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兴安之恋 » 第十七章 山外来客

第十七章 山外来客

    “你看,就是它。”

    在坐到布赫巴图旁边的那把铺着厚厚的狍皮摇椅上,达仁将影集递到了对方的面前。

    布赫巴图看了一眼达仁,伸手接过了影集。但见这本影集和旁的不同,封面是用红色的硬纸壳制成的,上面用拼音写着影集两个字,左侧的一排有三个孔,用一条粗粗的黑绳将封面和封页绑在了一起,一眼看上去便知道有些年头。封页则是黑色的厚纸,上面按照年份随意粘贴着照片。有阿古达木夫妇年轻时的合影、全家福,还有参加劳模表彰会时的纪念照片。

    随着布赫巴图的手不停地翻动着影集,达仁的神情变得激动起来。忽然,她喊了声停,随后从里面拿出了一张有些发黄的黑白照片。

    布赫巴图好奇地看向达仁手举起的方向,只见照片上的是一个戴着眼镜、身着中山装,三十多岁的男人,一看长相就知道是汉人。

    “这就是我跟你说起过的汉族干部。”

    达仁边说着边用手轻轻摩挲着照片,似乎上面的人不仅只是她的工作伙伴,而是最最亲密的朋友。

    “他姓程,是上海人,解放前同济大学国文专业的毕业生。对于我和你阿古达木爷爷而言,他不仅只是工作伙伴,还是朋友和恩人。那是1951年的冬天……”在布赫巴图好奇地注视下,达仁眯缝着眼睛,渐渐陷入了回忆。

    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鄂伦春人每年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为了能够营造喜庆气氛,为新的一年讨个吉利的好彩头。每年一进腊月,族人们就开始进入到紧张忙碌的筹备阶段。节前部落里的成年男子要不背着猎枪,骑着驯鹿和马匹进山打猎,要不就拿着铁叉斧头在结冰的呼玛河上凿出冰窟窿进行冬日捕鱼,等到将猎物带回来,全体族人便会在部落长和萨满的召集下聚在一起,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配。通常,老人、病人和孕妇能够多分一些,其他身体健康的人则平均分配。

    等到分完猎物,女人们就会聚在一起,将鱼肉用清澈的河水冲洗干净,晒好晾干,等到腊月二十三和除夕再分别祭祀火神、祖先和北斗星。

    不仅如此,除夕晚上,每一家还都会像汉人那样聚在一起包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新的一年。等到将一切完成后,全家人就会一起来到屋外,面向东或南,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祭祀完成,大家就会按照辈分在屋里落座。席间,晚辈要向长辈磕头敬酒,行屈膝请安礼。行礼的同时,长辈则要用手指沾酒,向上、下、左、右各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祖,然后再向来拜的人嘱咐几句吉祥话。

    等到向家中的长辈行完礼,太阳也差不多出来了,部落里的年轻人们便会换上崭新的服装,从东往西依次给老人们拜年。而老人们则会给年轻人发放糖果,说吉祥话。

    1951年腊月,接连下了几天的雪,这天终于放晴了。由于地处深山,天晴得格外湛蓝,就像一池宁静的湖水让人心动。

    吃过早饭,阿古达木便背上长枪,骑上驯鹿带着四五个二十多岁的棒小伙巡山去了。还有一个月就是新年,进山的盗猎者要比平时多上许多,必须时刻提防。

    阿古达木走后,达仁便带着孩子们来到撮罗子前面,边开心地聊着天边将前一天清洗的鱼肉挂在系在木杆中间的绳子上。稍顷,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马铃声从山下的幽谷中传来。

    出于好奇,母子五人一道停下手中的活计,低下头向山下看去。隐约间,她们看到有三辆马车从山脚下经过,马车上坐着十多个身着中山装的男女青年,在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的那个男人指手画脚的伴奏下,大伙儿一道兴奋地唱着歌。

    只听他们唱道: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歌声飞扬,瞬间响彻了整个山谷。

    尽管不能完全理解歌词的意思,但在听到这歌声后,达仁的情绪却很是激动,她远远目送着车队经过,双眼不知不觉间蒙上了一层晶莹的泪水。随后,她的唇边泛起了一丝笑容,心也随之变得像是喝了蜜一样。

    “嫫嫫(鄂伦春话妈妈)……”五岁的长子那日松用手指着马队离去的方向,好奇地问道,“他们是谁?”

    “我也不知道。”达仁摇头道,随后,她想了想,又补充道,“也许是帮助咱们的人。”

    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那天晚上,一家人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就聚在一起聊起天来。在听到孩子的问话后,阿古达木告诉他们,那些人是从省城来的工作组,说是要在山下帮族人们盖房子,然后再挨家挨户动员,让大家下山居住。

    此刻,达仁正借着微弱的油灯灯光缝制着皮袍,听到这话,拿针的手不禁停住。

    对于世世代代依山而居、靠山为生的鄂伦春人来说,下山定居无疑相当于天方夜谭。

    阿古达木无意中瞟了一眼妻子,见其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便已全然知晓。

    “达仁,你也觉得奇怪是不是?”他叹了口气,有些纠结地说道,“按理说,这是好事,咱们世世代代过着游牧迁徙的生活,四处流浪,要说平时还好,每年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就打不到猎物,三百多人都饿得不行。还有这房子,虽说是咱们亲手盖得,可毕竟是木头的,年头一长就四处漏风,要真的能够有个地方让咱们住的好、吃得饱、穿得暖,从此过上安定的生活,那该多好。”

    达仁点了点头,丈夫说得这番话,她自然感同身受,可同时也有些许担心。这么多的族人,一旦要改变这固有的思维和生活理念,大家真的都会同意和适应吗?只怕这里面少不了要费一番功夫。

    “这样吧……”阿古达木思索片刻道,“我这几天会经常到山下转转,看看那群汉人在做什么,然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