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载吾赏之盛唐 » 第32章佛山寺

第32章佛山寺

    未时时分,达到佛山寺山门外。

    把马栓在江边茂密树林里,驿马左后股有明显的烙铁印上“驿”字,左前肩印着“梓州”,想来没有哪个蟊贼不开眼,在梓州地界上偷本州驿马。

    爱马人士南九郎从马匹鞍袋里拿出两个物品。

    一块软布。

    “记住了,三十里洗刷一次马鼻。”南九郎在江边打湿软布,仔细擦洗着两匹驿马的鼻子。

    一块长约二尺,宽约一个手掌大小,有凹状手柄,正面雕刻着几朵花纹,两个边已经磨得十分光滑,半片毛竹经过打磨制成的古怪竹板。

    只见南九郎用这块宽竹板在马的颈脖、马肩、臀部各处刮着,两匹驿马看样子也舒服得脖子一挺一抬,十分享受。

    “这里山风大,可不能让它们受凉了,要把汗水刮干净,呵呵,这是马匹专用的汗刮子,我老家叫莽锤。”

    “南九叔,你老家是哪里的?”吴指南不失时机的再次试探南九郎。

    沉默了一下,南九郎神色略微消沉,轻声说道:“河北道,魏州,走吧,先进寺,苏长史还等着我等回话。”

    四人踏上石梯,拾级而上,低头攀登了十多级台阶,就来到宏伟的山门前。

    佛山寺东北连盐亭县,东南通郪县,西北又与通泉县交界,正是梓州之内连接数县的通衢之地,怪不得建寺之人要选址此处。

    远处眺望,主体建筑呈红白的寺庙修建在一处背靠大山之下的平整地,寺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郪江小支流,茂密的黄柏、槐树、银杏与杜鹃、紫荆等花草树木环绕四周。要不是吴指南已经知道寺内是迁转人口,欺男霸女的佛门败类,光看这一片苍绿中透出浅浅一抹红,还真有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旷达意境。

    首当其冲的山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牌坊,反倒是由“天王殿”代替而成。

    寺庙前立着一块大石碑,从右至左,镌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朱红行书大字“佛山招提”。

    在白色山墙围绕正中,匾额上写着“天王殿”的佛寺第一重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作穿堂,左右两稍间各有一尊彩绘金刚力士像。

    以上帝视角俯瞰,质朴的鸱尾、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绿色屋脊的“单檐歇山顶”,屋顶由“举折之法”层层叠加展开,形成既增加遮挡面积,又保护主体建筑免受雨水侵蚀的“出跳”。

    支撑如此宽大的“出跳”,则是由方形的“斗”和弧形的“拱”多层无缝榫卯契合,从上到下分别是“散斗”、“齐心斗”、“令拱”、“交互斗”、“慢拱”、“瓜子拱”、“泥道拱”、“昂”、“华拱”“栌斗”组合成结构复杂、精妙、又能均匀分散屋顶重力的“斗拱”,看这斗拱较大的尺寸,至少是四、五等以上的木材制作而成。

    屋檐之下,数根朱红大柱支撑着整个斗拱,在斗拱下方两侧,则是两层“阑额”连接而成的“重楣”,每两根柱子之间各有一组,共计三组“重楣”六根“阑额”,以人字纹连接,而每一层大红“阑额”上都点缀着八个间距相同的白色小方块-------------“七朱八白”。

    白墙绿瓦,丹柱刷饰,七朱八白,非常典型的唐代高等级建筑。

    吴指南伸手拉着其余几人的衣袖,暂缓登门,自己要细细品味一番。

    自家长短堂虽说也是陈旧小寺改建修缮,却被老师赵蕤以“宜居但求朴实无华”为由,数年的魔改之下,更像是一座普通乡间别墅,吴指南居住其间,早没有了惊艳的感觉。

    而今天,第一次站在如此之近的距离,又是才完工几月的崭新大庙,不由得细观起这个豪迈时代赋予建筑的雄伟气息。

    抬头仰望华夏大地古建筑史上最壮阔瑰丽、恢弘大气代表作之一,这就是种花家从周朝以来,形成礼制,上千年间经过无数能工、巧匠、循吏潜心改进,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一种无与伦比的时代骄傲在心中冉冉升起。

    “不愧是我大唐建筑,果然和脚盆鸡家所谓的仿唐风建筑区别巨大,也不知道后世哪些不要比脸的唐-奸,接受了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外乌省馈赠吧,配合一些见钱眼开的妹踢也在一旁推波助澜,搞出个以倭代唐的洗脑之事,想以此荼毒民众。”

    首先,这鸱尾就完全不一样。

    根据考证,鸱尾之名最早不是出自《太平御览》载:“汉柏梁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

    更不是出自唐人苏鹗的《苏氏演义》中:“汉武作柏梁殿(建章宫),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中精,能辟火灾......遂呼之为鸱尾”。

    它的首次书籍记录是出自独立完成二十四史之中《南史》和《北史》的初唐史家李延寿,《北史》记载:“广兴屋皆置鸱尾......自晋以前,未有鸱尾”。

    鸱尾的形象来源于佛教典籍中“摩羯鱼”,也称“摩伽罗鱼”的描述。

    晚唐,鸱尾变成张口吞脊的样式,名称上也变为“鸱吻”,比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鸱吻,到了五代及宋,上翘的那部分鳍尾比例减小,变得十分纤细,直至明清,变成更小的“螭吻”。

    盛唐鸱尾造型质朴,弯曲弧度呈自然流线型,陶器表面是一种在烧制过程中天然形成,略微偏黄的颜色,而山寨的脚盆鸡鸱尾,颜色刷成金黄,弯曲弧度较大,看上去就像一只穿臭后丢在墙角半搭拉着的长靴子,我唐人岂是此等审美。

    其次,屋顶从颜色、比例、架构也是差异巨大。

    唐朝高等级建筑的主色调讲究红白相间,青绿为顶,而物产匮乏的小岛国哪有那么多调色的天然矿物、植物,桧皮葺、茅草本是我国穷困百姓家的屋顶,它们拿去当大型建筑屋顶后又没有各种涂料,变成贻笑大方的“酱油色”------黑不溜秋与灰不拉叽之间。

    屋顶内部的架构上,脚盆鸡从有“遣唐使”来偷师学艺的飞鸟时代就开始偷学咱们家“云拱”、“平行部椽法”,最后不解其意的学成不用“横枋”的“偷心造”,靠一根又一根的木料多层堆砌,屋梁架构上也只偷到了“穿斗式”,智商不够学不来复杂的榫卯“抬梁式”。

    脚盆鸡家的低层建筑整个屋顶落差极大,一种古怪、别扭、头重脚轻的既视感。从远处看,比例失调的大头屋显得沉闷、逼仄,如果再有人在屋子下一映衬,越发突出自呼“我是鹤,不是鸡”们的狭隘,猥琐。

    种花家高层古建筑,是采用“叉柱造”的高端方式,上一层的柱子选择尺寸符合的木料,通过外部连接处包裹金属扣件,内部榫卯嵌入下层梁架之上,同时为防止重力过大而产生的变形,每一层还增加了“斜撑木”来巧妙分散高层重力,这就使得整体建筑受力均匀,稳固,层层都能营造楼梯,从而能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反观脚盆鸡家高层建筑是在内部正中增设一根巨大“通心柱”立顶,上层柱子直接压在下层椽木上,受力脆弱,肯定不够牢固,比如自诩为国宝的“发聋寺五重塔”。其结果就是,既浪费空间,除第一、二层能通行以外,又让其余楼层无法架构楼梯。

    如此做法,整个屋顶支撑力不够,又是地震多发带,常常摇摇欲坠,屋毁人伤,怎么办?------凉拌!“聪明的一休哥们”就在屋顶侧缝加“桔木”,加完“桔木”还是不够,又加“野垂木”,再加“化妆垂木”来假装椽木,你奶奶-卖铺盖卷儿,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高层建筑魔改成虚有其表的空壳子建筑------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最后,屋顶两侧的山面上,两对“博风板”之间,有着从东汉“悬鱼太守”羊续清廉为官的故事之中演变成建筑形式的“悬鱼”装饰,脚盆鸡家里也只敢偷偷摸摸的学个“惹草纹饰”,给自己脸面贴金贴成东施效颦,徒增笑耳。

    锤子的“唐宋遗风在东瀛”,种花家古建筑之中包含的色彩斑斓、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生机盎然岂是鼠辈所能展现。

    毫不客气的说,小小岛国建筑特色形成的枯山水、金翅吻、酱油色、日式山面、大头屋等在咱们家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山西芮县广仁王庙、河北正定开元寺、山西朔州应县木塔、山西大同善化寺、山西平遥镇国寺、天津蓟县独乐寺等一众唐至辽金经典建筑面前,当曾孙子提鞋都不够格,hei~~tui~~~~~~~~~~~~~~~~!

    更加气愤的是,有些历史剧“服化道”所谓的反映唐朝建筑,结果一群人跑到奈良、京都去采风,简直是南辕北辙,舍近求远。揣测,大概率是去山西等地采风经费批准5000元,还要苦逼的在荒地里来回跑上百公里,去东瀛采风,经费骗到手50万,早上睡到自然醒,中午吃个饭团子都要装壁发朋友圈,晚上还可以去风情街“鸭马蝶,嘿咻嘿咻呀,呼噜呼噜哇”。

    出去吃喝玩乐,吹拉弹唱是你们的本事,恰饭嘛,不寒碜。但是能不能真实考据一下下,别让呈现出来的东西里里外外都是一股子“倭寇浪人味”。

    不敢轻易定性此种行为是刻意的“文化侵略”,私以为,你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吃她的,喝她的,就连呼吸的氧气也是这块土地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哪怕它不是香甜空气,却是你祖宗十八辈的埋骨之地,就民族感情而言,就不能稍稍挺起快要坍塌的脊梁骨,对着你已经不是冒青烟,而是冒石油的祖坟说一句---------无愧!!!

    梁思成先生有名言曰:一个民族的自大与自卑,都源于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次的民族自尊。--------谨以此言,与诸君共勉!

    南九郎此时也和吴指南一样,看着寺庙建筑,陷入沉思,好半天才摸着自己浓密的胡须开口道:“招提应是是私寺之称啊,这...这...是不是逾制了,造如此庞大一座佛寺起来,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财?”

    -----------------

    PS:以天王殿代替山门的佛寺建筑有很多,山西大同善化寺、山西平遥镇国寺等;

    同时道个歉,对不起,本章过多着墨于古建筑,影响了诸位的阅读体验,也生硬打断了情节的连贯,但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道歉话说完了,要骂的随意,要看的等到我继续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