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无限之属性为王 » 第十三章 生命值的作用

第十三章 生命值的作用

    -1!

    显眼的数字在李孤舟面前浮现。

    虽然被炮弹般的石块砸中,但是他并没有任何疼痛的感觉。俊俏的面庞依旧完好无损,甚至还能察觉到有一只令人烦躁的苍蝇停在上边。

    “瓜娃子!你没事吧!”

    “没事!”

    混乱的战场上二叔哪能时时刻刻关注到他已经被石块砸中。

    李孤舟打开面板,果然生命值减少1点。此刻他心中已经隐隐有了一个猜想。“难道说在生命值扣完之前,我不会受到任何伤害?若是这般,岂不是就能完成上辈子未完成的梦想。”

    没错。李孤舟是有梦想的,他不是咸鱼,他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梦想。

    那便是在岩浆里洗澡,在太空中漫步,亲眼看看黑洞里的风景。

    “不不不,不能再称之为梦想,应当是理想才对。”

    李孤舟刚有些飘飘然时,砰,又一个石块飞来。

    -1!

    整整605点生命值上限,现在还有603点,丝毫不慌。

    然而周边还能站立的人已经不多,炮灰还终究是发挥了他的作用。区区木盾,如何能阻挡武者投掷出的如炮弹般的石头呢。

    往身旁看去,二叔那张老脸挤在一团,似乎对前路充满了悲观。

    眼见炮灰人数逐渐稀疏,后方的指挥官面色如常,好似早已料到结果。不过能消耗敌人武者的体力,而且炮灰就如同韭菜,割下一茬又一茬,这笔生意并不亏。

    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是时候派精锐上场了。统一着装的军士在指挥官的一声令下,即刻攻城。

    可令谁都想不到,寒州城突然城门大开。

    前一秒仍在锲而不舍坚守城池,后一秒却突然投降。

    宛若两个极端。

    也许是守不下去,也许是指挥官收买敌军高层,也许是内鬼成功完成任务。这些都不重要,李孤舟不会关心,因为他已经随二叔踏上返乡的路程。

    战场大捷,李孤舟自然也分得了一些战利品。两个大子,一匹粗布,一袋干粮。布匹与干粮先不谈,两个大子能干啥呢,能买一个烧饼。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地方,又有谁会与炮灰瓜分战果呢。

    二叔依然在唠叨,“瓜娃子,别想啦,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你看看他们,唉。”

    二叔嘴中所说的“他们”,便是拿着亲友骨灰盒的苦哈哈们。这块地界讲究入土为安,如今就剩些灰,可谓是悲惨至极。

    李孤舟自然不会因为此情此景暗自忧伤,他还需要寻找勇敢的心。说起来连这地儿叫什么名都不知道,于是问道:“二叔,咱们这是什么地方?”

    二叔对于李孤舟的间歇性失忆也是见怪不怪,答道:“咱们啊,是大乾朝治下的青州。”

    “那要回哪儿去?”

    “回哪儿?自然是回村里。”

    “哪个村?”

    “我说你啊,咋连这都忘了?你不会连你爹妈是谁都不知道吧?”

    “不知道。”

    “你个瓜娃子!你给我听好咯,你是青州阳明县下河村人,你大名叫李二狗,你爹叫李铁柱。”好一个二狗铁柱,正所谓贱名好养活,倒也十分符合时代背景。

    叔侄俩闲聊间便已经能依稀看到青州城的影子。

    定睛看去,青州城可不是寒州城可比的,毕竟一个在打仗,一个处于大乾治下的和平地带。等到再近些,久违的能感受到一些繁荣的感觉。

    城门处排了一道长队,牵驴的,赶牛的,携带货物的商贾,衣衫褴褛的乞丐,应有尽有。

    其实回村是必然不可能的,不然如何寻找勇敢的心。李孤舟打算先在青州城待上一会,先摸清时代背景,就二叔这点见识,除了知道大乾朝,青州城,就连之前打仗的敌对者是谁都不清楚,实在是不够用。

    于是捏造一个想在青州城闯荡的理由,便让二叔独自回乡报平安。李孤舟也获得了自由探索世界的乐趣。

    说到封建王朝,想要打听消息,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便是酒店和客栈。奈何囊中羞涩,只怕刚进门就被人给轰出去。

    没法子,李孤舟只能往人多的地方走。

    说起来青州城由于背靠贯穿大乾朝境内的第一大江,东江。所以漕运发达。要说人最多的地方,自然就是码头。

    扛包的苦力,叫卖的商贩。形形色色的人群川流不息。

    一眼望去,左手边便有一个人群扎堆的地方。几位身着长衫,读书人模样的男子对着一张告示指指点点,自然引来凑热闹的人。

    八卦乃人之天性,李孤舟见有热闹看,便也凑了过去。

    人群最中间的是一位年轻俊书生。只见他右手食指指着告示,满口之乎者也,但大多不是什么好话。

    李孤舟见状,向前方一名憨厚汉子问道:“大哥,咋回事?”

    这憨厚汉子倒也不吝啬,开口便给李孤舟解释了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嗐,还不是城主府前几日出的告示。据说啊,只要对上一句诗,就能立刻成为城主府门客。”

    “啥诗啊大哥?大乾朝能人异士数不胜数,就没人能接上?”

    “俺也不懂,俺又不识字。只是见着很多书生说什么韵脚对不上之类的摸不着头脑的话。”

    “原来是这样,谢谢大哥解释。”

    “抬手之劳。”

    也不知道憨厚汉子哪学来的半桶水文化,李孤舟忍住笑意,往人群中挤过去。他想要亲眼目睹究竟是什么诗句,让这帮文人墨客几天也想不出答案。

    “让一下,麻烦让一下。”

    经过一阵努力折腾,李孤舟还是来到了告示前。

    几位高谈阔论的书生见一个汗衫短打的苦哈哈钻了进来,立刻摆出了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没了书生却又不行。他们是预备官员,他们是国家栋梁,他们有自己的圈子。正所谓往来无白丁,哪有书生愿意放下身段与农民交谈呢。

    李孤舟可不在意书生们嫌弃的目光,他指向那位俊书生手中的告示,开口道:“先生,能给我看看吗?”

    还没等俊书生开口,一名相貌平凡的同行书生讥笑道:“哪来的毛头小子,就你还想看告示?你识字吗?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吗?”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类把脸伸过来让人打的货色,李孤舟一瞬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其实也不能怪那书生,大乾朝单说能识文断字,那也起码是个寒门出身,又岂会如李孤舟这般着装。出门在外,衣服,就往往代表了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