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一九八二 » 第九章 又有编晒垫的新目标

第九章 又有编晒垫的新目标

    陈辉见陈逸有老篾匠的架式和手艺,也就不准备帮陈逸的忙了,自己手艺不大行,别帮倒忙。

    看着满园的菜,陈辉就用建议的语气对陈敏说:“小敏,这菜我们吃不蠃,是不是该晒些做腌菜了?”

    陈敏点头,对能帮忙做事的几人说道:“你们去摘菜,把老些的留下,我们吃嫩的,过几天,等辣椒、茄子、豆角老了,我就开始做白辣椒、晒茄子皮和碎豆角,这样做的腌菜放得久。”

    陈欣问道:“姐姐,我们去年做的腌菜还多吗?”

    陈敏脸现笑意:“还有不少,腌的脆萝卜、豆角、白辣椒还多,可惜二道贩子收得少,价钱还压得低。”

    陈逸听着姐妹对话,对照上世记忆,知道二道贩子收的腌菜起码要送到县城才好卖,更可能是卖给城市和大企业大单位来的采购员,要是上了几百上千人的工厂,甚至几千人上万人的大厂,这些厂里开办的食堂,食物的消耗是惊人的,自己是了解这方面情况的,就说当年自己上大学,吃饭时,食堂窗口只要有腌菜之类的卖,那是都会要上一份的,去晚了,就没了。

    农村就是这类物质多,自家要是与有关采购员联系上,自家收购农家的腌菜转卖,就是条挣钱的好路子,且产品适销对路,自家想不赚钱都不行,虽是小钱,但数量一大,就成了大钱。

    看来自己要上心,与城里大厂的采购员联系上,是个有关现在家庭经济大局的问题,即便到将来也是条门路。

    不过,自己就算知道这帮人一般是住在县委县政府的招待所里,自己也不好冒然去找,这就是人在人微言轻时必须注意的事情,怎么让自己显得分量重些呢?办法是有,那就是先给招待所里送在外面绝难买到的东西,比如甲鱼。鱼对于招待所倒是不难,县水利局有下属的水库,让库区打几网鱼就是,招待所的使命就是让上面下面来县里办事的各路人马有吃有住,上面来人更要接待,这就需要好食材,自己能卖给招待所甲鱼,就一定会受到包括所长在内的招待所人员重视。

    这就如战争年代,军火被人重视一样。

    陈逸想,自己一旦让招待所受到重视,事情就会被传开,那帮采购员就会知道,自己的身份一定会上升,算得上特殊人才。对了,这些采购员也一定身负采购珍稀食材的重任,按传统,越是上面,就越讲究食材的珍贵,山珍海味的名头,是自古传承的。对了,现在是社会上开始讲究吃喝的时候了,上世有文章考究,吃喝风就在这年代发起。

    呵呵,这样一来,说不定是这帮采购员要争着抢着与自己接上头了,如此这般,自己想卖农家腌菜的计划就行得通,对于采购员来说,是双丰收,低端高端的食材都有了,而且,低端的食材也不能说上面的人不喜欢,脆萝卜就是个人人喜欢的下饭菜,高低搭配,味道好,才是真正的筵席。

    陈逸明白自己想的事情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只要自己源源不断地从水里河里弄上来甲鱼和其它好品种的鱼,那自己就会大功告成。

    所以,关键的关键是有甲鱼,而现在的重中之重是做好虾笼。

    见过二堂兄做的虾笼,脑海里也模拟了,陈逸就开始编制起来。

    先用几根细箩条编了个小脸盆大小的圈,陈逸从脑海中浮现一下记忆里见过的大甲鱼,这个圈口,十多斤重的大甲鱼都进得了,陈逸不由得好笑,自己是编虾笼,现在倒好,忘了虾笼是拢鱼虾的初衷,打起了甲鱼的主意。

    陈逸在竹圈上均匀地布好肋条,先用已有的细篾条按顺序缠绕,快用完时,再接上粗些宽些的篾条,渐渐地,比较密实的纺锤形脖颈形成,有了约二十公分长后,就将肋条逐渐外张,纺锤形开始成形。

    陈逸一动手编制虾笼就发现,自己的手是完全按照模拟的方法动手的,而且,自己的手完全能够适应大脑的指挥,脑子里想怎么样,手就做得出来,好象是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械手了。陈逸的脑子现在是何等敏锐,一下反应过来,这应当是身体经过灵气的改造,相当于洗髓伐骨后,肢体肉身进化了,能更好地适应和完成脑子里下达的指令。

    这就有些超人了,比有超强记忆更进一步,估计干其它事,也会是如此。

    陈辉、陈敏几兄弟姐妹看着,感觉陈逸编虾笼的动作就是快,熟练得好象可以闭着眼睛做。细看虾笼,虾笼不是编得密不透风,有缝隙,从缝隙里能清晰地看到里面,这里包括小丫头陈玫都见过小虾,却知道即使小虾也难以从缝隙跑出来。

    编到接近中间的部位,陈逸留了个口子,这是放饵料,掏东西出来的地方之一,陈逸也不准备把装在虾笼两头口子上的倒须固定死,视情况而定,需要取下倒须弄出虾笼里的东西时,就取下倒须好了,平时取口子上的盖板,毕竟方便些。

    虾笼编到一半,坐着观看的陈辉几人就知道这虾笼会很漂亮、挺好看,篾剖得好,编得线形流畅,这手艺没得说。虾笼前一半的纺锤形是放,后一半的纺锤形是收,是对称的,几人不怀疑陈逸会出差错。

    这时,天上的太阳偏得有些明显,河边的树影开始接近场坪。

    知了声似乎也小了点。

    江南省的经典天气是六月开始热,七八月到高峰,过了秋老虎,天气就开始凉快,身上要一件件地开始加衣保温。

    陈辉对陈逸多了信心,心头开始预期明早的收获,站起身来道:“太阳没那么厉害了,我去田里看看水,拔下稗子,早的话,就去二伯家看看,国兴哥应该又做好了几床晒垫,我先拿两床,来个先下手为强。”

    陈辉是读了初中的,陈敏也一样。

    晒垫是用来晒稻谷的,各个生产队都有几十床晒垫,可各家各户一分,每家就只能分到一两床晒垫,晒垫严重不足,所以,陈国兴的生意好得飞起,可以说,所有的篾匠都接到了编制晒垫的多得一时做不完的生意,每家都想在“双抢”前让自家有晒垫用。

    自然,这做不到,各家得按“双抢”开始的先后时间相互借用晒垫晒收回家的湿稻谷。

    当然,晒垫是不能用来晒菜的,晒垫用完后一卷,接触地上的底面贴正面,正面与底面就一样脏了。

    农家晒菜有专用的竹制大晒盘,陈逸知道自家有三个大的晒菜盘,还有四个小的,基本够用。

    陈逸一听陈辉的话,有了主意,这几天白天没什么事,自己现在有了能模拟就能做出来的新本事,岂不是可以自己动手,给自家编几床晒垫出来,至于刮篾的工具,完全可以趁二堂兄不用的时候自己用。

    当然,也可以去大表兄那里,但距离远了点,算了。

    想到了,那就做,陈逸就说:“大哥,你会搓棕绳,你搓几根晒垫用的棕绳出来,我来编几床晒垫,眼巴巴等着别人做,还不如自己动手,‘双抢’还要十来天才开始,时间来得及。嘿嘿,靠国兴哥,靠不住,家家都需要。”

    陈辉也觉得老弟说得对,国兴哥靠不住,有了眼前陈逸会编虾笼的事实,陈辉即使犹豫,也不反对,何况大家也知道晒垫怎么编,二伯和四堂兄就常给国兴哥打下手帮忙,剖剖篾、编编晒垫也行,老弟说他行,那就是应当真的行,如果不行,空口说白话,是不要脸皮,陈逸可不是这样的人。

    “行,你说做就做,我这当哥的相信你!”陈辉满口答应。

    听陈逸又要做真的篾匠活,而陈辉也答应得干脆,一家人就齐齐笑起来,有着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