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虚梦实书 » 6嫁人

6嫁人

    遇事不顺,若是心态不好,那个不顺就会入骨入髓,入心入肺,让人难以承受,倒地不起,伤及事中人元气,继而一败涂地,再无回旋之力,由此消沉,消亡下去,回归自然,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这不是危言耸听。自寻短见求自尽的人,遇到的事情都是这种情形,秉持的就是这样的心理。那一年,母亲就差点儿陷入那样的死潭里。

    丈夫被抓审查,又遇公婆离婚,接着拖儿带女竟被扫地出门。这样的家庭变故,像当头闷棍,一下将母亲打晕。晃几晃,没有倒,强打精神问原因。——当时母亲遇到的事情岂不属于这种情形?

    爷爷心硬,办事儿也狠,一切为着自己,决不顾及别人。父亲被抓审查,爷爷感觉没了指望,母亲拖儿带女,爷爷以为都是累赘,若不把这娘儿仨安置好,自己难得安宁。因而爷爷把母亲传到跟前,心平气和,不紧不慢,说:“老大家,带上俩孩子,跟着奶奶去过吧。庙后街那处院子归你家,你们就住那里吧。以后咱们就是两个家,咱们就是两家人了。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各过各的,谁也不要管谁。我也顾不上你们。各自的生死,听天由命吧。”

    爷爷说话算话,办事绝不拖泥带水,这边说着,那边早已安排人,把母亲房间里的东西拉到庙后街奶奶居住的院子里去了。

    母亲争辩说:“爹呀,好歹你也等你儿子回来再撵我娘儿们走吧。你儿子不在家,我一个女人家带俩孩子,米罐儿里没有一粒儿米,面袋里没有一把面,空空两手,两只手上没有一分钱,你让我娘儿仨该咋办?你让我咋给你儿子一天送上三顿饭?”

    爷爷说话永远心平气和,永远不紧不慢,听去柔柔如绵,实则字字句句如丝如练如绳索,软中带硬,硬中露锋,让人不得还嘴,不得争辩。还嘴争辩,如丝如练的绳索就会收缩,紧勒,勒得人吐舌瞪眼,再敢强辩,就让人气绝身亡,死无葬身之地。——这话是母亲形容爷爷的。其实爷爷没有那么厉害。但爷爷那狠毒劲儿是有的。

    母亲再哀求也没有用,只好咬牙切齿带着恨意,领着俩孩子来到庙后街奶奶居住的院子里。姑姑看到侄儿侄女进门,搂住俩孩子,”哇”一声哭起来。奶奶问:“东西都拉过来了,你娘儿仨也让当家的撵出来了?”

    母亲眼里噙着泪,恨恨说:“这真是喜新厌旧,为着小婆子,把咱们这些至亲全赶出门。他都不怕天咒。他都不怕雷劈。这样待咱们,未免也也太狠了吧。”

    听得母亲这样说,奶奶问:“他把你撵出来,说没说住给你多少钱?那钱能不能撑到孩子他爸出来呀。”

    听得这样问,母亲”哇”一声哭起来,说:“他说他只能管我们娘仨三个月,三个月过后,无论孩子他爸出不出来,他都不管了。我也不知道三个月过后又该咋着办。真不行,我就回娘家,让我爹妈帮一把。只是这出门闺女遇事儿求娘家,这也真是太难张口了。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先熬三个月,只有这样了,到那时候再说吧。”

    奶奶叹口气,感慨说:“话是这么说,你娘家也不富裕呀。前几年你娘家不是过不下去,临近年关,你爹不是让你三弟带你四弟投奔你大哥去了嘛。若是多少能够撑得住,老人家也不至于让俩孩子年都不过,奔你大哥去吧。这事儿只能到跟前再说,我也得为你和俩孩子想想办法。可这钱是硬头货,弄钱这办法也真是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呀。”说罢没再吭声,没让姑姑跟随,独自出门走了。

    临近中午,母亲做好了午饭。大等不见奶奶回来,小等不见奶奶回来。眼看饭都放凉了,奶奶还是没有回来。不能再等,那就先吃吧。待到天快黑,奶奶回来了。进门便对母亲说:“老大家,你别笑我,你也别恼我。你也别觉得丢人,为了你和孩子们,我把自己给嫁了。你别恼,我真是为着你和孩子们,为了咱这个家,我甘心情愿把自己给嫁了。出嫁时还要带上孩子他姑……”

    母亲吃一大惊,浑身颤抖,直眼瞅着奶奶,以为奶奶气急,脑子出了问题,得了疯病,立马就得到医院治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