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影帝他真是实力派 » 第63章:捧杀

第63章:捧杀

    5月20日,叶轩第一张专辑《童话》正式开始上线。

    不久后,各大音乐榜的前十排名歌曲,除了《童话》,还多了一首名叫《一万个理由》的歌曲。

    这首歌和《童话》一样,一上线就受到观众追捧,热度飙升,短短时间内就冲进排行榜前三的位置。

    对《2002的第一场雪》形成包围之势,不过刀郎这张专辑里,还有不少好听,且传唱度同样不低的歌曲,比如《情人》《冲动的惩罚》。

    这两首歌也是音乐榜前十的常客,三首歌热度互哺,一时间叶轩想掀翻刀郎的榜首宝座,还有点困难。

    京城,北舞。

    如今的刘诗施在学校大小也算个风云人物。

    从《童话》刚开始播出时,她在学校就出名了,不过那个时候负面评价多一点。

    因为MV有吻戏桥段,这个本没什么大不了,作为大学生,谈恋爱都很正常,拍吻戏也不算什么。

    但是谁让她火了呢,加上北舞学生里女生也多,喜欢八卦,所以流言蜚语就慢慢流传开。

    不过随着《童话》越来越火,当初选角的内幕被人扒开,这类传闻就少多了。

    现在更多的是对刘诗施好运的羡慕,毕竟谁让人家长的像叶轩公司的老板呢,这个是天生的,谁也没办法。

    “诗施,没想到这个叶轩这么帅。”

    走在校内的路上,刘诗施的室友拿着叶轩刚寄来的唱片,一脸惊讶道。

    “这个好像还是精装版的呢。”

    《童话》的唱片制作好后,叶轩特意让何蝶留了几十张,用来送人,比如黄雷,仙剑几位主演,包括几位导演。

    之前在剧组有过交流的张伟健和邓力民,他都各自送了一张。

    自然也不会少了作为MV女主刘诗施的那一份。

    既然用来送人的,当然不能是普通的专辑,所以叶轩选了典藏版的专辑。

    专辑也分版本售卖,有普通版,有精装版,还有珍藏版和典藏版,不同的版本对应不同的价位。

    普通版价格最低,精装版次之,珍藏版和典藏版最高。

    叶轩这次的的专辑,一共分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版,另一个就是刘诗诗手里那份精装版。

    毕竟他还是歌坛新秀,不是大歌星,也是首张专辑,没必要弄的太高端,怕观众不买账。

    要是专辑真的火了,再推出珍藏版,也来得及,顺便也能吸引一波歌迷回购。

    叶轩这份精装版和普通版比较起来,包装和封面更精美,还附带叶轩的几张写真照。

    当然,是穿衣服的那种。

    “诗施,这次真的被你赚到了,他的身材好不好,嘿嘿。”

    对一脸荡漾表情的室友飞了一个白眼,刘诗施没有搭理她。

    “你敢说你一点想法没有?”

    刘诗施听到这话愣了一下,脑海突然想起那天两人的拥吻的画面。

    想法肯定是有一点的,毕竟叶轩长的又高又帅,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还那么有才华。

    不过叶轩现在这么红,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刘诗施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不自觉的,又想到这次结识的那三位女孩,她们,也很优秀呢。

    “好了好了,诗施不是说《一万个理由》的女主也是她嘛,我们找个地方看看吧。”

    “什么?这首歌的MV也是你拍的?说,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从实招来。”

    说着两只手便往刘诗施腰间摸去。

    “哎呀,别闹。”刘诗施躲闪着跑开。

    “小浪蹄子,还想跑。”

    几人打闹间离开,显露出身后景恬的身影。

    他看到刘诗施后,本来想过来打个招呼,认识一下。

    她今年就要从北舞毕业,而她已经签约了京城一家影视公司,毕业后去向也已经确定,就是去娱乐圈闯荡。

    虽然她和刘诗施一起参加了MV的选举,最终她被刷下来,而刘诗施被选上,并且一举成名。

    不过她并不嫉妒,她本来就是大方性格的人,看得很开。

    再加上现在她签约的影视公司,就她一个艺人,未来肯定会被力捧,说实话,她并不在乎这样的出名机会。

    所以,景恬只是单纯的想和刘诗诗结交一下。

    随着《童话》大火,跟着出名的刘诗诗,未来可能也会进入娱乐圈,提前打打关系没什么坏处,毕竟两人是一个学校的校友。

    不过走近后,听到几人谈及刘诗施和叶轩的八卦,景恬忍不住好奇心,不自觉停下脚步。

    看到几人已经走远,景恬想了想,跑到校外,找到附近的音像店。

    “老板,给我来一张《通话》的唱片。”

    刚打完电话的音像店老板吴尽火,放下手机无奈道:

    “不好意思啊,小姑娘,唱片已经卖完了。”

    “现在就卖完了?”景恬惊讶道。

    现在才下午两点钟,《童话》这张专辑,从发售到现在不到三天,就买不到了?

    这么火的吗?

    “对啊,买的人太多了,全是你这样的小姑娘,我都没想到能卖的这么快。”

    吴尽火有些始料不及。

    他年初听朋友说唱片市场正是火热的时候,所以托关系,砸锅卖铁开了这家音像店,正准备施展拳脚。

    没想到第一次的进货选择,就让他吃了大亏。

    这个月发行专辑的歌手不多,目前最有名的就两个,一个是刀郎,一个是叶轩。

    叶轩虽然歌火,但吴尽火觉得他是新人,唱片的销售量应该不会太多。

    而刀郎就不一样了,《2002的第一场雪》火了一整个上半年,专辑都卖疯了。

    除了京城,京城一直没有上线他的专辑。

    一直等到这个月,专辑才终于正式在京城各大音像商店上柜。

    吴尽火早就听外省的同行说过,现在刀郎的专辑,那就是钱,只要拿到手,等着客户来换就行,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所以这次进货的时候,吴尽火特意进了很多刀郎的专辑,叶轩的专辑虽然也拿了不少,但是占的比例不大。

    开卖后,刀郎的专辑也没让他失望,确实卖的非常好,但是没有火爆到脱销的程度。

    但是叶轩的就不一样了,他进的专辑,第二天上午就卖完了,于是他赶忙联系渠道商,又定了双倍的专辑数量。

    没想到昨天晚上到的货,今天上午就没了。

    没办法,他只能再进。

    刚才他就在联系厂家,让他们赶紧调货过来,可是那边告诉他,他定的货太少,只能明天送。

    吴尽火一下就上火了,这不是赤裸裸的搞歧视嘛,不当榜一,就不是大哥了是吧。

    人家只丢下一句,爱要不要,不要滚蛋,有人抢着买呢。

    吴尽火能怎么说,当然是选择原谅他了。

    他也想买多一点,可是他的钱都用在刀郎的专辑上了,拿不出更多钱了。

    想着仓库内存放的大量的刀郎专辑,吴尽火欲哭无泪。

    虽然按照现在的势头,这些专辑都卖出去,问题不大,可是刀郎的专辑随时都能拿货的啊,不用担心客人来没得卖。

    但是叶轩的就不一样了,就这半天光景,他都拒绝多少客户了,这可是自己的钱啊。

    吴尽火真想给自己两下子。

    悔不该当初,听信那个叫沈战的批发商的话,听说他以前就是个卖饮水机的,他懂个屁的唱片啊。

    “什么时候能有货?”景恬问道。

    “最快明天上午,要不你中午来。”

    “行吧,那我明天中午来。”

    “好嘞,那您留个定金?不然到时真不一定还能剩。”

    吴尽火遇到这种小姑娘,还真怕她会忍不住,跑到别家店买,万一别家有货,自己不是又损失一个客资嘛。

    这么一想,他又想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这两天他得亏多少啊,我和饮水机不共戴天,呜呜~

    “专辑多少钱我直接给你吧,明天我来拿。”

    “好嘞,敞亮。”

    景恬拿钱的时候,想了一下,然后说道:“精修版的专辑也给我留一张。”

    付完钱,景恬走在回校的路上,听到街道两边传来的歌声。

    “如果你真的需要什么理由

    一万个够不够

    早知道你把这份感情看得太重

    当初说什么也不让你走

    ……”

    忍不住陷入了沉思,她听自己影视公司的老板路正说过,现在的影视圈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不管是广电报备的电影电视剧数量,还是各地院线的搭建,都呈现飞快上升的态势。

    但是这是需要时间的,近两年之内,影视圈仍然暂时处于蛰伏时期,资源并没有那么多。

    所以现在最好的成名方式,是影视歌三栖,扩大基本盘,也能有更多立足的空间。

    也是说,路正给他规划的是以影视为主,音乐为辅的出道路线。

    景恬本来还对自己出唱片的事有所迟疑,毕竟她不是专业歌手。

    而如今的华语乐坛实在太恐怖了,大神遍地走,白金多如狗,想在这样的环境下,闯出一番天地,难度实在太大。

    不过看到叶轩如今的局面后,她不再感到踌躇,叶轩一个学表演的,出唱片都能有这样的成绩。

    那她景恬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景恬下定决心,她准备以歌手的身份正式出道。

    同时她对北影也产生了好奇。

    她是准备毕业后,考取一所影视学院的,这也是大多北舞附中毕业学生的选择。

    她心里更多的是想上中戏,毕竟有章紫怡这样例子在。

    年轻的景恬并不觉得自己比不上她,都是北舞毕业的,谁比谁差了?

    不气盛能叫年轻人嘛。

    不过现在嘛,她倒是更想去北影看看。

    受到叶轩专辑影响的,不止景恬一个,不夸张的说,5月份的华语乐坛,都被这一张专辑给震惊到了。

    首先是京城地区,作为华纳中国区的大本营,当得知刀郎的专辑和叶轩同步发售时。

    徐晓峰连夜召开会议,商议针对刀郎的520围剿方案。

    经过激烈的争论和讨论,最终初步讨论出一套策略。

    首先第一步,针对京城的几个客流量大的音像店,进行深度合作。

    把叶轩的新专辑放在首位宣传,包括不限于,拉横幅,摆照片,循环播放歌曲等形式,营造氛围。

    其次,在专辑售卖后三天,预计出后续唱片销量走势,展开返点行动。

    提高唱片渠道商的分成,对音像店等专辑零售店实行激励政策,即专辑销售量达成一定数量,华纳对其返点。

    至于为什么要等三天后,因为只有计算出后续销量,才能更好的备货,不然促销之后,销售提高,华纳拿不出货,那不是白干嘛。

    最后,通过媒体造势,新人歌手叶轩,成功将老牌天王刀郎斩落马下。

    这三板斧下去,只要成功,叶轩的这张专辑的声势,一定会彻底大爆。

    说干就干,徐晓峰立马安排下去,华纳的发行部、公关部火力全开,推行这套方案。

    首先是娱乐杂志,大力宣扬《2002的第一场雪》目前取得的成绩,并且开始吹捧刀郎。

    什么“唱片拯救者”“内地歌王”“华语乐坛的神”……

    只要是好词就一个劲的往他身上灌。

    很名显,这就是捧杀,现在抬的有多高,接下来摔就有多重,叶轩站的也就更稳。

    华纳这番作为自然让不少业内人士,敏锐的察觉到不对,这股子炒作的味道,他们可太熟了。

    不过也没人站出来发声,首先没必要得罪华纳,其次刀郎也没什么大公司力挺,帮他也没有好处。

    得失利弊他们还是能分得清。

    于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刀郎身上的头衔一个比一个多,光环也越来越重。

    而媒体报道京城唱片销量的时候,开始有意无意模糊地域词性,从“刀郎的京城唱片销量”变成“刀郎的唱片销量”。

    叶轩自然也是如此。

    一周下来,京城唱片的销量统计出来,刀郎自然稳稳占据头部,不过叶轩的专辑销量也不差,紧紧的跟随其后。

    于是媒体媒体纷纷把矛头指向叶轩和刀郎,对两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解剖。

    又经过一周的宣传,第二周,京城唱片的销量数出炉,结果自然是惊掉众人的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