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巡道记 » 第二十五章 偶遇袁长老

第二十五章 偶遇袁长老

    作为安全联络员,杨子无须上课。既然没课,杨子决定四处走走,熟悉一下正元村环境。

    正元村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地处峡谷中间,乃冲积而成,如同天然聚宝盆,且呈现双龙环抱态势,要山有山,要水得水,村子所在如同龟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植被茂密,气候适宜,再加上此处天地灵气浓郁,实在是一个得天独厚之地。

    杨子漫步村中,一路上村民主动和杨子打招呼,非常友好和善,杨子也不时挥手致意。

    怪尴尬的,村民太热情。

    “不知毕摩住哪里?”杨子正想着,来到一座阁楼前。

    这阁楼似曾相识,应该在哪见过。

    “对了,静心斋。”

    静心斋有七座类似阁楼,此处又见一座,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杨子正要上前探询,里面走出一位中年人。衣着朴实,慈眉善目,极具亲和力。

    杨子对此人毫无印象,对方也似乎不认识杨子。

    “大叔您好,刚好路过,不知可否讨杯水喝?”

    “施主请。”

    走进阁楼,杨子愈发肯定此处和静心斋必有关联,房子结构内饰几乎和六号房一模一样。

    中年人取出一套茶具,烧了壶水,开始沏茶。

    “多谢道友。”杨子更换同中年人相似语气。

    “施主请用茶。”

    “寒舍简陋,只能以茶相待。”

    “好茶,七星不灭,天星永存,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果不其然,当杨子说出这几句,中年人变换神色,随即问道,“七星不灭,天星永存?……阁下是?”

    “晚辈静心斋杨子,敢问前辈是?”

    “原来是静心斋罗家,老夫已不问世事多年,隐居于此,没想到今日再见同门子弟。”

    “老夫袁天逵,估计世间已没几人知晓老夫名号。”

    “前辈可是天星门袁大长老?”

    “大长老不敢当,老夫只是略为门派尽微薄之力,担任长老一职。”

    袁天逵惊讶,此人小小年纪,居然能叫出自己名号。

    “拜见袁长老!”

    杨子赶紧施礼问好。

    这可是林小羽眼中传说一般的存在。袁长老少说也有一百多岁,可眼前怎么看也只有四十多岁,这得有返老返童神通。

    “不知袁长老为何隐居在此。您有一位小友一直在寻找您。”

    偶遇袁长老,那必须帮林小羽传个话,她可是对这位袁长老青睐有加。

    “尘俗往事,已如过眼云烟,老夫无心再过问世事,还请你代为转告,就说,缘尽尘缘了,问道向青山,她自会明白。”

    “晚辈遵命。”

    “晚辈在正元村还有一些事,一个月后离开,期间得空就来探望前辈。”

    袁天逵既然一心向道,无心理会凡尘俗事,杨子多言无益,便打算告辞。

    “一个月?你可知正元村已多年不接受外人栖居于此?”

    “晚辈一行八人,计划在此待上一个月,不知个中缘由,还请前辈指教。”杨子谦恭道。

    “这涉及玄门一庄辛密。本来不便与世人述说,今日我俩得见于此,即是有缘。况且此事关系你等安危,姑且向你告知一二。”

    “正元村所在,过去称正元谷,这是从末法时代留传下来为数不多的一块灵源之所在。上古时期,人族大能为沟通天地各界,在各界遴选传送之地设传送之门。正元谷便是上古时期大能在神州选定的传送之地,设跨界传送大阵,历代通过此阵往返天地之间的大能无数。”

    “为了方便传送大能,也是为了纪念此地,多位大能联手将此地造化为玄武福地。当末法时代来临,大能逐渐离开神州,很多传送之地和传送之阵被弃用,正元谷也逐渐荒废。这里的传送大阵虽被遗弃,但大阵灵源尚存,残破的传送法阵尚能定期开启。每逢七九之数,残破法阵自动启动,此处便会显现上古大阵传送异象,吸引众人前来观摩膜拜。可这些人没想到会被卷入法阵之中而莫名消失,这些消失的人极有可能是被传送到异界。对普通人而言,被传送无异于宣告死亡。”

    “后来一位经过此地的大能设屏蔽法阵一座,覆盖整个峡谷区域,派座下弟子严守此地,以免他人误闯而丢失性命。随着法阵灵源不断衰减,法阵开启时间间隔越来越长,平日貌似再无大碍。于是此事渐渐被人忘却,坐守此地的人也娶妻生子,逐渐繁衍出如今正元村。”

    “但就在百年前,此处残破法阵又突然开启,卷走大批村民和游客,村中毕摩意识到大阵仍然在发挥作用,正元村并不是十足的安全之地,便立下一条规矩,除了本村村民,一切外人不得栖居于此,以免造成损失。”

    经袁长老解释,杨子豁然开朗,难怪正元村天地灵气充沛,原来是有灵源在此。

    袁长老所言信息量很大,虽过于玄幻,仍令杨子眼界大开。上古时期,末法时代,这些都是什么概念,杨子从未听闻。还有能往返天地的大能和传送大阵,这个时代有航天员和航天飞机,还有构想中的太空电梯,但相比这上古传送大阵,是不是有点不够看。

    “感谢前辈解惑。只不过此行任务尚未完成,晚辈等人恐怕不能提前离开。”

    “如能及时离开,自然可以避免不必要灾祸。若实在无法离开,只有祈求不出什么意外。”

    袁长老言尽于此,算是尽到同门责任。

    “晚辈有一疑惑,不知袁长老可否代为解答。”

    “但言无妨。”袁长老对这年轻人感官不错,不介意多说两句。

    “既然此地如此凶险,袁长老何不早日离去,而选择在此隐居?”

    “此事还得从百年前那场灾难说起。”

    “当日残破大阵突然开启,卷走一些村民和游客,你可知那些游客多数是我天星门子弟。”

    “此事我有莫大责任,天星门上下秉承遗训,搜寻某件至宝,我得到消息说正元谷出现天材地宝异象,便前来探查,却错把大阵启动异象看成宝物现世征兆,在没有经过详细考证的情况下向全体同门发布讯息,门派长老们获此讯息,万分欣喜,为寻获至宝,动员门派几乎所有核心弟子,当晚汇聚于此,恰逢残破大阵突然开启,现场人马全部卷入其中……”

    “而我苟延残喘活了下来。天星门此次灾难中失踪弟子三百余名,门派精英损失殆尽。唉,后来我反复思量,发现此中存有蹊跷,便去追查,却发现当年向我传播消息之人神秘失踪。天星门所遭遇灾祸绝不是偶然,人祸大于天灾,可惜尽管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但参与当年之事之人大多已不在人世,我多方探查,再也毫无结果。此后我心灰意冷,一心向道,便隐居于此。”

    “正元村毕摩和村民从没提出,让您离开此地吗?”

    杨子好奇,为什么袁长老多年隐居于此,而遵循祖上遗训的村民却不赶他走。

    “其实,我也是正元村人,”袁长老缓缓说道,“我本姓严,自幼孤苦,跟随毕摩大人学习武技。有一日家师前来正元谷与毕摩游学交流,惜我为可造之材,便与毕摩商量,改拜家师门下,家师怜我无父无母,而家师恰巧无儿无女,便赐我袁姓,认家师为父,后来我跟随家师加入天星门,直至发生百年前那场灾难。”

    “原来如此。”

    这段历史实在是太曲折,袁长老身上居然有如此多的故事。

    “那敢问袁前辈如今高寿?”

    “算起来二百有一了,”袁长老眼露哀伤,“没有查明事情真相,我心不安,活再久也只是虚度光阴,行尸走肉罢了。”

    “袁长老所述之辛密,史书可有记载?”

    “史书?我对你所讲之事,普天之下应该只有正元村典籍有所记载,但这些不会示于外人。”

    “毕摩大人也知晓此事?”

    “正元村历代毕摩秉持无上传承,洞悉天地至理,有沟通天地之能,负责掌控正元局面,岂能不知此事。只是毕摩肩负守护正元世代安宁责任,从不轻易过问世事,也不会随意对外宣讲。”

    “袁长老在正元村多年,可知一件怪事?”

    “哦?小兄弟有何发现?”袁长老道。

    “村中很少见到青壮年人,偌大一个村子人口只有区区三百,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小兄弟观察如此细致。”

    “不错,你如今所见之正元村,人口从来不过四百之数,但这只是表面。”

    “正元村之所以存在,是以守护阵法之地为主旨,村中奉毕摩为尊,事关正元村存亡之事皆由毕摩决定。那你可知道,正元毕摩并非只有一人。”

    “不止一位毕摩?”

    “不错,你们所能见到的毕摩,只是在世俗界主持事务的毕摩,其他毕摩都在传承之地。为守护正元传承,维护此地安宁,毕摩会安排村中孩童学习正元传承,教授武技和心法,使其具有守卫正元之能力。能成为毕摩者都是从这些孩童中遴选出的佼佼者。正元地界看似狭小,实则内藏乾坤,正元村所设传承之地,不亚于当年天星门……”

    消息实在太震撼,杨子感觉要不是精神力足够强大,此时都有点反应不过来。没想到小小正元村,会关联这么多往事和辛密,而且还存有如此深厚底蕴,如果说当今世上还有哪个江湖门派足够强大,正元不说话,绝对没人敢称第一。

    “在如今这个时代,正元不接受大兴皇朝管辖吗?如何做到外界全不知晓?”

    “天下辛密之多,岂能尽数为世人所知?世人所知往往只是冰山一角罢了。”袁长老语重心长。

    “多谢前辈指教,晚辈谨记。”杨子领会到袁长老有所暗示,不错,袁长老今日所言,只能由个人所知,无须再传入第三人之耳。

    “孺子可教。”袁长老点点头,感叹天星门下,居然还有如此新秀。

    “晚辈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