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虚梦实书 » 11股打水漂

11股打水漂

    母亲担心奶奶这一去的苦与甜,当着迎亲的众人面,屈身给甄和畅下跪,祈求甄和畅对奶奶和小姑好一点。

    甄和畅心善,一声”阿弥陀佛”,连说”岂敢岂敢”。他不敢接受母亲这跪拜,慌忙搀扶起母亲,再次解释:“太太是我的靠山。小姑是我们后半生的依靠。我们能够成为一家人,这就是我们的缘分。我对她们好,就是对我自己好,这个道理我知道。她们跟着我,你不用为她们担心。她们萦记你们,这我也知道。若是你想让她们放心,你得把你们自己的日子过好。只有你们的日子过得好,她们的心情才能好,她们才能不心焦。大家的日子和心情都好了,才是真正好。大家的真正好,是各个亲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好。不然,大家都好不了。一方是日子不好,一方是心情不好。世间事就是这么奇妙,互相牵扯,相互缠绕,好似一把无形的拂尘在和搅。”

    甄和畅说的不无道理。——母亲讲完这事儿,我问母亲:“若干年后,你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吗?”

    母亲望着我,没回答。显然,我是明知故问,她没法回答。我觉得我让母亲难堪了。片刻工夫之后,我接着又问:“你有在家里那一跪,已经表明你的心意了,为啥到街上看着车马大轿走远,又冲他们一跪呢?整得人家甄和畅勒马回身给你抱拳,你不让人家消消停停走。你这能不让人烦?”

    母亲回答很爽快:“那是跪苍天,祈求上天让他们如愿。他有啥可烦?”

    由此可见母亲的慈善与普通人是不一样:慈也慈得通天,善也善得跪地,让人家长她一辈儿的新郎官儿,不得不感动得勒马回身冲她再次抱抱拳。

    热闹总是时间短,再长也只是一阵子。奶奶走了,小姑是个拖油瓶,跟着奶奶也走了。

    母亲回到家。庙后街的院子里只剩下母子三个人,没说没笑,静悄悄。一下走了两个人,母亲有些受不了。站不是,坐不是,呆呆地弓着身愣神,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思来想去没事干,那就回娘家吧。回娘家做饭送饭也不麻烦。送饭时孩子由姥姥,姥爷看着,不用来回跑,也方便。于是,扯上俩孩子,不紧不慢,向姥姥、姥爷家走来。

    缓缓走到庙西街口,眼见爷爷迎面走来,左手提着文明棍儿,右手掂一黑皮包,厮跟一个人,两人边走边聊着什么。看去爷爷很气恼,对着那人说:“因他这一死,我投入的股份就打水漂,化为乌有了?这得让他家人赔嘛。法院这样判,明显不公道,我还要朝上告。”

    那人解释说:“公道也没钱。打死也没钱,你说该咋办?他家有还钱的意愿,可他家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钱,法院也不能替他家把钱出了,这岂不是要难倒了法院?我是律师,参与的案子多了去,这种案子,法院判你全胜,你也是追不回来一分钱。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股份打水漂,那是真没钱……”

    爷爷也看见了母亲和孩子,走到跟前,从西式裤兜里掏出四个水果糖,一人两个,递到孩子手里,没说话,跟母亲摆摆手,脚步没停,跟着那人并肩走了。

    爷爷掏出四个水果糖,母亲没有感到好奇。因她听父亲说过,爷爷患有糖尿病,为防低血糖,父亲要求爷爷随身携带几颗水果糖,以防不测时用得上。低血糖严重能要命,母亲也只是听父亲说过,实际没见过。

    爷爷没把他儿子看到眼里。儿子让他随身带上几颗水果糖,这话听了儿子的,因为怕死,照办得实诚。此时,对于孙辈儿的爱,体现在四颗水果糖上。孙女孙子居然喊他爷爷,道了声:“谢谢爷爷。”

    水果糖是甜的。那时条件不好,孩子们能吃个水果糖,便会显得得意洋洋,走路也是连蹦带跳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模样。

    进了姥姥家,还没到过厅,姥姥、姥爷已看见外甥、外孙女举着洋糖跑过来。到跟前,一个把糖给姥姥,一个把糖给姥爷,直把两位老人感动得直想跳起来:孩子有这心,就是得了大福。把孩子搂在怀里亲了又亲,又各自赏给一毛钱。

    这时母亲已走到近前,冲着姥爷说:“刚才在路口,碰上了孩子他爷爷,像是跟谁打官司。他胜诉,人家就是不赔钱。”

    姥爷一听,”哎呦”一声,说:“若是这,那可该咋办?女婿出来,又该去哪里干?……”

    话没听完,母亲已知道父亲这下遇住了大麻烦,登时傻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