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四十章 返乡治丧,幽州规划

第四十章 返乡治丧,幽州规划

    此后的一个多月内,杨蟠没有再出门,除了收到圣旨后专程进宫谢恩外,在外人眼中,他只一心在家里为父守孝、侍奉母亲、读书进学。

    不过杨蟠的一封封书信已经发至幽州,渔阳太守府,戏志才因此邀请几位同僚坐在一块儿。

    “哈哈,好消息啊,主公借着平定幽州、冀州黄巾的功劳被封为幽州刺史了。”戏志才一边说一边高兴的将手中的信件传递给边上的田丰。

    “嗯,看来以后得称呼府君为刺史了。”田丰一边看着信一边开着玩笑。“嗯?府君麾下骑军阵容齐整,为何说是不日后便会返回幽州?难道不应该在年后继续帅军渡河扫平黄巾余党么?”说完田丰将信递到沮授手中。

    戏志才捋着胡须猜到“主公年纪轻轻,就立下此等战功,奔袭救驾啊,估计是眼红的人多了,不欲主公渡河作战吧?这未必是坏事,等主公回来后一问便知。”

    “哼!”沮授皱着眉不屑道“若真如此,我倒要看看那些人能否在开春后顺利将黄巾防线撕开个口子。”

    “公与,可不要小看天下人。先不说卢子干,皇甫寿坚,朱公伟这三位朝中宿将,单单那并州丁原、凉州董卓便不是易于之辈。这二人长期驻守边郡与胡人作战,麾下战将繁多,其骑兵实力一定是不弱于我幽州精锐的。”

    “元皓兄言之有理,不过开春渡河作战看的可不是谁家的骑兵厉害,更多的是考量双方的调度谋划,以及渡河后能否第一时间稳住战圈扩大战果。主公回来也好,朝廷这边开始抢夺胜利果实的时候,我反而担心会不会还有人互相暗算扯后腿。”

    “喔?看来志才笃定这次主公回幽州是有人使坏了?”

    “以那些人的德行,这般行径如何难猜。元皓你就是把人想的太好,我看志才说的对。可惜啊,文先兄刚回到朝堂两年,伯献公若能多添些寿数,不论是文先兄还是府君,都......唉......”沮授惋惜杨彪刚刚高居朝堂不久便要回家服丧,也对杨蟠没能继续凭借对黄巾作战获得更大的功勋而觉得可惜。

    在京城待到了中平二年元月初,杨赐停灵满三个月,在天子刘宏的主持下,杨彪、杨蟠两兄弟扶灵回了弘农老家。随行的有典韦、张飞二将带着一百多骑兵做护卫。

    年前与袁氏兄弟、曹操喝酒时,袁术的行为让杨蟠暗自警惕,既然他不用再与黄巾作战,那么那队骑兵再停在虎牢关外就不合适了,那天回到家后便趁着京城都还乱糟糟的在为反击黄巾做准备,趁目前还没人顾得上惦记他的精锐骑兵。杨蟠连忙去信让李进带兵迅速返回冀州去汇合程普等人。

    除了张飞带上一百多人赶到洛阳城外驻扎听用外,其他能带走的人和物资全部打包回幽州待命,包括巨鹿城里也是如此。

    杨家在京城洛阳的祖宅里就剩下了一些仆人在照料着院子,杨母和杨彪的家小一并都跟着去了弘农老家。在杨彪一行人离开洛阳后,朝廷针对黄巾军的反击也拉开了帷幕。

    朝廷下达了最新的任命,卢植被拜为左中郎将,麾下曹操、赵融等人,带领步卒四万,骑兵一万,向冀州东南部进发,驻扎在清河国,主要钉在冀州、青州、兖州的交界处。既应对青州黄巾,也对兖州黄巾主力形成钳制,等待机会。

    朱儁被拜为右中郎将,麾下携袁术、鲍鸿等人,带步卒五万,向弘农东南方向进兵,计划屯扎在商南一带,主要面向南阳黄巾张曼成部。

    皇甫嵩拜为左将军,麾下董卓、袁绍、淳于琼等人,带步卒六万,骑兵两万,其中有一万西凉重骑是董卓带来,由其亲自带领。皇甫嵩全军屯扎在河南,分别面向阳武、开封、新郑三个方向。应对兖州黄巾主力和颍川彭脱的黄巾军。

    刘虞路远,早在年前就带兵出发了,随行的是自家那三千骑兵以及丁原麾下的骑兵,他们会跟公孙瓒的兵马在平原汇合,那里还有并州刺史刘焉支援过去的一万步兵,全部会师后总计兵力也能达到五万,其中骑兵两万,与青州黄巾隔河相望。而黄河对岸便是管亥的主力所在:济南国。

    袁绍、袁术、曹操三人则是各自领了杂号将军衔,袁氏兄弟靠着家里,各自拉起了一支队伍,就等着抓住机会一飞冲天,曹操势单力孤,好在其此前于洛阳城门守卫战中的表现足够惊艳,因此极受卢植赏识,做了卢植的行军参谋,也在等着属于自己的机会到来。

    一直到中平二年二月,汉军和黄巾军各自将军队驻扎到位,目前双方处于隔河对峙的状态,朝廷军马以皇甫嵩和卢植这边为主,在不停的派出部队袭扰,并且数次做出绕路抢渡的试探,不过都因为对面驻扎的人马太多,渡过河后也守不住河岸而告终。

    杨母桓氏在杨赐下葬后病了一场,杨蟠索性也不急着回幽州了。在家里安心侍奉老母。

    此时关外的胡人也处于正在统一的进程中。掌控王庭的赫连被轲比能坑的与步度根干了数场,虽然手中握有王庭的精锐控弦,但还是被步度根揍得鼻青脸肿,丢掉了部分土地和部落。退守王庭,靠着轲比能从中协调维持着。

    此后在轲比能的操作下,东部大人部落联盟首领素利也参与了进来,在草原争夺当中,赫连的这些叔伯辈们一向不怎么看得起他,素利早就想要对赫连下手了,只不过离幽州太近,一直被杨蟠盯着没敢动弹。直到黄巾起义,大汉乱了起来,才开始参与到草原大权的争夺当中。

    等素利下场时,步度根已经在与王庭的争夺中占到了明显的上风。于是经过轲比能的撺掇,素利还没来得及对心心念念的王庭下手,反而先跟步度根干了两场,双方打了个平分秋色。翻过年,草原各部之间突然又诡异的平静下来,似乎在酝酿着更大的纷争。

    在弘农侍奉母亲的杨蟠在蓟城寄来的信笺中了解到了这一切,自打去年杨蟠带兵离开渔阳起,就特别嘱咐过戏志才等人以及边关驻守的高适,时刻紧盯草原各部的情报,避免因为汉朝内部的动荡让外族抓住机会侵入中原。

    让人放心的是,关外无论如何乱战,目前没有任何部落敢派兵靠近幽州边境。关羽等将整日带着骑兵沿着幽州边境线来回的清扫马匪,遇上挑事的部落,正好一并扫了,边关众将已经因为无仗可打直嚷嚷着等太守回去后好带着他们搞一波大的。

    渔阳境内则是重点汇报了一下目前治下的人口、产业、兵力情况,希望杨蟠能给出指示,该如何构建刺史府,以及如何调整产业辐射幽州。

    幽州目前下属代郡、上谷郡、涿郡、渔阳郡、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等九郡,下辖69县,总计人口247万。其中近二百万人集中在代郡、上谷郡、涿郡、渔阳和右北平这五郡,其余地方说地广人稀都是抬举,基本上可称之为荒无人烟。

    从冀州搬迁到渔阳的产业中,最快能产生效益的便是海盐了,以往的幽州一片混乱,压根没能形成过大规模采集。

    杨蟠此次回信中特意强调了此事,将渤海郡调来的技术工人打散,升为盐吏,发放俸禄,大量招募筛选青壮流民,培养新的工人。由太守府牵头安家,盐吏协同太守府承担技术培养与保密责任。陈诺做得好,学得快,忠诚度高的工人优先增编为吏,以此调动劳力力的积极性。

    此外命令田子泰、鲜于辅等人(田畴)带着两万郡兵协助挖盐田、修沟渠。务必在半年内完成自泉州起,过雍奴、昌城到海阳一路的铺设,自此幽州以后将会有四处大号盐田,待完全运行开来,产量将高过昔日渤海郡四倍有余。

    幽州目前有骑兵一万五千,一万精锐是杨蟠从渤海带去的老底子,一路随他征战,一边作战一边择优补充,为了保持战斗力,始终都保持在一万上下。五千是渔阳郡在平定幽州黄巾后或抄家罚没,或依赖各个家族主动投献的资源重新组建的,一直由关羽带着在关外剿匪训练。

    步兵中,陌刀兵一万,由颜良、麴义带领着,此外新编训了四万郡兵,其中一万是杨蟠出发前招募筛选流民、青壮而成,剩下三万是去年一年各处俘虏的黄巾军筛选编训而成。一直由李雄、徐晃在带着训练。

    对兵力调整,杨蟠暂时没有做出意见,一来钱粮是个大问题,黄巾动乱至今,杨蟠名下的产业几乎都处于停滞的状况,实在无力扩军,要不是大量的黄巾俘虏面临着消化,杨蟠甚至都没想过增加那三万郡兵。

    目前在军事上耗费大量的钱财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藏富于民,增加治下的人口、经济,真真到了用时,再组建出一只可用之军也来得及,所以杨蟠回信中除了让田畴等人带兵去挖盐田外,其他的只让保持现状,勤于训练便可。

    除此外还嘱咐沮授参照渤海、渔阳二郡的成功经验,安排在幽州富庶的这几郡清查田亩,迅速展开屯田,此事以沮授的能力必定能办好。剩下的事情等他回去幽州后再做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