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一九八二 » 第四章 要为家里做些事

第四章 要为家里做些事

    陈逸听着大哥大姐的商量,心想自己得积极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缓减家中的经济压力。

    家里的经济收入有两个,一是父亲去世后煤矿每月给的抚恤金,大哥大姐的抚恤金已没了,自己还有一年;二是靠卖一两头猪,再就是卖鸡卖鸡蛋,卖菜。第一头猪是肯定得卖给肉食品收购站,剩余的猪是卖给来村里收猪的人,鸡也差不多,只有菜要挑到街上去卖,大哥不是经常去街上卖菜,卖菜耽误时间,挣钱也不多,他与姐姐商量,多喂了一头猪,用来卖。家里的习惯,是每年杀头过年猪,熏大半头猪的腊肉,现在家里都还有许多腊肉,是要吃到今年腊月的,这一带绝大多数农家都是如此作为。

    腊肉放在装有生石灰的缸里,生石灰每年会换,腊肉不会坏。家里的收入,要先用来还债。

    陈逸了解这年代物质匮乏,是计划经济,没什么物质流通,想搞投机倒把都难,但自己清楚,这时候,企业部门机关单位里的吃吃喝喝风气已露头,虽说没多少好东西吃,但都是尽量弄好的,只是,容易买到的食材品种大多是猪肉和鸡,鱼和羊就不太容易了,而水里的甲鱼和山中的麂子之类的野味更难买到,或者说,基本上没有。

    陈逸知道,若是自己能弄到这些野生的东西,就不愁卖了,会有单位抢着买,而鱼比肉便宜,更会有人抢着买,毕竟,如今是有钱难买到东西的时候,有了东西,一般人都会舍得买些来吃,社员上街卖东西,就是靠单位和拿工资或者没条件种菜养家禽的人家来买。

    陈逸清楚,上世里,分田到户后,只要到“双抢”,街上的家禽鸡蛋就跌价,因为农家上街卖家禽的多了,这时,倒是让二道贩子大赚便宜,今年,这种情况就会出现。

    自己上世出生于农村基层干部家庭,亲戚都是农民,对农村的一切再清楚不过。

    二世里,自己的家都在河边,自己游泳水平都是挺高的。在上世,自己就学会了放虾笼的本事,让家里不少鱼虾腥味,后来,更是学到放虾笼的好办法,虾笼里还能进甲鱼。而今世,河流的条件比上世更好,家门前的大河象水库,虽说象水库,但水是活水,河里的鱼就是河鱼,是野生鱼,不是水库里的死水鱼,水产资源的质量绝对上档次。

    看来,自己先放虾笼试水是对路的。

    自己可没忘记自己练成了内气这件事,身怀内气意味着什么?就是有本事!就是武林高手!放个虾笼应当更行。

    现在报纸上也经常报道气功师的活动,让自己这帮学生羡慕不已,纷纷扬扬地议论着想拜师学艺,因为整个民族有神话传说,更有两本古典小说讲述封神和妖魔鬼怪的故事,还有现实社会的少林武当门派,全社会对什么铁布衫、金钟罩的功夫是耳熟能详,自己这帮学生在打闹之间还都说自己练有铁布衫,如今报道有气功师出山,自己这帮青少年不燥动才怪。

    自然,有脑中记忆的陈逸清楚,气功师在以后会宣布是假的,但自己练红砂掌练出内气则千真万确,并且,这形成内气的天地元气还是灵气。判断入体的天地元气是灵气,陈逸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只有这样才符合自己对修炼之道的认识。陈逸认为,自己看的玄幻文也不是作者在胡编乱造,他们也是根据祖国的道家学说和中医学说推导出来的,仅仅是中医学说中的经脉理论,陈逸就认为,神话传说就不是空穴来风,应当是传自于上古文明。

    陈逸想,引灵入体后的自己应当是入了修炼门,成了修炼者,掌握了众多信息的自己,会修炼得怎样的厉害呢?真的很期待。

    现在先考虑增收的事情,放虾笼要先做虾笼。

    陈逸上世的堂表兄弟有木匠篾匠,这世也同样如此,这世,大伯家的大堂兄陈国庆和二舅家的三表兄周有财是木匠,二伯家的二堂兄陈国兴和大舅家的大表兄周有福是篾匠,陈逸看陈国兴和周有福用楠竹毛竹水竹剖篾挖孔做竹器,还有编制筐笼,自己看都看熟了。

    陈逸念头掠过,却突然发现,脑海里在自己一念之间,自己脑海里竟构思出了用楠竹或毛竹或水竹做虾笼的样子了!而自己刚才不过是想想啊,这难道是说,自己这脑子是相当于超级计算机了,自己有想法,加上脑子里的记忆,只要想想,就能达到过去为某件事冥思苦想的效果?而这很可能是真的,陈逸明了自己已与众不同,这应当就是事实。

    陈逸属于行动派,喜欢用实践来检验,这下又思考怎么做个竹椅子,一下子,脑海里就浮现陈国兴和周有福往常做竹椅子的过程,细节无比清楚,看起来,若自己亲自动手做,只会比他俩做得更快更好。

    陈逸知道自己可能增加了本事,看过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出来,那么,凭自己相当于超级计算机的头脑,想做什么,也应当能够凭自己掌握的知识研究出来了,这不着急,以后有的是实践的机会。

    那就先做虾笼,用虾笼创造出效益来,让自己在家里多些发言权,在效益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后,自己的意见就会举足轻重。

    说到底,自己本质上不是年轻人,有着上世的人生经历,自己尽快引导家里走上富裕之路,让大哥有资格找个好堂客,让姐姐能挑个好郎君,让两人幸福起来,而弟弟妹妹,他们自然可以无忧无虑生活了,读好书就行。

    “哥,姐,我做几个虾笼,放河口里,要是进了鱼,进了甲鱼更好,就拿到街上卖了,用来买猪肉。”陈逸直截了当地说道,心里清楚,大哥肯定会笑话自己,认为自己说大话。两个大队不是没人在小河里或河口边放过虾笼,但他们的收获小得可怜,久而久之,就没人干这事了。不过自己有分析,他们的收获之所以小得可怜,一是可能饵料不对路,二是放的地方不对,三是运气不佳,而第一点是关键,要让鱼们上当,饵料应当是它们熟悉喜欢的。

    “你放虾笼?还想进甲鱼?”陈辉觉得自己这个大老弟真敢想,个子是与自己一般高,但会做的事情能比自己多?自己都只想想,“你比国兴哥他们还行?”

    陈辉接连三个疑问口气,因为过去见过的放虾笼之事没人有多大收获。

    陈逸笑道:“说不定呢,我总结了经验,今晚就试试,我这就去山里砍根竹回来做虾笼。”

    陈欣好奇了,二哥书读得好,但什么时候学了篾匠,小姑娘再不喜欢说话,天性也是活泼的,就问:“二哥,你会当篾匠呀?”

    “早就看会了,还剖过篾。这放假有时间,我也得为家里做贡献啊,哥和姐送我们读书,我们除了读好书,还得尽自己的力,为家里做事。”陈逸认真说道,说的也是真的,只是以前的剖篾技术太笨拙。

    陈辉和陈敏对视一眼,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弟弟妹妹都知道为家里着想了,这就没辜负自己心愿,父母不在了,长大了的自己兄妹俩就要挑起家庭的担子,哺养弟弟妹妹成人,看来,大弟弟再有一年就冒头了,按他年级前五名的排名,考上重点大学是没问题的,老师都这么说。

    只要考上了,家里就少了不少负担,上大学,不仅不要交学费,国家还会给助学金的,不象现在上高中,学杂费、伙食费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