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3从小渔村开始 » 第17章 价格(求收藏求追读)

第17章 价格(求收藏求追读)

    等所有的货都分拣完后,陈长青和大哥陈长伟、弟弟陈长文、父亲、母亲他们一起将货抬过去过称。

    过完称后,陈父则是留在码头收购站点去算账和收款。

    陈长青就和大哥、弟弟、母亲、大嫂以及侄子侄女他们一起先一步将剩下不值钱的鱼货提回家。

    大黄狗嘴里叼着一只装满鱼货的水桶,左晃晃右晃晃的在最前面跑着,看尾巴的摇晃程度,能看出来,此时的大黄很兴奋,很高兴。

    大侄子和大侄女则是跟在大黄狗后面,好像在追逐着大黄。

    “大黄,跑慢点,别把鱼货给弄洒了。”陈长青看着大黄这么兴奋着急着回家,不由喊道。

    但是大黄狗似乎没有听到一样,跑得更加快了。

    “广学、红娇,你们俩跑慢点,听到没?”大嫂张秀兰见到自己两个孩子这么调皮,于是出声喊道。

    那两个孩子一听到妈妈的话,步伐立即慢了下来,不敢再跑快快的去追逐大黄了。

    “妈,今天这些货大概卖多少钱?那些沙蟹、梭子蟹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八十斤了,虾蛄,也有二十多斤,那马鲛鱼也有二三十斤,加上另些七七八八的,看起来很不错。”陈长青询问道。

    “今天收货的价格不错,不论是沙蟹还是梭子蟹,大的,都是三毛以上收,大概是在三毛二到三毛七,小点就差了,两毛五六左右,大的虾蛄能有三毛六,小的,两毛五,马鲛鱼是两毛三,虾就贵一点,五毛,加上七七八八的,除去此柴油几块,能有四十多块吧,不到五十。”陈母掰着手指头算着。

    “那也挺好的,一个月下来,能攒下不少。”陈长青听到母亲这么说,顿时觉得出海捕鱼,也是挺不错的。

    至少比打零工强。

    也比入厂打工强,在这个时候,入厂当工人在国人的观念中,还算是铁饭碗来着。

    “挺好个屁,你以为天天都能出海啊?哪能天天都能有收获啊,还有,机器不要成本啊,机器坏了,不用修啊。”陈母斜看了陈长青一眼,她从来都不觉得出海捕鱼是一个好工作。

    毕竟这玩意纯粹就是看天吃饭的。

    跟农民种田差不多。

    如果不是陈父经验丰富,每次出海都能捕到不少鱼货,一家这么多人,恐怕会经常挨饿。

    “你别以为我们每天出海的收获都很不错,事实上,那是你爸本事大,经验丰富,知道哪里有货,哪里没货,像昨天他们有些人都才卖了十几块,甚至十块都没有,还有纯亏本的呢。”陈母看到这个儿子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顿时又开始了说教模式。

    陈母可不想陈长青将来变得游手好闲,又没有吃饭本领伴身,那可是连媳妇都娶不上的。

    进厂打工,这个时候也不是那么好进的,毕竟现在可不像是几十年后。

    打零工,累死累活,一天也才赚到一两块钱。

    “那也总比打零工强。”陈长青说道。

    “是这样说没错,要不,老三,你也跟我们一起轮流出海,靠海吃海,跟爸学学,有项本能在身,饿不死的。”大哥陈长伟劝说道。

    “再说吧。”陈长青推脱道。

    陈母见到陈长青推脱,张口就想再说教,但一想到今天这个儿子跟以往又有些不同,比以往更勤快,先观察观察再说。

    虽说学习出海也在陈长青的计划中,但现在,陈长青暂时还不是很想出海。

    他得好好研究一下自己获得的面板都有什么能力,得开发出来。

    陈母心里想的是,等分家后,陈长青如果没有能力创造收入,没有收入来源,不能养活自己,这如何是好。

    总不能一直啃老吧。

    再大的家底,也会被啃光的。

    陈母一直觉得自己生了这个三儿子,就是生了个祖宗,然后又责怪自己小时候太宠他了,宠过头了。

    当然,陈长青自然不知道母亲心中的腹诽。

    回到家后。

    陈长青一溜烟的闪人了,或者说把自己关在房间内。

    此时天也快黑了,陈长青就算是想要找那几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去玩,时间也不对,干脆研究下那个面板的功能。

    “又把自己关起来了,也不知道呆在房间里能有啥好玩的,天天把那几把鸟枪拆开又装回,平时上山又打不到鸟。”陈母看到三儿子闪人后,但又觉得这样的陈长青才是正常的,但难免不了嘀咕几句,“刚才那个样子,果然是装出来的。”

    是的。

    这个时候,并不禁枪的。

    而且有些供销社还有枪卖,还是明面卖的。

    这个时候的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有一两把枪的,没枪不安全。

    东江村这个位置是靠山临海的,闲时,有人会上山打猎,当然,山上的猎物也不多,更不用说有什么野猪了。

    自八十年代以来,南方野猪的数量就一直在减少。

    “我也以为三叔子变好了,没想到,还是这样。”大嫂张秀兰说道。

    “他就那个样,变好,我看是不太有可能了。”陈母摇了摇头,然后看向小儿子,“阿文,去将那两条大黄鱼拿出来。”

    “对了,秀兰,把鱼和虾还有小螃蟹都挑一些出来,挑好的,要用大碗装,给那林老三家送去,他们能送大黄鱼,我们也得回。”陈母是不想欠别人家人情的。

    哪怕他们要感谢的是自己的二儿子。

    人情债难还。

    更何况,她这个二儿子是体制内的,公是公,私是私,陈母不想让事情变复杂了,万一被缠上了,到时候人情越欠越多,那就更麻烦了。

    “妈,我知道了。”张秀兰立即应下了。

    “阿伟、阿文,我们将其他的都杀了,大的红烧或清蒸,小的拿来晒,小虾也一样,弄一碗,剥壳晒虾仁,把小螃蟹都弄干净后,直接下锅油炸。”陈母说道。

    在这个年代能用油去炸小螃蟹,说明家底是很殷实的。

    一般人家可不啥不得用油去炸螃蟹,因为实在是太浪费了,而且油也挺贵的,哪家能这样经常吃啊,一个月能这样吃一两次,已经很不错了,平时做菜放油也不敢放多。

    油放多了,是会被骂的,骂不会过日子。

    没一会儿。

    张秀兰就挑好了一大碗好的鱼、虾还有螃蟹,就准备往林老三家送去。

    虽然林老三家也是以靠出海捕鱼为生计的,家里不缺这些,但送与不送,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