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830崛起非洲 » 第二十六章 工匠1

第二十六章 工匠1

    1830年4月5日,远东清国,东南沿海广州城内。

    一间名叫福来客栈的上房内,马克隆躺在木制雕花床上,感受着床榻的舒适。

    马克隆抬手摸了摸头枕上的绣花枕头,不由的感叹道:“这还真是个细致的民族啊!”

    抬头又看了看四周,古风古色的中式建筑,和大明村的建筑很像,但比大明村的精致。

    别的不说,光是房内那个青花瓷瓶,就不是大明村能比,要知道大明村直到现在还在用陶器。

    还有就是茶水,大明村招待他的只是普通的蜂蜜水,无非加点晒干的野果,提升口感。

    但和这间广州城内最好最豪华的客栈一比,那就是云泥之别。

    客栈内的菜肴也十分丰富,各种岭南菜肴,乃至江南扬州的私房菜师傅做的精致美食。

    直把马克隆吃的舌头都要吞掉。

    欧洲虽然因为工业革命,大航海,食材看似广泛了起来,但是贫瘠的厨艺,造成欧洲,最好吃的还是法兰西菜和意大利菜。

    法兰西最有名的是红酒配蜗牛,意大利也不过是意面和披萨。

    和清国每个省甚至每个府都有特色菜系相比,可不就是贫瘠。

    当然这是要看和谁比,要是和非洲土著,印度人相比,欧洲人还是会吃的。

    欧洲人当中最难吃的就是英国菜,别看大英帝国纵横四海,全球称霸,但是这个菜是真难吃,著名的炸鱼薯条就是英国菜的代表。

    所以欧洲有一个关于英国的笑话。

    比英国历史还要短的就是英国菜谱。

    马克隆在船上想着想着,便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马克隆便邀请张冰一起在客栈一楼隔间吃早茶。

    两人坐在一张圆桌旁,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广式茶点。

    “来,马克隆先生,这是我们广东的虾饺,味道不错,你尝一下。”

    张冰用筷子夹了一块虾饺,放在马克隆碗里。

    马克隆拿起还不怎么熟练的筷子,一口将虾饺吞进口中。

    边吃边用法语对张冰说道:“你们清国的美食世界一流。”

    张冰闻言,目光黯淡一下。

    随后道:“美食是世界第一,但国家就不一定了。”

    马克隆闻言道:“我看你们的官府对我们这些外国商人还算很客气啊!要知道在欧洲吃拿卡要其实很正常的。”

    “哪个港口的官员小吏,不对我们这些贸易商人,要点保护费,我们也都习惯了。”

    “你们官府除了限制我们这些外国商人的自由活动,比如不能去广州城之外,其他的都还可以啊!”

    张冰听后,表情阴晴不定,随后道:“那只是对你们这些外国人,官府要保留天朝上国的颜面,所以才对你们客气。”

    “对我们这些小民可就不一定了,每年的正税加上地方上的苛捐杂税,压的老百姓都要喘不过气来了。”

    马克隆紧接着道:“收税这玩意,全世界都有,欧洲也有,历史上因为收税爆发动乱,那是数不胜数。”

    张冰闻言道:“但你可曾听过,一但下了南洋就不再是本国人,而且对海外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问。”

    “而且严禁百姓出海,除了有贸易许可的海商,大部分人只能被困在陆地。”

    “我广东,本来就是地少人多,无地百姓何止百万。”

    “当地又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不断,光我广州就有不少贫苦孩童被卖到城内做学徒工人,就这都算好的。”

    “一些更可怜的,被人贩子当成猪仔,卖往外洋,更可怜的,被自残手脚,以乞讨为生。”

    “就这,还得被乞丐头子每月收取孝敬。”

    说道这里,张冰眼角露出了泪水。

    马克隆见到后,连忙安慰道:“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那么的不公平,你们的官府又是这样的昏聩,你们的日子实在太可怜了。”

    张冰听后,用嘲讽的语气道:“那些达官显贵,那些大人们,经常说什么我大清人口四万万,乃是古今未有的盛世。”

    “放屁,古往今来,有吃糠喝稀的盛世吗?”

    马克隆听后,也是有些愤怒道:“如果是我们法兰西,我们早把皇帝送上断头台了。”

    张冰听后连忙询问:“什么是断头台?”

    马克隆听后,将路易十六的故事说给他听。

    当听到法兰西人民,将皇帝送上断头台后,张冰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我们也应该这样!”

    张冰激动道。

    马克隆听后,连忙按住他,在张冰耳边说:“你不要命了,这话要说出去,以你们官府的德行,肯定会弄死你的,不光弄死你,还要弄死你全家。”

    张冰听后,身体一激灵,随后忐忑的道:“应该没有人会听到吧。”

    说完看了看隔间的房门。

    马克隆紧接着道:“不管怎么着,这种话以后不要说了,我比你年纪大,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我比你清楚。”

    张冰点了点头,表示以后不会再说了。

    马克隆看了看张冰道:“你不是昨天问,我为什么要找那么工匠吗?”

    “我告诉你,这不是我自己要找的,而是跟你一样的人找的。”

    “一样的人找的?”

    张冰疑惑道。

    马克隆看了看紧闭的大门,随后对张冰道:“就是和你一样的人,我这次来就是受他们委托来采购物资的。”

    “顺便帮他们引进工匠。”

    “他们是谁啊!难不成是南洋的那帮移民。”

    张冰问道。

    马克隆摇了摇头,继续道:“是在非洲一个大岛上,和你们面貌语言差不多的人,他们自称是明州人,我看他们和你们一样,所以觉得他们应该是从你们这移民到了非洲。”

    张冰摸了摸脑袋,想道:“去非洲,我看过传教士给我的世界地图,非洲离我们这可远了,有几万里,他们怎么来到那的。”

    马克隆回答道:“这个我也不知道,我只管完成他们的清单,赚钱就是了。”

    张冰想了想,突然道:“我能和你一起去非洲吗?”

    马克隆闻言,惊讶道:“你去非洲干嘛,据我所说,你在这靠着翻译的工作,薪水还不错嘛!”

    “我听你说这个疑似我们这的非洲移民,对人才和物资非常稀缺,满世界购买物资。”

    “那他们那的官府,一定非常重视发展和百姓的生活,要不然不可能花那么多钱,引进那么多生活所需的物资和生产的工匠。”

    “要知道我们这的官府,是不会花那么多钱,购买药材,牲畜,乃至引进人才去提升国家的实力和百姓的生活水平的。”

    “他们不盘剥百姓,就是谢天谢地了。”

    说道这,张冰露出了嘲讽的笑容。

    马克隆认可的点了点头。

    张冰随后又道:“你不是要找工匠吗?我带你去找,让他们和我一起去非洲。”

    马克隆看了看眼前,面露坚定的少年。

    随后道:“你可以一起非洲,但是你怎么找到工匠和我们一起去呢,要知道有手艺的工匠可不会和咱们去非洲。”

    张冰神秘的笑了笑,对着马克隆道:“真正有籍贯的工匠当然不可能和我们走,但是隐户以及被卖到工坊的学徒工呢!”

    马克隆听后,猛然抬起头,看着张冰的眼睛道:“你是说。”

    张冰微笑的点了点头。

    ………………………………………

    1830年4月6日下午,广州城内一处巷子内。

    张冰和一名身材瘦小的少年站在了一起。

    “张哥,你叫我来干嘛?”

    少年站在对面询问道。

    张冰打量了一下眼前身着补丁衣服,脚踩着一双布鞋穿几年的少年。

    随后道:“最近在烟花工坊过的怎么样?”

    “嗨!还不是老样子,每天从早干到晚,也只有三钱银子,就这还是我们上次罢工换来的,要不然那个胡扒皮,还得让我们一个月拿二钱银子。”

    “每天吃的饭菜,说难听点,和猪食没两样。”

    少年愤恨道。

    张冰轻笑了一声,随后道:“小五,你想不想过好日子?”

    “张哥这话说的,谁不想过好日子。”

    小五没好气的说道。

    “既然想过好日子,就和我走,我带你过好日子。”

    张冰随后说道。

    “去哪,难不成去南洋,那我可不去,听说那里的红毛洋人,竟知道欺负我们华人,挑拨土著打我们。”

    小五拒绝道。

    张冰听后,笑了一下,继续道:“谁说去南洋的,咱们这次去非洲。”

    “什么,非洲,非洲是什么地方。”

    小五疑问道。

    张冰解释道:“非洲那里有咱们的移民,他们在那占了好大一块岛屿,正缺人手,咱们现在去也能得到重用。”

    “再说了,他们这次采购了不少物资运回非洲,这些东西,我打听了,都是些生活上要用的,这些不可能是给当地达官显贵用的,只能是给大部分老百姓用的。”

    “你想,能花这么大代价,给百姓引进物资和工匠,能是坏官府,我看啊,怎么着,都比这大清国强啊!”

    小五听后,想了想,随后对着张冰道:“张哥你说的有道理,能为百姓花费这么大力气和银子的,一定是好官府。”

    “我愿意和你去。”

    张冰听后,欣慰的笑着道:“光你一个人去可不行,你得把你那些孤儿朋友都叫上,他们在这做学徒工,不管学到什么程度,只要老板不放你离开,你就很难自己一个人独立门户。”

    “咱大清国的法律,你又不是不知道,说是严刑峻法都不为过。”

    小五听后,点了点头道:“张哥你放心,我会把我那些弟兄都带过来,反正大家都是被卖到广州城的孤儿,也没有家,走了就走了。”

    “这大清国,老子还不想呆了。”

    夜里,一间小屋内,点着两盏微亮的油灯,才使昏暗的小屋,有了几丝光明。

    二十个年龄差不多的少年坐在一起,面前一个比他们年长的少年正在台上说着什么。

    “各位,咱们都是从小被卖入这广州城的孤儿,从小孤苦伶仃,大家相依为命,好不容易长大了,还得受老板的压榨。”

    “从早干到晚,一个月捞不得几天休息,工钱也是只能糊口,想吃个肉,还得精打细算,这个月能吃一回两回。”

    “这样的日子,你们说还能过下去吗?”

    小五在台上喊道。

    “不能过!”“不能过了!”

    底下愤恨声,此起彼伏!

    “我这次召集大家,是因为从张冰大哥得到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呢!就是出海,只有出海咱们才能改变命运。”

    小五对着众人说道。

    “出海,去南洋吗?可是听说去南洋也得受土著威胁和红毛洋人盘剥啊!”

    一名少年起身道。

    “对啊!”“他说的对,我们去南洋不也一样要倒霉!”

    底下赞同声叠起。

    小五正了正身板,继续道:“不是去南洋,是去非洲,张冰哥说,他最近服务一个洋人,从洋人那得知在非洲有一个和咱们肤色语音一样的一群移民。”

    “委托这个洋人帮忙采购,采购的都是些药材牲畜机械之类,关乎百姓生存的东西,你们想,能花费这么大代价为百姓谋福利的官府,能是坏官府。”

    “他们那的工匠非常稀缺,咱们去那也能受到重用,大家说,对不对!”

    底下人交头接耳,忙活了好一阵,才一个起身。

    站起身后道:“五哥的为人我们是信的,如果真有那么一个地方,对百姓还不错的官府,我们愿意去。”

    “总比在这大清朝受鸟气不是。”

    少年起身道。

    “没错,在这里天天从早干到晚,工钱还低,我早就不想干了。”

    “没错,早就不想干了!”

    底下众人一片附和。

    “好,既然如此,等我把其他兄弟们都叫好,大家一起离开,从此再也不受贪官污吏的盘剥。

    小五对着众人保证道。

    而在客栈的张冰和马克隆也在挑选招募去明州岛的工匠种类以及人选。

    马克隆之所以这么积极,是因为姜云曾私下里和他说过,每招募一个大明村所需的工匠。

    一个人二百两,运费再给二两,这就是四百两白银。

    按照马克隆两艘商船,以及再租一个移民船,一共三条船去明州岛,可以携带至少一百名工匠,这还不算所携带的物资。

    光工匠费用就能有四万两白银,要知道这其中两条船都是他自己的,只有一条是租的,这里面的利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