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西海情歌开始的最炫民族风 » 113 章 毛吉吉的烦躁心情,要加磅?

113 章 毛吉吉的烦躁心情,要加磅?

    发布会结束,各种消息快速发出。

    对此,很多网友表明他们的看法。

    “娜花的新专辑居然还敢和张羽合作,不惧绯闻?”

    “好快,章鱼哥还是快啊(特指写歌速度,请勿联想)。”

    “楼上那位兄嘚,你加个括号想解释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知道又怎么样,张羽就是个快枪手!”

    “啧啧,快不快我不知道,不过张羽的新歌还是值得一听。”

    “《不得不爱》就是上次绯闻事件的那个MV吧。”

    “不止《不得不爱》,据说《说爱你》、《绿光》都是哦耶哥创作,娜花的新专辑值得期待。”

    “没错,一个有才华,一个有颜值,郎才女貌。”

    ……

    南州,毛吉吉来到自己的工作室。

    接过助理小慧冲好的雨前新茶,他笑着说声谢谢,开始了一天惬意的工作生活。

    已过而立的他,拿到专辑年度销售第一的大奖后,心情极好。

    如今的毛吉吉,堪称功成名就。

    爱情事业双丰收。

    “吉哥,刚才公司那边来电话了,想问问你什么时候有空去一趟。”

    “哦,可能是黄音梵的事吧。”

    毛吉吉笑着摇摇头,想了想。

    还是觉得去一趟好。

    “大家多少年的交情了,不去面子上也不好看。”

    “没错,音梵姐新专辑的主打歌可是由你亲自操刀,你都不去捧场,那多尴尬。”

    小慧站着门边,握紧拳头,“我肯定会购买专辑,支持你们打败娜花的,加油!”

    去吧!

    毛吉吉笑着摆摆手,示意她去忙吧。

    “你这丫头,又在胡说八道了,黄音梵发专辑关娜花什么事。”

    “你还不知道?网上已经传开了,娜花口出狂言要击败音梵姐,要取代中生代前辈,新后登基!”

    什么乱七八糟的?

    还新后登基,你当在扮家家呢。

    “年轻人咋咋呼呼,以后少看点自媒体发的消息,别动不动就震惊这震惊那的!”

    不过打开电脑,网络上娱乐版块的热门话题便引起毛吉吉的注意。

    他眉眼一挑,表情渐渐凝滞。

    在微博的热门话题下,有许多关于娜花新专辑的讨论,其中许多标题非常博人眼前。

    张羽?!

    这个显眼的名字,瞬间令毛吉吉注意力集中。

    颁奖礼前,若非临时有人提议修改规则,那么年度销售冠军的宝座还落不到他的头上。

    “娜花新专辑的主打歌,居然是张羽写的?”

    他有种莫大的危机感。

    仿佛看到戴在他身上十几年的,最佳实力创作歌手的耀眼头衔,在不远的将来易主。

    “对啊,貌似三首主打歌全是张羽写的。”

    “娜花去哪里找的这么一个初生牛犊,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毛吉吉不得不说娜花是个大胆的赌徒。

    通常新专辑制作是得花几个月时间的,意味着当初她找到张羽时,对方并未像眼前这般出名。

    主打歌这么重要,居然去找一个刚刚被扫地出门的过气偶像来写。

    张羽创作的那首《西海情歌》是不错,但那是草原风啊。

    哪怕元旦跨年晚会的《快乐崇拜》反响热烈。

    但他才写了几首歌。

    相当于你放着战功赫赫的国家队选手不要,去请一个三无牌业余选手当教练。

    你说娜花胆子大不大?

    但是她赌对了!

    在毛吉吉看来,娜花和张羽携手合作,来势汹汹。

    十大流行金曲颁奖晚会之前,他把对方当做一个极具爆发力的新人,后生可畏,想着有机会提携一二。

    现在不行了。

    张羽这厮就如吃了兴奋剂,写出一首接一首的好歌。

    不再是初生牛犊,更像一头下山猛虎。

    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而这头猛虎下一个目标,正是黄音梵的新专辑。

    除了公司层面的博弈,撇开黄音梵的私人交情外,毛吉吉还担任黄音梵新专辑音乐制作人。

    所以换一个角度来看,两位女歌手背后即是毛吉吉与张羽两名音乐人的较量。

    之前的想要关照的新新力量,现在却要对自己磨刀霍霍。

    巨大的转折,令人始料不及。

    不知为何。

    毛吉吉又想起颁奖礼上张羽独揽五大奖项,大出风头的场景,莫名烦躁起来。

    他的手指在桌上,不停敲击。

    嘴唇抿紧。

    越敲越快。

    咚咚咚!

    咚咚!

    “不行,我吉吉一生,不弱于人!”

    “要不,我再加磅?”

    霍然起身,毛吉吉左右踱步,想要临时再加入一首新歌。

    说干就干,他找到黄音梵的微讯进行视频连线。

    旁边,小慧听到吉哥的话,有些傻眼。

    刚才吉哥说她咋咋呼呼,眨眼就火急火燎地找人,毛毛躁躁。

    还要音梵姐紧急录一首新歌,自己都震惊了。

    上午十点,毛吉吉更新了微博。

    “人生之路,漫长遥远,解读人生智慧,聆听《四十·不惑》。”

    关注他的粉丝都知道,黄音梵与他是相交多年的老友。

    《四十·不惑》这样专辑,正由毛吉吉亲自担纲制作人,里面的主打歌由他写作。

    他的微博粉丝有近五千五百万,即使超一线歌手中,也位居前列。

    这条微博的传播度可想而知。

    同时表明了他的态度,就是替黄音梵宣传打气,力挺好友。

    要知道毛吉吉多年前成为一线歌手后,十分爱惜羽毛。

    微博除了发自己平时的消息,以及商业合作代言外,很少发其他歌手的内容。

    像这样替人发声宣传新专辑,自打10年后,就极为罕见。

    甚至他没问过黄音梵和公司,主动发布。

    不出所料,毛吉吉的微博招来大量粉丝的关注。

    “吉吉你是最棒的,期待你和黄音梵的合作。”

    “吉吉放心,永远支持你。”

    “我是音梵姐的粉丝,爱你哦吉哥。”

    “音梵的粉丝还不知道新专辑就是我家吉哥监制的,吉吉和音梵姐多少年的交情了,不然也不会在微博上宣传了。”

    “虽然不是吉哥唱,但还是吉哥的作品,四十不惑我买定了!”

    “吉哥加油,你永远是大夏最强的词曲创作人。”

    “干掉羽花cp,让世人瞧瞧实力派的恐怖。”

    “对呀,娜花这样的小年轻懂什么叫唱歌么?”

    “报告吉吉老大,《四十·不惑》我已经预订了十张。”

    “可以预订了嘛,是在哪个音乐平台,我也要提前预定。”

    “兄弟,我们这说的实体专辑,不是数字专辑,当然数字专辑也有,不过得晚几天。”

    “卧槽,娜花也要发实体专辑呢,这么说《一花一世界》和咱们吉哥的《四十·不惑》对上了。”

    “对上就对上呗。”

    “呵呵,娜花一个花瓶除了卖弄姿色,哪里还能和黄音梵比啊!”

    “我绝对站在吉吉老大和黄音梵一边,干死娜花。”

    毛吉吉的号召,等于吹响了粉丝的冲锋号。

    不少人表示他们会坚定和流量艺人战斗到底。

    网上的喧闹,身处漩涡中心的黄音梵自然能清晰感受到。

    伯乐传媒公司内,某间办公室中。

    当事人黄音梵靠在真皮沙发上,刷着手机。

    看到毛吉吉主动在微博上给自己的新专辑打广告,眉眼笑成了两道弯弯的月牙。

    “吉吉够意思好哥们!”

    她和吉吉固然是旧相识,可交情归交情,工作是工作。

    这条微博,称得上意外之喜。

    反省去了她的口舌功夫。

    何况如今的毛吉吉是超一线,咖位、热度和人气比黄音梵都高一截。

    五千多万的粉丝不是摆看的,这么庞大的粉丝群体,哪怕有1%的转化率,对新专辑销量都是巨大提升。

    “今天好事一桩接一桩,就像白日做梦。”

    黄音梵对毛吉吉的动作,感到疑惑不解。

    本来专辑录制完成了,为什么临时又加了一首歌。

    不过是吉吉的作品,那另当别论,反正不是坏事。

    “你不是做梦,而是毛吉吉和你一样,被逼到墙角上。”

    经纪人黄鸣发,轻笑出声。

    “你是被娜花逼到死角,毛吉吉是被制作人的身份绑上了你的战车。”

    “我还是不大明白。”

    “经过媒体渲染炒作,你和娜花打擂台被赋予了额外的含义。

    如果你改换出版日期避开对方,外界会认定你是怕了娜花,是心虚害怕的表现,会认为你不行了,对你实力派歌后形象是巨大的打击。

    因此你只能跟娜花死磕到底,分出胜负。”

    黄鸣发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容易旁观者清。

    一针见血指出目前的复杂局面。

    她被架到火上烤,万万不能退让。

    “毛吉吉是你新专辑的制作人,四十不惑卖的好不好,关系他音乐创作人的高大形象。”

    “不少自媒体为了蹭热度和流量,把毛吉吉和张羽拖进来做比较,你说吉吉还能安心躲在幕后吗?”

    “他是个好面子的人,当然得不遗余力帮忙宣发喽。”

    黄音梵点了点头。

    她和毛吉吉相识多年,很清楚毛吉吉比较重视自己的形象与名声。

    好听一点叫爱惜羽毛。

    说的再难听一些,就是沽名钓誉。

    换做别的制作人,不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

    可为了荣誉,毛吉吉被迫出招相助。

    “有吉吉相助,我更有信心了。”黄音梵收起手机,心情极好。

    “有信心就好,可惜上次没能彻底把水搅浑。”

    说到把水搅浑,黄鸣发暗道可惜。

    本来综合公司收集的信息,这个时间段没有其他实力歌手发片,不料娜花横插一缸子。

    面临娜花的挑战,他和公司没有坐视不管,跟着其他娱乐公司后面稍微做了点工作。

    可惜呀,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