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姐夫是朱高煦 » 第十七章 此乃韦南奕的首功

第十七章 此乃韦南奕的首功

    朱棣看向众人,目光扫过令他颇为欣慰的朱勇三人,又扫过令他有些意外的胡广,最终停在了今日让他尤其失望的解缙脸上:

    “今日之事,解卿怎么看?”

    解缙自知言语之中,令得陛下不快,当然要和景贼划清界限。

    “陛下,景贼竟如此丧心病狂,竟然刺杀陛下,他难道不知,陛下受命于天,岂是他能伤的了的。”

    解缙在表达对景清愤慨的同时,也在安抚皇帝。

    “解学士,朕有上天庇佑,又有朱勇等忠勇之后效忠,青天白日之下他当然伤不了朕。只是有一个景贼,是否还有第二个景贼?”

    朱棣的话,令得解缙一阵惶恐,立刻应对:

    “臣以为,想要杜绝此等奸贼,需用重典,方能以儆效尤。”

    “你是说对其家人诛之,族之?”

    朱棣显然并不是太满意这个方案。

    解缙答道:“是!”

    “那解学士怎么看待建文时奸恶,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

    朱棣自然指的是对于方孝儒所用的夷灭十族的重罪。

    “治方党,朝廷的确用重典,也的确该用重典。”

    朱棣继续问道:

    “你不会不知道,景清作乱,在大治方党之后。况且,治齐泰党,治黄子澄党,也是用的重典。”

    “陛下之意,臣略有所悟,”解缙道,“治方党用重典,治齐党、黄党用重典,但对于景贼,似无威慑之效。陛下是此意吧?”

    “是。”朱棣应道。

    “陛下这是一个说法,但是还有一个说法。”

    解缙能够被称为大明第一才子,自然是有着随机应变的才华。

    “说说看。”

    朱棣本就是想要看看臣下的看法,不急不缓。

    “治方党,齐党,黄党用重典,敢问陛下,重典治方党后,方贼可再作祟;重典治齐党后,齐贼可再为祟;重典治黄党后,黄贼可再为祟?”

    解缙一连问三问。

    解缙的这个思路,朱棣听完之后,倒是马上接受了。

    “解卿,这个说法好。”

    见到皇帝已经平缓了态度,解缙立刻补上一句:

    “况且,治方党,齐党,黄党用重典,今日只有景贼一人谋大逆,若不用重典,如景贼者,谁知会有多少人。”

    听到解缙的这一番分析,朱棣点了点头:

    “解卿之言,亦朕之想。治景党,朕的确欲用重典。那么,治方党用的乃是夷灭十族,景清之罪恶劣远胜方孝儒,有没有比灭九族,夷十族更重之典?”

    听到朱棣的这话,殿中几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比夷十族更重之罪?

    解缙见到现在皇帝已然听进了自己的意见,又恢复了往昔的风姿:

    “臣以为,夷十族之外,还可以增加两件事。”

    “快,说与朕听。”朱棣命令道。

    “其一,景贼门生之外,还有门生之门生。”

    皇帝默许了这个思路,又问道:“还有一事?”

    “除了亲党之外,还有乡党。当然,乡党不见得全灭,但是与景清及其亲眷最近之乡党,须灭之。”

    解缙的话音落下之后,即便是一旁的武将都是心中生气寒意,这读书人发起狠来,真的比武将恶毒多了。

    不过,今日景清之行径,众人也觉得该当如此,只是替那些亡魂感到冤屈。

    “准奏。”

    朱棣本就是杀伐果决之人,既然要立威,自然就要最重的典。

    “陛下圣明。”

    见到皇帝认可了自己的,解缙立刻谢恩。其余臣子亦是如此。

    “纪纲,朕命你清除景贼门生之后的门生,亲党之外的乡党。”

    “臣,遵旨。”

    纪纲领命之后,景清之事,便是告一段落。

    解缙等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心道皇帝应该也疲了。

    只是,这时候,朱棣将目光投到了方才朝廷之上,唯一站出来为朱勇三人说话之翰林。

    朱棣看向解缙:“方才朝堂之上,提出异议,为朱勇三人解释的,可是庚辰科的状元,胡卿。”

    解缙没想到胡广给陛下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微微有些不喜,不过不敢怠慢:

    “回陛下话。胡卿正是庚辰科状元,原名臣广,后改为靖。”

    朱棣微微点头,继续问道:“是中状元之后改的吧?”

    “是。”解缙猜不透皇帝的用意,毕竟,胡广这改名和建文帝有关,不愿多参合。

    “胡卿。”

    朱棣招呼胡广。

    “臣在。”

    胡广应到,心里面又是惊喜,又是紧张。今日之发展,果然如那韦南奕所说,陛下想要用自己之时,必定会提出自己名字之事。

    只是,现在他有担心,陛下问了他是中状元改名之后,又会问什么。要是问道乃是建文帝给他改的名字,不管皇帝会不会对此加以追究,终究不是好事。

    不料,朱棣根本就没有提及建文改名一事。

    朱棣直接问道:“胡状元,有没有觉得名字改的不好?”

    胡广本就是心思剔透之人,最懂得审时度势,不然,方才也不会为朱勇三人仗义执言,引起皇帝的注意。

    陛下这么问,自然是不想让他难堪,才没有提及建文帝改名之事。只是,现在他明白,自己不合适主动提及改回原名。

    毕竟,说改的不好,为何当时接受,要是改的好,这是还记着建文之恩情?景清可是尸骨未寒。

    胡广想了想当初韦南奕给自己的建议,便是坦然道:“请陛下明示!”

    朱棣很是满意胡广的反应,直接说道:

    “朕以靖难起兵,你却把名字改为靖,是站在彼时朝廷的立场,要平靖朕呢,还是站在朕的立场,附和靖难呢?起名字,改名字都有寓意,你这名字改的,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

    “陛下说的是。”

    胡广已然明白了皇帝的心意,感恩的说道。

    “朕本想赐你新名,又怕卿的名字,一改再改,招人非议。朕看,卿不如改回旧名。这文渊阁有解学士,亦有胡状元,朕甚慰!”

    朱棣这话,在场所有人都明白,这胡广,看来之后要被重用了。

    毕竟,要是皇帝不看重胡广的才华,又岂会在意他在朝堂,民间的清誉。

    胡广恭恭敬敬的叩谢:“臣胡广领旨,谢恩!”

    果然,按照韦南奕的思路,自己这一次彻底的解决了后患,还收到了皇帝的青睐。

    胡广本就不是池中之物,如今皇帝青眼相加,便是一遇风云变化龙!

    一旁的解缙皱了皱眉,眼底流露出一丝忌惮,这文渊阁看来之后,不再是自己一言堂了。

    解决了胡广的事情之后,朱棣才看向了朱勇三人。

    “朱勇,张軏,丘松,尔等,诚如状元公所言,亏小节而全大义,都是朕的好臣子。忠勇可嘉!只是,日后更需在国子监好好读书。”

    朱棣突又想起上一次策略,那个韦南奕提出的勘合贸易,让他惊艳万分,又补充道,“尔等国子监之中,要像韦南奕看齐,胸有丘壑,忧思国家之前景。”

    听到皇帝夸奖韦南奕,朱勇三人也是附议:

    “臣等遵旨,定向韦南奕学习。说起来,今天之事,就是韦南奕第一个发现了景清之鬼祟,也是他第一时间通知我等前来揭露景清之恶行。只是,韦南奕身份敏感,故而将这份功劳让给我等。”

    听到朱勇此言,在场所有人都是大为诧异。

    “竟然是韦南奕发现的景清之恶行。”

    众人又是忍不住细想,韦南奕乃是高阳郡王的妻弟,此事背后有没有朱高煦的授意。如果,真是朱高煦的意思。

    一想到这里,众人都是起了不同的心思,毕竟当年在靖难之中,朱高煦就被屡屡救朱棣与水火。要是此事也是朱高煦的手笔,那这。

    御座之上,显然朱棣也是想到了这一层。

    “这高煦,这些日子以来,倒是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