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过去:我的文艺时代 » 第9章 《儿童文学》

第9章 《儿童文学》

    翌日清晨,王澍来到了信封上所写的地址,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

    秋风轻拂,带来了书页翻动的声音,仿佛是历史在低语。

    因为是步行而来,身上的衣服难免有些褶皱,王澍先在门口整理了一下仪容,随后才走向了疑似保卫处的地方。

    屋内只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王澍从口袋里去取出回信,并向对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大爷接过信,带上厚厚的老花镜,确认了一下信封上的内容后,并没拆开看,而是朝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和蔼的微笑,示意王澍跟上。

    走过大门,再穿过一片落叶铺就的小径,他们来到了编辑部所在的红装楼前。

    这栋楼相比外面的建筑要新一些,应该是经过修缮。

    阳光下的红砖散发着温暖的光泽,四层楼高的建筑在秋日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馨而亲切。

    王澍随着老大爷的指引上了二楼,走廊两侧的办公室门大都紧闭着,淡绿色的油漆裙底与白灰墙面交相辉映,显得简洁有力。

    站在走廊上,偶尔能听到各个屋内传来的轻微笔触声和窃窃私语声,像是文学的精灵在交流着什么秘密。

    快到尽头时,才有一间办公室的门敞开着,门外挂着的木牌也证明了这确实是王澍所要寻找的目的地。

    可是他站在门外,敲了好几遍门,但里面像是没人似的,一点回应都没有。

    无奈的他只能迈着步子闯了进去,办公室两侧的墙边摆放着几张桌子,桌上、地上都堆满了书稿和牛皮纸袋,上面用粗糙的笔迹标记,看不太清具体的内容。

    屋内是有人的,一个正埋头工作,似乎完全沉浸在手上的稿件中,对周围的世界毫无察觉。

    另一个则身处在文件堆里,试图将各式各样的文件进行分类。

    靠近些看,便能看到他的额头上挂满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满是血丝,显得很是疲惫。

    阳光透过窗户撒在桌面上,金色的光斑与纸张的白色交织出一幅温馨而忙碌的画面,难免叫人有些不忍打搅。

    “你们好。”干等下去终究不是办法,王澍轻咳了一声,试图引起两人的注意,“请问这里是《儿童文学》的编辑部吗?”

    埋头看稿件的人丝毫没有被影响,文件堆里的那位导师抬起了头,看向了这边,倦怠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好奇。

    “你好,同志,这里是《儿童文学》的编辑部,请问你找谁?”

    虽然疲惫,但他的声音依旧温和。

    “同志你好,我叫王澍。我之前给你们投了稿子,收到信说,让我来找一位叫徐德霞的编辑,商量一下刊登的事宜,请问她在吗?”

    听到这话,文件堆里的青年略微有些失望,大约是可惜新到的不是来帮忙的吧。

    “你找徐主编啊,他在隔壁,我带你过去吧。”他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带着王澍走到隔壁。

    青年没有敲门,径直推开门,朝里面喊了一声:“徐主编,有位作家来找您,人我给您搁门口了啊,我先回去忙了。”

    话音刚落,他便头也不回地快步回到了原来的屋子,留下王澍略显呆愣的站在门口,好不尴尬。

    门口的动静引起了屋内人的注意,一位看着年纪不大的青年女人,徐德霞,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站起身,步履轻盈地走到门口。

    “你好,我是徐德霞,《儿童文学》的主编。”她的声音温柔亲切,“你就是王澍吧?”

    走到近前,才越发觉得之前的判断没有错。

    齐耳的短发,正是这个时候流行的风潮。眼睛明亮而敏锐,着装简洁大方,一件整洁的衬衫配以合身的长裤。

    尽管年轻,但徐德霞的身上已经有了一种成熟的气质,言行举止中透露着自信和决断力。

    “徐主编,您好。”王澍礼貌地回应,与对方伸过来的手轻轻握了握,“请问,您是怎么知道我是王澍的?”

    “哈哈,最近就你一个面生的新作者投稿,猜都不用猜。”徐德霞的笑容中带着些许极致,随即引导王澍进入充满书香的屋内,“随便坐,我给你泡杯茶先。”

    “不用不用。”王澍连忙谦逊地拒绝,但对方丝毫没有理会的意思,只是自顾自的忙碌,“您太客气了。”

    “没事,我们这啊,条件简陋,也没其他什么能拿来招待的。”徐德霞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只精致的搪瓷杯递了过来,“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多大了?

    “刚满16。”王澍的回答干净利落,透露着一股少年意气。

    自己是来投稿的,又不是来做贼的。

    《狮子王》虽不是自己创作的,但这个世界上,确实是自己第一个写出来的,表现得自信些,才能打消一些别人的怀疑。

    “嚯,了不得,英雄出少年啊,十六岁就能写出《狮子王》这样的长篇。”徐德霞赞叹不已,他从办公室的抽屉中取出一叠整齐的手稿,手指轻轻划过纸张的边缘,“这部小说我看了,写得很好,没什么要修改的,可以直接发表,你没投其他家吧?”

    “没有,我就投了咱们《儿童文学》。”

    “说的好,既然你给我们投了稿,那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徐德霞很是自豪,然后像是想起了什么,声音里带着一份沉重,仿佛是回到了那些艰苦的日子,“既然是一家人,有些事情我也不瞒着你,我们杂志是去年我过来实习的时候才开始筹备复刊的,当时编辑部就三个人,唉,不容易啊……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刚发了第一期,也是我不够成熟,有些考虑不周,造成了一些影响,被上面给批评了,再加上收到的稿件质量大多参差不齐,所以你的这篇,得到十二月份那一期才能发表,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

    对《儿童文学》的现状他之前做了些功课,有些了解,特地买了8月份复刊的第一期仔细翻阅了一下,记得头篇就是陆思凝的文章《“xxx”是摧毁儿童文学的刽子手》。其实文章的内容没什么,也挺符合批判的大环境。但儿童文学毕竟是给孩子们看的,搞这些政治性的文章终归是有些不太好,可能是因为这个才被批评了吧?

    王澍如此猜道。

    “不介意就好。”徐德霞放下心,笑了笑,像是自嘲一般接着说,“到时候我们也不打算连载,直接一期发完,孩子们也不必看到一半然后等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行的下一期。”

    “怎么会,咱们杂志肯定是越办越好,很快就能稳定下来的。”王澍没有顺着对方的话讲,而是暗暗地拍了句马屁,不过他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只是这个稿费,能提前结算吗?”

    你看,这嘴上刚说着“杂志肯定会越办越好”,下一句就提到稿费的事,像是生怕对方办不下去跑路一般。

    “能!”对王澍的那点小九九,徐德霞浑然像是不知道一样,答应得很是痛快,“虽然你是新人,但写得确实好,经过内部研究,我们决定给你定千字5块,比那些成名的作家是低了些,可再高的话,上面不太好通过……”

    “谢谢主编!就千字5块,我没问题的。”王澍的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

    千字5块,十万字,那就是500块,王澍他爸那样的高级干部,一个月能给家里的补贴也就一百来块,这个价格已经很可以了。

    而且发表了,版权还是在自己手里,现在这个年代,不太容易开发,但过几年就不一样了啊。

    嗯,眼光不能局限于现在,得长远些。

    “别急着谢。”徐德霞的眼神中带着一份专业的审慎,“不过这钱不能直接给你,得让你家里人过来领。主要你年龄实在是小了些,还没成年。家里人不在的话,也不好签合同。”

    “没事,我理解。”王澍对这个情况早有预料,昨天晚上和李海林提过,早上过来的时候对方也说,有事随时联系她,于是他很是沉稳地向徐德霞提出了请求,“我能借用一下您办公室的电话吗?我叫家里人过来一趟。”

    “好的,你用。”

    徐德霞说完,轻轻地走出了屋外,随手将门带上,但没有关实,留下了一道缝隙,似乎在默默地关注着屋内的情况。

    这个年代,家里能装电话的,可都不是简单的人家。

    即使是单位的,但这么小的孩子会用,说明肯定在家里接触过。

    谨慎对待总是没有错的。

    王澍对徐德霞的动作倒没在意,熟练地拨通了李海林医院的电话,经过护士台的帮忙,成功联络上了对方,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一下情况。电话那头的李海林听到后没有迟疑,表示会马上过来,然后立刻挂断了电话。

    王澍还没来得及叮嘱对方不用着急、路上注意安全,电话那头已是一串的忙音。

    他略带郁闷地放下话筒,然后摇了摇头,重新换上一幅笑容打开门,对走廊上的徐霞客说道:“徐主编,我和家里人联系上了,她一会儿就到。”

    “好的,不着急,我们先坐一会儿吧。”徐德霞的声音温和而包容。

    “嗯。”

    王澍点头,两人便顺势坐下聊了起来。

    说是闲聊,但主要是徐德霞问王澍答。

    徐德霞的问题细致而深入,王澍回答得坦诚而详尽。

    她似乎是在确认王澍是不是《狮子王》的真正作者,同时也顺便了解王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还好王澍心里早有建树,再加上他心理年龄足够成熟,没被对方轻易套话,只是捡了些方便回答的和对方一五一十的讲了,其他的则是很机智地敷衍了过去。

    反正王澍也才是个16岁的少年,对孩子,大人总是更能包容些。

    正当徐德霞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王澍的家庭情况的时候,李海林到了。

    “小澍。”门口传来了李海林那熟悉而急切的呼唤,声音中满是关切和担忧。

    王澍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是家人特有的牵挂。

    他连忙站起身,迈着急促的步伐向门外走去。

    刚一推开门,就看到李海林站在楼梯口,一手扶着墙壁,另一只手抹着额头上的汗水。

    她的呼吸急促,分明是一路赶过来的,但脸上却不见一丝疲惫,看到王澍的身影后,满是笑意。

    王澍的心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感动,可嘴上却是略带埋怨地说道:“干嘛这么着急?慢慢过来不行嘛,你看你,喘得这么厉害,没事吧?”

    “没……没事儿,我一会就好。”李海林慢慢平复了呼吸,笑着摇了摇头,“这不听说你的作品要发表了嘛,心里激动,所以就……”

    这时,徐德霞也从屋内走了出来,她的目光落在李海林身上,李海林同时也注意到了她,连忙上前打招呼:“这位就是徐主编吧?您好,我是王澍的家人,叫李海林。”

    徐德霞热情地握着李海林伸过来的手,晃了晃:“李姐,您好。请进,请进。刚才我还在和王澍说起他家里的情况呢,没想到您这么巧就过来了。”

    在两人的对话中,王澍的心情如同被温柔的春风拂过,那是一种熟悉的温暖与安心。

    他看着李海林,那个一直都是一副坚强而温柔模样的女人,她不仅是他的家人,更是他的守护者。

    “王澍没给你添什么麻烦吧?”

    徐德霞笑着摇头:“没有,王澍这孩子乖得很,不愧是写出《狮子王》的作者。您就是他的母亲吧?您平时是怎么教他的呀,居然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要是我将来孩子能和他一样,那就好了……”

    “没有没有,主要是他自己聪明。我也不是他母亲……”提到这个,李海林的情绪不免有些低落,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声音也略带沉重,仿佛在回忆那些不愿触碰的往事。“他是我老师——也是我丈夫战友的孩子,他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在他小时候也病故了,临终前将他托付给我们家。这么些年,其实照顾得并不怎么好,他能这么有出息,其实全靠他自己。”

    王澍听着李海林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李姨,你在说什么呢,你和陈叔明明把我照顾得很好。”

    “你能这么想,我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事实上,我和你陈叔陪你还有小军和楠栖的时间并不算多,这我们都知道,也没办法。好在啊,你现在出息了……不然我和陈叔到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和你爸妈交代。”李海林的眼角不禁泛起了泪花,但她快速地擦了个干净,没露出一点脆弱的模样。

    徐德霞看着落泪的李海林,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敬意:“诶,您别这么说。看王澍这孩子的模样,分明就是在一个良好的家庭里长大的,他能这样,您和您丈夫功不可没。”

    “徐主编,谢谢。”李海林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情绪,“不提这些了,我们还是聊正事吧,我这从医院赶过来的,一会还得回去工作呢。”

    “好。”徐德霞点头应下,将《狮子王》发表的相关事宜和李海林重新复述了一遍。随后,她拿出一份合同,在李海林的注视下,让王澍签了名。

    签完合同后,徐德霞带着李海林和王澍去财务处领取稿费单,并签署了收款确认书,以便记录和核实交易的相关细节。

    站在繁忙的街道旁,李海林看着手中的500元收费单,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她抬头望向那块刻着“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的门牌,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不真实感。

    “小澍,你这写了个什么故事啊?竟然值这么多钱。”她的声音中带着惊讶和骄傲。

    王澍笑着回答:“嘿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晚上回家,我给你慢慢讲。”

    李海林看着王澍,眼中闪烁着母性的光辉,她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在王澍的劝说下,她将稿费单收进了包内,然后取出一些零钱递给他:“稿费我先替你保管,这些钱你拿着,白天要照顾好自己。”

    王澍接过钱,认真地点了点头:“嗯,我白天不会乱跑的。不在家的话,就是去找史佚生了,您放心吧。”

    “好,那我就先回去继续上班了。”李海林说着,转身向医院的方向走去。

    “嗯,您路上注意安全。”

    王澍站在原地,目送着李海林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街角,才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相比于来时的踌躇,这时候,他的脚步明显要轻快了许多。

    阳光洒在路上,金色的光芒在他的脚下跳跃,仿佛在庆祝他的喜悦。

    他的步伐轻盈,每一步都踏着心跳的节奏,那种从内心深处涌出的喜悦,让他几乎想要跳起舞来。

    这不正是人们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吗?

    他忽然停下脚步,转念一想,这样的好消息怎能独自藏着掖着?他必须得和史佚生分享这份喜悦。

    想着,他又加快了脚步,向着史佚生家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