衣女子却是突然笑道:“法海大师说笑了,小女子道行低微,怎敢再冒犯大师您呢。”

    法海和尚依旧是面无表情,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伸手牵着十五,径直朝着那青衣女子走了过去。

    见法海向自己走来,那青衣女子顿时有些紧张了,立马将一只手伸进了袖袍之中。

    在二人擦肩而过的时候,法海突然开口说道:“当年之事本就是一场罪过,你修行不易,还望好自为之。”

    青衣女子闻言微微一愣,袖袍之中的玉手却紧紧地握成了一个拳头。

    十五抱着铁钵乖乖跟在他师父身后,在走了一段距离之后,他又忍不住回头望了望,却发现青衣女子和那两个小丫鬟竟然不见了踪影。

    如此一来,小十五的心里更加好奇了,他抬起头看望法海那皱巴巴的脸颊,小声问道:“师父,刚才那位女施主是谁呀?”

    原本看起来若无其事的法海在听到小十五的话后,突然又停了下来,随后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十五的小脑袋,开口说道:“她是师傅的一位故人,将来你也许会认识她的。我们赶紧回山吧,你师兄还等着我们呢。”

    一说到自己的师兄,小十五一下子就忘了疑惑,乖乖地跟在了法海身后,朝着山上走去。

    师徒二人马不停蹄,终于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回到了寺庙。

    他们先是经过了一处湖泊,听说那是因为五年前的大洪水而形成的。湖面上钻出了不少新生的荷叶,那是道宗和尚在两年前种下的,如今已经长出了花苞,看样子今年终于可以开花了。

    湖泊旁边是一座颇为大气,但却有些破烂的寺庙。

    寺庙门口是一处石梯,上面长满了黑色的青苔,两三朵淡紫色的牵牛花从两边那茂密的杂草丛中挤了出来,安静地趴在石梯边缘。

    寺庙大门正敞开着,门上原本鲜红的油漆此时已经变得有些发黑,而且还在一块块脱落,露出了里面那长满霉斑的门板。

    再往上,一块牌匾斜挂在寺庙大门之上,看起来好像随时都会从上面掉下来。从牌匾上那三个斑驳的金色大字就能看得出来,这里曾经应该是有多么辉煌。

    目光穿过寺庙大门,能看到里面依旧是一副破败的模样。

    钟楼已经倒了,地上到处都是残砖碎瓦。整个大殿已经有些倾斜,中间那两根承重的柱子还在苦苦支撑着。偏殿旁边的院墙也塌出了一道大口子,像是给这狼狈不堪的寺庙多开了一道后门。

    “金山寺!师父,我们到家啦!”小十五指着牌匾上的几个大字,高兴地大喊到。

    然后,他就像一个离家许久的孩子,蹦蹦跳跳,踏过长满青苔的台阶,不惧头顶上摇摇欲坠的牌匾,大步迈进了寺里。

    法海慢慢地跟在小十五身后,他抬头望着大门上的牌匾,心中好似百感交集。

    十五一手抱着铁钵,一手提着衣摆在这金山寺里面蹦来蹦去。虽然这里看起来是那么不堪,但这金山寺毕竟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他也早已将这里当成了他的家。

    法海和尚进到寺庙后,先是将头上的斗笠放到一边,然后慢慢走到寺庙中间的一块青石碑前。小十五见状,也是马上跑了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了他师父身后。

    然后师徒二人双手合十,对着那石碑施了一礼。

    自打小十五懂事以来,他就记得他师父每次要外出,或者是外出归来的时候,都会到这石碑前行礼,像是在与家人道别,也像是在向亲人问好。

    那石碑只是一块普通的青石碑,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道宗和尚有时会趁法海不在的时候,悄悄教十五识这石碑上的字,只不过这石碑上的文字实在太多,也或许是十五确实不太聪明,道宗和尚前一天刚教完,第二天他就又认不全了。

    但小十五却是大概知道,这石碑是他师父立的,上面所刻的,应该都是一些人名和一些和尚的法号。

    至于他师傅法海为什么要将这些名字刻在这石碑上,小十五也不知道,因为法海从来没有对他说过有关这石碑的事情。

    在那石碑的左下角,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从字迹上来看,它应该是其他人刻上去的,这也使得那个名字看起来特别的显眼。

    就在小十五正思考那两个字该怎么念的时候,法海从怀里掏出一个小袋子丢到了十五怀里的铁钵里,而他的眼睛依旧盯着那石碑,开口说道:“趁天还没黑,你把这些米拿去煮点粥。煮好后先给你师兄送去,他已经一天没吃什么东西了。”

    小十五闻言,从铁钵里将那袋东西拿了出来,发现那竟然真的是一小袋大米,于是连忙点头,转身跑进了大殿。

    大殿是寺庙供奉佛像的地方,然而这大殿门口的大门却是不知了去向,从外面一眼就能看到屹立在里面的几尊大佛。

    只是那些大佛身上已经爬满了灰尘,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光彩。在大佛脚下摆着一张擦得干干净净的案台,案台上放着一个小小的香炉,香炉里香已经烧尽,一小撮香灰撒在了光亮的案台上,使它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完美。

    小十五将化缘用的大铁钵拿到案台上小心放好,然后又跑到旁边的偏殿,准备生火熬粥。

    因为年久失修,整个寺庙也就只有大殿和这间偏殿还算完整,能起到一些遮风避雨的作用,所以他们师徒平日里都在这偏殿里生活。

    经过一番折腾后,粥终于是熬上了,而天也慢慢黑了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身形消瘦,脸上有着些许胡渣的光头和尚从外面走了进来。

    此人正是小十五的师兄,也就是道宗和尚。

    当十五抱着一堆柴火看到突然出现在屋里的道宗和尚时,他先是一愣,随即立马笑道:“师兄,过来喝粥了!”

    道宗和尚轻轻点了点头,然后从怀里拿出了一只用棕榈叶编织成的草蚱蜢,并将其递给了小十五,什么话也没有说。

    小十五接过道宗和尚手里的草蚱蜢,高兴得在这屋里又蹦又跳。而道宗和尚却是静静地走到火堆旁坐下,眼睛看着锅中翻滚的白粥,依旧没有开口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粥已经熬得差不多了。

    小十五起身准备去拿碗筷,而道宗和尚这时先是扭头看了一眼门外,然后回过头突然对着小十五说道:“十五,你以后不要老是跟着法海,他是个老和尚,又不是你的父母。”

    小十五好奇地望着一脸严肃的道宗和尚,然后又满脸认真地说道:“我是被师父和师兄养大的,你们就是我的父母!”

    看到小十五那天真的眼神,道宗和尚不自觉地低下了头,低声说道:“我们不是你的父母,你是我们在后山的林子里捡到的。如果不是因为法海,你也不会和你父母分开。”

    小十五嘟了嘟嘴巴,他不太明白道宗和尚那话里的意思,因为在他心里,法海和道宗这两个和尚就是他唯一的亲人。

    粥已经熬好了,小十五也找来了三副碗筷,然后蹲在道宗和尚旁边,准备开始盛粥。

    而这时,道宗和尚好像发现十五身上有什么问题似的,直接一把抓住了十五的手腕,如同老树根一般的手指从他那宽松的袖袍里露了出来,并紧紧搭在了十五的脉搏处。

    见道宗和尚在为自己把脉,小十五心里咯噔了一下,愣在原地不敢动弹。

    过了一会儿,道宗和尚慢慢松开了手,然后将十五手里的三副碗筷也全部拿了过去,一边往碗里盛粥,一边说道:“去喊你师父过来吃饭!还有,明天老实呆在庙里不要乱跑,我有东西要给你。”

    听到道宗和尚这话,十五知道自己已经在劫难逃了。

    道宗和尚以前曾是一名大夫,这些年小十五的一些小毛病都逃不过他的法眼,而且每次他都会给小十五采一大包草药,喝得小十五苦不堪言。

    小十五耷拉着脑袋,慢慢走向屋外,心里叫苦连连。

    在确认十五已经出去了之后,道宗和尚连忙坐下,然后抬起一只脚,拿起一副筷子从鞋底戳下了一块泥,接着又将那块泥巴丢进了刚盛好的粥里,并用手里的筷子轻轻搅和了一下,最后又将筷子在裤腿上随意擦拭了一遍,并轻轻放在了他掺了泥的粥碗上。

    所有动作一气呵成,熟练得很。

    做完这些之后,道宗和尚又继续盛粥,在刚好装满第三碗粥的时候,小十五和法海和尚也从外面走了进来。

    法海和尚慢步走进屋里,坐在了道宗和尚的对面。二人明明相对而坐,但各自的目光都没有在彼此身上停留过一眼,就好像对方都不存在一样。

    道宗和尚将手里的粥递给了一旁的小十五,笑着说道:“你要多吃点,以后长个大高个!”

    小十五嘿嘿一笑,乖乖接过了道宗和尚递过来的粥,然后毫不客气地坐在了二人的中间,张开小嘴沿着碗沿恶狠狠地吸溜了一口。要不是因为太烫了,他恨不得把这碗里的粥一口喝光。

    看到小十五被烫得直吐舌头的样子,道宗和尚轻轻一笑,随即伸手将桌子上的另一碗粥给端到了面前,拿着筷子轻轻搅和着。

    现在,桌子上就只剩下一碗粥了,那也正是被道宗和尚掺了泥巴的那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