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季汉:诸葛亮死后我才出山 » 第27章终获机会

第27章终获机会

    李予的笑忽然又戛然而止,立马回到房中,收拾好行李,便骑上陪伴自己约三年的马赶往成都。

    九月二十日,李予已经回到自己的府中已经三日,日常便种种菜,养养花,仿佛已经放下了争霸之心,愿意当一个闲云野鹤,

    刘谌的暗卫接连不断的观察着李予,暗卫们集合在刘谌的御书房中汇报,

    领头的暗卫汇报道:“陛下,根据臣与其它暗卫的观察,李予从鹿门山回来后,便开始种菜养花”

    刘谌疑惑的点了点头对着汇报的暗卫们道:“行了,明日再监视,争取下次给朕带来好消息。今天先下去休息吧!”

    领头的暗卫应答道:“是,属下定不负陛下的期望。”

    刘谌看着暗卫们退了下去,扭头看向任安并且询问道:“任安啊!如今你觉得李予这人如何?”

    任安看着刘谌谨慎的回答道:“陛下,老奴以为李史官已经改过自新,不如让他前往襄阳自行募兵一万,

    并且协助姜维将军将被曹魏占领的失地收复。”

    刘谌听后摇了摇头道:“不对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因为那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还要看内心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任安疑惑的追问道:“陛下,那么如何看到他内心的想法呢?”

    刘谌听后笑了笑道:“简单,派他信任的人前往即可。”

    其实刘谌看着任安心中早已有了人选,便故意等着任安询问。

    任安看着刘谌没有说话,心中隐约有些不安,便在心中安慰自己,但是为了不损失刘谌的面子,

    便鼓起勇气询问道:“陛下认为派谁前往李予的府邸。”

    刘谌笑了笑用手拍了拍任安的肩膀,然后看着任安回答道:“朕觉得你可以一试。”

    任安连忙摆手拒绝道:“陛下,莫要打趣老奴了,老奴只不过与李史官说过几句话罢了,与李史官不熟啊!”

    刘谌冷眼看着任安,随即起身抽出佩剑询问任安道:“宦官任安,汝是否觉得我的宝剑已锈?”

    任安看着刘谌抽出宝剑,连忙跪在地上,身体和声音一同颤抖着解释道:“陛下,老奴不敢啊!就算。”

    刘谌不等任安说完,便冷声质问道:“哦?就算什么啊!是不是就算你宁愿抗旨不遵,也不愿意去吗?”

    任安连忙摇了摇头道:“陛下,老奴真的是不敢啊!老奴的意思是,就算陛下借给老奴熊心虎胆,

    老奴也不敢啊!”

    刘谌听后将佩刀收回,扶起任安并吩咐道:“那么请你去跟李予谈心吧!”

    任安一脸生无可恋的道:“老奴愿意前往与李予谈心。”

    刘谌听后笑了笑道:“卿真是我大汉之栋梁啊!那么请爱卿明日黄昏前往吧!”

    任安点了点头接旨道:“老奴遵旨。”

    次日黄昏,李予在结束一天的种菜养花后,自己炒了些菜,拿出一坛酒。

    而大门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李予无奈的缓步前往打开门,门被打开后,来者正是任安,

    任安刚想和李予拥抱,李予连忙阻止,并且询问道:“任公公有事否?”

    任安以笑脸相迎,并且尽量装作一脸关心的模样回答道:“守仁兄这不就见外了吗?我听说守仁兄回府,

    便一直想来看看守仁兄。这不今日刚好,陛下让我来街坊采购些物品,刚好可以来找守仁兄叙叙旧。”

    李予并不相信任安的说辞,便冷声询问道:“我相信任兄的人品,但是我希望任兄不要跟我客套了,

    若是有事请道出即可,毕竟你我客气什么啊!”

    任安连忙绕过李予进入房门,看见庭院中的饭菜,便装作自然的道:“守仁兄可真是想的周到啊!

    就连我没吃饭都想到了,不如我们先吃饭吧!待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再谈吧!”

    李予强颜欢笑的应答道:“好啊!那么任兄便尝尝我的手艺吧!”随即又拿出了一副碗筷递给任安,

    任安谢过后便吃起饭来,李予也无奈的继续吃起饭来。

    片刻后,酒菜已经被吃了大半,李予仿佛已经醉了,满身酒气的对着任安询问道:“任兄可知人生中,什么最重要啊?”

    任安接连询问道:“任安兄,可是家财万贯?又或者仕途高升?要不然是洞房花烛时?”

    李予接连摇头。

    任安见李予摇头便无奈的请示道:“我实在不知,请守仁兄明示吧!”

    李予仰天大笑,随后一脸悲观的道:“唉!既已不能端坐高堂,济世为民,何妨白衣卿相,江湖自在。

    毕竟我与先生本就志不同,先生只论古今,得意不过所谓佳人身侧伴,马上功名取,却惹我放声笑。

    天地之大,荣华富贵亦或颠沛流离,尽兴不过醉倒。无人同行,亦有巍峨青山伴我;籍籍无名,自有澎湃江海知晓。仅是,他修玲珑心,我悟浩然气。”

    任安疑惑的笑了笑,随后询问道:“恕我才疏学浅,请守仁兄告诉我,何为玲珑心?何为浩然气?”

    李予拍了拍任安的臂膀,随后无奈的回答道:“一切都是浮云罢了,玲珑心做的是济世救民,秉公执法,可知为何?”

    随后不等任安询问,李予继续说着:“为的是身后之事罢了,他们看似根本不重财也不重色?他们其实也很重视,

    他们为了万世之名,而放弃如今的事物。”

    任安见李予停顿,便催促的询问道:“守仁兄那么浩然气呢?”

    李予笑了笑道:“浩然气?孟子曾言,浩然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

    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浩然之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并且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不能停止,心里不能忘记它。”

    李予言罢,便在桌上呼呼大睡。

    任安一副受教的模样点了点头,就连在暗处的暗卫,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质疑。

    任安见天色已晚,便静步退出李予的府邸,乘坐上等候的马车前往皇宫。

    到达皇宫后,任安立即前往了御书房。

    任安缓缓推开御书房的房门,对着正在阅读奏折的刘谌汇报道:“陛下,臣认为李史官可以委以重任。”

    刘谌不出所料的点了点头道:“那么便让李予代替诸葛瞻伐吴吧!”

    任安疑惑道:“陛下为何?”

    刘谌放下奏折看着任安,随即冷声询问道:“朕的旨意,你说为何?是在质疑朕?”

    任安连忙跪在地上,颤抖的道:“老奴该死,不该过多询问。”

    刘谌又笑了笑道:“罢了告诉你也无妨,诸葛瞻兵败赤壁,被陆抗击退损兵七千,现在正屯田江陵。

    好了,明日下旨,让李予前往襄阳自行募兵三万助诸葛瞻伐吴。”

    次日清晨,李予醒来,对昨晚的事似乎已经忘却了,继续种菜、养花。

    未时,任安推开李予府邸的大门,手托圣旨,对着正在浇菜的李予大声喊道:“李史官,前来接旨。”

    李予见任安一脸义正言辞,便连忙将手中的舀水瓢放回木桶中,跑到任安身旁跪下,

    任安用手张开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予升为内阁群辅,前往襄阳及附近的城池,自行募兵三万助诸葛瞻伐吴,

    若是许昌等城告急,可自行援助。”

    李予不动声色接过圣旨,并感谢道:“臣李予接旨。”

    任安赞同的点了点头道:“李群辅可要好好把握机会啊!”

    李予还是不动声色的感谢道:“多谢任公公提醒。”

    任安听后摇了摇头,随后无奈的告辞道:“那李群辅请即刻前往襄阳募兵,老奴便不久留了。”

    李予很快收拾好行李,并且前往小范的家带上小范,骑上马赶往襄阳,日夜兼程,快马加鞭。

    九月三十一日,李予在襄阳已经募兵约三万,便前往江陵汇合。

    十月一日黄昏,李予抵达江陵。

    十月二日清晨,诸葛瞻在江陵大帐中召集李予,探讨如何攻下赤壁的计策。

    李予看着战略图询问道:“最近陛下有什么命令啊?”

    诸葛瞻坐在李予身旁缓缓回答道:“陛下要求各个军队扩张到四万,你我军队合并也还差七千,

    所以我便提前便招募七千士兵,现在需要守仁兄训练士兵一月,

    陛下又为各个军队分别下令,而我们的任务是争取在除夕之时拿下赤壁。”

    李予点了点头自信的说道:“半月以后便可前往赤壁攻城,何须在除夕之时?

    现在吴国君主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孙奉更是叛乱,

    而孙军主力陆抗在赤壁防备我等,我军现在应大张旗鼓,将吴国主力拖延,为其它军队争取时间。”

    诸葛瞻点了点头赞同的询问道:“不错,那我军该如何让吴国主力来此?”

    李予笑了笑道:“先上书陛下,告知计划,然后发布缴文,昭告天下,要在除夕之前攻下赤壁。”

    诸葛瞻吩咐近卫拿来纸笔,并建议李予道:“那好,我去上书,你来发布缴文。”

    李予一副无所谓模样道:“好的,反正我随便,你开心就好。”随即便想走出大帐。

    诸葛瞻有些震惊,将李予拉回,冷声质问道:“哦?什么叫我开心就好啊!”

    小范又是不合时宜的进入大帐,看着李予和诸葛瞻的模样,无奈的又退出大帐。

    诸葛瞻连忙将小范叫回来,质疑的眼神看着小范,冷声询问:“有什么事吗?”

    小范有些尴尬的回答道:“江陵城外,文钦领兵七千在叫阵。”

    李予饶有兴趣的开口道:“哦?集结军队,带我前往城墙上。”

    小范为李予带路前往城墙上,大帐中独留下诸葛瞻,诸葛瞻郁闷的自言自语道:“好像有哪里不对?”

    但是还是跟着李予和小范前往城墙上。

    片刻后,城墙上。

    李予看着城墙下,文钦身旁的小孩心生疑惑,便用手指着小孩,疑惑的询问诸葛瞻道:“思远兄,那是何人啊?”

    诸葛瞻看着李予手指所向的地方,以为李予指的是文钦,便打趣的询问道:“哦?守仁兄连文钦都不认得?”

    李予摆了摆手无奈道:“哎啊!不是,我是询问文钦身旁的小孩。”

    诸葛瞻用眼睛扫了前来攻城的吴军一眼,随即严肃的为李予解释道:“那小孩是文鸯,是文钦的长子。”

    李予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即心生一计,然后欣喜的道:“思远兄能否拖延住文钦?”

    诸葛瞻思考后点了点头道:“拖延尚可,若是比武,我可不敌文钦。”

    李予点了点头一脸奸诈道:“好,思远兄你负责拖延十个回合,十个回合后,小范领一万精兵前往并且一定要擒住文鸯和文钦。”

    诸葛瞻点了点头应了一声好,小范却疑惑的询问道:“一万精兵?我们不都是新兵么?”

    李予用手拍了小范的头一下,然后恨铁不成钢的道:“小范,四万新兵全上,可抵一万新兵否?”

    小范摇了摇头不是很赞同的回答道:“这,不光彩吧!”

    李予冷声笑了笑道:“小范,我问你,何为光彩?”

    小范小心翼翼的询问道:“光彩应该和仁义一样吧!

    礼记有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孔颖达疏: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

    李予冷声询问道:“仁义?能令人吃饱饭么?”

    小范摇了摇头回答道:“不能。”

    李予又冷声追问道:“那能令人获得钱财么?”

    小范还是摇头回答:“不能。”

    李予又奸诈的笑了笑道:“不能,那还讲什么光彩。”

    诸葛瞻疑惑的询问道:“守仁兄,为何非要擒文鸯和文钦呢?”

    李予看着文鸯解释道:“我看见这文鸯,就想起了高锦啊!”

    诸葛瞻道歉的道:“抱歉啊!守仁兄让你伤感了。”

    李予摆了摆手表示没事,看着还在城门下叫阵的文钦,对着诸葛瞻和小范示意道:“去吧!”

    诸葛瞻从城门冲出,对着在叫阵的文钦大喊道:“接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