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凡人不可修仙传 » 第十四章 心态的困扰

第十四章 心态的困扰

    我告诉他,这是元婴,每个人修炼到一定阶段都会有。

    看着元婴一天一天长大,韩立高兴极了。

    人说乐极生悲,真是这么回事儿。

    就在他的元婴长到一尺高的时候,我闭关了几天。

    待到我出关的时候,他的元婴又回去了,没长反而缩小了。现在整天的担心元婴没有了怎么办?正所谓怕什么就来什么!越担心元婴就越小。这就是由于大慈悲力不够,产生了怕的心魔!

    “韩立,元婴没有了又能如何呢?不把心思用在拯救天下苍生上,只顾自己的私心私利,元婴长大了又如何呢?你跑偏了,知道吗?”我急忙点醒他。

    “师父,快救救我的元婴吧,他要没有了。我吃了那么多苦,我。。。。。。”小韩立的喉咙似乎哽住了。

    “我不是师父,你叫我师兄好了,不是告诉你,让你在“善”之一字上下功夫,不要只是在术法神通上用心。你还是没听进去!”我的声音严厉起来。

    “何为善?!”我一声棒喝!准备把他从欢喜和恐惧的心魔中拉出来。

    “你如果理解不了“善”的真实含义,我就把你的天眼关掉了!好好想想吧。明天我再来。”

    一切安静下来。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跟雷鸣一样。

    这种静,让韩立慢慢的平静下来。

    韩立陷入了沉思,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脸茫然。

    毕竟年龄太小,也没有经历过社会历练。

    这个时候,他的真言宝轮给他演化了一个场景。

    两个成年的韩立对面而坐,中间一个茶几,正在坐论善恶之道。

    “好,那我请问阁下,为何人有善恶之分?”白衣韩立问道。

    “人本无善恶,所谓善恶,存乎一心尔。”另一韩立淡淡说道。

    “俗语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世间诸多行善之人,家里却过得穷困潦倒,而有的人作恶多端,却过得逍遥快活,这却是为何?”白衣韩立又问道。

    “道友此问,不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何为善,而何又为恶,皆不是从表面便能轻易判断。只要有益于他人,有益于世间,就算打人骂人也都是善;反之,若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便敬人爱人,也变成了巴结讨好,也成了恶。一人行善积德,即便生活贫穷一些,子孙后代往往发达,而一人投机取巧,纵然得了一时富贵,总归没有好下场。”另一韩立淡淡说道。

    白衣韩立听闻此话,微微颔首,随即又追问道:

    “那何为善,何又为恶?”

    “对己对人皆有利可称之为善,对己不利但对人有利则是大善。对己对人皆不利是为恶,对己有利但对人不利的则是大恶。”另一韩立面色平静的说道。

    “但凡做了利于他人之举,皆可称善吗?”白衣韩立淡淡问道。

    “不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带着目的去行善,仅是伪善,发自内心地为善,并不求回报,才是真善。”另一韩立摇头说道。

    “一老翁失足落水,另一年轻商贩途经此处,将落水老翁救起,老翁以银钱一锭作为谢礼,商贩欣然收下,此举,为善否?”白衣韩立眼中泛起一丝满意之色,再次问道。

    “善。”另一韩立说道。

    “按你方才所言,不求回报才是真善,商贩接了银钱,岂非拿了回报,如何能称善?”白衣韩立追问。

    “无论那商贩救人之前是否想到了回报,此事传开后,必能激励世人行善之心,只要是对众生有利之举,皆可称善。”另一韩立说道。

    “世间有言:人善被人欺,道友以为如何?”白衣韩立又问道。

    “此等事世间确实有之,然而只是少数,并非常态,我等要以开阔的胸怀包容这些许不公,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若然因其生怨,则便会落了下乘。”韩立说道。

    “想不到道友对善之真意了解如此之深,佩服。在下还有最后一问,还请道友作答。”白衣韩立默然了片刻,叹息一声后,说道。

    “请说。”另一韩立含笑说道。

    “世间之人,讨论道理时夸夸其谈,行动之时却眼高手低的甚多,道友对善之真意理解深刻,然而我等具体应该如何修善?”白衣韩立目光灼灼的看着另一韩立,问道。

    “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于一切事,无染无执;于一切境,不动不摇;于一切时,常行方便,随顺众生,令皆欢喜,此即为修善法也。”另一韩立默然了片刻,缓缓开口说道。

    小韩立呆呆的看着。似懂非懂。

    第二天,韩立坐于静室之内,少了许多惶恐,多了几分沉稳。

    “韩立,何为善呐?“我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对己对人皆有利可称之为善,对己不利但对人有利则是大善。对己对人皆不利是为恶,对己有利但对人不利的则是大恶。”韩立回答道。

    我心中一笑,学的还挺快。

    “若以‘利’之一字衡量善恶,为何还有舍利一说?”我反问道。

    韩立有点蒙圈,昨天真言宝轮给我的答案上没有啊!

    “昨天我看了一个故事,其中有些道理不甚明白,还请师兄指点。一人说‘为何人有善恶之分?’,另一人说‘人本无善恶,所谓善恶,存乎一心尔。’真的如后一人所说吗?”韩立马上转换话题。

    “他的意思是说,‘人没有善恶之分,只是有人一念恶而成了恶人’。可是,这世间有些人本身就是私心的化身,他就是恶的化身,怎么会产生善念呢?比如一只癞蛤蟆,你不让他毒,行吗?”我还是反问,把问题引入了更深一层。

    “俗语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世间诸多行善之人,家里却过得穷困潦倒,而有的人作恶多端,却过得逍遥快活,这却是为何?一人问道;

    ‘道友此问,不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何为善,而何又为恶,皆不是从表面便能轻易判断。只要有益于他人,有益于世间,就算打人骂人也都是善;反之,若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便敬人爱人,也变成了巴结讨好,也成了恶。一人行善积德,即便生活贫穷一些,子孙后代往往发达,而一人投机取巧,纵然得了一时富贵,总归没有好下场。’另一人这样回答。

    是这样吗?”小韩立又一次反过来问我。

    “世间诸多行善之人,家里却过得穷困潦倒,那是因为这个行善之人的心里装着天下苍生,唯独忘记了自己。有的人作恶多端,却过得逍遥快活,那是因为这个人的心里只有自己,唯独没有别人。”我淡然回道。

    “打人骂人本身就是涵养很差,怎么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世间?如果敬人爱人和讨好巴结也分不清楚,就不要分辨善恶了吧。我觉得以“利”之一字衡量善恶的人,不会知道什么叫“行善积德”。”我知道说的有点重了,可是如果不能纠正韩立的善恶观,就是害他。

    “‘世间有言:人善被人欺,道友以为如何?’其中一人问。

    另一人说‘此等事世间确实有之,然而只是少数,并非常态,我等要以开阔的胸怀包容这些许不公,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若然因其生怨,则便会落了下乘。’

    此句又作何理解?”韩立问道。

    “让人欺的是懦弱,不是善!善是如狮子一般勇猛精进!你看见过谁欺负狮子吗?至于包容调和之说,不过儒家圆滑之举。本就下乘。”我对于陷于世间名利之中的儒家不倒wong没有好感。

    “其中一人说,‘世间之人,讨论道理时夸夸其谈,行动之时却眼高手低的甚多,道友对善之真意理解深刻,然而我等具体应该如何修善?’

    另一人说,‘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于一切事,无染无执;于一切境,不动不摇;于一切时,常行方便,随顺众生,令皆欢喜,此即为修善法也。’

    此为修善之法吗?”韩立不解的问道。

    “不与别人争辩,就是心无为。随顺众生,令皆欢喜,只是为了不让他人反感,不让众生产生嗔念。和修善无关。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于一切事,无染无执;于一切境,不动不摇;是为离心坚定,和修善无关。”我希望内心的平静能够让韩立明白这里面的具体含义。

    “请问师兄,那如何修善?”

    “让人修习正法,脱离无明苦海,是为修善。”

    “师弟已经明白,感谢师兄指点。”韩立合十虚空一礼。

    因为他看不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