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一九八二 » 第五十七章 去观山金矿

第五十七章 去观山金矿

    陈辉看着盆里桶里活力十足的鱼虾甲鱼等收获,脸上笑开了花,心里所有担心的问题不再有了,自家陈逸放虾笼的手艺铁定是万无一失了,呵呵,就算哪天的收获没这么大,但只要有一点,哪怕只卖一两块钱,那也好啊!出工时大家说闲话就说过,要是家里每天有一块钱收入,日子就能过得好舒服,因为农家家里吃的是一应俱全,只要有钱买用的穿的,日子哪能不好过?

    陈辉知道自家将会比大家议论的日子好过百倍。

    “小逸,今天的收获比昨天多。”陈辉对跟来的陈逸说道。

    “哥,你今天拿几只甲鱼到街上卖,让街上人尝尝鲜。这虾这螃蟹留些晚上当菜,今天是早上吃鱼,中午吃肉,晚上吃虾吃螃蟹。”陈逸安排道。

    南方农村里不吃稀饭,估计是没馒头,早上也是吃干饭,只是菜简单,大部分人家就一个腌菜一碗汤,富裕些的炒个腌菜鸡蛋,勤快些的炒个小菜。

    陈逸准备调些薯粉,裹上小鱼油炸,做早上下饭菜,酥了的鱼刺小丫头也能嚼碎,卡不到她。有了条件,家里的生活变化就从吃的方面开始。

    “吱”的一声,厨房门开了,陈敏走了出来。

    “我看看,我看看,哦!这么多!”陈敏快步过来,一下被眼前盆里桶里爬动搅动涌动的甲鱼、鱼虾、螃蟹吸引住了。

    “多得很吗?”陈成人没到,声音先到了。

    昨天看倒虾笼的人到齐。

    “今天能卖更多的钱!”陈成看过,一锤定音。

    笑声是立即响起。

    陈敏笑着,眼睛一瞥,有了发现:“小逸,你帮我切的猪草?”

    陈逸笑道:“顺便,顺便,本想刮篾,怕声音太大,吵了你们,就把猪草切了。”

    “小逸越发能干了。”陈敏眼里满是满意的眼神,这大弟弟,真是一下改变了这个家,这是昨晚睡着前想到的,看眼前的虾笼,今天又能收到许多钱,再买辆崭新的自行车都没问题。

    “姐,早上还是我做菜,早些吃饭,我好赶去观山金矿卖甲鱼。”陈逸提醒大家。

    “今天是星期天,单位上会不会没人?”陈辉担心道。

    “矿山跟机关不同,他们是轮班,有人值班,何况遇上我们送货上门这种好事,休息的人都会喊来办事的。”陈逸让陈辉放宽心,“大哥,星期天,街上的人会比平常多,你早点到,会更快卖完。”

    说完话,就分头忙活。

    早上做的菜太下饭了,小丫头很自觉地吃完一碗饭,油炸鱼好吃不用说,陈逸还用剩的稀稠薯粉裹韭菜结的圈炸了个新颖的菜:油炸韭菜圈。油炸韭菜圈香气扑鼻,吃得一家人大赞陈逸的心思巧,推陈出新做出个好吃的菜。陈逸上世里知道,庵庙里的食谱里就有这道菜,只是韭菜换成了冬旱菜。

    吃完早饭,陈逸陈辉两人抓紧时间做贩鱼的出行准备,有了昨天经验,是忙而不乱。

    “哥,有十五只甲鱼,你拿三只小的,黑鱼我全拿了,虾子螃蟹卖一半吧,剩一半我们晚上自家吃。”陈逸与陈辉分工。

    “二哥,我早想吃虾子螃蟹了。”陈欣欢喜地老实承认。

    “二哥,我也要吃。”小丫头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跟着凑热闹。

    “好,好,小玫想吃的东西一定要吃到。”陈逸笑呵呵地答应,心里想,自己以后真会带小丫头去月亮上玩,不过,那时的小丫头早是大姑娘,但小丫头在自己心里仍是小丫头。

    小丫头是一家人心中的宝贝,让小丫头过得好,也是完成母亲的遗愿,母亲去世前,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包括懂事了的陈成一定要带好小妹妹陈玫,其实,就是母亲不吩咐,一家人都会对这幼小的妹妹好。

    陈逸骑车先走,陈辉划船走水路,约定在街上会齐。

    家里去大树港街上的公路,陈逸骑行了两年,与自己的指掌一样熟悉,现在,陈逸对今世陈逸记忆的事物全当成了自己的,对今世有了完全彻底的归属感,何况,今世的陈逸不就是自己吗?陈逸心头早已了然通透。

    因为熟悉,就没有什么可观察的,只能从整体上说,现在公路远近的农舍没后世的砖砌楼房结实漂亮,大多是木房子,甚至有茅草屋,但陈逸有种感觉,后世的田野没现在爽心悦目,大量的建筑占住了良田,看得人心痛。

    二十来分钟,陈逸就到了大树港街道的街头。

    这里实际上也是个村口,有条靠清水河上游一侧山岭的溪流将大树港街道划定在清水河的下游一侧,一座大石桥横跨溪流,连通了306省道,306省道穿街而过,也由此省通变成了街道,这是形成城镇街道的常态。

    大树港街道的街头,也就是大石桥的桥头,这里,有一条公路从306省道分出来,离开河岸,往村子里面而去,从现在陈逸的位置来看,就是往左,与河岸垂直。陈逸要走这条公路去目的地,这条公路就是通往老铺子公社及更里面的清凉区、县属清凉锰矿、清凉水库的县道,过了老铺子公社,另有一条县道通往观山金矿。

    如今的国道都是柏油路,大部分省道也铺了柏油,陈逸听说306省道在下半年也要修成柏油路,这是陈逸欢迎的,柏油路上骑车,下雨天就舒适了。

    现在,绝大多数县道一时修不成柏油路,除非某条县道上有重要的企业或有大项目建成。

    陈逸往左一拐,就骑上了去观山金矿的公路,陈逸对这街头一带是熟悉得熟视无睹,一些机关单位就分布在这一带,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分布在省道县道两边,比较好找,只有煤炭转运站建在溪流对面,在山脚较宽的地方平整出了八九亩场地,也就是四五千平米的大坝子用来堆放煤炭。

    在农村,供销社是大单位,大树港区供销社就在街头,它的房子多,一长溜,为街道形成作了贡献。

    陈逸经过区供销社,就到了邮电所的位置,接着是农业银行的储蓄所,然后是街上居民的房子、公社卫生院、区粮站,过去一些,是区卫生院,再过去,后面就是农田了。从街头邮电所到区粮站,公路对面的房子是居民的,往后的房子,就是街头这边所在的大树港公社东流村大队社员的住房。

    大树港街道属于大树港公社管辖。街道被东流村大队围着,街头是大河口生产队,街尾是黄茅村生产队。

    这时候的乡村和街道没规划,宅基地比较好批,农民盖房子容易。

    过了区卫生院,里面的公路,陈逸从没走过。

    陈逸骑的自行车可比喻在飞驰,是真的快,快得路人为之侧目。陈逸不觉得费力,但给自行车传动系统的力量够自行车飞奔。

    一路的地形虽然陌生,陈逸却能发现山村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座座相连的大大小小的山头包围下形成的高差不一的平坦地带:大的村水,小的村落,由一条主溪流串联在一起。有时翻过一个山坳,就到了另一村,是真正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陈逸没问路,听说过,街上到老铺子公社机关大院有七八公里。

    老铺子公社机关是个地主修的大院,离公路有百来米,大门口挂的长条匾醒目。

    过了老铺子公社机关大院,陈逸看到前方出现一条向左分岔的公路,就骑了进去。

    这条公路直通观山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