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读研记 » 第六章 开大组会——毕业年级答辩忙,胡师提问露锋芒

第六章 开大组会——毕业年级答辩忙,胡师提问露锋芒

    第一次开大组会,四个老师的学生都来,远远超出了办公室的承载力,需要一个能放下近50人的地方,是预约了学院专门的会议室进行的。有经验的师兄们还特别自然得去隔壁教室借来两把凳子。

    会议桌一圈都是老板椅,坐着应该相当舒适。前面是四位老师的座位,靠近幻灯片投影的地方是组会汇报的学生,这次是研三学生的预答辩,所以是研三的围着做了半圈。外面就是一圈圈坐开,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虽然不挤,但也不能随便移动。

    印乐清自然被这阵势吓到,“要在这么多人面前讲ppt,这不得吓死”。她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一来是按照年级,也应该往外排;二来是最外圈也对全局可以看个清楚。

    人来的差不多了,山老师先发问“胡老师刚给我发消息说刚下课,晚来一会儿,那咱们先开始。”

    “诶,包老师今天又不来吗”

    “嗯,他前几天去出差了”

    “行,那咱们就直接开始吧”

    印乐清此时才了解到,组里其实还有一位老师,不过他聚餐和组会都没有参加。听说是因为课题方向变更,去别的地方做实验了。

    山老师首先开场:

    “今天咱们开大组会,主要是研三的同学们快要毕业了,要答辩,咱们先在组内预答辩一下,让咱们这四位老师给他们把把关,看看有什么问题。”

    “这个汇报啊,答辩啊,别看就做一个ppt,讲讲,这很重要的,你得把你平时做的工作,下得苦工,得到的成果展示出来,给大家讲出来。”这时候胡老师进来了,他半弯着腰,穿越一圈圈坐着的学生,对每个给他稍微让路的学生都点头示意,随后坐到了靠前的椅子上。

    “将来工作了,工作做的出色,但是你说不出来,也是白瞎。那有的人,他虽然工作做的不太好,但是善于表达啊,会说,一汇报,说的就头头是道,那领导一看,这个人不错,就把工作交给他。那你不会说的人呢,白干活了不就。所以呢,咱们同学们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同时嗯,咱们老师们培养同学,要注重科研能力培养,也要注重这个表达能力的培养。”

    “咱们以后啊,有事没事就开开会,汇报汇报进展,叫赵老师啊,北老师,当然还有胡老师他们,人越多越好,一起给挑挑毛病。也讨论一下,多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也有利于咱们学生们今后实验工作的开展。说的越多,能力培养的越快。”赵北两位老师听着点点头附和。

    “好,那咱们就开始吧。”山老师端起茶杯,翘起二郎腿,身体后仰到老板椅上,扶扶眼镜,目视投影。很有一副不怒自威的感觉。

    赵老师说“咱们注意每个同学报告的时间啊,自己注意把控一下,答辩要求是汇报15-20min,然后是10min的老师提问时间。”

    印乐清听了两个毕业生汇报,她其实大部分内容是听不懂的,有些犯困。这时候看向会议桌一圈,孟璇师姐正在做汇报,其余的研三的师兄师姐都显得紧张兮兮,山老师时不时在本上记录着什么,赵北位老师坐得笔直看向ppt,时不时露出疑问的表情。胡老师则表现出一个较为轻松的姿势: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腿伸的半直,半躺在椅子上,他只有一米六五的身高,即便伸直腿也不会太影响别人。看起来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随着孟璇的一句话,转眼到了老师提问环节。

    山老师先发言:“我看你这个背景介绍部分写的倒是详细,后面创新点有些不太突出。数据量差不多了,就是两章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可能让论文读起来不是很通畅。”

    “老师这个我下面再改改。”

    “你这个别的问题不大,查重过了吗?”

    “过了,老师。昨天刚出的结果。”

    “哦哦,那行,看别的老师还有什么问题。”

    赵老师说“刚刚山老师说的已经非常到位了啊。我补充一点,就是我看你这个样品的电镜测试部分的分析,第20页ppt,这个结果还是不错的,感觉可以再充实一点啊,可以再扩大一下篇幅,多分析一点。”

    孟璇调到那也ppt,回答“嗯,老师,这个电镜结果是前几天刚拿到的,可能分析的还不是很到位,下去我再和师兄讨论一下。”

    赵老师说“诶,我打断一下,永言,你们这个电镜是在哪里做的啊,感觉效果做的很不错。”孟璇是由于永言带着的硕士生,做的是一个课题,所以赵老师这样问到。

    于永言说“嗯,赵老师,这个电镜是送去外面xxx实验室照的电镜,咱们学院那台照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我们着急要这个结果嘛,师妹也快毕业了,就送去外面做的。”

    赵老师说“好,我没有别的问题了。”

    “那我来问几个吧,”胡老师从椅子上坐正后开始发言,

    “那我也看你这个电镜结果来问啊,就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表征;

    还有就是对现在国内外的这个表征方法能做到哪一步有没有进行过调研;

    在做这个表征之前对结果有没有一个预期?”胡老师一口气问了四个问题,会议室的人头都抬起来,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

    “嗯,老师我们这个表征手段是能够对现象进行解释的,所以选用了这个表征手法。

    针对您说的这个国内外的这个情况,我觉得这个主要取决于咱们组能利用的设备的先进度。

    当然对结果也是有预期的,最后得到的结果也是和预期比较相符的。”

    “好,那我问你啊,那你这个研究视指哪儿打哪儿型还是打哪儿指哪儿型的呀。”胡老师继续追问道。

    孟璇似乎被这一问问懵了,思考一番后,

    “这个应该是指哪打哪型吧。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好,那我们来对这个论文框架进行一下整体的探讨,就是你做了一些实验然后发现了一个这个现象,然后解释一番,最后得到的结论嘛,那么你有没有从原理上对这个现象有一个解释呢。目前我看到就只是从宏观上,啊,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个说明嘛,那更深入的这个机理有没有进行探讨呢?”胡老师颇有些不依不饶的意思。

    “老师,在我做的这部分用的测试和表征手段,目前来看就只能给出一个这样的比较浅显的解释,可能还没深入到您说的那个机理那部分的内容。”

    “啊,好,那于永言,你是博士生,你应该能考虑到这一点,我来问你好了。”胡老师又点了于师兄来问,

    “我们也是一起研究一下嘛,感觉就是发现的这个现象还挺有意思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一方面对它进行解释。”

    “老师,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理论上去找到依据,目前的实验部分就这些,后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可能需要些时间。”于永言回答的很有底气。

    “好的,感觉这个如果能挖出来它里面的东西还是很有趣的,应该是篇很不错的文章。哈哈。”孟璇答辩提问环节就此结束了。

    后面是北老师的学生杨文汇报,同样有意思的是提问环节。

    山老师首先提出表扬,“北进,你们这个是又发了一篇xxx文章是吧。”

    “嗯,对的,山老师,那个回了审稿意见后,两周吧,前几天刚接收了。”

    “嗯嗯,这个做的很不错了,接收还挺快的。他是不是之前也发了一篇这个期刊的,还拿了国奖。这篇也有奖励啊,快毕业了也有,那个杨文是吧,你找班长,让她给你照影响因子打钱。”

    杨文急忙回答道:“好嘞,谢谢山老师。”

    “你这硕士上的值啊,上两年半,还攒小几万。”山老师打趣道。杨文听后笑笑。

    “咱们同学们都要像他学习,多付出,才能写好文章。当然也不单单是为了钱,我们这给钱也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让大家受到激励,多多上进,对我们将来的发展也有好处。”山老师补充说道。

    “好,那看咱们老师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胡老师这次选择首先发言:“那我先来抛转引玉啊,我们也是来探讨一下啊。杨文你这个论文,这两章内容各发了一篇这个期刊,同一个期刊,那可能确实在外行人看来是很厉害,但是我们内行人来看,难免有些就都是一个套路的感觉。就杨文同学你有没有想过要怎么再提高一下这个文章的档次,或者就是再拔一下高呢?”

    杨文答到“老师我们这个之前也有想过,就是要不要加上计算模拟之类的,来丰富一下这个内容。但是后来一想,咱们组也没有专门搞计算的,现学的话有来不及,和外面合作搞就更花时间,而且还涉及合作单位的一些问题之类的。碰巧现在这个课题也是一个热点,就想趁着热度,就赶紧发了。”

    胡老师听完继续说:“嗯,加上计算的内容确实可以多点。但是我的意思的是说啊,就是从我们这个实验科学的角度,还能不能再丰富一些,再往深里挖一些他的机理之类的。”

    “老师这个我们没有再深入了。”

    “他这个表征已经非常足够了,这半个ppt这不都是表征,再做就画蛇添足了。”山老师说道,“计算也是些没有用的东西,以前有个博士生想搞,我就没有同意,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嗯,对,山老师,我的意思是说啊,我们做科研呢,不能一味得把眼光放在这一两篇文章上面,更不能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不能被文章牵着鼻子走,要形成一个我们自己的体系,这样就能做出非常多有意义的工作。”胡老师解释道。

    “哦,对,说起发文章,胡为,你和那个小韩搞的那篇文章投出去没有。”

    “啊,还没有呢,山老师,我们讨论后吧,还是觉得要补充一些数据,在完善。”

    “这都好久了吧,抓紧时间投吧,之前是热点,现在投都晚了,抓紧吧。”

    胡老师哑口无言。

    到了后面赵老师的学生汇报,胡老师依旧双手抱在胸前,腿伸直,半躺在椅子上,好像已经睡着了,头一点一点上上下下得打瞌睡。

    有一个学生汇报完后,ppt最后一页是“感谢聆听”四个字。

    山老师说:“这个聆听啊,一般是说自己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好好听讲,用来说别人不太恰当。”

    “当然,咱们同学们做完汇报都有一页ppt表示感谢,请求指教,这是非常好的。”

    “你要知道,咱们这个毕业答辩啊,来的不仅仅是咱们组的这些老师们啊,还有学院的老师,还有别的课题组的老师,这些教授副教授们啊,为了咱们这些学生们毕业,是吧,凑到一起,大家一定要心怀感恩。”

    “就是这个措辞啊,要注意一下。”

    印乐清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以前她做ppt是觉得模板上都有,自己就也带着,现在有了新的理解。

    后面到了会议尾声,印乐清已经不知道打了多少盹,

    “那咱们今天就到这里。时间也不早了,该去吃饭了,去晚了食堂没饭了。”随着山老师这句话一开口,拉椅子的声音立马起来,

    师兄师姐们就都拿着本子拉开椅子出门去了,他们各忙各的。

    印乐清倒是有些不知所措,她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去干,也不知道自己该叫哪个师兄师姐一起吃饭。这一刻有一种“热闹都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怅然感。

    “师妹,走啊。跟我去107取样品,降温完了,然后咱们再去吃饭。”云英师姐一句话把印乐清从思索中拉出来。

    “好嘞师姐,走吧。”

    在去107的路上,

    “师姐,刚才他们汇报讲的东西我都听不懂啊”

    “正常,咱们这一个课题和一个课题之间差距不小,有跨度。”

    “哎,老师们还提问那么多”

    “今天问的还不算多的,今天汇报的人多,老师们都及时刹车了。”

    “啊,那要是人少还不问上半个小时。”

    “差不多吧,一般一次开会也就四五个人。今天有八九个吧。”

    即便入组有几个月了,印乐清也不再纠结见到老师时怎么打招呼,开办公室的门的时候也从容了许多,对实验室的东西也如数家珍。

    似乎已经过了适应期,也飞快接受着一切,并快速成长着。

    虽然已经可以说是准研究生了,但印乐清感觉自己和研究生之间还是有差距的。似乎她眼里还能看出大学生特有的愚蠢,起码现在她自己是做不了这样的汇报的,更别说应对各位老师的问题。

    她逐渐意识到,本科生到研究生不仅仅是身份的改变,更是心态的改变,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本科生要安排的仅仅是课余生活,而研究生要安排自己所有的生活。

    本科更像是自己的战斗,自己一个人上自习研究题,考试就可以顺利通关,是不大用去费心处理人际关系的。但研究生不一样,一个梯队更是一个团队,课题都是在合作配合的基础上开展下去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同级之间的影响会无限放大。

    印乐清期待着她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