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开局打劫魏忠贤 » 第二十七章竟然被拜师了

第二十七章竟然被拜师了

    “肯定的啊,这种钢是普通的碳钢,还是不符合我的要求,我们要的是硬,不是一般的硬,是邦邦硬懂不,咱们现在用的刀枪那一种钢才是最好的,其他的都不符合要求。”

    “咱们用的刀枪的钢?我的天啊,大当家,这种钢不是你从那什么地方弄来的吗?难道我们这些凡人也能炼?”

    刘老根当时就震惊了,只差没说王洛是从神仙那里弄来的宝贝了。

    毕竟他是知道王丰有大能耐的,第一批的刀枪用钢全是他从金手指空间里拿出来的,第一次见到那么好的好钢,当时就认为是不可能,毕竟在他的思维观念里,那些百炼钢就是最好的,没想到王丰拿出来的比他自认的要好的太多太多。

    那是神仙才能炼出来的宝贝,他也一直没敢问,毕竟他自认为自己是凡人,神仙的东西那时他这个普通臭工匠能打听的,没想到王丰今天却要说把这种钢炼出来。

    “什么凡人的东西,这本身就是咱们普通人就能知道的东西,哦,我忘了,刘大伯,以前我还真不是不告诉你,主要是这里边牵扯到很多你不知道东西,我说了估计你也不懂,再加上那时候咱们没有这个条件,我就没说,行了,这次一块教给你们。”

    王丰拍了拍脑袋,毫不在意的说道,这事是自己没注意啊,怪不得当时拿出那批钢材来的时候,刘老根一直抱着一根整天在那研究呢,原来是认为这是从神仙那里求来的仙术,他不敢问呢。

    “这个咱们真能炼出来?你还愿意教给咱们?”

    刘老根不敢置信的问道。

    “那当然了,又不是什么好保密的,咱们自己人,我不教给你们,教给谁,以后我还要行军打仗呢,后勤这一块都要交给你们,怎么?不愿意学。”

    “怎么会不愿意,只是不敢相信,这可是保密的东西,咱们都是家传的手艺,要是以前去学人家一点本事,那可是难的很,来,各位,给大当家磕头,从今往后,大当家就是咱们的师父了,以后都要孝敬着点。”

    话音刚落。

    包括刘老根在内的所有工匠都给王丰跪下了。

    “使不得,使不得,我不是告诉你们了吗,跪舔跪地跪父母祖宗,其他人都不许跪,赶紧起来。”

    当即王丰就要拉刘老根起来。

    “大当家,今天说什么我们这个头是要磕定了,你来的时候是让我们不准下跪的,但那是平时,咱们不说啥,但我知道,跟人家学手艺那就是师父,天地君亲师,君没给咱们饭吃,咱们不跪他,官你也说了,那是咱们养的,他们理应给咱们下跪,因为咱们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老师可是教给我们本事的,这事,连小娃娃都知道,更何况我们都是大人了呢。

    今天你既然把你的本事传授给我们,那今天这个头我们就没有不磕的道理,你认也要认,不认也要认,以后你就是我们在这里的人以及我们的子子孙孙的师父,祖师爷了,来,大家磕。”

    不由分说,王丰挡着都没用,这么多人拉哪一个啊。

    “咣,咣,咣。”

    三个头磕下去。

    “师父,师爷。”

    各自喊了一声,才站了起来,给王丰又拱手作了一个揖,这才算是礼成。

    “你们啊,你们,让我这小年轻接受这样的大礼,简直折我的寿,让我无话可说啊。”

    王丰无奈的指了指他们,苦笑着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是真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啊,可能他是后世来的,平时一些只是都是学校学来的,只要你想学,老师就愿意教,对这个尊师重道没什么概念,但是在古代啊,还真不行。

    在古代,上至王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对老师都是非常的尊重的。

    唐太宗李世民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的吧,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一位睿智,所以他知道老师对于太子的重要性。

    他认为周成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就是因为有周公指导,召公做他的师父,对于秦朝的灭亡,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是因为胡亥将赵高作为了老师,所以秦朝才二世而亡。

    所以为了更好的教育太子,杜绝因为太子的特殊的身份导致老师不管管制,而影响太子的学习和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了太子对待来时的利益,这在《贞观政要》当中是有明确的记载的。

    原文是:太子出殿门迎,先拜三师,三师答拜,每门让三师。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

    大意就是说,当老师即将到来的时候,太子需要出点门迎接老师,以表示对于老师的尊敬,见到老师以后,应该按照臣子向太子行礼的礼仪进行行礼,先要拜老师三次,老师坐下以后,太子才能做,在和老师交流的书信当中,应该以惶恐开头,结尾需要以惶恐结束,表示尊师的礼仪。

    从这段描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对于老师的尊敬,已经是达到了很高了,要知道臣子向太子行礼的礼仪,这在封建时代,已经是非常的高的规格了。

    至于李世民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李世民认为只有太子尊重老师,老师才能更好的教育太子,这样以后太子才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这在《贞观政要》中也是有明确的表述的,原文是:“若师体卑,太子无所取则”。

    大意就是说如果老师过于谦卑的话,那么是很难教育好太子的。

    除此之外,对于老师生活李世民也是非常的关心的,当时的太子的老师李纲因为年纪大了,所以李世民就赐给了他步舆,除了表示尊重,更重要的是对于老师关心。

    所以李世民此种态度,导致了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对于这位老师是又敬爱又害怕。

    汉宣帝和李世民一样,对于太子的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视的,当时为了教育太子他请了当时的大儒疏广,疏广除了是一位特别的有才华和德行的老师,还是一位特别的有能力的老师。

    在他的教育下,这位太子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汉元帝,在教授了五年之后,就已经尅通读《论语》、《孝敬》等书籍,他对于太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后来汉元帝的主导的治国的理念也是在这个时候养成的。

    在疏广年纪较大,想要回老家的时候,汉宣帝为了感谢他给与了丰厚的报酬,《汉书》中是这样的记载的: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