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春秋宝鉴 » 8幕 火

8幕 火

    惊蛰日,天上雷霆震震,地下万物竞发。

    人心随之骚动。

    沬邑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烧得邑长石佗魂飞魄散,险些要了他半条老命。

    大火悄然从吴大善人宅子里开始窜起,火乘风势,暴烈冲天,汹汹燎燃。

    顷刻间吞没六十亩吴宅,左邻右舍的富丽大宅也跟着遭殃。

    有幸作为吴宅右舍,石佗本来睡得正香,喜滋滋作着美梦。

    似觉得怀抱柔弱美人,抚摸温软胴体,体贴作个吕字,便要舌剑唇刀,再起战场。

    石佗却愣住,隐约嗅到焦糊味,只当是坐拥婀娜美人急得心儿都焦了,迫不及待又嘬起嘴。

    “啪!”

    “啪!啪!”

    一连三个耳刮子,石佗“啊”地一声痛醒,惊坐起身,捂脸瞪着发妻苟氏。

    苟氏满脸慌张,劈头就骂:“睡得跟死猪一样,快去看看外边怎么回事!”

    石佗瞟了一眼窗户,看到一片红光,又隐约听见噼里声与呼喊声,急忙一把推开苟氏,跳下床,来不及穿鞋,赤脚冲向房门。

    他凭借三十年来在官场摸爬滚打的直觉,现在这个房间待不得,非常危险!虽然不确定是什么危险,总之就是非常危险!

    石佗慌而不乱,先逃命要紧!

    他跑到门边,手才推门,屋顶陡然垮塌,火龙紧随其后扑了下来。

    石佗年轻时也随高人炼过气,按境界当算得第一重。

    在这危急关头,懈怠多年的气骤然本能迸发,扶朽躯于既倒。

    石佗咬紧老牙,在火龙吞噬他的刹那,直接一个饿虎扑食,撞破木门,就地连滚几圈才扑在地上,一动不动,像是死了。

    “老爷!救命啊!老爷!”门的另一边传来苟氏的凄嚎惨叫。

    “呵呦……”石佗卖力爬起身,轻轻揉着老腰,听到发妻惨叫,第一反应是,没死?

    他望着房门已经被断裂的粗大横梁彻底砸烂,阻断通路,发妻必是没救了,不禁心哀自忖,“可怜她侍我三十余年,到头来竟要落得这般凄惨境地,真教我心痛啊!”

    “救命……”一只手从木头缝里伸了出来,胳膊上还带着火星。

    接着一个黑黢黢的脑袋猛地挤了出来,望见石佗,欣喜若狂,“老爷!”

    随即声音又弱了下去,“救我……好痛啊……”

    石佗走近那个脑袋,仔细观瞧,原来还真是发妻苟氏。

    她的头发都遭火燎光了,光秃秃的,整个脑袋都有些变形了,难怪还能钻出缝来。

    “夫人?夫人?”

    苟氏纹丝不动,石佗又走近了些,抬起右腿,用脚尖去踢苟氏扭曲的手。

    “啊!痛死我了!”苟氏突然紧紧攥住石佗的脚踝,拼命撕扯,“好痛啊!”

    石佗失衡跌坐在地,惊诧一闪而过,随即恶向胆边生。

    他毕竟是炼气一重,临危慌而不乱,曲起左腿,运了三成气,一脚蹬在苟氏的脑门上。

    苟氏脑门当即塌了一个坑,痛呼戛然而止,松开了手。

    石佗从容起身,这一脚他是留了情分了,若是全力一脚,恐怕她的脑袋就要炸开花,那样的话有辱斯文自是不美。

    外屋岌岌可危,好在火像是小了许多。

    石佗透过烧烂的屋顶,看见天落起了雨。

    他又小费了一些气力,抬脚把苟氏的脑袋和胳膊都赶回了木头缝里,嘴里叽里咕噜叨个不停,拍了拍手,又掸掸衣衫上的尘土,这才扭身离开。

    石佗踏出屋门,抬头望见四面浓烟滚滚,还没来得及感慨,心思一动,赶忙往院子里紧走几步。

    身后屋子“轰”地一声垮塌。

    石佗回身看,忍不住吐了口气,甚为得意,“果然吉人自有天相!”

    “老爷!”老管家领着一大群家仆姗姗来迟。

    他们第一时间都跑去了吴宅救火,没想到风一紧,大火又烧到了本宅。

    等他们赶回来时,宅子竟已经烧了一半。

    多亏老天有眼心寄苍生,下起瓢泼大雨,浇灭了大火。

    大火虽然灭了,可老爷的怒火还在酝酿!

    这才是天大的事!

    谁来扛老爷怒火?这是个大问题。

    老管家一踅摸,便有了计较,一路上不断召集家仆,一窝蜂涌到石佗跟前。

    老管家寻思,老爷一怒,流血五步。

    只需杀三两个最下贱的贱奴,老爷的怒火自该泄了,也烧不到他这个忠心耿耿的老仆身上。

    “老爷,您受惊了!”老管家老远撑开伞,牟足了劲跑,也跑不过年轻的家仆。

    几个家仆先围上石佗,让开一条道,老管家才跑过来,替石佗撑起伞,有些喘得慌。

    石佗抹着脸上的雨水,“你去哪里了?”

    老管家心肝一颤,强自镇定,“吴宅里走水了。”

    石佗说:“这水走到我这里来了。”

    老管家不敢再答,腰弯得更低了。

    石佗问:“吴大善人如何了?”

    老管家说:“老奴不知。”

    石佗呵呵笑了,没有再问,挪步要走。

    老管家回头瞧了一眼卧房废墟,眼珠转了转,关切地问:“老爷,夫人她……”

    他没说完,石佗已经老泪纵横,哽咽无语。

    老管家便懂了,“老爷,请节哀。”

    家仆们纷纷朝向卧房废墟,跪伏在地。

    石佗抹着眼泪,偏头看了一眼老管家,疑惑地问:“你怎么不跪?”

    老管家心底咯噔一下,手不禁颤抖,伞也打不稳了,“老奴……老奴得给老爷打伞!”

    石佗陡然提高了声音,“我自己没手吗?”

    “有!有!”老管家赶忙把伞朝石佗手里递,“老奴错了!老爷息怒!”

    他递得急了,石佗没接住,伞直接落在地上。

    雨再次打湿石佗的斑斑白发。

    老管家瞠目结舌,怔在当场。

    石佗弯腰捡起伞,手轻轻捶着腰杆,“呵呦,我的老腰诶。”

    老管家当即跪倒在地,拼命磕头,“老奴有罪!老爷恕罪!老爷恕罪!”

    “看来是真的老了。”石佗自顾思索着是卖了还是埋了,完全没有在意老管家头都磕破了,血流不止。

    老管家怕极了,老爷偏不睬他。

    他一咬后槽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壮起胆子,双手紧捧住石佗的脚,脑袋直往脚背上磕,“老爷恕罪!看在老仆一直忠心耿耿的份上,饶老仆一次吧!”

    这是他一生来做得最勇敢的事。

    “放肆!”石佗一脚踹翻老管家。

    几个家仆立即扑上前,死死压住老管家的头、背、四肢。

    石佗嫌弃地直甩脚,再瞧老管家,竟是又老又丑又坏了面相,自忖恐怕也卖不出去了,到底成了累赘,索性埋了算了。

    他厌恶地挥挥手,一个小家仆眼明手快,领会了意思,赶忙招呼其他家仆把老管家拉下去。

    老管家自知这一去必是死路一条,悲恸乱嚎,拼命挣扎。

    小家仆上前朝老管家的脑袋狠踹了几脚,踹得他牙都落了几颗,老管家才像个死鱼歇了气。

    小家仆挥挥手,“快快抬下去,收拾妥当了,莫再脏了大人的眼。”

    几个家仆领命,抬起老管家就要走。

    “等等!”小家仆从地上一一捡起三颗断齿,捏开老管家的嘴,把断齿塞进他嘴里,合上下巴。

    几个家仆这才抬着老管家疾步离开。

    “不错,”石佗拍拍小家仆的肩膀,“以后,你来管事。”

    他很少夸人,除非忍不住。

    小家仆聪敏能干,他很满意。

    小家仆摇身一变成了小管家,内心激动,却敛而不发,连忙拜倒,“是,大人!”

    “起来吧。”石佗直接丢给小管家一个荷包。

    小管家利索接住荷包,颇有分量,不问也不看,塞进怀里。

    “谢大人恩赐。”他佝偻着腰,静候吩咐。

    “去取干衣物来。”石佗转身走向东厢房。

    一场大火无妄之灾,教石佗折腾了大半宿,疲惫不堪,进了东厢房,泡了热水澡,换了新衣,躺在床上自顾踅摸,恍惚间又看见了美人。

    他搓搓手,乐呵呵地再次展露绝技,饿虎扑食!

    石佗睡到自然醒,一睁眼看见小管家安静地垂手站在一旁,坐起身。

    小管家召来两个婢子服侍石佗洗漱。

    “你叫什么名?”石佗搂搂左边婢子的腰,又捏捏右边婢子的屁股。

    两个婢子怯懦地应着,“奴婢无名。”

    石佗眼白一翻,“多嘴。”掐腰和屁股的力道陡然加重几分。

    两个婢子吃痛,也不敢吱声,更尽心服侍石佗洗漱。

    石佗看向小管家,和蔼地问:“你叫什么名?”

    小管家恭敬地回答:“奴才无名。”

    石佗点点头,“你以后就叫忠吧,你很忠心。”

    小管家忠立即跪谢,“谢大人赐名。”

    “起来吧。”石佗满意地点点头。

    待石佗悠哉悠哉地洗漱完,两个婢子退下,忠才禀报:“大人,右尉正在堂屋等候。”

    石佗自忖必是为吴宅走水之事前来。

    这沬邑中谁没受过吴大善人的恩惠?吴宅哪怕发生一丁点意外,都牵动无数人的心。

    昨晚那场大火,烧得他这一邑之长压力很大啊!

    石佗的官服遭大火烧得一干二净,与贤妻苟氏殉了葬,只得穿着常服去见右尉。

    忠引着石佗到了堂屋。

    石佗进门前,附耳忠,“去人市再买几个婢子。”

    “是。”忠领命,小跑着离去。

    石佗整了整衣衫,抬起右脚跨进堂屋门槛,正撞上右尉鲍伯左脚踏出门槛。

    两人面面相觑。

    鲍伯一把抓住石佗衣袖,就朝大门奔去。

    不容石佗质问,鲍伯劈头盖脸,“景侯驾到,已候多时!”

    石佗听见“景侯”时,本能地甩开鲍伯的手,扯开腿奔跑,甚至跑到了鲍伯的前边。

    鲍伯有些讶异,这老头儿何时这般能耐了!

    他却不知道昨晚那场大火,烧得石佗炼气一重境重振雄风。

    石佗边跑便问:“你说的景侯可是……”

    没等他问完,鲍伯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不错!”

    石佗登时想到在那巍峨雄伟高不可攀的绝顶之巅,一尊圣相金光万丈气吞山河傲然独立。

    那位圣尊已经掌握权柄三十年,睥睨天下,但有所命,万族莫敢不从!

    景侯可是圣尊之嫡孙!

    石佗只此一念,便觉胆寒,双腿跑出了风。

    “景侯驾到,为何不早来报!”石佗埋怨。

    鲍伯拉开大门,“我早来了,管家说你劳碌半宿,还在歇息!”

    石佗一龇牙,“天杀的误我大事!”

    他回头望,没望见忠,才想到叫他去买婢子了。

    石佗一跺脚,冲出大门,看到马匹已经整装待发,松了一口气。

    他双脚蹬地,直接飞跃到马上,扯住缰绳,急问鲍伯:“景侯在何处?”

    “贱牢!”鲍伯甚是诧异,这老小子今天实在反常,怎么这般利落了?

    “贱牢?”

    “不错!”

    听到这里,石佗捋须,反倒不急了。

    鲍伯上马,石佗吩咐他,“你速去牙门取来户籍簿子,只须取贱籍簿子,壬一十七号到癸一千八百五十一号,全部取来!用车拉,直接运去城北,仔细些,莫要差漏。”

    鲍伯心思略转,便已明了,拱手说:“邑长英明。”他打马直奔牙门。

    石佗已经嗅到了立功的机会,心里的火“腾”地一下燃烧起来。

    堂堂景侯驾临沬邑小城,偏偏直奔去了贱牢,目的不言自明。

    石佗主政沬邑足有五年之久,《沬邑志》早记得滚瓜烂熟。

    这贱牢还真有一段隐秘历史。

    《沬邑志》载,昔时殷遗叛臣武氏作乱败亡,族裔尽削作罪民奴籍,举族徙至沬北安置,自成一隅,曰贱牢。

    沬邑所以开有东、南、西三座城门,唯独没有北城门。

    石佗料想景侯必定需要贱牢籍册。

    好在他主政沬邑,稽查户籍从来没有撇下贱牢不管,每一个贱奴的明细都一笔一划,详实登记在册。

    如今只要双手奉上籍册,必是大功一件!

    石佗越想越觉得自己英明远见,不禁沾沾自喜。

    吴宅历经大火洗礼,彻底烧成一片白地,纵有资财巨万也不敌一炬微火,飞灰烟灭。

    石佗从容不迫,拍马疾奔,路过吴宅废墟,懒得多看一眼。

    他吴濬结交乡贤,医助百姓,施食贱奴,泽被沬邑万民三载有余,无论良庶贵贱一视同仁,好事都做尽了,确实是屈指可数的大善人。

    可惜已经死了,风轻轻一吹,就散得一干二净。

    没人会一直记念吴大善人的好。

    至少他石佗不会。

    吴大善人之善比较景侯之权,不足九牛一毛。

    景侯之权,抬手便可赐他泼天的富贵。

    那才是石佗永恒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