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入主大明 » 第二百零六章:希望仍在

第二百零六章:希望仍在

    明朝中后期,随着隆庆开关,民间海上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虽然朝廷限制仍多,可跟海禁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适于远洋的福船,在这一时期也成了大明最主要的海船。

    大明水师自也不例外。

    不过就火力配备来说,明朝已被西方拉开了一段距离。

    根据史料记载,明军福船上的火器装备,只有一门大发贡炮和六门弗朗机火炮。

    这种配备几乎成了明军的定式。

    只不过中期配备的大发贡,是明朝自己铸造的重型土炮,在结构、工艺和气密性上都不行,威力自然也很有限。

    到了后期,明朝引进了欧洲的前装滑膛炮。

    这时的大发贡,也就换成后人所熟知的红夷大炮了。

    而那个时候的欧洲,已在卡瑞克帆船上加装了火炮甲板,能以数十门前装滑膛炮形成密集火力。

    明朝战舰上即便只有一门主炮,可仍将福船的弱点暴露无遗。

    那就是福船船体太过脆弱,光是主炮开火时的震动,就能让船体开裂。

    当然,西方帆船也会因连续开炮而造成船体开裂。

    可对比双方火炮数量,也知道福船在用料上的确是有些差。

    这也就难怪广船的造价会是福船的两倍了。

    朱宸濠现在所处的这个时间点,面临的情况也很糟糕。

    此时此刻,别说红夷大炮,就算是弗朗机火炮,也只仿制了一点儿而已。

    水师装备的,仍只有碗口铳。

    那可是洪武时期就已经出现的老古董,用它来作为自己主战火器的大明水师,其战力可想而知。

    这也难怪西草湾海战时,明朝以96艘战船所组成的庞大舰队,在对战仅有6艘战舰的葡萄牙人时,打得那么难看了。

    朱宸濠并不了解宝船,因此很有些担心船上的火炮配置问题。

    因为宝船在外形上,跟福船很像。

    若火力配备也跟福船类似,只能在上层甲板装备少量火炮,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对朱宸濠关心火力问题这点,严嵩完全不感到意外。

    毕竟日后若真想从世界大蛋糕上分一块下来,就不可避免地会跟其他海洋强国产生冲突。

    到那时,只有通过大炮才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要是火力不行,你船再大也只是一个笑话。

    “陛下,臣之所以同时提及风帆战列舰和宝船,就是觉得它们有一定的相似性。”

    既然已把朱宸濠的视线引到了宝船上,严嵩自得说出点道道来,

    “宝船从底仓到甲板,一共分为五层。

    虽然宝船早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可后世却仍有人在研究它,并致力于对其进行还原。

    微臣曾有幸见过那些研究者所绘制的图纸,发现宝船船身上也开有一排好似风帆战列舰射击炮口一般的小窗。

    当然,它们并非是炮口,而是专门为随船客人所开设的观光窗口。”

    “随船客人?”

    朱宸濠没听懂严嵩所说的客人是什么意思,于是便问了一句。

    “呵呵,郑和下西洋,最大的目的不就是去装逼么。”

    严嵩听朱宸濠问起,立马笑道:

    “那些南洋土包子哪见过如此宏大的场面,自是心向往之。

    它们不但纷纷派出使臣,甚至一些国王都要亲自前往大明朝拜。

    这种情况下,宝船也就成了游轮,而外国使节们当然得住VIP套房咯。”

    “这样啊。”

    朱宸濠已明白了严嵩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当即说道:

    “你的意思是,我若建造新宝船的话,可以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将那些观光窗户改成炮口来用吧。

    也就是直接把下层隔出一个火炮甲板来。”

    “臣以为,以宝船的巨大,完全能隔出至少两层火炮甲板来。”

    严嵩既见过那些研究宝船之人所复制的模型,也瞧过复原图纸,觉得自己的设想绝对可行。

    “唉……”

    严嵩正说得一脸的振奋时,朱宸濠却长叹了一声。

    “陛下?”

    见朱宸濠有些意兴阑珊,严嵩不明所以地看向对方。

    “你说得这么热闹,可那份包含宝船建造图纸和各项技术资料,以及航海图的《郑和出使水程》,不是被刘大夏给一把火烧了么。

    设计图都没了,你让我怎么造?”

    原来,朱宸濠是想起了刘大夏毁掉跟郑和有关一切东西的传言来。

    “原来陛下是为此烦闷啊。”

    严嵩明白之后立即说道:

    “可臣却以为,刘大夏并没有真的焚毁《郑和出使水程》。”

    “哦?说说看。”

    一听严嵩此言,朱宸濠身子都坐直了些。

    “纵观各种史料记载,说刘大夏烧毁郑和相关资料的,也就一个顾启元而已。

    可此人却生于1565年,而刘大夏死于四年前的正德十一年。

    一个在刘大夏死后近50年才出生之人,如何能知晓更早之前所发生之事?”

    对顾启元的说法,严嵩显得不屑一顾。

    “有理。”

    朱宸濠听后亦连连点头。

    “除了顾启元,其他人在讲述此事时,都只说刘大夏将《郑和出使水程》给藏匿了起来,并且在别人问起时,也只放言‘当毁之’。

    从此言就能看出,刘大夏只是认为该将那些资料毁掉,而不是已经私自焚毁。”

    “如此说来,《郑和出使水程》应该还藏在档案库里的某个地方咯。”

    朱宸濠亦认为严嵩言之有理,看样子那些资料很可能还在。

    “还有,清朝在编撰《明史》时,对郑和航海宝图描述得还是挺详细的,很可能那些官员就亲眼见过实物。”

    严嵩紧跟着又从另一方面来说明他的观点。

    “按照你这个说法,那就是清朝在进入北京接管各府库之后,在清查明朝档案时,发现了《郑和出使水程》?”

    派人详查前朝所留下的档案,对新朝来说肯定是必须的。

    他们在做这种事时,绝对比前朝自己寻找某样资料时要认真细致许多。

    因而找出某样被前人刻意藏起来的东西,也并不是不可能。

    “臣以为就是这样。”

    在说这几个字时,严嵩的语气颇为笃定。

    “听起来,倒也像那么回事儿。”

    口中虽然这么说着,但朱宸濠却隐隐觉得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