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过去:我的文艺时代 » 第14章 后续

第14章 后续

    王澍的想法很好,但要真正与陈满福碰面,却是一件颇费周折的事。

    陈满福,那位忙碌得仿佛永远无法停歇的身影,总是在追逐着时间的脚步。

    直到那个特殊的夜晚,12月31日,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王澍才终于找到了与陈满福相见的机会。

    虽然这个节日没有春节那般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但它依然承载着公众的欢笑与期待。

    遗憾的是,陈军和陈楠栖远在他乡,无法回到这个温暖的家中。

    然而,即使只有陈满福、李海林和王澍三人,也是要围坐在丰盛的餐桌旁,共享着这份难得的团聚。

    随着晚餐渐入尾声,王澍心中的疑虑也愈发强烈。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打破了沉默:“陈叔,你有没有觉得,最近报纸上的风向似乎有些不对劲?”

    陈满福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怎么了?我看挺好的呀。”

    “我是说,《狮子王》的赞誉似乎有些过头了……”王澍斟酌着措辞。

    “过头?这说明你写得好嘛!”陈满福爽朗地笑道。

    “确实,我也看过了,王澍你的小说确实写得相当出色。”李海林也由衷地赞叹道,“我们单位里好多人都在夸你呢。”

    “不是,我就是感觉,这些夸赞似乎有些夸张,甚至有些……”王澍眉头紧锁,寻找着合适的词语。

    “像是什么?”陈满福耐心地追问。

    “像是捧杀。”王澍终于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陈满福闻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你小子,原来是担心这个啊!别担心,这些都是因为你确实有这个实力。”

    “可是,如果我变成了下一个‘伤仲永’怎么办?”王澍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

    “既然你有这样的担忧,那你就一定不会成为‘伤仲永’。”陈满福的语气充满了坚定与信任,“我本来还想提醒你,没想到你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真是个有出息的年轻人啊!”

    “陈叔……”王澍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局促地低下了头。

    “别担心,报纸之所以这么写,完全是因为你能够承受得起这份赞誉。”陈满福解释道。

    “啊?”王澍仍然有些困惑不解。

    “当初你李姨跟我说你写了这部小说时,我其实并没怎么在意。但当我真正读过之后,我发现你确实写得很好。再加上……”陈满福卖了个关子。

    “再加上什么?”王澍急切地追问。

    “你不是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吗?我跟别人聊天的时候,顺便提了一嘴你的事情,没想到他们真的放在了心上。”陈满福透露道,“主要是你那篇作文写得确实太好了,好多人都看了之后赞不绝口。我本来也想找来看看的,可是他们不让,说让我等报纸转载。听说啊,本来有人想给你的作文扣一分,以免你太骄傲了,但有人在询问关于你的情况时,我提到了你的小说,他们找来看了之后一致觉得你很有潜力。最后还是大领导拍了板,决定不扣分,把你当做全国人民的楷模来宣传。”

    王澍听得目瞪口呆,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困惑:“这……”

    “所以啊,你就别担心了,这些对《狮子王》的宣传只是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你呢!”陈满福鼓励道。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王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这……我感觉我承受不了。”

    “年轻人怕什么?这些都是暂时的,等你进了大学,专心学习,之后外界的声音自然就会慢慢淡去的。”陈满福拍了拍王澍的肩膀安慰道。

    看着陈满福那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眼神,王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好吧。”

    他知道有些事情,自己是无法左右的。

    他能做的,只有坚持自己的初心和梦想,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的海洋汹涌澎湃,人们如同漂浮在这海洋中的船只,依靠着广播、报纸等媒体作为航标,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在这片广袤的海洋中,王澍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报纸的版面上熠熠生辉。

    而且,报纸上并未刊登他的照片,这一点王澍曾向陈满福再三确认。确实,只有姓名,没有肖像,仿佛是一个匿名的英雄,让人们在遐想中勾勒他的形象。

    这样的局面,对王澍来说,或许是一种保护。

    中国如此之大,人口众多,同名同姓的人比比皆是。

    他只需面对那些熟悉他的人的关注,而日常生活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况且,选择走上文学这条道路,他心中早已有所准备。

    名利,迟早会来,他只需坦然面对。

    而此刻,他更想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笔墨描绘出更多动人的故事。

    似乎被某种思绪触动,陈满福的眼眸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他轻声继续道:“你这次的表现,真是出乎我的预料,我这些日子的筹谋总算没有白费。”

    “哦?这话怎么听起来像是王澍的功劳被你抢了呢?”李海林打趣地插了一句,脸上带着几分戏谑。

    王澍愣了一下,随即好奇地追问:“啊?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吗?”

    陈满福笑了笑,他的声音仿佛被春风轻轻拂过,带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感:“你现在就别多问了,到时候自然会知道的。总之,这件事对你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我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惊喜给你。”

    李海林看着王澍那一脸的好奇,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却并没有透露更多,反而打趣起了陈满福:“你都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是这么没正经。”

    这番话反而像是一团火,更加点燃了王澍心中的好奇之火,他的眼神中满是渴望:“到底是什么事情啊?你们这样吊我胃口,我真的很想知道。”

    但陈满福似乎决心要保持这份神秘感:“你就再忍忍吧,到时候就知道了。我保证,这绝对是一件值得你期待的大事。”

    话题一转,李海林突然提起了另一件事:“说起来,今年小军和楠栖应该能回来过年吧?”

    一听到哥哥姐姐的名字,王澍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了:“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我一直都很担心他们。”

    陈满福的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放心吧,我问过小军了,他说自己考得不错。下个月成绩就出来了,部队应该会放他回来准备读研的。至于楠栖,那丫头虽然让人操心了点,但考个大学应该还是没问题的。他们都会回来过年的。”

    听到这里,王澍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期待:“下个月就出成绩了吗?那真是太好了。”

    “你就别担心了。”陈满福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无论想去哪个大学,都不是问题,你的未来一片光明。”

    王澍也笑了:“我这不是替王溯和史佚生他们问问嘛,他们也很关心这个。”

    “他们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陈满福耸了耸肩,“我又不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不过你们也别太着急了,反正春节前肯定能有个着落。明年高考肯定不会像今年这样放在冬天了,估计得7月份。要是拖下去的话,对你们上学可不好。”

    王澍点了点头,心中感慨万分:“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又要到新的一年了。”

    解决了心中的一个大包袱后,他明显轻松了许多。

    虽然又有新的疑问涌上心头,但他相信陈满福他们是不会害自己的。

    吃完饭,他主动帮李海林收拾好桌子,然后一个人回到了房间。

    这个房间是他和陈军共用的,现在陈军不在家,整个房间都成了他的天地。

    他虽然有时候看起来有些懒散,但实际上却是个爱干净的人,房间里被他打扫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在这个娱乐选择相对匮乏的时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消遣方式。

    洗漱完毕后,他就坐在书桌前开始继续写《桃花源记》的收尾部分。

    稿子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一点需要完善的地方,他期待着能够将这部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

    《儿童文学》编辑部那边在《狮子王》发表之后一直在期待着他的新作品,这次他总算能够交差了。

    说不定在大学入学前这部作品就能发表出来,到时候他的名字将再次闪耀在报纸上。

    他并不介意别人怎么折腾他的名气,只要不暴露他的长相和住址就行,毕竟最终受益的还是他自己。

    翌日,正如陈满福所预言的那样,《人民日报》果然转载了他的那篇作文。尽管并非头版头条,也未有稿费的酬劳,然而,这一切依然值得他为之自豪。

    为了纪念这一时刻,他特意多买了一份报纸,小心翼翼地剪下有关自己的部分,并与之前文坛大家对他的赞美评论一并装订起来。

    是的,他珍藏了这些。

    人啊,终究都是虚荣的。

    完成这一切后,他带着一份崭新的报纸,走向了史佚生的家,想要与好友分享自己的喜悦。

    看到报纸上的文章,又听到好友高考满分的消息,史佚生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羡慕之色,但随即又转为对好友的真诚祝福:“真为你感到高兴,现在就剩我和王溯没着落了。”

    “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们之前不是已经对过答案了吗?一定没问题的。”

    “但愿如此吧。”史佚生提到此处,心中仍难免有些不安。

    尽管他相信王澍,但事情尚未真正有了结果,焦虑依旧挥之不去。

    见状,王澍改变了话题:“对了,你的作文写了些什么?之前问你时,你总是避而不答。现在既然看了我的作文,为了公平起见,你也得分享你的。”

    “哼,都已经在报纸上发表了,谁都可以看见,你还指望知道每个读了你作文的人都写了些什么?”史佚生不悦地说道。

    “不管,你就得说。”王澍不依不饶,像个孩子一样,全情投入。

    的确,相比史佚生,他确实更加年轻。

    面对王澍近乎撒娇般的攻势,史佚生无法抗拒,只得老老实实地讲述他考试时写的作文:“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关于我插队经历的一些事……”

    “哦?来,讲给我听听,插队是怎么回事?别憋着。”王澍耐心地等待着,像是一个期待听故事的孩童。

    “好吧,我讲给你听。”史佚生无奈地说道,仿佛沉浸在回忆之中,“我当时插队的地方是陕北的一个小山村——清平湾……”

    听到这个地名,王澍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了史佚生那篇名声显赫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然而,他没有打断史佚生的话,而是静静地聆听着,享受着史佚生的故事。

    或许是作文的篇幅所限,史佚生仅挑选了几个片段来叙述,主要围绕着他与一头老牛之间的深情厚谊。那是一个关于冬天、山洞、断腿与泪水的故事——

    在凛冽的冬日,老牛不慎踩进了隐匿于山间的暗洞,一声哀嚎后,它的一条腿便折了。尽管在面临屠宰之际,老牛的眼中流露出了如人类般的哀伤泪水,似乎在诉说着对生的渴望,然而村里的人们仍是狠下心来,决定结束它的生命。在那个飘散的肉香弥漫整个村落的日子里,唯有破老汉与史佚生坚守着对老牛的承诺,他们拒绝食用那份带着哀伤的牛肉。破老汉只是静静地坐在空槽前,手中夹着的旱烟在暮色中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着无言的哀悼。

    “这故事,写得真是入木三分。”王澍被深深地吸引,他由衷地赞叹道。

    “真的吗?”史佚生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与不确定。

    “当然是真的,”王澍肯定地说,“你的这篇作文不仅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还揭示了面对生活残酷现实时的无奈与挣扎。更重要的是,你对生命和传统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你这么说,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史佚生挠了挠头,有些腼腆地笑了。

    “别不好意思,我觉得这样的故事非常有价值。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大家对生活、自然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你应该继续写下去,找个机会投给杂志社,我相信一定能够发表,说不定还能赚到不少稿费呢。”王澍鼓励道。

    “那我试试看吧……”史佚生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一定要试,而且要瞄准大刊物,就投给《人民文学》!”王澍的语气坚定而充满热情。

    史佚生听到《人民文学》的名字,心中不禁微微一颤,那份期待中夹杂了些许心虚与不安。

    “我……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他有些犹豫地说道。

    “怕什么!有我在呢,大不了咱们一起写。我也打算把我的那篇作文好好改改,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咱们一起努力,一定能行!”王澍拍了拍史佚生的肩膀,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

    这份鼓励与支持让史佚生心中的犹豫与不安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全新的勇气与决心。

    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们一起努力!”

    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挑战的勇气。

    对那段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王澍的陪伴与支持,如同冬日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