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虚梦实书 » 9十六姨

9十六姨

    母亲回到娘家,给姥姥,姥爷讲了奶奶出嫁的事情,讲了爷爷跟自己分家,自己被赶出家门,爷爷不再给生活费的事情。父母给她一些安慰,她给父母说了一些感激话。那些感激话将来能不能兑现,并不重要,对于姥姥和姥爷来说,已是女儿亲的慰藉了。

    在与父母的闲聊中,母亲知道小弟已在大哥那里上学,大哥也从副司机升为正司机,薪水提高了不少,大嫂和孩子们在大哥那里都很好。三弟结婚以后,把媳妇带到车站找了工作,三弟媳妇的娘家兄弟也跟着过去了,跟着三弟两口子过,也在那儿上学,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的。

    家人安康,家庭和睦。有这条件,父母才敢说给与资助。若不是家人安康,家庭和睦,父母就是想给与资助,只怕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那资助的能力,更没有资助的底气了。

    说来说去还是人人安康,事事平安最重要。说来说去,还是家庭和睦最重要。说来说去,还是自己家过得最不好。

    家庭不和,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呀。家人不安,这是多么让人无奈的局面啊。

    事事随缘。天塌地顶着。经过父母开导,母亲心里虽然开阔些,但心情毕竟还是沉沉的。

    说了半天话,没见二弟媳妇露面。以为二弟媳妇回娘家了。问一声。姥姥笑起来,说二弟媳妇去部队探亲了。说是待些日子就回来。那么大老远去,十天半个月,干柴烈火的,哪可舍得回来了?姥姥说着还大笑,还说母亲没有受过思念苦,那苦二弟媳妇可是受够了。

    那思念的滋味不知道,思念是是啥滋味?说得母亲也都不好意思了。

    二弟媳妇去部队探亲,路途遥远,一来一回,也得好长时间。家里只剩二老,母亲心说,姥姥,姥爷岁数都大了,有事没事每天都得过来看看,这是女儿的责任,也是女儿应尽的职责。

    本想问一问奶奶出嫁,姥姥,姥爷是咋知道的。眼看着天色已晚,儿子打个盹儿,女儿也有了困意,母亲只好告辞,那事儿只有等以后有空再问了。当下安排孩子上床睡觉最重要。于是,告别二老,背一个,扯一个,似母鸡带仔一般回家走了。

    回到家里睡了一个囫囵觉。第二天一早起来做早饭,心里还想着,就这么一天工夫,奶奶咋就把后半辈子交给一个陌生男人了?这样做,太鲁莽,太粗糙,未免有点慌不择路,操之过急了。

    心中这么想,顺手就去通煤火。咚咚两火杵,煤盖没捅开,只听有人拍门喊:“八姐,八姐,开开门,我把和畅给领来了。”

    是拍自家门,并非喊叫自家人。这八姐,和畅又是谁?早起街静声音大,则耳静心听,拍的真是自家门。大清早拍门,找人,必有大事情。连忙去开门。咣当一声门栓响,吱吱宁宁门开处,只见门外台阶顺溜站着一女一男两个人。男的不认识,女的却是高母亲一辈儿,比母亲大个十几岁的十六姨。这个十六姨是奶奶的远门子亲戚,是奶奶让这么称呼她的。

    十六姨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俗话说,就是整天家里事不干,专门在庙里烧香拜佛,磕头敬神办好事的佛家女弟子。

    过去街上都传说,十六姨好运气。先几年鬼子飞机丢炸弹,炸塌了安国寺的前大殿。炸塌大殿,震倒了民房,炸死了不少人。炸弹扔下来的那一刻,十六姨恰好就在安国寺后大殿里磕头念经为着别人求平安。

    随着几声闷响,炸弹没长眼,前大殿殿顶被掀,殿内血肉横飞,死人一片。十六姨虽然躲过一劫,却没能躲过二劫,她在后大殿里跪着,居然被飞来的瓦片砸断了脚骨,落下终生残疾,瘸了腿。虽然医得还不错,走起路来,稍快一些还是一颠一颠的。后来有人传言,十六姨这是行善才保了一条命,不然也像安国寺周边百姓一样,房屋被震塌,被拍死在屋里面。粗粗一想也汗颜,居然没人归罪这房倒屋塌,血肉一片源于鬼子飞机丢炸弹,居然把这血肉横飞,死人一片,归结于平民百姓善不善。父亲是文化人,听到这舆论,曾投稿报社,批驳过这观点。理应寻根求源,追罪鬼子侵略,追罪鬼子派来飞机丢炸弹。

    十六姨这样的知名人物,这么大清早,领个男人来拍门,八姐,八姐叫,究竟要干什么,是她来给奶奶说对象么?家里没男人,这么大清早让不让他们进门,让这男人进门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