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风云九霄神州剑侠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定军山

第二百二十三章 定军山

    到了二月初的时候柳云风来到利州路(大致在今天的四川北部陕西南部)的勉县,天气也开始逐渐暖和起来,道路边上的野花有的开始冒芽,野草树叶也开始吐绿了,今天阳光明媚空气中飘着春天的味道,柳云风来到了勉县的一个村子,中午时分吃了午饭,到了此地之后这餐饭就以面食为主了,但和河东的面食不同,这边以辣为主,纯阳所在以酸为主,看看地图,云风心情大好,估计赶回纯阳应该在演武大会之前能到,边吃边和小二聊天,这个小村子人不多,所以小二也并不忙。

    “小二啊,这勉县有什么好玩的么?”

    “有啊,客爷,我们这儿最出名的就是定军山。”

    “啊?定军山在你们这?”

    “那是,想当年三国时期张郃统兵进攻张飞镇守的巴蜀之西,被张飞击败,几乎是全军覆没,只身逃回定军山,夏侯渊本欲坚守,法正法孝直设计夺取定军山对面的高山使曹军失去地利,迫使夏侯渊主动出击,又以逸待劳,一举击败定军山守军,老将黄忠力劈夏侯渊于乱军之中。张郃留守的大营兵力微薄,抵挡不住,撤往汉中,定军山失守。于勉县旧州铺筑坛,陈兵列众,马超等46人上书东汉朝廷,请立刘备为王。群臣陪位,戴上王冠,就王位。以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率兵屯守汉中。刘备率兵回成都,次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从此,汉中遂成为蜀汉的北大门、诸葛亮伐魏的根据地。此战居功最高者非法正,法孝直莫属,可惜英年早逝,失此奇谋之士,蜀汉痛失栋梁之才。这一战,奠定了蜀汉基业,开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柳云风听傻了,张着嘴一个劲儿的点头,面条在嘴里都忘了嚼。

    “好!那汉中在哪?”

    “咱们县就属于汉中啊,您先去定军山玩,然后往东北方向走六十里就是汉中了。”

    “嘿嘿……谢谢小哥啊……”

    柳云风吃饱了饭带着黑云骑着马直奔定军山,等到了地方云风才发现定军山并不高,比武当山,北武当山峨眉山等名山大川低多了,就类似几个大土包似的,这定军山有十二座山峰也叫十二连珠山,早春时节虽不是满山绿色但是也有些春意未央了,云风一遍游玩一遍赏景,和黑云追逐跑跳,云风要去汉中,于是就有意往东边走,走了十几里路发现此地有一温泉,这是他第二次发现的温泉了,云风看看左右无人脱了个精光把衣服和剑放在一旁,一个猛子就扎进去了,黑云在岸上喵喵叫着,云风说道:

    “去玩吧,一会我叫你。”

    漆黑的夜晚云风气喘吁吁地向前奔跑,这陆地飞腾法说什么也施展不出来了,豆大的汗珠吧嗒吧嗒掉了下来,身后的黑衣人几个纵跃就到了眼前拽出匕首就刺,招招都是扎在要害的地方,怎奈听雨剑不知怎的不见了,云风接架相还,这大伏魔掌无论如何都使不出精妙的招数,眼看力有不逮一团火飘然在眼前,一眨眼变成了一个美人儿的样子。

    “夏姐姐!救我!”

    “柳公子不要担心!”

    只见红衣女子和黑衣人斗在一起,二十个回合之后红衣女子一掌打在黑衣人胸口上,对方闷哼一声,揭开面巾哇的一声吐了口血,云风定睛一看——竟是柳梦漪!

    “梦漪!”柳云风奔过去。

    “你!”红衣女子气急败坏,不知从哪来的匕首一刀插在云风后腰上。

    “我看你往哪里跑!”红衣女子大喊。

    云风一个机灵从水中惊醒,惊魂未定,喘着粗气。

    “我看你往哪里跑哼哼……”

    云风一激灵,这句不是梦吧,于是赶紧从温泉中爬出,把衣服穿上,从斜坡过去一看有六个男子围着另一个男子,为首的垂着双手,手上戴着长爪,其余的五人或刀或剑围着中间的那个人,只见六人打扮类似,都是深青色的长衫,中间那个人浓眉大眼,一脸正气,反观周围几人面带阴邪,几个人刚要动手,云风大喝一声跳了出来。

    “呔!你们为何以多欺少!”

    这一嗓子把对面的七个人都吓了一跳,对面几人一看,从山坡后门蹦出来个小伙子,要管闲事,于是带着双爪的人呵呵呵……地笑了起来。

    “胆儿够肥的啊,毛孩子,今天我心情好,不跟你一般见识,回去找你娘去吧,我给你们家留个后。”

    周围五人听完哈哈大笑,中间的那个男子看了看对方说道:

    “小兄弟,我谢谢你了,你赶紧走,这门子闲事不是你管的,快走!”

    云风听完此话说道:

    “大叔,天下人管天下事,今天这档子事我管定了。”说完柳云风嘴角上扬一下,带双爪的人一努嘴,其中一个青衣人拿着剑就过来了,中间的男子一看就想过来解围,结果被四人用刀剑拦住,只见云风气定神闲八个照面一脚就蹬在青衣人的小肚子上,对方“啊呦”一声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了,云风这一脚使了六成劲,两个起跃就跳到中间男子的身边,到了近前才看到这个人左肩膀有抓痕,看来是那个爪子抓的,男子右手拿着剑,剑比一般的剑宽了一指,云风感到奇怪。

    “小兄弟,功夫不错啊。”

    “大叔,先过来这个坎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