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开朝皇帝:治一治不孝子孙 » 第十六章 丞相之位定

第十六章 丞相之位定

    朝堂之上众位大臣都在讨论关于高顺的陷阵营的那一战。

    在这一刻他们才明白了。

    皇帝为什么会如此的信任高顺的陷阵营的原因呢。

    毕竟换做任何一位皇帝,恐怕都会如此的信任陷阵营的。

    毕竟历朝历代,可从来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有3000人的人数击败30万人。

    虽然击败的并不是什么正规军而是杂牌军。

    可是这是在守城的情况下。

    而且战斗还能够结束的如此之快。

    这绝对是神威军并不能够做到了。

    而且神威军擅长的并不是攻城战。

    攻城战是十二宿卫的主要责任。

    “圣上到”

    当太监的这一句话响起的时候。

    众位大臣全部都安静下来。

    于是在经过一系列的礼节之后。

    朝堂之上开始处理了政事。

    “禀告圣上,科举马上就要开始了。

    不知道谁能够作为主考官”

    吏部尚书说道。

    要知道每一届的科举可都是每个阵营招收人的时候。

    毕竟只要能够成为科举的考官。

    那么也就意味着自己的麾下将会拥有新一代的学子了。

    洛辰回答道

    “没有主考官也没有什么总负责这件事情的人了。

    有的仅仅只是阅卷的人而已。

    之后的事情便是将通过考核的学子下放到各个地方去。

    为各个地方做实事。

    只要能够做得好。

    那么就可以调回中央。

    倘若做的不好。

    那么就直接贬官解职”

    这一番言论顿时就激起了朝堂之上的议论。

    “圣上之言。

    历朝历代从未有听说过有如此的政策。

    考核不点名次反而是只有通过。

    我实在不能够明白。

    而且还要将全部的学子全部都下放到地方上去。

    只有做的好才能够调回中央,这未免有点不妥啊”

    洛辰很平静的回答道

    “从开科举以来。

    历朝历代真正的百官之首何曾是状元。

    点名次又有什么用呢?

    分出了读书人之间的厉害了吗?

    可是这样对于朝廷有任何的意义。

    毕竟我所需要的是能够干实事的官。

    而不是满口圣贤书,顽固的官。

    而且此次的考核将会和之前并不一样。

    因此不要拿以前的事情来扯现在。

    我不知道历朝历代是怎么做的

    但是从我这开始就是这样子做的”

    当皇帝的最后一句话落下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反驳。

    所有的人知道皇帝心意已经决定了。

    而且之前还召魏庆义去讨论了。

    讨论了恐怕便是这件事情了。

    洛辰看着众臣没有任何的反应说道

    “好了高顺的那一场战斗你们也是知道了。

    至于详细的封赏。

    等他回来之后再说吧。

    现在我将向你们举荐一个人。

    我想将他推向文臣之首。

    百官之首,丞相之位。

    不知道你们有何异议”

    此话一出魏庆义都懵逼了,难道我不应该是丞相之位吗?

    虽然他很划水在最近的朝堂之上。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忠于皇帝啊。

    而且从另外一个历史来看,皇帝似乎也很信任他。

    可是为什么现在却不给他丞相之位呢?

    虽然他没有多大野心。

    可是登临这个位置。

    也就意味着无上的荣耀。

    当后代史书上写的时候。

    也会歌颂着他的大名。

    毕竟是他协助皇帝完成如此多的事情的。

    毕竟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史书上的美誉可是很多的。

    所以他也就很好奇。

    到底是谁能够抢夺自己的丞相之位。

    而且以皇帝的做法来看他。

    绝对不允许丞相之位落到一个不遵循自己的人手里。

    毕竟当皇帝不在的时候,丞相可是拥有统领朝政之权。

    可谓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了。

    “宣殷华建进殿”

    这一句话一出。

    顿时所有的朝臣全部都处于惊讶的阶段。

    要知道这可是谁,现在的文坛领袖啊。

    难道皇帝选择接受现在的文坛了吗?

    不再去想着改革文坛了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意味着他们的地位将要提升了。

    一想到这儿,所有的文臣都开始精神倍爽起来了。

    而且可别忘了这个人的身份。

    还有一层那便是皇帝的岳父。

    至于皇帝和皇帝的岳父之间的事情早已经传开了。

    没有任何一个人不知道皇帝和他的岳父之间的恩怨。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

    皇帝依然召见了自己的岳父。

    在联想到皇帝所说的他已经有了丞相的人选了。

    那么岂不是意味着皇帝真正的要接受现在的文坛了吗?

    “臣殷华建参见圣上”

    “你我都是一家人,何时有如此多的礼节呢?。

    来人赐座”

    看到这里文臣们顿时感觉到稳了,一切都已经稳了。

    他们不相信作为文坛领袖的殷华建不站在他们这一边。

    反而站在皇帝的那一边。

    “我欲拜你为丞相,不知你有何异议没有”

    想让他对这个人出现敬词。

    他是吃饱了撑的。

    做做样子就行了。

    至于真正的礼节早都被他抛在一边了。

    “既然是圣上的安排,那我将没有任何的意义。

    微臣只能靠着余生来效忠于皇帝了”

    殷华建很平静的说道。

    “爱卿能够有如此的觉悟,实属不错。

    那么我就拜你为丞相了。

    希望你能够好好的为朕做事情。

    毕竟你可不要忘了你答应过我的事情”

    所有人都对皇帝的最后一句话产生了兴趣。

    不要忘了你答应过我的事情。

    难道皇帝和殷华建产生了什么交易?

    所以他才能够坐上丞相之位的吗?

    希望不是什么对于自己不好的消息。

    至于打压武将这是不可能的。

    皇帝对于武将和军队的重视程度。

    他们都是亲眼见到的。

    那么损害的岂不是他们文臣的利益了。

    慢点一定要问清楚殷华建。

    这是所有人的统一想法。

    ……

    “不知道你和皇帝达成的交易是什么。

    怎么皇帝就会让你如此轻而易举的坐上了丞相之位呢?”

    在殷华建的面前坐着几位朝廷的官员。

    而他们的官位都可不低啊,分别是。

    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其余的皆是侍郎。

    而他们皆是殷华建这一脉的。

    而他们也是在替朝廷的官员们打探一下消息。

    毕竟对于皇帝这一件事情上他们是一致团结的。

    殷华建平淡的喝了一口茶说道

    “那你觉得我应该是和皇帝达成了什么样的交易。

    他才会将丞相之位交予我的呢?

    你要知道我和他可不像正常的岳父和女婿的关系。

    毕竟我和他天然就有一份身份的隔阂。

    而且更别提我之前和他的恩怨了。

    然后我的女儿不是当今的皇后。

    恐怕她都想杀了我了。

    毕竟当今的圣上可不会管天下人的口舌是什么。

    他在意的仅仅只是百姓对于他的评价而已。

    他可从来不在乎读书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毕竟在我们看来,天下人不就是我们这群读书人吗?”

    户部尚书顿时一惊道

    “难道恩师你和皇帝达成了损害我们这些朝廷官员的交易了吗?”

    从恩师的话语之中不难的看出。

    他知道皇帝对于当今读书人的态度。

    但是他还是偏偏要成为丞相。

    能够让恩师成为丞相的唯一理由便是成为皇帝的爪牙。

    毕竟谁都知道当今的皇帝对权力可是抓得很严的。

    基本上军权和行政权全部都在他的手上。

    而他们只有议论的权力。

    这样说来岂不是恩师所做的交易便是侵害他们朝廷官员的权利了吗?

    所以他才会有如此的疑问。

    殷华建没有因为这句话而感受到任何的惊慌。

    因为他早就知道会有如此的疑问。

    他也早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你对当今的皇帝你有什么看法?

    你们现在真的觉得自己能够安稳的度过自己的官位吗?

    能够获得一生的荣誉,返回自己的故乡吗?

    我觉得不可能了”

    吏部尚书疑问的道

    “恩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想法”

    “你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皇帝对科技的改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他要的只是做实事的人。

    而不是在朝廷上拉帮结派的人。

    只要等地方上的官员成长起来了。

    那么也就将是你们回到自己故乡的时候了。

    到了那个时候试问你们能够忍受吗?

    不是一身荣耀的回到故乡。

    反而是被皇帝提出主动回到故乡的。

    所以你们现在能够所做的便是投靠皇帝做皇帝的爪牙。

    这样才能避免你们和其他人一个下场”

    所有的人皆互相看了看,但没有发出话语。

    殷华建看着众人的模样又继续说道

    “当今圣上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改革你们也知道了。

    而现在你们所要面对的局面便是他不是在晚年改革的。

    而是在壮年的时候改革的。

    壮年的皇帝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他改革的步伐吗?

    而且他改革很明显就是在针对现在的环境。

    现在的儒家学占主流的环境。

    他就是要改变儒家学说占主流的环境。

    还有你们这些儒家学说子弟们势必将会受到影响。

    因为皇帝它可以扶持任何的学说去对付你们儒家学说。

    因为皇帝是大势,大势不可逆的。

    只要皇帝想要搞你,那么就是轻而易举的。

    咱们的儒家学说现在就面临这种局面。

    也是因此为了保住儒家学说的火种。

    所以我才会效忠于皇帝的。

    而且你们真的觉得效忠于皇帝成为皇帝的爪牙。

    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吗?

    当今的圣上可是一位千古难得遇到的明君啊。

    而且还有上天的垂怜。

    毕竟可不是任何一位帝王都能够拥有当今圣上去往三百年后去拯救大商王朝灭亡的命运的。

    这难道不是意味着上天正在告诉所有的人。

    大商王朝应该延续千秋万世吗?

    说实在话我也仔细思考了一下。

    不知道我们读书人之间为什么产生了一种不愿意为皇权折腰的思想。

    可是我们身为朝廷的官员。

    我们就应该服从于皇帝啊。

    帮助皇帝更好地治理这天下。

    而不是陷入与皇帝争夺权力的漩涡之中。

    这难道不是违背了我们儒家学说的核心了吗?

    如果你们真的是儒家子弟的话。

    想必应该是能够听得进去我的这一段话的吧。

    我不希望你们将儒家学说当作往上爬的工具。

    你们都是从我这一脉走出来的。

    我不希望你看到你们会有这样的结局”

    户部尚书思考了片刻说道

    “那么之后的事情一切以恩师为主了”

    剩下的人也纷纷表态。

    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啊,他们天然就是和殷华建属于同一个阵营的。

    殷华建已经效忠于皇帝了。

    其他的朝廷官员可不会管是不是只有殷华建一个人效忠于皇帝。

    反正他们只知道了殷华建那一脉已经投靠了皇帝了。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被踢出朝廷官员的中心了。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跟着皇帝干呢?

    还能博出一个更好的前途。

    毕竟只有效忠于当今的圣上。

    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前途。

    这是他们所有人都知道的。

    无非只是阵营不同罢了。

    既然现在阵营已经转变了。

    那么就好好的效忠于皇帝吧。

    这是他们所有人的想法。

    而殷华建也是很欣慰的看着这一幕道

    “放心吧,亏待不了你们的。

    这一决策有可能会为你们的后代子孙们也带来福利。

    因为我和皇帝也是摊牌了的。

    那便是我愿用自己的余生为自己的外孙争夺那皇帝的位置。

    要不然你真的以为皇帝会如此的信任于我吗?

    还不是因为我说了这一句话。

    当今的圣上最怕的并不是自己的皇子争。

    而是不去争。

    当然了这个理念仅仅只限于大皇子和四皇子”

    众人听到这里心里面顿时就开始火热起来了。

    倘若他们是从龙之臣的话。

    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福荫将会福泽到下一代。

    一个月之后。

    在这一个月他们屡次的听闻高顺攻克了哪里。

    又攻克了哪里的消息传过来。

    而他们也将在这一天接见凯旋而归的高顺。

    至于丁崇义的话。

    他还需要率领十二宿卫其中的六个宿卫在那里镇守着皇城。

    而神威军也是去草原屠杀异族去了。

    要让他们知道侵略大商王朝的下场。

    殷华建看着眼前的军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当然可以看到他的眼里已经充满着怎样才可以获得这是军队的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