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窗夜话之初心志 » 第三十六章 魂魄十方

第三十六章 魂魄十方

    仁义道德唱天条,

    是非恩怨因老饕。

    神鬼难定仙凡好,

    仙凡一线路迢迢。

    灵儿眼见铸剑人入定修行,心中感慨:“百日修行,世间竟又百年,物是人非,山长水阔间,自己又是一人俩娃,孤孤单单。想来因青帝在此,天庭神府才不敢前来治罪自己。如今,但出天山,必定有神仙拦截,莫若登顶看看,也免得路上毁稼伤民。”

    于是,灵儿对俩娃说道:“小松小乌,人间烟火,恩怨情仇,你俩都已看在眼里,姐姐此去吉凶难料,你俩回山修行吧。日后有缘,自会相见。”

    俩娃一听就哭了,宁愿一死,也不离开姐姐,无论如何说明成破利害,就是要跟姐姐一起面对。灵儿无奈,只好带着俩娃,飞上峰顶。

    灵儿万万没想到,峰顶竟然盘坐着一个总角少年,见灵儿三人落地,假模假样怒斥道:

    “孽障还不现出原形,更待何时?”

    灵儿不禁感觉有些好笑:“哟,小英雄辛苦!在此修行,忍冻挨饿,要不要来点吃的?也好御寒。”

    少年:“休要啰嗦!快快现出原形,随我天庭复命!”

    白灵儿:“诶——,下凡不易,游玩几天也不迟嘛。小松小乌,快拉小哥哥起来,我们游历人间去。”

    少年:“不得无礼!休要胡闹,哎呀……”

    少年刚说半句,就被俩娃一人一手往起拉,少年见俩娃毫无恶意,都说“小哥哥一起走吧,人间很好玩的”,搞的有点哭笑不得,无可奈何:

    “哎呀,我是奉命来拿你们治罪的……你们为何不反抗?哎呀,别拉我……我们打斗一番,我败了也好回去交差……哎呀,我怎么可以一起去玩耍呢?”

    白灵儿:“有何不可?我们不说,也没人知道。届时,你便说打斗了一月有余,也显得你功夫了得不是?呵呵呵呵”

    少年:“哎呀,你俩别拉了,我自己起来……我只想战败回去,不想战胜……”

    白灵儿:“哦?却是为何?”

    少年:“唉,那些老倌儿,老奸巨猾的,各种推脱不来,以为我不懂,哼!都知道不该治你有罪,只是闹得沸沸扬扬的,不治你的罪,老倌儿们都没面子,治你的罪,又落人口实,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所以就推到我身上,我最小,无处可推,就想着败了就好,便可交差。你说对不?”

    白灵儿:“呵呵,好聪明!道理不错。只是,岂不毁了你一世英名?”

    少年:“谁不知我的本事?自然也是都懂的。玉帝是个和稀泥的主儿,不会把我怎么样。老倌儿们自己心里有鬼,也不敢逼迫我。对吧?哼!以为我不懂,我看得真真的!”

    白灵儿:“既然如此,你便传信回去,但说正在追拿,老倌儿们心里明白,也不会追问,我们且玩耍几日,我定会给你个交代。如何?”

    少年:“若被千里眼、顺风耳知道,就不好了,那两个脑子有点不灵光,一根筋。嘿嘿。”

    白灵儿:“无妨,老倌儿们自会帮你掩盖,否则谁告状谁来,那可怎么办?”

    少年:“对哈!他们精着呢!”

    白灵儿:“是呗。走吧,我们一路向东,请你吃猪肉,传言天庭没有,是吗?”

    少年:“是,牛肉也没有。据说玉帝得道,只带了鸡犬护院司晨。”

    少年一边说着,一边半推半就被俩娃拉着走了……

    为避免意外被天庭发现,四人转瞬来到山脚下,隐去修为,像普通人家孩子野游一般,边聊边走。而灵儿又想起了三人的宝马,她知道,三人不回来,宝马会一直在附近等待,也不知结局如何……

    没走多远,便遇一小镇,牌楼上龙飞凤舞般刻着“天马镇”三个大字,老远便看得清清楚楚。

    走进大街,市井虽不繁华,却也热闹,少年急着要吃牛肉猪肉,便看见一个酒馆就进去了。

    少年:“老板!有牛肉吗?”

    老板:“有!客官请坐。”

    少年:“先来十斤。有猪肉吗?”

    老板:“哪里来的野小子,滚!”

    灵儿没想到少年会一下子要两种肉,阻止要猪肉都来不及,见少年又要说话,便赶忙捂住嘴巴,道歉道:

    “对不起!老板,外地来的,小孩子不懂事,万望赎罪。抱歉!抱歉!”

    老板见这漂亮姐姐很懂事,便也气鼓鼓不做声了。少年被灵儿拉着出了酒馆,灵儿才放手。

    少年:“那老板为何忽然变脸骂人?”

    白灵儿:“华夏民族众多,各有各的图腾和规矩,这馆子应该是不准吃猪肉的民族建立的,他们尊猪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就像我们尊龙为自己的图腾一样。所以,要小心,不要在他们面前说吃猪肉的事,他们可能和你拼命。”

    少年:“哦,还有这种规矩。那到哪里才有?”

    白灵儿:“多数地方都有,别急,先品尝牛肉。呵呵呵。”

    少年:“好,呵呵,差点儿惹祸。不用法术,还真打不过他。”

    白灵儿:“那就跑呗,越快越好。呵呵呵呵。”

    聊着走着,又见一个小客栈。

    白灵儿:“我们就在这里吧。”

    少年:“这里也可以吃饭吗?”

    白灵儿:“这镇子较小,应该可以的,大的市镇客栈和酒楼多数都是分开的。”

    少年这次没有说话,他有些明白了沉默是金的意思。

    小二:“几位客官,打尖儿啊还是住店?”

    白灵儿:“吃饭歇脚。店家可有安静上房?”

    小二:“包您满意!要几间?”

    白灵儿:“两间。十斤牛肉,十坛女儿红,时令小吃四盘。”

    小二:“得嘞!里面请!天字号上房两间十斤牛肉十坛女儿红时令小吃四盘客官四位——!”

    小二好奇,这四个大小孩子是富家子弟跑出来犯戒的吗?要这么多,怎么吃得完?少年也好奇着,打量着,继而酒肉上桌,马上又大快朵颐,在灵儿劝说下又开始喝酒。两坛下肚,小脸儿便红扑扑的了。

    白灵儿:“小弟,为何不说自己名讳?与人说起,也好称呼。”

    少年:“又不写书立传,无名也罢。有时候,忘记往事未尝不好。姐姐想必记得很多很多事情,你快乐吗?”

    白灵儿:“乐少悲多。孟婆诚不欺鬼……”

    少年:“就是嘛,要不怎么有偷下凡间的呢?姐姐若想记得弟弟,找百花仙子就好。”

    白灵儿:“嗯,弟弟少小得道,想必已洞明世事。姐姐有心事放不下,可否留神识于一魂?其它,便转世去吧……”

    少年:“当然!其实那些老倌儿都理解,他们是不准投胎转世的,游历也需百日必归,也是难以随意。哈哈,一老倌儿游历人间,在天庭时曾呵斥天狗挡路,结果下凡时在云台选择人家,天狗忽然在身后狂吠一声,吓得一哆嗦便掉了下去,凑巧投入羊胎。而天狗随之投入犬胎。出生后,天狗化身之牧羊犬便开始欺辱老倌儿化身之羔羊。羔羊因自小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瘦弱无病而迟迟不见长大。于是一直无人买他,主人也因其瘦弱迟迟不加屠宰,但老倌儿一心想着早点死去,也来得及再投人家。但一直煎熬到老,成了当地最奇特之三十多岁长寿羊。老倌儿终于煎熬不住,自己跳崖死了,而天狗也随之跳崖而亡。主人以为牧羊犬是为救羊而死,为牧羊犬厚葬,而陪葬品就是老倌儿那只羊。但老倌儿选择人家时犹豫了一月有余,若再次投胎人家,百日之期便是少亡,老倌儿徒增罪孽,只好悻悻而归。天狗也随之回归。回天庭后,老倌儿一直特别怕天狗,常常吃喝贿赂之。哈哈哈哈……”

    三人也跟着大笑。

    白灵儿:“老倌儿也不可随意游历吗?”

    少年:“当然!若无大事,百年未必有其一,也是怕老倌儿因不如意而怠惰。人间乃是神鬼妖仙之源,玉帝担心随意游历人间,修仙得道者过多,天庭容不下太多仙客,实则怕有人掀翻他的天庭,自然越少越好。不像太公,众神皆可入道。此次姐姐之事,蚩尤到处告状,又处处得遇敷衍,太公也以无籍无名推脱,又恐他人脾气暴躁,不够纯良,出尔反尔,伤了你魂魄,便找我母亲,令我前来。后来蚩尤不知为何,又要保你性命,又要保你魂魄,没人理他,又要掀翻天庭。玉帝管不了他,太公又装聋作哑不出面,搞的玉帝头疼不已。哈哈哈。老倌儿们自然不敢多言,玉帝巴不得有我一个愿意来的,也是随我处置,堵上悠悠众口的意思。估摸着我玩上几年,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哈哈哈,都是老奸巨猾的主儿。”

    白灵儿:“呵呵,如此甚好,我们就慢慢玩耍。如今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好玩的一定不少。”

    少年:“姐姐随意,若是喜欢人间,投胎转世也不错,我求太公帮个忙,他什么地方都知道,会帮你安置好的。”

    白灵儿:“谢啦!敬你一坛!”

    少年:“干!”

    二人直接就喝完一坛。掌柜的和小二嘀咕:“唉,如此漂亮的孩子们,可惜都疯疯癫癫的。”

    小二:“或许真的是神仙。”

    掌柜:“放屁,神仙会来咱这小破店吃肉喝酒?”

    小二:“嘿嘿,咱这天山脚下,人杰地灵,之前有天马,今日或许有天人,嘿嘿。”

    掌柜:“臭小子,好像也有道理。那就再去外面看看,还有没有天人来。”

    小二:“得嘞。”

    二人悄声嘀咕,以为灵儿四人听不见,却不想四人听的真真切切。

    白灵儿:“掌柜的,天马是怎么回事?”

    掌柜的此时后悔了,没想到这外地人听力这么好,说人家疯癫,若是借着酒劲儿闹将起来,自己确实理亏。于是赶忙抱起一坛酒跑过来:

    “客官,在下鲁莽,这坛酒聊表心意赔罪,啊,呵呵。这天马镇,来历可就大了,乃是因先皇的御妹,天下兵马大元帅安平公主,和两位小王子小公主,三位的坐骑宝马而得名。百年前,安平公主率兵征讨西域,大胜而归。后来微服私访,到了咱们这里,成仙去了。留下的三匹宝马一直等待主人归来,哪里也不去。后来先皇得知消息,派兵前来守护宝马,直到宝马老去。三匹宝马自知不能驰骋疆场时,又想念主人,便一起绝食而亡。宝马直到死去,官兵才终于将画戟大刀取下,不然宝马不让任何人近前。先皇厚葬了三匹宝马,设天马祠,亲笔书写碑文,立碑纪念,派兵日夜守护。又遵从公主之意,兵将可携家驻屯,一来二去,此处聚集人多成镇,当今圣上御赐天马镇匾额。又聚集发展至今,便是如今的天马镇。传说公主和小王子小公主当年就是几位客官的年纪,公主的画戟足有八百斤重,小王子小公主的大刀也足有六百斤,天下将军无人耍得动,如今便供奉在天马祠,百余年不腐不锈,乃是神兵,不计其数的武士兵将前往拜祭,只为讨个吉利,天马祠也因此一直香火旺盛,人流如织。在下以为客官也是来拜祭的,只是所言比天马故事更加神仙,此处又无人见过神仙,只见过山中神仙般的铸剑客,故而多嘴失礼,还望客官海涵。在下见客官海量,再送一坛以示谢意。”

    白灵儿:“无妨。掌柜见多识广,此处百年来人们可是安居乐业?”

    掌柜:“客官年纪尚小,有所不知。莫说此处,天下百年来也是安居乐业,这都是拜安平公主所赐!安平公主乃是异姓公主,因居功至伟,先皇赐封为靖北公主,平北大元帅,平定北疆,又带回百万黎民入籍天朝。归来后,先皇再次加封,才是安平公主,天下兵马大元帅,继而又西征西域。公主原本是先王爷认下的王妹,是郡主,辅佐王爷,使王城政通人和,兵强马壮,又随王爷前往大北府保境安民,每战必胜。若说神仙,在下以为,公主才是神仙,功成名就便回天庭了,从未叨扰百姓。而且,公主异常美艳,就像客官一样美艳。如今很多地方都有公主祠庙,香火旺盛。不知玉帝有没有嘉奖公主,这个实在不知,不敢胡说。”

    白灵儿:“玉帝嘉奖与否倒是无妨,黎民百姓安居便好。”

    掌柜:“客官此言差矣!千百年来战乱频仍,百姓难安,公主结果战乱,百姓安居,此乃旷世奇功!玉帝得道前也是华夏子民,不嘉奖公主便是忘本!若是派的公主下凡拯救人间倒也罢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白灵儿:“是,呵呵呵,掌柜莫急,烦请指引,饭后也去拜祭天马。”

    掌柜:“不必指引,今日恰逢天马八十祭日,全镇人家都去拜祭,日暮随人流前往便好。”

    白灵儿:“哦?”

    掌柜:“客官远来有所不知,天马镇每年今日都要拜祭,逢十大祭,历任官老爷均亲自主持,同时祝祷公主安乐。这是皇命。”

    白灵儿:“哦?”

    掌柜:“在下句句属实。传言先皇和当今圣上都曾微服前来拜祭,似我等普通百姓,见面不识罢了。客官以为,公主功劳大不大?大不大?”

    白灵儿:“恩,大,大。我等酒量大不大?”

    掌柜:“大!哈哈哈哈。”

    白灵儿:“此时并无他客,掌柜一起对饮如何?我做东道主。”

    掌柜:“多谢多谢!职责在身,客官慢用。小二!再赠客官二斤牛肉,一坛女儿红!”

    白灵儿:“多谢掌柜!”

    掌柜:“不谢不谢,客官喜欢,临走可嘱咐小店,为客官准备路上吃食,包您满意!”

    白灵儿:“好,多谢!”

    掌柜:“客官慢用。告退。”

    灵儿四人很快吃完喝完,在掌柜和小二惊讶是目光中起身前往天马祠。

    日落尚早,但从街上很多路人的闲聊中便可得知,都是去天马祠拜祭的,而人们的状态却像赶庙会。灵儿虽然见多了悲喜,但今日今时却不知是何滋味。

    镇子不太大,很快就到了中心位置的天马祠,是一个开阔的广场,四周都是香案,满满的大小檀香,烟雾缭绕,中间一个高大的八角亭,每个角的方向有一名军士全身盔甲站岗,跪拜的人们轮换着,拜祭的在前,观赏的在后,拜祭完的便离开,在香案外等待大祭开始。灵儿也买了香烛,点燃施礼插好之后,四人也随着人流前往近前跪拜。

    八角亭内,正面朝南,前面是兵器架,架上中间是画戟,两边是龙凤大刀,中心是红黑白三匹宝马雕塑,栩栩如生,赤兔居中,前蹄腾空,左右是踏雪乌骓和追风玉狮,都是头向西奔驰状态,马上鞍辔都是当年实物。后面是一块大大的石碑,正面是“天马祠”三个金字,背面碑文看不见,所有人不许近前,想看碑文可到周围香烛店购买拓帖。灵儿睹物思人,不想再看皇兄碑文,拜祭之后,便想离开。但灵儿一行在刚刚转身时,架上画戟大刀忽然抖动,铿锵有声,又有不知何处传出的战马嘶鸣声。灵儿心知有异,便心中默念:

    “小红,踏雪追风,画戟大刀,你们都是我的好伙伴。如今盛世太平,无需大动干戈,待他年有事,我们再一起保家卫国。如今,你们且慢慢修行等待,千万年一梦耳。”

    兵器安静了,嘶鸣声没有了,围观拜祭的人们却热闹起来,灵儿赶忙带着三个孩子回客栈。

    一路闷闷不乐回到客栈,掌柜有些惊讶:

    “客官因何早回?主官大人尚未主持大祭,那才热闹长见识。”

    少年:“太多人,怕挤散了。”

    掌柜:“哦,也是。小二,侍奉客官回房歇息,来,将我这上等好茶给客官饮用。”

    少年:“多谢!劳烦小二哥。”

    小二:“应该的,客官请随我来。”

    小二开了房间,泡好茶,便告退了。

    少年:“姐姐,你便是安平公主?”

    白灵儿:“正是……”

    少年:“姐姐已超脱轮回,置身三界之外,又何必干预人间之事?”

    白灵儿:“唉,我本万年白狐。修行之初,只为感受人间烟火,至爱真情。数次渡劫,均告功成,得偿所愿。而千万年战乱不断,民生艰难,又游历间偶遇先王爷,便欲以王爷之力,造福一方百姓。所幸功成,又谏王爷往大北府保境安民,我为先锋。所幸一战再战,均告大胜,为百姓千年安居计,上疏平北。先皇大力支持,以我为平北大元帅,封靖北公主。历经三年,幸不辱命。回京复命,遇贵妃父女谋反,我杀了贵妃,又彻查官吏。先皇加封安平公主,天下兵马大元帅,乃整军备战,继而出兵安西。西域安定之后,我微服私访,体察民间,无意中登上天山,遇大神指点,修行百日,却不知世上已过百年。之后便遇见你。若论何苦干预人间之事,试想,我为物也罢,为妖也罢,均乃华夏之物,华夏之妖,艳羡人间烟火,至爱真情,理应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保家卫国。征战之时,我们未用法术,全靠兵法,乃是武功取胜,不犯天条地规。如今西域边民安居乐业,再往北疆,若黎民百姓安好,便也心安了。至于我,见多了悲欢离合,至爱无缘,真情有距,未修得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便从此无欲无求,随缘转世,留一丝神识于地府,也好记得弟弟妹妹也就是了。”

    少年:“姐姐,妖人仙神鬼佛,你是六道皆得啊!无欲无求,便是舍,有舍才有得,姐姐将来必定胜意!唉,那些老倌儿,所得乃小道啊,实则贪得无厌,既要转世享乐,又都难舍前尘。姐姐,小弟也悟得了,正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托太公的福,我这是一趟福差啊!姐姐,以太公的本事,他必定给你一个完美的机缘,只是太公做事,面冷心热,表象毫不留情,实则会为你安排好一切,或许将来你只记得他的严苛无情,但结局必定称心如意。姐姐,相信我,关键处太公必定出面!”

    白灵儿:“呵呵呵,好,我已无欲无求,还会惦念何事?呵呵呵呵。”

    少年:“哈哈,小弟太笨了。小松,咱去睡觉吧。”

    小松答应一声便同少年回房间休息了。灵儿看着纯真的小乌,百感交集,也不知说什么好,默默地抱着小乌睡了。

    翌日,四人带足酒肉食水,和普通人一样,徒步出行,一路向东,一路感受,少年也尝遍了一路美味,时近新年,四人来到了大北府。

    又是一路各县游玩,灵儿见黎民百姓已不分彼此,安居乐业,心下甚安,而是否再见故人,灵儿有点踟蹰:若是见面,必定实话实说,而二人一个至亲,一个挚友,说不定会闹出多少波折;若是不见,又太过绝情。也罢,便撕魂裂魄,再去相见,反正神识藏于地魂,相见也容易些。

    于是,客栈中,灵儿与三个大小孩子道:

    “弟弟妹妹,姐姐有言在先,一力承担杀戮罪孽,如今见黎民百姓安好,已无牵挂。小乌小松便回山修行,小鹦也不必难过,一路不言不语的。人间有道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姐姐转世之后,必有再见的缘分……”

    灵儿还没说完,三个小妖仙便都哭着一定要随灵儿一起转世,搞的灵儿无法说话了。末了,灵儿只好答应:

    “好好好,我们一起转世,再续前缘。”

    此话一出,三个小妖仙才止住哭泣。灵儿又道:

    “小弟,姐姐如此安排,你也好交差。来世有缘,我们再见?”

    少年:“嗯!姐姐,我会世世寻访,来与姐姐共同进退!”

    白灵儿:“好,说起来可笑,这世上除了你们,我只认得一个天山铸剑人。行将别去,我便去见他一面,看他成就如何。你们且歇息,我去去就来。”

    三个大小孩子答应一声,灵儿便入定了。

    不消半刻,灵儿便离体来到天山铸剑人处,见铸剑人正叮叮当当铸剑,稍后,一把长剑刚好铸完,厚重无锋,剑体华贵。只见铸剑人运气发力,一剑刺入石壁,又砍削连连,碎石纷飞。末了,铸剑人将宝剑插在平台上,对剑三拜九叩:

    “恩师,孩儿得上仙教诲,以天火所熔之试剑石锤炼,断剑接续功成。您在天之灵可瞑目了!”

    白灵儿:“恭喜匠人,我因事远行,就此别过,有缘再见!”

    铸剑人吓了一跳:“啊?是上仙吗?多年不见,在下谨记上仙教诲,将来开宗立派,为国为民!他日有缘,再请教诲!”

    灵儿感觉这剑痴有些可爱,真是洞中不知日月,天山不晓春秋,也不知入定几日,竟以为已过多年,但还是忍住笑道:

    “好。所托之事不必挂怀,有缘自会相遇。”

    铸剑人:“是……”

    灵儿见铸剑人欲言又止,知道有所求又不好意思开口,便道:

    “也罢,你我相见无期,便多说几句。神兵需因材而铸,剑道需因材而法,从而人以兵强,兵知人意,则神兵识主。若记载招式,便是所谓秘笈,实则传人难达其效。剑之一道,得之,万物皆可为剑,有神兵相助,即为相互至尊。似此接续重剑,无锋而利,即为剑道之初。你我有缘,便展示一番心得,悟到多少,看你的造化吧。”

    灵儿说完,现出身形,似虚如实,拔起重剑,慢慢演示。剑风如雷隐隐,吹面刺痛,铸剑人惊讶地闪在一旁,一眼不眨地观看。

    灵儿演示完毕,将重剑插入洞口边,仅留剑柄。

    白灵儿:“匠人,记得万物皆可为剑,招式并非一成不变,即为无招胜有招,意随心动,剑随意动。待功力已足,剑道已悟,自可拔出此剑,再人剑磨合,剑魂生就,方为神兵。如今若非如此,此剑必随我而去。我若以对阵之法极速演示,即便深插至此,此剑亦可自出随我身边,日后你便知其中奥妙。就此别过,来日方长,便祝你天山派早日功成名就,榜样天下!”

    铸剑人尚未答话,灵儿已消失不见,铸剑人只好跪地对天膜拜,遥祝顺利。而灵儿作别相识,便回到客栈,叫醒小松小乌,前往城隍庙。少年因为不想灵儿难堪,一直假寐不醒,也未悄悄跟随,继续做自己的吃喝美梦,因为灵儿把银钱都留给他在人间玩耍之用了。

    城隍庙是阴阳相接之地,有一通道直通地府,方便地府鬼差来阳间办事,也方便人间阴差到地府办事,得法门者,便可借道穿梭于阴阳两地。灵儿也通过易家囡知道如何进出,不想此时竟然用到了。

    灵儿默默施法,将自己一分为十,神识留在地魂,带着惊讶的贺小松、何小乌、鹦鹉小鹦,一路飘行,来到奈何桥。

    孟婆见一串十个一模一样的美人带着两个孩子来到,还跟着一只鹦鹉,好奇不已,便施法细看。

    孟婆:“这位姑娘,因何魂魄撕裂?”

    灵儿见孟婆丑陋的外表下竟然是个大美人儿,不禁笑道:

    “大善人因何藏美于丑?”

    孟婆:“哈哈哈,知音难求。说吧,有何要求?”

    白灵儿:“多谢无奈神!我这无奈人地魂不想转世,可否免汤一碗?”

    孟婆:“好。只是,你这小伙伴肉身而来,喝了我这汤,便打回原形,小鹦鹉嘛,会变成乌鸦,就不漂亮喽。”

    三个小的唧唧喳喳地嚷嚷不怕,灵儿苦笑道:

    “正因如此,我才留下地魂不去转世。”

    孟婆:“你三人本体为何?你又何故撕魂裂魄?”

    白灵儿:“说来话长,不说也罢。我无籍无名,也无恶念。”

    孟婆:“观你三魂七魄,的确纯善纯美。若是有缘,我们阳间再见。”

    白灵儿:“大神也要转世流连吗?”

    孟婆:“哈哈哈,正是。只因和陆判官打赌,换位执掌,都说对方清闲,所以,需阴阳兼顾。”

    白灵儿:“还有这种玩法?”

    孟婆:“闫君也是令我等莫要懈怠。不说这个,你这一魂一魄的,无法转世为人,只能附魂而去,那多了一魂一魄的转世之人,便是人间奇才。此事未有先例,即便闫君允准,亦需城隍接送,很是麻烦。为何不一起转世?”

    白灵儿:“实不相瞒,我无法死去,除非魂飞魄散,得高人指点,才有这个做法。”

    孟婆:“可否说得高人名姓?”

    白灵儿:“乃上古大能,不准我说。”

    孟婆:“哦?有多大?”

    白灵儿:“大到玉帝在他面前也是晚辈。”

    孟婆:“哦?是那五位之一?”

    白灵儿:“大神如何处置我等?后面排起一字长蛇阵了。呵呵”

    孟婆:“啊,哈哈,火头鬼,来,帮我施汤。你等随我来。”

    灵儿跟着孟婆,一行进入城门,直接来到陆判官衙。

    陆判:“哦?哪股阴风吹来了桥头蹲大人啊?这是带了帮手吵架么?”

    孟婆:“哈哈,大画家,你不是画个叉就了事吗?来来来,这十三位,请判定如何转世,如何画叉。”

    陆判:“噢,呵呵呵,报上名来。”

    孟婆:“无籍无名。”

    陆判:“嗯?莫要再行玩笑。本人回答。”

    白灵儿:“白灵儿,贺小松,何小乌,小鹦。”

    陆判:“好生奇怪……的确无籍无名。呃……因何肉身转世?”

    白灵儿:“不可说。”

    孟婆:“哈哈哈,你那各种薄上没有记载吧?”

    陆判:“依你之见,如何判法?”

    孟婆:“少来,咱俩还没换岗呢!”

    陆判:“呃……时辰未到,并非某家赖账。”

    孟婆:“别顾左右而言他,这事咋判?”

    陆判:“呃……本官判你等还阳去可好?”

    白灵儿:“不好。”

    陆判:“为何?”

    白灵儿:“无法忘记前尘往事。”

    陆判:“呃……姑娘,你姐妹乃是十胞胎?”

    白灵儿:“非也,乃是我三魂七魄。”

    陆判:“哦?哈哈哈哈,原来是仙家分魄固神之法,下官无权判处,需闫君决断。来来来,随我面见闫君。哈哈哈哈。”

    孟婆:“逃避职责有这么高兴吗?”

    陆判:“有,有,你有所不知。哈哈哈哈。”

    一行人又来到闫君大殿,陆判怕孟婆说话于己不利,进门施礼便说道:

    “下官拜见闫君!此一行人欲肉身转世,无籍无名,下官不知如何判处,请闫君定夺。”

    阎君:“嗯?既无籍无名,判其回转便了。呃?为何撕魂裂魄?”

    陆判:“这也是下官难以判处之处。”

    白灵儿:“唉,似此如何转阳?三界之大,竟无小女子容身之处……”

    闫君:“别别别,姑娘莫哭,莫哭,待本殿为你思量。”

    满殿鬼神惊惧不已,唯恐魂泪淹了地府。

    闫君:“呃……北地城隍夫人聪明绝顶,招她夫妻前来,必定有法。只是,姑娘既已得道,何苦如此为难自己?”

    白灵儿:“唉,我心里苦啊……”

    闫君:“莫哭,莫哭,莫哭,本殿不问便是。呃……你想怎样才算满意?”

    白灵儿:“留下地魂照顾弟妹便了。”

    闫君:“噢,好,好,刚好城隍夫妻前来,令其接引,你那两魂七魄便可转世。如何?”

    白灵儿:“谢闫君殿下!”

    闫君:“陆判,如此简单,何故难以判处?”

    陆判:“此人乃是三界之外上仙,下官无权处置。”

    闫君:“呃……本殿如何便急得忘了此事,这便如何是好?”

    陆判:“呃……恕下官直言,应报请东岳大帝裁处。”

    闫君:“为何不早说?”

    陆判心说“我哪来得及说啊?”但嘴上也不敢说,便沉默不语。

    闫君也反应过来了,说道:“算了算了。孟姐姐,依你之见,此事如何是好?”

    孟婆:“私以为,上仙如此受苦,必是受了天庭莫大的委屈,而天庭也知上仙冤枉,却因天条不可违逆而睁眼闭眼,上仙百般无奈才出此下策。故而,报请何处也是枉然,必遭推诿,闫君自处便了。若是问责,实话实说,上仙魂魄委屈,恐魂泪淹没地府,想来玉帝便不会追究。”

    闫君:“嗯——!此言有理……”

    闫君沉思着,城隍夫妻到了,见了十个一模一样的白灵儿,惊讶不已,而“白灵儿们”则对他夫妻微笑不语。

    闫君:“呃……你等相识不成?”

    邓只吾:“启禀闫君,这便是蚩尤大帝诬告的三界之外的上仙白灵儿,只是,原本只有一位……”

    闫君:“噢,原来如此。这是分魂离魄大法,三界内外无几位可以施展。”

    邓只吾:“噢,上仙大能。不知闫君召见有何差遣?”

    闫君:“上仙欲地魂留此,其他魂魄转世,你夫妻可接引还阳。”

    易家囡:“启禀闫君,我姐姐便是因蚩尤诬告才至于如此受苦?”

    闫君:“呃……我等小神,实则于无奈之中得了烫手山芋。”

    易家囡:“就是我等做那不仁不义黑白不分的恶鬼呗?况且,姐姐转世,我夫妻也转世,望闫君恩准。”

    闫君:“呃?呃……城隍夫人,你夫妻自分管一方而来,从无冤假错案,即将摘升,何苦执着情义二字?”

    易家囡:“情义无价!姐姐于我有再造之恩,愿转世再续前缘!”

    闫君:“呃……城隍大人意下如何?”

    邓只吾:“只吾愿辞官转世。”

    闫君:“奈何上仙无籍无名,本殿不知你三人因果,亦不懂那分魂离魄大法,无法更改。呃……姑娘,可否留城隍夫妻一时,本殿也好选才替换。”

    白灵儿:“二位大人,小女子转世尚需接引,且待闫君选定继任,再转世不迟。我等若有后缘,不在一时。你我皆为黎民百姓,需有家国情怀,忘我而行。”

    闫君:“嗯!真乃得道大仙!”

    易家囡:“闫君,我姐姐为国为民,未曾为己,却受如此无妄之灾。试问闫君,天道何在?地道何在?世道何在?”闫君无言以对,默不作声。易家囡又难过地对灵儿道,“姐姐,你受苦了!待妹妹为你安置地魂修行之处,再接引转世,妹妹随后就到,留夫君等待继任到来,我们再续前缘……”

    闫君:“城隍夫人万望节哀,莫哭莫哭……”

    白灵儿:“好妹妹,我们就发下魂誓:再造清明!创一个朗朗乾坤!”

    易家囡:“嗯!妹妹生生世世跟着姐姐!为国为民!”

    邓只吾:“好,只吾生生世世谨遵差遣,粉身碎骨,在所不辞!世上不平事,没人管,我管!”

    闫君:“呃……几位大能,魂誓一发,便永世难改,世世无我,何苦为难自己?”

    邓只吾:“大丈夫生何欢?死何惧?不过一场修行而已。”

    易家囡:“巾帼不让须眉,岂是说唱而已。”

    白灵儿:“没有世间人,何来地府魂?得道自享乐,谁管世间人?世间本无我,理应恩世人。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闫君:“哈哈哈哈哈哈!好!老鬼我也想转世了。就依三位,将来这地府也少冤魂。陆判官,孟姐姐,有缘便辅佐三位,老鬼我也助你等一臂之力!诸位且各自行事吧,此事应报请太公知晓,上仙乃神之榜样!”

    众人鬼告退,一行都回到奈何桥。孟婆舀一碗汤,从怀中拿出一个小瓷瓶,抖入一团冷雾,忘情汤瞬间清澈透底,递给灵儿。

    孟婆:“嘿嘿,姐妹,分而饮之吧。”

    小松忽然一把夺过,仰头喝了个精光,把空碗还给了孟婆。灵儿知道小松是怕汤水有异,抢先试用,便一把抱住小松,再也忍不住了,泪如雨下。慌得孟婆赶忙用碗接住,而灵儿也反应过来,努力克制。待不再流泪,怀中已空,手中攥着七颗硕大的松籽。而孟婆的碗依旧清汤满满。

    孟婆:“姐妹,我这孟婆汤看着是每人一碗,实则各不相同,该喝多少就是多少。不必疑虑,一切皆是缘!”

    灵儿点点头,接过汤碗,给小乌小鹦各喝一口,然后又给九个“自己”喝下。

    看着九个“自己”和小鹦随邓只吾易家囡而去,灵儿抱起硕大的首乌,对孟婆和陆判躬身施礼,转身而去。

    灵儿没有进入城中,她来到了当初渡劫的不周山那酷似邓只吾茅屋所在的地方。灵儿一手攥着松籽,一手抱着首乌,倚坐在崖壁前,看着仿佛永远是深秋枯萎样子毫无生机的野草,渡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进而又想起一生往事,不知不觉中,两滴清泪落了下来。

    而魂泪滴下,灵儿才反应过来事情的严重性,急忙低头去看,却见两个瓷瓶悬浮着,接住了两滴泪。灵儿正在纳闷儿,只见小瓶飘到脚前一个布垫上,上面还有十只小瓶。忽听老者声音响起,也辨别不出从何而来:

    “小妖仙,你修行纯善,是非分明,舍己为民,初心不改,便封你为狐神,准你三界内外任意行走。你魂泪可滋养灵物不死,待你魂泪滴干,便是你姻缘所至之时,可去陆判处寻觅奇缘。二魂七魄,此届尚小,难容奇才,已各投九届而去。他年聚首,展图有期。乾坤瓶自有妙用,且悉心收纳。勿急勿躁,千万年一梦耳。睡吧,醒来便一切了然。”

    白灵儿:“多谢老人家!敢问您是太公老人家吗?您是要传我法术吗?”

    没有回音。灵儿又问,又问,还是没有回音,于是想起少年的话,不禁心中坦然,慢慢入定了。

    正是

    初心不改为国民,

    舍命付魂妖胜神。

    天下此妖处处有,

    何愁难晴朗乾坤?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