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史皇孙刘进,祖父汉武帝 » 第19章 先秦之儒和现今之儒

第19章 先秦之儒和现今之儒

    刘进到达大殿内的时候,卫子夫已经在和刘据等人闲聊了。

    他大步走进来,恭敬的把面放到了卫子夫的案几上,满脸笑意地说:

    “祖母,进儿特地为您做了一碗鸡蛋面,您尝尝。”

    “进儿,你说这是......面?”

    卫子夫看着这面前的碗。

    面条细长整齐,鸡蛋完整焦香,葱花娇艳欲滴。

    她有些意外,这与她吃的汤饼完全不同。

    “没错,祖母,这正是面条。”

    “此物倒是新奇,我之前还从未见过。”

    “皇后,这是进儿发明的面条,是用木杖将面团擀薄之后再切细煮成的,比之汤饼,食用起来更有风味,您尝尝。”史良娣赶忙给卫子夫解惑。

    “原来如此,进儿倒是涉猎甚广,不错不错。”

    老太太很高兴,孩子会的技能越多越有用,她就越开心。

    不多时,一碗面条就全部下了肚子。

    刘据等人见卫子夫把碗里的面和汤全都吃完了还有些担心。

    卫子夫年纪大了,胃口不好,这两天一起吃饭的时候她都吃的很少。

    他们担心卫子夫今天突然吃这么多,再加上面条紧实弹牙,会不会对身体不好。

    “进儿做的面看似坚韧,实则软烂,我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卫子夫有些不好意思。

    “祖母放心,您那碗我煮的时间长一些,而且总量不多,很好消化的。”刘进连忙宽慰。

    刘据等人这才知道刘进还考虑到了这么多。

    细。

    真是太细了。

    “进儿有心了,祖母好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了。”

    卫子夫拉着刘进坐下,怜爱的摸着他的头说道。

    东西好吃是其次,主要的还是刘进孝顺的心意。

    “祖母,进儿还有个好东西想献给您。”刘进乖巧的说。

    “哦?不知是什么好东西?”卫子夫笑吟吟地说。

    刘进应了一声之后,把外面的赵安国喊了进来。

    “安国,快将椅子拿进来。”

    赵安国哼哧哼哧地搬着椅子走进了大殿,将它放到刘进面前。

    “进儿,这物件作何用处啊?”

    众人看着这面前的这个东西有些好奇,不知道椅子的作用。

    刘进几步并做一步,站在椅子旁边介绍。

    “我称呼它为椅子,是用来坐的。”

    刘进整理了一下衣裳,坐到椅子上给大家演示。

    无论是坐,还是倚靠,都是大家以前未曾见的。

    卫子夫还没有说话,刘据反对的声音就传过来了。

    “荒唐!此物有违礼法。

    跪坐乃是古礼,你岂能在这方面耍小聪明。

    进儿,你向来聪慧,万不可沉迷于这些奇淫技巧,读圣贤书才是要务啊!”刘进怒目圆睁道。

    他对刘进违反礼法的行动又是愤怒又是惋惜。

    愤怒于刘进对礼法的不尊。

    惋惜于刘进未将聪明才智用在合适的地方。

    刘进表面镇定,心里却是已经乐开了花。

    来了来了。

    等着就是这句话。

    早在之前,刘进就已经预料到了刘据的反应。

    今日选择在这里献宝一是为了卫子夫的身体考虑,二则是想要慢慢扭转刘据的观念。

    自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儒学观点之后,君权神授就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

    夹带了汉武帝和董仲舒私货的儒学思想,与先秦时期孔子提出的儒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种变化极大的方便了皇权的统治,对皇家来说其实是最有利的。

    本来刘进作为这种制度的受益者,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提出反对的意见,但是作为生长在新时代的人,他心理上过不去。

    “父亲,不知您是如何理解礼的?”刘进恭敬的求教。

    刘据面色一正,心想终于可以在刘进面前找回点面子。

    “礼之一字源远流长。

    在上古时期还没有礼之概念的时候,人们祭祀天地根本表达不出对心中的敬畏。

    慢慢的,通过一系列有象征性意义的物品和动作,构成了种种仪式,来表达愿景和愿望。

    而这种种的仪式,就是组成礼的基础。

    后来,礼逐渐被用来维护社会秩序。

    西周时期,周公将礼发扬光大。

    春秋战国动乱不止,臣民百姓遭受苦难,就是由于周礼不兴、礼崩乐坏的缘故。

    而如今我大汉繁荣昌盛,皆因陛下兴礼重教。”刘据给刘进剖析着。

    卫子夫等人也十分赞同刘据的言论,不住的点头。

    “父亲所言甚是,进儿受教。”

    刘进话锋一转。

    “不过,进儿有不同的看法。”

    “哦?你作何解?”

    刘进踱步答道:

    “这世上动乱和苦难循环往复、此起彼伏,都是产生于人心。

    而人心,是变幻莫测的。

    就正如河水不能倒流、太阳不能西出,人心变幻都是天理命数,是无法改变的。

    用礼来寻求和平,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是有用处,但随着星月轮转,最终还算是会失去作用。”

    刘据暗自沉吟,没再说话了。

    他在思考刘进的话,不知道为何,他总觉得刘进刚才的言论颇像道家的思想。

    刘进继续问道:“不知父亲对三纲五常如何看待?”

    刘据想了一下说:

    “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是榜样和标准。

    君要为臣作出榜样和标准,父母要为子女作出榜样和标准,丈夫要为妻子作出榜样和标准。

    所谓五常,仁、义、礼、智、信。

    常是恒常不变的道德准则。

    仁慈善良、正义良心、礼貌修养、聪明睿智、诚信信用。

    董大师将纲纪和道德结合,我大汉才有如今的规范与秩序。”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理念,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消除社会隐患带来的巨大作用,这一点刘进不否认。

    但儒家学说在后世不断地被曲解利用,以礼法来禁锢人的思想,使民失智,渐渐变得只会服从。

    所以后世的儒学成为了统治者手中成了最锋利的一把刀。

    刘进点点头,平静地说:

    “董大师确实有功于社稷,但是他也曲解了孔圣人的意思。

    孔圣人曾经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我认为孔圣的意思是。

    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子。

    也就是君要仁,臣要忠,父要慈,子要孝。

    但是如果君不仁,则可以臣不忠。

    如果父不慈,则可以子不孝。

    虽然他们地位不平等,但是在行为上是对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