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续我工程 » 第三十三章 尔斯测试Ⅰ

第三十三章 尔斯测试Ⅰ

    直播现场就放在“续我工程”园区内,在湖边广场,临时搭建了两间“铁”屋。之所以说是“铁”屋,是这两间屋子必须屏蔽所有电子信号,以防止处于两间不同屋里的“我Ⅰ”和“我Ⅱ”进行串通。

    所以,这两间屋不仅拉开了近百米距离,更在外层上覆盖了众多绝缘电阻体,这些层层叠叠的绝缘体,最厉害的一层当数中微子阻断层——这个只有“续我工程”拥有的顶尖的穿透技术,为此予以公开,在第三方监督下,对其实施了有效屏蔽。

    这两间“铁”屋,是委托德国西门子公司定制的,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证其内的任何信息、信号都不许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的逸出。同时,阻止屋外信号渗入。

    “尔斯测试”直播,是从特聘的世界最著名的两家侦察、调查公司EVO和CGM的技术专家,携带最先进的信息捕捉设备,对“铁”屋的信息密闭性进行测试开始的。

    检查完“铁”屋,两家权威的技术专家都“OK”后,旋即对参与测试的“我Ⅰ”和“我Ⅱ”进行人体检测,最先进的人体弱电子信息检测仪,一遍遍扫过“我Ⅰ”和“我Ⅱ”的身体各处,以防备他们体内藏有微型传输设备和隐形机器微人——人类在2078年,已经制造出可以进入人体静脉血管自由行走的机器人(这是皮米子技术突破的成果)。

    而&机,在这种严格的检测中,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都藏不住的——就算可以隐藏,信号也会被“铁”屋死死封住。

    “我Ⅰ”和“我Ⅱ”候选人,则是从园区二十八组“续我工程”志愿者随机抽签决定的。“续我工程”共进行了三十二例实验,其中包括嘉雅和华尔斯。这二组,一是无法参与,一是不便参与。另有两组,其中一组不愿意参加这种测试,而另一组,则和嘉雅一样,选择了剪切法,“我Ⅰ”作为一个特别意义的植物人,和嘉雅Ⅰ一起,静睡于“夕阳漫步区”,处于假死状态。仅有“我Ⅱ”,是无法参与“尔斯测试”的。

    抽签采用最简单方法:在一个玻璃箱内,装入二十八只信封,每只信封里,都有一张纸,其中唯有一张写有Yes,其余皆为NO。抽得yes者,则为测试对象。

    二十八组,共五十六人。测试组决定,每组全由“我Ⅰ”参与抽签。在十几台从各个角度拍摄的摄像机的镜头下,在测试组专家的目光中,在特聘的公证机构的监视下,二十八个“我Ⅰ”,依事先的抽号排序,列队缓缓走近那只玻璃箱,伸进一手,随机提出一只信封。

    有三台摄像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特写着伸入玻璃箱的手。有的手,进去就随便拿了一只信封;有的手,伸进后,将那堆信封反复搅和翻腾,然后才捏住一只信封;有的手,伸进去后,左选右挑,翻来覆去,已经拿住一只,又松开,另选一只。

    依照规定,二十八人拿到信封后,并不马上打开,而是列成一行,将信封置于胸前——这是电视直播导演的主意,这样直播时的画面感和悬念感都较好,对收视有利。人家出了62.5亿元,一些技术性的、不影响测试质量、不会引起外界猜疑的拍摄需求,尽量满足。

    二十八个“我Ⅰ”站成一排后,布罗特传媒帝国当家的美女主持谢丽娅娜,又请二十八个“我Ⅱ”和他们的对应的“我Ⅰ”一一对位,面对面,相隔约二米距离互望着。这就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最有意思的画面:二十八对“同一个人”自己看着自己的活体,他们貌似父子、母女,但其实是同“一个人”。

    “你们可以不赞成或者怀疑我刚才的说法,明明是二个人,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

    美女主持谢丽娅娜为了这场直播,做足了功课,这位长得酷似二十世纪美国艳星玛丽莲·梦露的主持人,面对全球几十亿正在收看的观众风情万种地说。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进行‘尔斯测试’的意义,一会儿,专家们将用科学数据向大家证明,这两个人,是如何合二为一,实现超传统意义的长生不死的!”

    就在谢丽娅娜说话间,现场十几台摄像机,摇、跟、切、转、定、俯、仰,特写与中远景结合,各种手法几乎都用上了,主持人、“我Ⅰ”、“我Ⅱ”、专家组同屏呈现,而收视者则可以选择性的将某个画面放大,或者多画同屏同视。

    人类迈了一百六十年的信息科技的步伐,使得收视工具几乎无所不在,且屏幕大小随心,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收看任何传媒的高清视频信号。

    这使得“尔斯测试”的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随着它步步递进、深入的进程,收视率直线上升,一度达到65%。也就是说,全球105亿人,约有68亿人在收看“尔斯测试”。

    “好,下面请‘我Ⅰ’组的人注意了,请你们现在把信封抓在左手上,把右手伸进信封,捏住里面的卡片,一会儿,我喊一、二、三,当我喊到三时,你们就把卡片抽出,亮给你对面的另一个‘我’,也就是‘我Ⅱ’看。明白了吗?好,一、二、三,抽!”

    二十八个“我Ⅰ”同时抽出信封里的卡片。他们基本都是70~85岁的老人,但看上去,他们都只有50出头(这全是“蓝色妖姬”的功劳),抽卡片扬起的动作轻敏而快捷。

    “哈,23号!”

    23号玛克西姆是“续我工程”项目超显微工程控制学总工程师。原效力于德国CarlZeiss公司,为该公司的总工,该公司专门从事三维测量仪器研制与生产,在1973年,其精微度就达到了0.5微米,给精细工业带来了革命,德国制造成为世界品牌,精微技术的超前,是其基础。

    2035年,“续我工程”找到他时,他表现出极大的兴致,尽管来到“续我工程”,收入还低于原公司。但参与到一项可以让人长生不死的项目中来。这是一个开创人类新纪元的项目!人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发现了纳米、皮米、和费米子,以及夸克、玻色子等,这些当时发现的最小的量子。

    到二十一世纪初,人类对纳米层面的物质结构实现了可控,因此,产生了大量不仅微小而精致、功能奇特的产品,并对这些产品的性能,产生了革命性的提升和质变。

    而费米子、夸克、玻色子,均是在电子强力冲撞机下瞬间捕捉拍摄下的,知其有,而不可捉,更难控。23号玛克西姆三十五岁入职“续我工程”,和一帮志同道合的青年科学一起,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研制出了可以观察到强子、玻色子和费米子尺度超精度观察机“玛克西姆一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这些最小的量子的解析、移动、融合,这为“续我工程”其他几乎所有部门的工作,都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最基础的工具:

    神经科学家捕捉到了费米子层面神经构成内部运动规律,人类大脑研究团队,更是用他发明的超精微观察、解析、掌控机器,把人类大脑内一千四百万亿的细胞和神经元、脑干等,几百亿倍、几千亿倍的放大,大脑像一个宇宙一样呈现在屏幕上,专家们就一个小系统、一个小系统的深入进去,像驾着特殊的宇宙飞船和天文望远镜,探索一个个太阳系和类太阳系恒星与行星和卫星和彗星和银河系统的关系,寻找他们之间的引力、离心力、粒子纠缠、物质和反物质、明物质和暗物质等海量元素对他们之间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

    人类大脑虽小,深入进去,却宏如宇宙。根据工程进展和需要,玛克西姆又开发了“玛克西姆二号”和“玛克西姆三号”,这些工具的发明和越来越稳定的使用,让“玛克西姆”对“续我工程”充满了信心,因此,报名做了第一批实验志愿者。

    詹木乔那天在蒙古马场,用光晕机瞬间放倒几百匹良马,并精准射中哈雷的卫士,吓呆了哈雷和阿克留什,以为詹木乔真的可以神通广大的将“续我工程”在几天内就可以连人带物一起搬走。其实,这只是詹木乔的一个策略,从经济角度还是时间角度来还有人文环境角度,α国还是比较合适的,特别是比较容易影响他们的决策层。

    否则,人,可以一夜撤走,但像“玛克西姆一号”、“玛克西姆二号”、“玛克西姆三号”以及其它几十台一如“玛克西姆三号”价值的最高精尖的仪器设备,个个都是娇公主,轻碰不得,有些设备已经无法拆除搬移再安装了。区园重建,光设备这块,至少得五年左右,才能完工。这个成本实在太高了。因此,他压根儿就没打算搬家。

    一位总统,一位议长,中了计谋,还浑然不知,且来了个180度的大调头,配合詹木乔将“续我工程”合法化。不过,从另个角度讲,哈雷觉得赚得真不少,一则,詹木乔把保安费管理费等,一次性地全交了,彻底解决了民众这头的压力,他又请詹木乔把因中止庭审直播违约的十五亿美元,承担下来。

    詹木乔一口答应了下来。“尔斯测试”直播费招标的62.5亿,他又要了22%的特别安保、接待、服务费。詹木乔眼也不眨,一口答应。还有“续我工程”5%的股权,还有,自己马上也可以请他们“续我”,他们一定会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服务的。还有,马上进行修法的议会责询和辩论,也可以现场直播呀。这笔费用,大头肯定是我的。哈哈。

    哈雷这样想着,感叹自己真是太聪明了,如果前面不进行密审,打压詹木乔一下,会有现在这些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