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朱允炆:燕军打进金陵城了 » 第四章 奖与罚

第四章 奖与罚

    盛庸此番虽然得胜而归,但也是惨胜,他从金陵带出来的一万多军队折损大半,而且燕军主力毕竟没受到大的影响,甚至丘福率领的边军精骑也只是扔下来几百具尸首,待其收拢大军之后仍旧是一股庞大的战力。

    此处依旧危险,不是久留之地,朱允炆与这些将领寒暄了几句之后就马不停蹄前往江宁镇,徐辉祖更是细心,留了五十多个士兵在这捣毁了外秦淮河上的桥梁。

    江宁镇位于金陵的西南方,乃是大明的京师门户,从洪武朝开始就是军事重点,所以自然也是城宽墙高,易守难攻。

    朱允炆一行入了城,在城中府衙处安置了临时的朝廷。

    江宁守备诚惶诚恐,毕竟南京告急的消息他可是知道的,但是他却打了自己的小算盘没有出兵,如今皇帝来了,自然是害怕被问罪。

    不过朱允炆倒不是暴虐之人,而且当时建文帝本就胜算不大,这小小的守备有自己的私心也无可厚非,毕竟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其实无所谓。

    安顿好皇亲贵胄以及官员家眷,朱允炆召开了一次小朝会,商讨今后的进军事宜。

    就在朝会准备召开的时候,两个让朱允炆有些意外的人哭丧着脸来到了这江宁府衙。

    这两人便是被后人与方孝孺合称建文三傻的黄子澄、齐泰。

    “陛下,微臣有罪,微臣来晚了。”

    “没想到那燕贼真敢冒着祖宗宗庙不顾,罔顾太祖圣意,将陛下从皇宫大内逼到这种地方啊。”

    看着下面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六亲不认的两位朝廷大员,朱允炆也是汗颜。

    平心而论,这两人对建文朝可是真的忠心,至死都没想过投降燕军,哪怕是建文帝焚宫自尽了他们都还想着反燕,如果不是身居高位,而是只做一个建文朝听命办事的中层领导,毫无疑问他们定然是一顶一的好手。

    可惜啊可惜,到了权力的最顶端,忠心往往就不是最重要的了,甚至一味地愚忠还会害人害己。

    所以朱允炆虽然同情他们,却并没准备放过他们,毕竟江山差点颠覆,总得找背锅的人。

    如今正是大战在即,自然不能动武将。同时自己作为一个皇帝,都已经下过罪己诏了,自然也是没了过错,难道还要皇帝以死谢罪不成?

    所以啊,这两人回来得正是时候,本来朱允炆还不知道拿谁下手的。

    “黄子澄、齐泰你们二人可知罪?”

    朱允炆面色微怒,台下二人连忙磕头认罪。

    见这两人居然一点反抗的意思都没有,朱允炆反而愣了,刚刚准备的一众说辞倒是没了用武之地。

    “你们二人,还有那方孝孺,当初朕让你们议湘王擅发宝钞之罪,你们呢?却生生逼死了朕的亲叔叔!让朕落得一个戕害皇叔的不孝罪名。燕王起兵,你们二人不知兵法却还多次干预军事,致使朝廷大军两次大败,如今江山颠覆,你们二人该当何罪?朕令你们外出募兵,挽救江山于水火,你们呢,擅自回京不准皇命!”

    朱允炆这三宗罪下来,黄子澄、齐泰二人早就将头都磕破了,一个劲认罪。

    方孝孺倒是有些文人的骨气,虽自认有罪,但嘴里还是说着削藩乃是为国为民,他心无悔。

    “你们三人其罪当诛,但是如今国难当头,朕不忍再造杀孽,且你们三人却也是忠心为国,朕便免了你们的死罪。”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传朕口谕,即日免去你三人的所有官职,黄子澄流放云南,齐泰、方孝孺流放甘肃,终身不得回原籍。”

    黄子澄、齐泰跪谢皇恩。方孝孺虽然不满皇帝处置,但恪守为臣之道的他也未多说什么,自行撤去乌纱官袍,拂袖而去。

    一旁的众官员默不作声,建文朝四年,他们还没见过这个有些文弱的皇帝发过这么大火气,更加没想到他居然舍得重罚这三名顾命大臣。

    武官这边倒是对皇帝的做法颇为满意,毕竟这三人确实是做了不少荒唐事。

    朱允炆平息了些心中的怒气,对着下方诸位文武大臣温色道:“如今江山饱受燕贼屠戮,正还需要诸位爱卿多多协助才是。”

    “微臣定当殚精竭虑,辅佐陛下。”

    文武百官跪服,朱允炆点点头,看来刚刚的震慑效果不错。

    “魏国公、长兴侯”

    “臣在。”

    “臣在。”

    徐辉祖和耿炳文出列,不知皇帝唤他们所谓何事。

    “长兴侯跟随太祖南征北战,战功赫赫。魏国公更是中山王之子,英姿非凡。朕决议,拜魏国公徐辉祖为平燕将军、总兵官,总领讨贼事宜。长兴侯耿炳文为副总兵、昭勇将军,协助魏国公讨贼。”

    “臣领旨谢恩。”

    “臣领旨谢恩。”

    耿炳文面色激动,平燕首战他就是大将军,可惜统领十三万兵马却不敌朱棣三万人马大败而归,这一直是他的耻辱,如今皇帝居然不计前嫌,任命他为副总兵,给了他洗刷耻辱的机会。

    徐辉祖更是难以置信,因为他的妹妹正是朱棣的王妃,朱棣小舅子的身份让他虽有一腔抱负却不被皇帝信任,即使打过几场胜仗,但终究却没能带兵纵马疆场,如今皇帝陛下居然将兵马全都交到自己手上,自己定然不能辜负陛下所托。

    “二位爱卿起来吧,不必多礼。”

    徐辉祖和耿炳文回到朝臣队列,朱允炆又点了何福、盛庸二人,封他们为参将,跟随徐辉祖平判,这两人也和耿炳文一般,都是多次输在朱棣手下的人,有了这般机会定然也是会拼命报国,洗刷兵败耻辱。

    其余的像程济这种朱允炆叫得出名字的武将也是受了嘉奖,至于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则是责令兵部统一褒奖。

    武官奖赏完毕,文官自然也是少不了。

    “夏原吉素有贤德,温而不宠,威而不猛,着封为户部侍郎。”

    “卓敬忠贞不贰,立朝慷慨,着封为吏部侍郎。”

    夏原吉在历史上可是辅佐朱棣成就了永乐盛世的能人,这般人物朱允炆自然是要重用。至于这卓敬那也是博学多才,聪颖绝伦,历史上如不是因为忠心建文帝而被朱棣所杀,那也是不逊色三杨的人物。

    其余跟着朱允炆逃出金陵城的众官员也或多或少都有加封,毕竟这时候跟着他干的也都是忠心之人,这些赏赐朱允炆还是舍得的。

    封赏完毕,群臣皆是面露红光,对于他们来说这算是这四年难得的喜事了。

    “接下来朕还有一事,要与爱卿商议。”

    朱允炆此话一出,朝下皆是安静下来。

    “燕贼祸乱朝廷,六部皆是受了大影响,如今朝廷大军分散,更是需要一个统筹全局的衙门,朕决议设立内阁,位于六部之上,统筹全国军粮调度,内阁之令,六部莫有不准,爱卿们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微臣无异议。”

    朝下众臣皆是同意设立内阁,文臣不必说,他们向来不赞助太祖皇帝裁撤宰相的做法,如今成立内阁,阁臣虽没有以往宰相那般权力,但是也算得上是伪相了。

    武将自然也无异议,以往六部分权,他们这些在外为将的最是烦闷,调兵需要请示兵部,军饷粮草又得求着户部,甚至弓弩器械还得工部营造,如今成立一个总领部门,他们也少了许多事。

    “既然爱卿皆是无异议,那就传朕旨意,夏原吉、卓敬、魏国公和长兴侯入内阁议事,其余人等可以先行退下,处理本部事宜了。”

    武将入阁自古以来少有,但是如今国难之时也顾不得这么多了,毕竟朱允炆对于军事可以说一窍不通,也只得仰仗这两人了,待燕乱平定,自己定会进行军队改革,到时候再专门成立一个专门的军事部门好了。

    众朝臣退去,只留下了朱允炆新进的四位阁臣,朱允炆皆是赐座上茶。

    “如今京师沦陷,不知道众爱卿对于后续的平燕之乱有何建议?”

    徐辉祖作为如今的总兵官,自然是第一个建言道:“如今陛下身边只有金陵撤下来的数万步军,而那燕军不仅仅有朱棣自北平带来的精锐步卒还有边军铁骑,又在金陵接纳了不少降卒,我估计如今燕军兵力起码已有十五万,再加上扬州、镇江以及金陵的水师已经尽数投降燕军,其水师力量也不可小觑,为今之计只有大军北上,与我朝廷其他军队合围方能有一战之力。”

    夏原吉原本就负责户部的粮草调度,对于如今朝廷各兵马分布自然是了然于胸,他缓缓道:“如今朝廷可用兵马主要分布在四地,真定、太原一带郭英、吴杰两位将军有步军六万,骑兵两万,济南、德州到徐州一带有铁铉和袁宇两位将军的八万步军,还有就是中都凤阳的七万守军,最后则是由驸马梅殷手里的四十万淮南新军。”

    耿炳文摇摇头道:“真定和济南太远了,而去这两地过于靠近北平和辽东,万一到时朱棣率军沿运河北上,容易和北平以及辽东守军对这两地呈夹击之势。”

    “那是否移师淮南?”

    淮南尚有朱彬四十万,朱允炆觉得若是进军淮南至少可以守住不少时间。

    而徐辉祖却是摇摇头道:“淮南虽有四十万守军,但是都是尚未上过战场的新军,若是真和朱棣大军对战,估计也是凶多吉少。况且如今扬州、镇江皆在朱棣手中,若是朱棣以这两府围困淮南,则淮南必会被围而歼之。”

    耿炳文也表示赞同,道:“凤阳守军虽然只有七万,但多是征讨过北元南越的兵士,其战斗力不可小觑。”

    既然两位将军都认为该移师凤阳,那朱允炆自然也是没有异议。

    徐辉祖道:“臣建议,大军可由大胜关渡江,但是如今燕军水师尚在长江江面横行,需要一老将先行前往大胜关驻守,待大胜关一带江防稳固,我军方能安稳渡江。”

    耿炳文义不容辞:“末将愿驻守大胜关,保我大军渡江。”

    朱允炆自然是知道耿炳文的防守能力,但还是不免忧虑道:“长兴侯驻守大胜关朕自然是放心,但若是朱棣趁着大胜关水师与金陵水师对峙之时出兵怎么办?”

    徐辉祖自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他道:“如若燕军真的与水师一同围困大胜关,那也只能让老将军固守待援,然后我帅率领步军伺机袭扰燕军侧翼,不然金陵水师不除我大军便过不了江,只能任由朱棣兵马围困。”

    耿炳文立刻道:“微臣拼死也会顶住金陵水师,为我大军渡江争取时间!”

    朱允炆摆摆手道:“长兴侯大义,但是朕还指望老将军为国建功立业呢,莫再说这些话。”

    徐辉祖看着舆图,道:“可谴盛庸将军率领陛下亲卫骑兵于牛首山侧埋伏,若是到时候朱棣大军进犯大胜关则必要过外秦淮河,待燕军渡河之时,三千骑兵杀出定然能搅个天翻地覆!”

    耿炳文看着徐辉祖的布置也是暗自点头,道:“还可遣一队精兵埋伏于大胜关东岸,待三千骑兵杀出时,此股骑兵则直取大胜关的燕军前锋,到时大胜关则尽在我军手中。”

    两位将军将此番战役布置得颇为巧妙让朱允炆不得不赞叹其军事天赋之高,然后又是想到,这两位将军在朱棣手里都讨不到什么好处,朱棣又是一个怎样的用兵高手?

    一旁默不作声的卓敬突然说话了。

    “陛下,臣以为还可令快马谴常州、苏州两府的水师进攻扬州、镇江,若是燕贼分出水师救援,则能大大减弱燕军进攻大胜关的水师力量,若是燕贼不救援,则可谴梅殷率领淮南四十万大军南下,反将燕军围困于金陵。”

    耿炳文和徐辉祖两位武将没想到这个平时不显山漏水的文臣居然有如此见地,内心也是颇为佩服。

    夏原吉也补充道:“方才陛下也已经严惩了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那燕贼虽然造反之心昭然若揭,但是毕竟打着的是清君侧的幌子,如今陛下已将这三人流放,不若再给燕贼休书一封,若他继续起事,则是写明了篡权夺位,若是他乖乖就擒,也能避免大战导致生灵涂炭。”

    朱允炆听着这四人你一言我一语就从军事到政治上都给他安排好了,心中颇为满意。

    看来果真还是要用对人啊,用对了人,猪都可以成就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