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战争领主:汉化龙裔 » 第六十八章,习惯性防守反击,李帝的演义情节

第六十八章,习惯性防守反击,李帝的演义情节

    只要匈奴敢下马攻城,大汉边防大军就能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调取大量兵力拦截在匈奴进犯大汉疆域的必经之路上,让匈奴们寸步难行。

    而疏勒城的地理位置也很特殊,虽然城不大,大汉边防将士也不多,也不像玉门关一样,死守着进入中原的要道关隘,不攻破就无法踏足中原。

    但疏勒城特殊就特殊在,他如同门卫大爷一样,坐落在通往塞外的一处峡谷通道外侧。

    匈奴是可以对疏勒城置之不理,直接略过疏勒城,去攻打中原门户的玉门关,或是从其他的小道窗口,翻墙越岭潜进中原腹地。

    但对疏勒城置之不理的结果就是,疏勒城如同腿脚不便的守门大爷一样,虽然拦不住匈奴大军进犯中原大汉。

    但疏勒城的大汉边防将士,完全可以在匈奴闯过去之后,慢手慢脚的将从中原通往塞外的峡谷要道这处大门,给慢悠悠的关上堵上,顺带叫来大量大汉边军支援,以逸待劳等着匈奴大军返程回家。

    自从秦始皇起了修建长城这种边防策略之后,塞外的匈奴等游牧民族,如果想进攻大汉中原腹地,抢劫中原大汉时。

    从哪里攻打进来中原,那匈奴们返回塞外的时候,也就必须从哪里原路回家。

    这些匈奴大军如果想要绕路回去塞外,除了需要绕四五倍的距离路程与耗费大量的时间外,还需要面对大汉边防将士的围追堵截,以及踏上另一支塞外游牧民族的势力地盘,被黑吃黑的风险。

    要知道,归程时的匈奴大军,除了兵力会远比出征时少很多之外,匈奴还将携带着他们一路抢掠自中原大汉的海量物资与女人。

    人少贵重稀缺物资又多的匈奴返程大军,对于塞外那些同样缺衣少粮少女人,各种生活用品都稀缺的游牧民族来说,无疑要比他们亲自去攻打大汉,掠夺中原物资要来的简单,风险损失也没有那么大。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注定他们的人口流动性太高,势力归属感太低,且普遍是以家族势力作为主流。

    塞外游牧民族的政权,也都是类似周天子的诸侯联盟。

    今天好的跟亲兄弟一样,明天可能就突然翻脸,半夜提刀来杀你族男人,抢你族的女人与各种物资。

    所以对匈奴等前来中原大地抢掠的游牧民族来说,绕路回家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物力与人力,沿途归家的风险,都是太高,太不划算。

    尤其是,塞外游牧民族,经常喜欢在秋收前后,跑来中原抢掠物资。

    进攻的路上耽搁耽搁,返程回家时又要绕蕴含高风险的远路,可能等他们成功返回家里时,要么老婆早抱着孩子跑了,要么被别的游牧民族势力趁机偷家抢走了,要么就是家里米粮耗尽饿死冻死了。

    谁回家的时候,不是怎么近,怎么走?

    早点到家,见到老婆孩子后,出门在外的心中担忧才会放下,才有闲余心情向家人炫耀自己出门一趟的丰厚收获?

    尤其是如果匈奴从中原回程的时间太晚,没能在大雪封路之前返回塞外,别说他们家里的老婆孩子了,他们这些兵强马壮的匈奴大军,就算是大汉边防放着不管,他们都要冻死不少人。

    要是再加上大汉边防将士的围剿,来时的十万匈奴大军,能成功返回塞外老家的,怕是不超三四千人,更甚至是被大汉边防将士全灭,也不是没有先例。

    可以说,东方炎黄华夏文明,也是从这里,经由塞外游牧民族历年的侵扰掠夺,才慢慢养成了防守反击的民族习惯与特性。

    没办法,东方的国土疆域占地太广,虽然平原耕种文明养出了大量人口,积攒了大量物资。

    但谁家也不会,经年累月养超量的边防将士,只为了防守不知道几年才会有一次的塞外游牧民族进攻。

    塞外进入中原腹地的通道要道,有十几处,每处起码都要布防三万边疆守军,才能依靠城墙关卡,挡下塞外游牧民族动扎十数万骑兵的进犯,这就需要三五十万长期脱产的全职军士。

    经历过数次财政赤字与边军势大的叛乱之后,中原的历代政权就慢慢学会了,怎么使用更省力,也更为高效安全的防守办法。

    修长城,边防岗哨与守疆边军联防携守,我中原是拦不住你塞外游牧民族,逮个缝就钻进中原强吃强喝,但我能拦住你回去呀。

    以前是三万大军各守一处要道,现在是六万大军,配合少量零星的边防哨兵,协防三处要道。

    需要防守的地方多了,能够随时调动支援的兵马也多了,但是同一时间需要维持的边疆军士规模少了,耗费的物资也少了。

    而现在,被匈奴大军围困准备强打攻城的疏勒城,就是如此的特殊,可以放任不管,但对匈奴大军带来的后患却是无穷的。

    而且疏勒城的四周大都是些黄土高坡,黄沙戈壁,连颗草都轻易见不到,更别说是什么树木了。

    没有树木,也就意味着匈奴大军无法就地建造攻城器械。

    没有草,也就意味着他们人手两三骑的坐骑,马,无法就地吃草。

    十万匈奴大军,是人多势众,但既然是打算来中原抢劫了,那当然是去时轻车简行了。

    别说他们随身携带的补给,大概也就跟李帝等人差不多三五天不超一个月的补给量。

    补给食物本就不多,人吃马嚼,无法及时获得食物补给的话,匈奴的十万骑兵大军,根本坚持不了多少天。

    种种的因素,都对想要进攻大汉疆域的匈奴大军,十分的不利,万分的难受。

    至于骑兵攻城,那更是开玩笑,十万骑兵,还不如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三万持盾步兵来的有用。

    人手都是骑兵的匈奴,骑马参与攻城,除了能让他们发起进攻时与撤退时,较为迅速之外,对他们抵御城墙上,大汉边防将士发起的防守反击,并没有任何作用。

    骑马站在起码八米九米的夯土城墙下,与城楼上的大汉守军互射?

    是嫌死的不够快?

    冲到城楼下,射一波箭矢,在再跑回去?

    你匈奴会射,难道城墙上的大汉边防将士就不会躲,不会挡了?

    既然是攻城与守城,那在天时与地利这方面,肯定是守城的大汉边防将士们占据绝对优势,依托城池的防御工事防守,肯定要比毫无遮拦的匈奴骑兵强出没影。

    匈奴们游走骑射,除了能为城墙上的大汉边防将士,免费送箭矢之外,只要你匈奴大军不派人登城,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人孔明还需要草船才能借箭,你这些匈奴到好,生怕城墙上的大汉边防将士箭矢不够用,啥计谋与策略都不用,就自发勤快的往城里送箭矢。

    匈奴大军能够使用的攻城方式,除了派少量骑兵围困疏勒城,其余骑兵大部队四下侵掠周围的村庄获得补给之外。

    就是用匈奴的人命,去运土填平城墙,这一种高效快捷,但会大量损失兵源的笨方法。

    那么,请问,运土填平一座八米九米的城墙,宽能容纳两骑并肩驰骋的三米宽三十度缓坡,需要多少方土石?

    六米宽三十度缓坡,又需要多少土方?

    十万匈奴大军,不吃不喝不休息,又需要多少时间?

    运土填城,肯定无法四面城墙都填,工程量太大,匈奴都集中一处运土填城了,城墙上的大汉守军又怎么会无动于衷?

    集中兵力防守匈奴运土填城的城墙段,面对专心骑马运土填城的匈奴骑兵,城墙上的大汉边防将士,那跟面对会移动的匈奴人形箭靶有啥区别?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之境,匈奴大军也是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攻城。

    说是出门去中原大汉抢劫去,结果刚一出家门,还没到地头呢,人就要死个十分之一甚至是更多。

    换谁,谁愿意去冒这种风险?

    都是脑袋别到腰上,出门做大事的匈奴儿郎。

    我可是听你说能出门挣大钱,才带着家族年轻后辈,跟你出门走一趟的。

    尊敬你,叫你一声领队可汗,结果你可倒好,刚出门什么财物都还没见到呢,你就先叫我去送死,还是这种毫无意义的送死。

    谁家里都是有好几张口在嗷嗷待哺,背负一家老小的责任,我死了,家里人那就彻底没活路了,到时候老婆跟别人睡,自己孩子不给你炖了就算好的了。

    谁愿意?

    不信你试试,叫上同村出门打工,许他十万八万的工资,但是带出家门离开老家。

    来到人不熟地不熟的地方后,跟他说想挣这十万八万的工资,需要他先借给你百八十万的启动资金,或者是先割条腰子,你看看会不会有人火气大,当场抽你?

    眼下疏勒城已被匈奴大军给团团围住,李帝等人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危险了。

    被包围的疏勒城,暂时还不用怎么担心,反正只要城墙守军不投降,一时半会儿的匈奴大军也攻打不下来。

    反而是距离匈奴大军太近,又身处荒野无处躲藏的李帝等人,将随时面对被匈奴大军发现追杀的危险。

    不止是李帝最先想到的是找个地方躲一躲,就算是那三名大汉哨骑也同样如此。

    五十多人,面对十数万的匈奴大军,无疑是相当于鸡蛋碰石头。

    荒郊野外的,面对匈奴大军的冲锋与骑射,估计匈奴的一轮攻击都过不完,李帝他们就都要死绝。

    随着派往另一处探查的大汉哨骑返回,确认了疏勒城的现状,以及匈奴大军的大致人数之后。

    那位大汉哨骑队长,就打马调头,招呼李帝等人跟他钻进一旁的山沟小道之中。

    专挑那些不方便骑兵通行的道路,找到一处隐蔽的山坳躲避匈奴大军的探哨。

    一路心惊胆战的跟随大汉哨骑,来到这出处暂且还算安全的隐蔽山坳,李帝在路上思索良久。

    疏勒城是肯定要进去的,哪怕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一座孤城,那也要比他李帝带人身处荒郊野外,强出边际。

    毕竟在荒郊野外,他带着一众璃月领的两条腿将士,一但被匈奴发现,那肯定是跑不过匈奴大军四条腿的骑兵追杀。

    那么,现在他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该怎么进城了。

    心中初步有了打算的李帝,独自找到那位大汉哨骑队长。

    “这位大汉将军,眼下疏勒城被匈奴大军团团围住,你看咱是不是先派人去后方的驻边大军通知一下,将匈奴进犯的情报消息传递给后方?”

    其实李帝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你看我这是不是在为大汉考虑?

    我们是自己人啊……

    消除大汉哨骑对于他李帝等人的猜忌与顾虑,进一步增加大汉哨骑对自己等人的信任度,并为他接下来的打算做些铺垫。

    其实就算李帝不说不提醒,在将李帝等人引到这处隐蔽山坳后,大汉哨骑队长就打算派人往后送信去了。

    而李帝表达立场的这番友善话,也是让大汉哨骑队长看待他的戒备目光有了一些缓和。

    大汉哨骑队长回头,向之前那位经常打头探路的大汉哨骑打个招呼之后。

    就见那位大汉哨骑,立即打马向着李帝等人来时的方向,快马加鞭的抄小路去向后方驻守玉门关的大汉边防驻军,汇报匈奴大军进犯,疏勒城被围的紧急情报。

    “你不错,虽然生长于异域番邦,但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我叫耿贺,扶风茂陵人士,说起来我们还算是半个老乡……”

    李帝一路上的主动亲近表露善意,终归是带来了好的结果。

    大汉哨骑队长的态度改变,主动说出自己的姓名与籍贯,并尝试与李帝扯关系套近乎,其实也不光是李帝之前那句话的原因。

    而是他自遇见大汉哨骑之后,这一路上的所有表现,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微不足道信任感。

    想要博取一名陌生人的信任感,其实是很难的,尤其是在这种匈奴大军进犯的情况之下,面对神经敏感的大汉哨骑,那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总算是赢得大汉哨骑队长的初步信任,李帝也才算是可以讲出他心中盘念许久的策略。

    不过在与大汉哨骑队长做进一步沟通之前,李帝与哨骑队长两人,还是各自先派出了值得信赖的手下,前去放哨侦查匈奴大军的动向。

    不同于手下人多的李帝,接连派出由招募伍长带领的一阵三人,去各个方向侦查敌情。

    目前手下只有一人可用的哨骑队长,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的,将手下唯一的哨骑派出去警戒。

    而这也是哨骑队长,在确认过李帝的立场之后,对李帝的态度发生改变,开始主动亲近的一个重要原因。

    别管这五十人,对十数万的匈奴大军,到底有没有用,这种事关自身性命的危机关头,别说是五十名携带武装的民间人士了。

    就算的一条狗,都能为大汉哨骑队长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心理安慰。

    毕竟对于落水的人来说,救命稻草,那也是救命的抓头啊。

    安排过放哨警戒人员之后,李帝这才拉着大汉哨骑队长,来到一旁商量怎么进疏勒城。

    白天肯定是不行了,五十多人的集体行动目标太大,只要匈奴大军的眼不瞎,肯定会在李帝等人露面的第一时间就被发现察觉。

    随后就不会是李帝等人入城的戏码了,而是肉包子打狗,去为正因围城而无聊的匈奴大军,添些乐子了。

    白天不行,那就只能趁视觉受限的夜晚,悄然潜入疏勒城之中。

    入城时间,这没得选,只能选夜晚。

    随后就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李帝等人成功潜到疏勒城之下后,该如何叫开城门。

    这是一个大问题,事关李帝等人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别说是现在这种被匈奴大军围城的危及境地了,就算是放到平常时日,过了宵禁时间,城门关闭之后。

    只要不是十万火急的军事情报,任你有天大的关系,也别想轻易再打开封闭的城门。

    别到时候,李帝等人趁夜抹黑,稍稍跑到疏勒城的城门外了,人家城里的大汉边防将士,不给你这来历不明的武装人士开门,那他李帝就该傻脸了。

    到时候前有城墙上张弓搭箭,神情戒备的大汉边防将士,后有虎视眈眈随时会发现李帝等人的凶恶匈奴大军。

    李帝他满心欢喜的以为能跑到疏勒城下,就被十分缺少防守人员的大汉边防将士,笑脸热情的迎进疏勒城,结果却弄个里外不是人。

    等匈奴大军发现被拦在城门外自己等人,验明自己这些不明人士的身份立场之后。

    就算是疏勒城内的大汉边防将士有心弥补错误,就算大汉边防将士十分想立即放李帝等人进城,那也是万分不敢了。

    万一被匈奴大军尾随李帝等人冲进疏勒城,那满城的大汉子民,怕都会要恨死李帝等人了。

    而李帝能否顺利进入疏勒城的关键点,就是李帝身前的这位大汉哨骑队长了。

    有这位大汉哨骑队长做担保,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不敢保证,必定能够叫开城门。

    但起码有耿贺这位在大汉内部,有编制的哨骑队长,与疏勒城内的大汉边防将士沟通与担保。

    能够大幅度提升李帝等人叫开城门的概率,尽可能的避免李帝等人,可能会被拦在城门外的尴尬局面。

    这也是李帝主动向耿贺哨骑队长,表示自己的身份立场,表达善意的关键所在。

    在经过李帝的再三确认,这位大汉哨骑队长耿贺,真的有把握能够叫开疏勒城城门,让李帝等人顺利进入疏勒城之后。

    这才稍稍放下心中担忧的李帝,开始与耿贺这位据其说,跟疏勒城守将耿恭系同宗同族,不出三服的堂兄弟,商量起怎么进城的问题。

    作为礼仪之邦,炎黄华夏人向来喜欢登门拜访时带一些见面礼。

    尤其是李帝现在这种情况,需要在进入疏勒城之后,迅速建立起自身威信,避免被当作炮灰的命运。

    单单只是带领五十名家将,对李帝来说,这些资本还远远不够让疏勒城的守将耿恭,对自己升起多么大的重视。

    毕竟李帝这五十人,虽然对兵马人少的疏勒城边防将士来说不算少,但李帝等人的到来,终归还是不能改变疏勒城现在所面临的局势。

    如果李帝能带来大汉驻边的大军支援,哪怕他只有孤身一人,那他在疏勒城守将耿恭的心中分量,肯定是要比这不顶饥,只能塞塞牙缝的五十人,要重要的太多。

    所以,李帝并不打算空手带人偷偷的潜进疏勒城之中。

    而是想冒险的去博取一份,足够自身立足疏勒城,站在大汉守将耿恭面前的投名状。

    到时候,带兵入城支援,是一重资本,入缴投名状这又是一重资本。

    这种自带项目员工,又带资金的投资者,放到哪里身份地位都是低不了,称的上是举足轻重。

    只要你不说撂摊子不干了,到哪不是要被当财神爷给供起来?

    而想要博取投名状,那也不是说拿就能拿到的,各方各面的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

    当听李帝说,他想趁夜去偷袭匈奴大军驻地,博取投名状的时候。

    大汉哨骑队长,耿贺的双眼都要瞪傻了,他见过不少出生牛犊不怕虎的新兵蛋子。

    但是向李帝这种,想要凭借五十人,就去偷袭十数万匈奴大营的二愣子,他还真的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

    一听李帝心中是这样打算的,连忙疯狂摇头,趁早打消李帝的这些不实际念想。

    “别,别,你这太胡来了,我说的能带你们进城,并不是说我真的能够叫开城门,而是我知道通往城内的一条密道……你可千万别乱来,我可还不想死……”

    眼见大汉哨骑队长,耿贺的态度坚决,李帝也只能满心遗憾的打消这种狂妄念头。

    总的来说,李帝还是受到前世那些演义传说的影响了,总想去学那些演义之中的名将大将们一样,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苦练多年战场武道国术,终于能亲自参与这古代的冷兵器战斗,又因为试炼秘境的特性,还不用担心自身的性命安危,李帝的心态变的有些飘了。

    “行吧,既然是密道的话,那也不必非要等到夜晚天黑了,那处地道入口近吗?”

    李帝的表情和语气,无一不都是在表达他心中想法无法实现的不甘。

    这让看出他心中想法的大汉哨骑队长,耿贺不得不服连忙拉着他的手臂,一路走向疏勒城密道的同时,嘴中还要不断苦口婆心的劝解李帝,打消他心中的所有妄念。

    疏勒城是有密道的,而且这处密道的挖掘地点,也是十分有考究。

    是在一处黄土高坡的峭壁之上,路途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称的上是路径。

    别说骑马了,人走在这悬崖峭壁上,手中不扶着墙,自己心中都不安稳。

    可以说,这密道完全就是针对匈奴等塞外游牧民族挖的。

    六千字,补上一章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