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神话,从武当山下打猎开始 » 第5章 买弓

第5章 买弓

    天亮后,林堤早早吃完饭,送了一只野鸡到大伯家,然后就揣上几两碎银,出了村子。

    磨盘村东南方向,在两座山峰之间,有条两壁夹成的狭长山道,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只见一线。

    过了一线天,迎面又是一座矮山,爬到山坡顶,从另一面往下去,就再次看到一处山谷。谷内也有几十户人家聚居成村。

    这村子里的住户,主家都姓郭,村子就名郭村。

    之前来大伯家相亲的郭姓胖子,一家就住在这村落。

    郭村的位置已经属于牛头山边缘了,从村子东面的峡谷出去,就上了通往云宝县的官道。

    官道上,几乎见不到车马行人。

    林堤不记得原身有多久没出过山谷了,凝思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沿着官道向东,十里外有家堡子。

    那堡子名刘家堡,规模还不小,由南往北,有条不太宽的街道。

    据说刘家堡的先人,曾出过一位汉将,为这大元朝廷立下过不少功劳。

    凭借祖先遗泽,在刘家堡子做买卖的商户,才敢明目张胆的售卖弓箭刀具。

    晌午时,林堤已能远远望见刘家堡里最高的那座堡楼。

    据说那是一座存在了接近两百年的建筑,比云宝县的历史还要悠久些。

    林堤原身来过几次刘家堡,对堡子外围那连绵四五里的高墙,以及堡中央那十几丈高的堡楼印象深刻。

    他记得堡楼最上几层,甚至还有箭孔和炮窗。

    好些原来住在云宝县郊的百姓,为躲避兵灾,都想方设法的要搬进刘家堡去。可人家堡子里地方也有限,除了一些沾亲带故的,一般人也进不去。

    “也不知道仗打完了没?”

    “县城是归朝廷管,还是被义军攻占了?”

    林堤离刘家堡又近了些,抬头望去,发现那座堡楼顶上,竖着一面鲜红色的旗子。

    那旗子不对劲,并不是代表蒙古朝廷的旗帜“查干苏勒德”。

    “查干”是白色的意思,旗帜的上部图案为三叉戟,下部图案为扎牛毛。

    林堤犹豫着,不知道要不要进去看看。

    按照蓝星华夏国的历史,武当山附近州县,是被红巾军占据着。他对这段历史只有大概的了解,也不知道占领本地的义军lingxiu是谁。

    并且,这里也不是原来的华夏国。

    正犹豫间,林堤看到几名庄家汉子推着独轮车,从堡子里走了出来。

    等那几人经过身边,林堤忙迎了上去,用方言问道:

    “几位大哥,那堡子还有人么?”

    一汉子道:“咋会问有没有人?我们不是刚从堡子出来的么?”

    林堤尬笑两声,又问:“做买卖的人都还在吧?想去买点东西。”

    “做买卖的有,就是都不姓刘了。”

    “那姓刘的呢?”

    “都逃进县城了呗,几个没能逃掉的也都被义军杀了。”

    林堤很是惊讶:“那是为何?”

    “你不知道么?姓刘的都是汉奸后代,该杀!”说话那人一脸得意。

    从那几人口中,林堤得知,刘家堡子被起义军占领了,而宝云县仍由朝廷控辖。

    “如果是这样的话,起义军和朝廷随时都可能会再打起来。”

    林堤不敢耽搁,要尽快买好东西回家。

    进了堡子,街上居然很是热闹。

    四处前来赶集的乡民不少,挑担的挑担,提篮的提篮。街道两边卖粮食、布匹、酒饭的商户门市大开。

    还有不少头上包着红巾,提刀扛枪的兵卒军士在街上来回走动。

    在林堤看来,这些兵卒大多面有菜色,身材矮小,军服和武器也都各不相同,一眼乌合之众。

    “凭这些人,真的能推翻此界大元朝的统治么?”

    堡子里没有专门售卖刀剑兵器的店铺,不过在街尾,有一家铁匠铺。

    在以前,刘家堡子里的铁匠铺主要打一些耕田种地用的农具卖给附近的农户,也会帮人定做如剔骨刀、猎叉、斧子、双股叉之类生活用具。

    铁匠铺里面很宽阔,五六个铁匠正在干活,拉风箱的,挥铁锤的……

    进去后,林堤直接问有没有弓售卖。

    “弓么?我们还真有。”一铁匠看了林堤几眼,又道:“你是买回去打猎的吧,弓可不便宜,钱带的够么?”

    “先看看东西呗。”

    “成,你等会儿。”那汉子转身走进了铺子最里面。

    林堤又看到,店里竟然陈列了不少兵器,其中还有几把制作精良,制式也考究的军器。

    这些军器明显不是出自眼前这些铁匠的笔,多半是红巾军从元军手里缴获的,拿来这铺子里售卖的。

    没多久,先前那铁匠拎了三张弓出来。

    “呐,这三张,你看要哪张?”

    林堤看了一眼,有一张是常见的竹弓、一张是制作讲究的长稍弓、最后一张弓外面似乎包裹了一层树皮,虽说颜色和尺寸并无特殊之处,但一眼望去,弓身的质感就与另外两张大不一样。

    “那是蒙古弓么?”林堤眼前一亮。

    那铁匠得意道:“你倒认得,千真万确的蒙古弓,还是千夫长用的弓呢。”

    “能给我瞧瞧么?”林堤估计自己全部身家也未必买得起这张蒙古弓,但能摸一摸,看一看也是好的。

    铁匠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弓递给了林堤。

    在这科技不兴,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蒙古弓算得上是真正的杰作。

    使用具有弹性的木材或竹子薄片,以鱼泡胶粘合在一起,形成弓骨。弓骨的背面贴有兽骨片,骨片外缠了几层细牛筋,再在细牛筋外,包裹一层树皮。

    蒙古弓的弦,也是用数根牛筋,糅制而成的。

    “好弓。”虽然自己买不起,林堤还是问了句:“这弓怎么卖?”

    “十二两银子,再送你一壶箭。”

    林堤点点头,在他看来,这个价格很合理。

    还回蒙古弓,林堤又问:“另外两把怎么卖?”

    那铁匠似乎没了招待的兴致,懒洋洋道:“长稍弓三两,竹弓一两五钱,都不送箭和壶。”

    长稍弓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虽比不上蒙古弓那般精良,但其威力和精准度,都不是竹弓或者藤木弓可比的。

    三两银子一张的价格,林堤觉得也还好。

    他曾开口问过隔壁老田,那张藤木弓卖多少钱。

    老田开的价格就是三两。

    于是,他问道:“长稍弓我要了,二两成不?”稍弓属于狩猎专用弓,在以前,有朝廷许可的猎户们,也能在正规的店铺买到。

    “不成。”那铁匠没有半点犹豫。

    “好吧。”林堤讪讪笑了两声,又问:“那我就出三两,你再送我两壶箭,如何?”

    “两壶箭么?”铁匠犹豫起来。

    过了一会儿,铁匠说道:“箭壶只能送你一只,箭可以送二十四支,正好是两壶的数量。”

    “行,就这样。”林堤一口答应。

    付了钱,拿了弓箭,林堤又问:“请问下,咱堡子里,有收野物的店家么?”

    “有,哪一家饭铺都会收。你要是猎的野物多,还能拿去营里,与义军好汉们交换物资。”

    背着弓箭出了铁匠铺,林堤又去街上的杂货铺买了几两粗盐。

    这烽火乱世的,物价疯狂飙升,盐巴的价格比以前要贵了许多倍。

    一两粗盐的价钱,放在以前,差不多能买到十斤细粮。

    回到家,林堤就把藤木弓和箭还给了老田。

    老田问他:“咋样?这几天可有猎到啥?”

    “就两只山鸡,还不值租你弓箭的钱。”

    老田嘿嘿一笑,又说:“打猎嘛,哪会容易。想猎大家伙,得去西山里面,那里獐子多,我先还见过水鹿呢。”

    “嗯,回头我去瞧瞧。”林堤想起昨晚遇到的那只野猪,正要开口向老田租几只捕兽夹,话到嘴边时又打住了。

    老田不算啥厚道人,租他东西价钱不低,收获不好就会亏本。万一真的猎到了大家伙,收获太好的话……很可能更扯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