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晋末扶风歌 » 第五十九章 坞堡(二)

第五十九章 坞堡(二)

    博陵士族们在跟刘群一轮讨价还价后,敲定好价钱与官职。

    刘群得钱财,士族得官位,皆大欢喜,仅用只言片语,便将有百里之地,户口十万的博陵国,瓜分殆尽。

    博陵士族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色,尤其是崔遄眉飞色舞,若不是刘群等人还在,恐怕早就手舞足蹈起来。

    毕竟那可是博陵相,比佚两千石的高官,放在安定时节,像崔遄这种地方士族,就算是走流程,也需要从举孝廉起,摸爬滚打数年,才有可能官任一方太守。

    现在只需要以钱财赎买,简直是天赐良机,崔遄必然是用重金,力压其余人,一举拿下了博陵相。

    博陵相既为崔氏所得,诸县便自然而然地落入其他士族手中。

    崔遄等人心满意足后,便向刘群告辞,回去准备钱财了。

    其一离开,刘群就收起了刚才的笑容,向徐光问道:“季武,博陵士族答应共献钱财几何?”

    徐光看了一眼统计到数据,说道:“钱八千万,粮草数十万石!”

    “八千万?!”刘群听到这个数字,着实有些吃惊。

    没想到崔遄这群博陵士族,这么有钱,肯开这么高的价钱,买下博陵国郡县官长之职。

    曹操之父曹嵩于灵帝时,为了买到位居三公的太尉,也才花了一亿钱。

    这么一对比下来,崔遄等人的家资与曹嵩相比,也不遑多让啊。

    徐光汇报完后,又一次不甘心地问道:“将军,博陵国就真这么交给崔遄等人吗?”

    “季武,博陵给不给其,又有何区别呢?”刘群反问道。

    “博陵等郡国不似并州,士族豪强遍地,坞堡丛生,我军取博陵,空有其名,而不得其实!”

    “地方郡县,皆为其所控,乡民佃户皆入其坞堡,无民无地之博陵,无我军何益?!”

    刘群拍了拍徐光的臂膀,又一次向其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卖官鬻爵”。

    徐光不甘心将博陵等郡县交给士族,刘群又何尝不是。

    可冀州到底不是并州,被打成白地的并州,虽残破不堪,但也迫使士族豪强南迁。

    留在本地的,只有逃不出去的乡民。

    这才使刘琨就任并州刺史后,治理并州诸郡如鱼得水,而不受掣肘。

    但冀州的士族豪强,可是占据着乡里,是地方上实际的掌控者。

    隐匿人口,兼并土地,不纳赋税,不服兵役,可是其传统艺能,得心应手。

    刘群在从襄国北上途中,也想明白了。

    与其和这些士族,因权力而相互摩擦,甚至对抗。

    还不如直接与士族切割,将冀州北部的博陵国,高阳国等士族势力强大的郡国,通通“交给”地方士族。

    剩下地方势力不强的郡国,则直辖于刘群手中,再慢慢铲除地方⊥的门阀。

    博陵等郡囯看似是因刘群妥协,而被放弃给士族,但于刘群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

    刘群就算任命太守,县令来管理,其也是于地方上寸步难行,形同摆设。

    还不如顺水推舟,以各郡县官长之职,狠狠地“宰”这么士族一顿,充实军资。

    在处置完博陵士族后,刘群于博陵还有一件要紧之事未办。

    那便是招降各支流民军,扩充军力。

    博陵不光是有士族坞堡,还有各支流民军所建的流民坞堡。

    不过从规模与功能上来看,流民坞堡皆是不如士族坞堡那样实力强大。

    其从性质上,也与以宗族血缘为纽带的士族坞堡不同。

    流民坞堡的建立是广大百姓为了躲避战乱,抵抗胡人侵扰而建成的。

    故“活下去”成了坞堡内流民共同的信念与纽带。

    但正是这样只为乱世求生的信念,使流民坞堡比士族坞堡多了一份纯粹,没有那么不安分的野心家。

    多的反而是在晋室崩坏,士族南迁避祸背景之下,奋起反抗的寒门微素与普通黔首。

    像正在与匈奴于司州激战的河内太守郭默,河东太守李矩便是如此人物。

    郭、李二人初为小吏,逢永嘉之乱,为乡人推举为坞主,保境安民,护卫一方。

    而后在中原沦丧的情况,靠着坞堡,抵抗匈奴人的进攻,为中原汉民求得一线生机。

    博陵的流民坞堡,同样是在石勒攻冀州时,奋起反抗,竭力守卫着祖先的土地。

    对于这样流民坞堡,刘群抱有着特殊感情,敬其奋勇反抗之烈,护卫黎庶之德。

    当然刘群更想将其收为己用,扩充军力,更好地对抗眼前石勒与日后的刘聪。

    流民军虽是由一群手无寸的百姓组成,可在经历了无数动乱之后,曾经的乌合之众,已褪变为悍勇之卒。

    这样的强兵不收入麾下,实在是有些暴敛天物。

    ……

    第二日,刘群便向博陵国境内的流民坞堡,遍发书信,以官爵诱其归附。

    一连数日,只有几股小的流民势力来投,剩下的则一点动静都没有。

    刘群还在纳闷之时,徐光向刘群建言道:“将军,流民百姓因晋室之故,屡遭所弃,流落异乡,心存芥蒂,断不会轻易来投我军!”

    “仅以官爵诱之,难买人心,收效甚微,不可行!”

    西晋末年的流民,不仅仅是因胡人侵中原之故,才会流离失所,更多的是晋廷暴虐的统治,加上天灾,逼反无数可怜的百姓。

    对于胡人,流民视其为仇寇,对于晋廷,流民们亦是心怀怨恨。

    归顺?不反抗晋廷都算不错的了。

    刘群问道:“季武,依你之言,我军该如何行事,才能引流民军归附?”

    徐光结合自己在兖州,当流民的遭遇,回答道:“将军欲收其心,必要予其恩惠,才可使流民倾心归附!”

    “依光之见,将军不妨先以粮草、钱财施恩于各流民坞堡,再亲身前往,说服流民之帅及其部众归心于将军!”

    徐光在兖州当流民的遭遇,使其无比熟悉流民百姓的心理,将心比心之下,建议刘群先施恩,再收流民军之心。

    刘群对徐光的做法,非常赞同。冀州流民军不同于三魏流民,三魏流民是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以武力迫之,便会就范。

    但冀州流民军可是与石勒等胡人决死的悍勇之人,必不能用武力使其屈服。

    只能收其心,让其真心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