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中戏1998开始 » 第三章 石磊的小金库

第三章 石磊的小金库

    《那狗》剧组确实挺穷。

    一帮人是坐着火车从京都去的遂宁,而且还都是硬座,坐的人屁股疼。

    石磊和陈好也都是在车上签的合同。

    合同真伪不用他们考虑,霍导已经给学院那边传真了一份,也是因为这,两人才能请到假。

    身旁鼾声正响,是过来参演的几个师兄,算是走了学校的关系,为这事,中戏还专门拨了一笔5000块的赞助经费。

    钱不多,但也就挂个名的事,霍导欣然接受。

    火车哐哐响,窗外一片漆黑。

    头一次出远门的师姐趴在小桌子上,回头看着石磊,眨着大眼睛:“石头,你说咱俩能把角色演好吗?”

    要说演戏,陈好以前也有过。

    但正儿八经的电影,她是头一次拍,多少有些紧张。

    “放心吧,师姐你肯定行。”石磊又一次憨笑。

    脑子里却都是陈好侗族姑娘扮相的那惊鸿一瞥。

    那一笑,仿佛能温暖整个世界。

    下车到市里,又转汽车,一帮人大包小包,折腾了将近两天才到遂宁。

    可因为前期沟通不畅,住宿又成了问题。

    也是这会,石磊一通叽里呱啦,霍导才发现这小子居然会侗族语,心里不免又对他高看了几分。

    然后和当地老乡沟通的光荣使命,就又落到了他身上。

    石磊当然不会拒绝。

    以前当表演老师,别说方言,小语种他都得学,不算精通,但正常沟通不是问题。

    剧组在乡里的寨子刚一住下。

    第二天乡长来了。

    听说是拍电影,还能宣传他们遂宁,随即表示大力支持。

    钱肯定是没有。

    但拍摄配合,不让闲杂人能搅局,包括食宿全免,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但该付的钱剧组肯定不差。

    有乡里支持,霍导就很高兴了。

    “石头,昨天那阵仗又是你搞的吧?”头天被灌的七荤八素,第二天刚醒,霍导就找到了石磊。

    石磊憨笑着挠头。

    “好小子,我欠你个人情,记心里了。”霍导笑笑,拉着石磊就去和别的演员碰面。

    老滕,也就是剧里的父亲,他早就认识。

    至于母亲,长得很英气,叫赵丽,好像也就只演了这部电影。

    其他人像五婆龚珩,省团话剧演员出身。党浩,也年轻老爹,他都没啥印象。

    不认识归不认识,青年演员对老前辈的客气总归是要有的。

    石磊客客气气的叫了几声老师,然后就看导演开始讲戏。

    九月份的遂宁,潮湿里带着一丝凉意。

    一帮人围着火堆很快进入角色,石磊也见到了那狗的原著作者彭明。

    “小伙子不错,好好演。”彭明看着石磊。

    发觉他剧本下面压着自己的原著,书里还有很多不同颜色的标注书签,就知道这小子下了功夫。

    “你觉得咱这个电影讲了个什么故事?”他忍不住升起考教的心思。

    石磊沉默几秒,思考了一下,说:“我觉得分四个方向。”

    这话抛出来。

    霍导在内,好些人的目光都放在他身上。

    “说说。”彭明笑了笑。

    “首先是父子之情,通读剧本后,我能看到儿子从冷漠疏离,到后来逐渐了解父亲职业的伟大,并坚定想要干下这份工作的决心。”

    “此外还有村民之情。邮递员这个职业在我看来,其实也是了解一个村庄,一个地区风貌的角色。

    我以前代替我二叔送信,那些叔叔伯伯都给我好吃的,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也不敢忘记。”

    “还有就是这里的风景。遂宁这边的树林梯田河流,都是值得更多人过来看看的好地方,我想彭老师您之所以选择这里,应该也是被此处的自然风光所折服。”

    “最后一点,我觉得是对人性的追求。虽然剧本我还没看完,但我想通过描绘亲情,爱情和理想,那种发自肺腑的人性的光辉和完美理想状态的生活,可能更值得我们追求,就像片子的名字一样,那人那山那狗,仅此而已就已经足够了。”

    一口气说完这些,石磊憨憨一笑:“这就是我的想法,希望和各位老师讨论。”

    空气静住了。

    只能听到柴火燃烧的咔咔声。

    几秒后,彭明笑着鼓起了掌。

    一旁的霍导,还有其他演员也忍不住鼓掌。

    原本还有人心里不服石磊。

    不过听到人家对剧本的理解,再想想自己,确实差一大截。

    ……

    剧本围读第2天。

    各种设备运过来,服装道具,几个小组就搭了起了。

    戴上竹帽,穿上藏青色短袖,再背上邮包,上过妆,一个乡村邮递员的形象瞬间出现。

    “挺像那么回事嘛,石头。”陈好打量着石磊,这几天不拍她的戏。

    石磊没说话,只是冲她露出笑。

    但此刻的笑容不再是憨笑,而是那种发自肺腑的清澈的笑。

    一瞬间陈好觉得石磊变了,整个人的气质好像都不一样了。

    ……

    “我的乡邮员生活是从一个非常普通的早晨开始的,那天我一睁眼就发现我爸把我已经装好的邮件,又都掏了出来……”

    从声音录制到进入角色,石磊只用了五分钟,切到和父亲对戏的场景,霍导发现,这小子身上的精明没有了。

    只剩下了青涩,还有点青年人的莽撞,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等到拍和父亲一起送信,家里的大黄狗跟着,两个人送信喝水,这几场戏石磊表现的都不错。

    而且他发现这小子挺会搞些小心思。

    像喝水的时候,看一眼不喝多,那是留给老爹喝。

    水太深的时候背着父亲,身子还故意往下弯了弯,就害怕父亲的腰不舒服。

    这些能体现父子之情的小细节,让霍导觉得他挖到了宝。

    不过就是在和五婆对戏的那一段,霍导觉得石磊演的太丝滑,缺少成年人的那种不耐烦和莽撞感。

    石磊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有些用力过猛。

    迅速调整之后,片子拍起来就更快了。

    很快到了他和陈好对戏。

    稻田里,陈好扮演的农妇在打药,而此时,一条大黄狗跑来。

    身后则跟着一个背着大邮包的少年。

    回头,再回头。

    那一瞬间的表情捕捉,导演整整用了一天。

    甚至拍到最后,陈好的脸都快笑僵了。

    “师姐放轻松,你就想象一下你是乡村的姑娘。”石磊在一旁缓解着她的紧张。

    不过陈好明显还是有些紧张。

    “咋看到我这么大一帅哥,你不高兴?”这话一说,师姐瞬间被逗笑了。

    “就是这个情绪,保持住!”

    绝美的回眸,甜腻腻的笑,镜头对焦的一瞬间,霍导就觉得这个女演员没选错。

    时间过得很快,尤其是在风景如画的乡下。差不多一个半月后,大伙终于迎来了离别。

    “霍导,以后有什么角色,您可一定要想起我。”石磊熟练地给导演点烟。

    “放心吧石头,你这么省心的演员,我可不想放过。”霍导哈哈一笑,完事儿把他拉到一旁,压低了身子,小声的问:“对了,你和你那个师姐什么关系?”

    “啊?”石磊一愣,心说导演你这么八卦。

    “人姑娘长得挺好看的,你小子可得把握住,我是过来人,这我清楚。”

    “我……”石磊想解释,一张嘴却又说不出话来。

    算了,这种事越描越黑。

    跟滕老师还有几位前辈告别,石磊和师姐很快就踏上了返回京都的火车。

    来时口袋没钱,连在车上买点花生瓜子都得好好琢磨的他,回去可就大方了。

    扒鸡罐头那是应有尽有。

    无他,挣钱了呗,8000块对一个大一学生来说,绝对算比巨款。

    “刚发片酬就这么胡吃海喝,不知道节省点啊!”师姐从车厢那头过来,把转乘的票递给石磊。

    啥情况?

    难道霍导跟她说了啥?

    石磊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虽然师姐确实很优秀,但作为一个男人,小金库那是必须有的,这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