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鲸海传奇 » 第24章 波那瑟先生

第24章 波那瑟先生

    一周后,皮埃尔带着队伍如约而至。此次接头,双方都被对方所展现的能量所折服。

    皮埃尔带来了一千多人,一千多人拉家扯口,稀稀拉拉洒在远山白云之间,相当惹眼。负责交接的杜勒斯看到这一幕,对于皮埃尔的组织能力暗地里竖起了大拇指。当然他很快就知道,这堆人的如期到来,全是皮埃尔的幕后老板,波那瑟先生运营的结果。

    一周之隔,一座小型社区已经屹立在皮埃尔的眼前,他的内心震惊之情不亚于杜勒斯。

    社区是简陋的,是一座周长600米六角形棱堡;营地最高耸的建筑是一个简易钢架搭建的水塔,水塔铁罐之上还有一个二十米高的天线塔,“辛嘎斯”电台是当今世界上最常用的战术级别电台,光美军就总计装备了20万台之多。在博览会上搞到的这台二手无线电系统,可以保证在伊拉克地区三十公里内的无线通讯服务;在完全没有无线电干扰的17世纪,它的服务半径可以轻松达到100公里。在短时间内搭配起如此怪异的建筑,确实犹如神迹。皮埃尔少见多怪,东瞅西望,盯着杜勒斯问询:“上帝啊,你们用的什么力量,魔鬼吗?”

    “差不多吧”,杜勒斯不置可否,为了钱,他确实已经将灵魂卖给了魔鬼。作为名义上的老大,他主抓人力资源,自然由他来做劳工交接工作。在他旁边的是朱主任,具体负责劳工事务。朱主任在国内某地精神病院上班,三十来岁,有着很多医生特有的唠叨和自信的毛病,但工作能力确实出色,目前已经混迹到医院中层,管着近百号精神病人。这次来瑞士,先去玩了一圈,迟到了。他们医院曾经大量购买意大利某医药公司产品,按照业内的规矩,这家意大利公司在几年前邀请朱主任在意大利进修一年,自吹懂点意大利语、法语。日内瓦是欧洲大陆宗教战争的难民集中营,各国人都有;考虑到语言人才难得,还是被委以重任,被安排了报道接收这个棘手的任务了。

    第一天,吃完第一顿饱饭。这帮劳工的任务很简单,去山下修路,修一条营地前往沃尔斯河的平整道路。营地距离沃尔斯河(Valserine)有五公里远,沃尔斯河连接着法国四大河流之一的罗纳河,罗纳河从瑞士阿尔卑斯山一直流向地中海,如果将来要发展,穿越者物资必然要通过罗纳河流出去。

    为了避免与外界有过多接触,暴露目标。穿越者将穿越地点划分为三级区域,一级是核心区,用两米的围墙围成了一个600米周长的棱堡;二级区是安全区,目前还没有收拾好,计划做一个边长5公里的铁丝网,如果时间允许会再加固一圈木墙做遮挡;三级区就是警戒区,招募附近麻风村、犹太人等社会边缘人组成一连串的隐蔽的警戒哨,保证周围10公里的安全。

    穿越者的核心区是用艾斯科墙围起来的,这是一种由艾斯科公司首先发明制作的现代石笼网,可以用来建立临时防波堤以防水,或是用来作为军队防御工事之用,美军常把他用来作为建立部队要塞之用;解放军东非维和部队也用仿艾斯科墙的一种国产钢网建造的营地。这种钢网设计之初本来就是作为防洪、治水的,很多城市都有储备,购买并不困难。

    按照传统施工方法,建造防御工事需要掘土挖壕,之后还需要打桩、设立妥善的墙板,最终才能完成既坚固,又能防御弹药直接命中的工事外墙。但是“艾斯科”钢网墙通过车辆拖拽布设;这些折叠钢网能够在几十秒甚至几秒内拉起100米长的坚固骨架,之后的工作就是将砂石填充进钢网骨架内了。在一个小时快速布设石土折叠笼网后,四台小型挖掘机迅速启动,将铺设好预制的骨架内灌入沙土石块。然后在两米高70厘米宽的钢网墙上铺设防止攀爬的铁丝网。艾斯科防爆墙的厚度是普通的沙袋的数倍,除了能防弹之外,还可以抵御火箭弹、迫击炮、甚至是汽车炸弹的袭击。目前各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普遍采用类似艾斯科防爆墙的构造作为最外层防御工事,能够轻重火力偷袭。在1629年,恐怕还没有什么大炮能轻易击破他。

    48小时后,一座小型营垒拔地而起,兄弟会的成员们可以安心睡眠了。这座营地是计划为1500人生活所建,有发电机提供电力,有水井,有厨房、粮库。在未来的施工中甚至还计划了药房、理发店和台球室,甚至一个大型棋牌室。营地的灵魂是一座埋在地下的机房,机房内设备可以保证大家在一个局域网内无线上网,随时分享沟通最基本的信息。机房对外还连接着几百台监控摄像头、红外报警器。看到这些散布在营区内外的监控设备,老潘感叹说营区方圆5公里内连小苍蝇的性生活也是没有私密性可言了。

    营地内,配备了四台柴油发电机,保证工地昼夜施工。但是后来很多人抱怨发电机影响晚上睡眠质量,又组装了6台风力发电机。山风发电电流不稳定,又花钱购置了几台大型蓄电池,承担起直流供电照明、手机充电等任务。

    这边,皮埃尔获得了超乎意料的奖励。

    除了还给他了那些粗盐。中国人还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稀缺物资,让他们带到日内瓦交易,利润二八分。这可以说是无本生意、天降横财了。中国人也是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冒险一次也是迫不得已了。物资花费了兄弟会五百万人民币,都是些实实在在的物资,与古人做生意,诚意还是很足的:人造宝石、养殖大珍珠、加入辐射材料的夜明珠、棉布、玻璃器具、轻薄花哨的现代釉瓷器、豆蔻、胡椒、茶叶等等,零零碎碎、不一而足,足足需要50匹骆驼来运输。这些物资在初来宝地时,就已经准备妥当了,如果不是民风保守,怕被当地军民伏击,这帮人早就出发了。

    当然,杜勒斯们可以轻易的组建一支超过500匹马的队伍。但是奢侈品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摆阔,真正的价值体现就在于它的数量稀少。这些物资主要是供给日内瓦周边城市圈的富人们,市场很小,供应太多就是自砸饭碗了。

    这次骆驼队的跨境之旅兄弟会的成员们完全没有参加,而是直接授权给了皮埃尔的老板,日内瓦某位主教的私生子、靠走私起家的地主,名声在外卑鄙无耻又无知的小人,波那瑟先生。

    杜勒斯当然没得选,正经人谁会给异教徒做生意啊。波那瑟先生也没得选,自己送来日内瓦郊区上千难民,就意味着上了贼船了。更何况他也明白这次走私之旅的利润足够让他跃升两个社会阶层。一时之间那真是郎有情、妾有意,萧伴琴,琴随萧,天作之合,两相依了。

    临走之前,杜勒斯特意和波那瑟先生合了影,当时用彩印机打印出来送给波那瑟先生作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