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过去:我的文艺时代 » 第12章 排练事宜

第12章 排练事宜

    随着暑假的脚步深入,王澍等人逐渐融入到了人艺的温暖大家庭中,应林兆华的盛情邀请,他们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狮子王》的排练之中。

    每个清晨,几个人都会早早地来到剧院,带着纸和笔,满怀期待地坐在观众席的最前排,这样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每一个演员的表情细节,更直观地感受到舞台上的情感波动。

    剧团对这三位新鲜血液的到来表现出了无比的热情和欢迎,一位是故事的原著作者,另外两位则是剧本背后的智慧创造者,他们对角色的深度解读和情节的独到见解,这份洞察力对提升演员的表演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每当排练结束之时,导演都会特别安排时间,与他们围坐一起,就剧中的难点和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深入的探讨。

    当然,这些讨论中,笑声和趣事也是绝不缺席的。

    记得有一次,王澍在讨论辛巴角色时,不慎将“辛巴”误写为“心吧”,这让场面不免微微尴尬。

    于是他机智地转移了话题:“你们觉得如果辛巴在现代会做什么工作?”

    “嗯,也许他会是个环保主义者,保护自然界的辛巴!”史佚生很是配合地说道。

    “或者开个‘心吧’酒馆,专门倾听和解决人们的心事呢?”王硕可不会轻易地放过这个机会,直接戳穿了王澍的小小笔误。

    林兆华也加入了笑谈之中:“那我们的剧本就得变成都市剧了!”

    王澍只能尴尬而又无奈地笑着,选择了沉默。

    不过这些只是日常的调剂,王澍和他的朋友们还是提出了不少富有洞见的建议,与演员们深度交流,分享了他们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剧本创作背后的故事。

    他们细致讨论了角色的内在动机、情感波动,以及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为演员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丰富表演层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一次充满创意的讨论会上,王硕极具洞察力地解读了这一角色的复杂心理,他指出,辛巴的旅程不仅仅是一连串外在的探索和冒险,更是一场内心的觉醒与自我发现,他建议扮演辛巴的演员丛林,在表演中更深刻地展现角色的内心挣扎与成长,而非简单地聚焦于英雄般的外在行动。

    这种讨论不仅局限于理论,王硕甚至亲身上阵,通过搞怪的示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这种方式有时会显得有些滑稽。

    “我认为这个场景需要加入一些舞蹈元素。”

    说完便很自信地跑上台,自顾自地扭动一番。

    王澍总是非常配合,当然也可能是觉得好玩——

    “哇,大酥饼儿,你的舞步比辛巴还要狂野呢!”

    “小心点,别跳到《狮子王》的世界去了!”

    两人的互动总能激起现场一片笑声。

    不过在王硕出现失误——没办法,他总是不在意脚下,时不时地就会被绊倒——每当这时候,王澍总会第一个上去扶住她。

    当然,这可能和他年轻反应快也有一点关系,但这也同样体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

    王硕被扶起后,脸上总是难免带着几分尴尬:“看来我还得再练练我的舞台感。”

    史佚生这时也会跟着打趣:“别担心,我们可以安排个特别的舞蹈课程给你。”

    然后会有演员跟着起哄:“是的,让林导亲自教你!”

    史佚生则以细致的目光关注到剧本的每一个细节,他提议在特定的场景中融入更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寓意深刻的动作,以提升局座的视觉和情感表达力,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舞台布景和灯光设计的创意,旨在更精准地营造出剧中的气氛和加深角色的情感表达。

    在这些讨论和调整中,王澍总是充当积极的助手,听从史佚生的指示调整舞台道具。

    “这个石头是不是应该放在这里?”

    史佚生坐在轮椅中,仔细地滑动到最佳观察位置:“还能再往左点。”

    “是这样吗?”

    王澍调整后,史佚生又来回观察了一下:“呃,感觉还是有点单调,要不你拿点干燥的树枝过来?”

    “行。”听到这样的请求,王澍总是不厌其烦。

    这些细节性的调整往往也确实能起到作用,让场景更加真实。比如在辛巴登基的时候加一个转台,可以让仪式更加壮观,而且转台同时也可以指命运的轮盘,象征着辛巴的成长和转变。

    王澍的话,他虽然没参加具体的剧本创作,但他看过《狮子王》的电影和动画,所以对话剧的排练也是起到一些作用的。

    比如排练的间隙,模仿起记忆中那些角色们的夸张动作,给大家带来惊喜。

    对此,王硕总是毫不留情地嘲笑:“哈哈哈,小树枝儿,你干脆去当喜剧演员吧,绝对有天赋。你那个模仿鬣狗的样子太逼真了,我差点以为真的有鬣狗闯进来了。”

    对此,王澍也不生气,反而一本正经地说:“我只是在尽我的职责,让大家在紧张的排练中也能放松一下。”

    在另一次排练中,王澍帮忙调整舞台灯光,却不小心按错了开关,导致整个舞台一片漆黑,当灯光恢复后,他站在舞台中央,假装自己是刚完成了一台精彩表演的演员,再次引得大家哄笑。

    连林兆华也不由得笑道:“王澍,你这是在给我们展示‘黑暗中的光明’吗?”

    “非也,非也,这是我为《狮子王》特别准备的‘黑暗中的辛巴’版本。”王澍幽默地回应。

    这些轻松愉快的小插曲,不仅为紧张的排练氛围带来了一丝轻松,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团队成员间的默契与友谊。

    随着日月的交替,演员们的表演愈发细腻,剧情的展开也愈发紧凑,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吸引力。

    王澍和他的两位伙伴,以他们的才华和努力,赢得了导演和演员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创造力的旅程中,他们不仅对戏剧的艺术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更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紧密合作,共同迎接每一个挑战。

    他们的《狮子王》在不断的雕琢与完善中,逐渐绽放出了属于它的独特光辉。

    他们深知,尽管未来的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但他们已经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期待着《狮子王》的正式上演,也期待着观众们能够给予他们最热烈的回应。

    而那座见证了他们成长的排练厅,将继续记录着他们与《狮子王》的每一次排练,每一次进步。

    燕京的夏日,犹如一位热情洋溢的艺术家,挥洒着烈日的金色画笔和烈风的炽热色彩,在这座古城的大街小巷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人艺的排练厅成了王澍、王硕、史佚生三位青年释放创作激情的舞台。

    他们每一天都怀揣着对戏剧深沉的热爱和对艺术无尽追求的火热心肠,全身心地投入到《狮子王》的排练之中,仿佛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赞歌。

    然而,在这个一段充满艺术气息的时光里,一段小小的插曲悄然发生了。

    某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树梢,斑驳陆离地洒在四合院的青石板上,院内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

    “咚咚咚”,敲门声如同鼓点般急促,似乎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持。

    王澍带着一丝不悦的怨气,缓缓地走到门口,嗓音中带着一丝睡意未消的沙哑:“谁呀,大清早的,不怕打扰别人休息啊?”

    知道他住这的人可没几个啊,仅有几个也不是这种没礼貌的人啊。

    王澍所居住的房间位于四合院的深处,从大门到他的居所需穿过几道回廊,绕过几丛花木,这段距离对于匆忙的脚步来说,无疑是一段不短的旅程。

    按照常理来说,他不该是第一个到达门口的。

    可谁让他有股特殊的亲和力呢,这份魅力不仅让他在人群中备受喜爱,就连那些小动物们也对他情有独钟,这份特殊的情感纽带在某些时刻显得尤为神奇。

    就像今天,当江文和江武这两个小鬼在门口徘徊不定时,便有鸟儿注意到了他们。

    鸟儿们通过几声清脆悠扬的鸣叫,传递着信息,最终选出了两位代表,飞到了王澍的窗前,用它们的方式将他从梦乡中唤醒。

    王澍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对窗台上的两只鸟儿感到困惑。

    它们在那里徘徊,偶尔挥动着翅膀,似乎想要敲打窗户,却又犹豫着收回了动作。

    当它们察觉到王澍的目光后,便齐刷刷地用翅膀指向了大门的方向,仿佛在指引他去发现即将到来的“惊喜”。

    王澍顿时领悟了鸟儿的意图,于是迅速整理了一下衣衫,迈出了房门,直奔那扇被敲得震天响的大门而去。

    门口站着的是两位少年,江文和江武,之前见过,王澍对他们并不陌生。。

    打开门的时候,江文的手还悬在空中,差不多是吊环的位置,看来之前拼命敲门的就是他了。

    被人当场捉获也没有半点歉意,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模样。

    面对王澍的质问,更是没有流露出一丝的歉意,反而显得有些得意洋洋。

    相比之下,江武的举止要文雅许多,他一见到王澍,便立刻恭敬地问候:“小澍哥,早上好。”

    好吧,白夸这家伙了,你叫“哥”就叫“哥”,加个“小”字是怎么回事?真是没礼貌!

    王澍白了这二人一眼,没好气说:“干嘛呢,一大早的,这是要闹哪样?”

    江文似乎终于感受到了王澍的不悦,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小澍哥,您别误会,我们是听说您和几个朋友在人艺排练《狮子王》,想着你们肯定是辛苦了,这不,特意给你们带了早饭。”

    说这,江文给旁边的江武使了个眼色,后者立马开始从包里开始掏东西,王澍瞧了一眼,好家伙,包子、油条、豆浆之类的一大堆。

    见状,王澍没让二人在门口站着,让江武把东西收好,示意二人跟他进来,一边走一边说:“说吧,到底啥事儿?”

    “我们能有什么事啊。”江文故作糊涂,“我们就是听说你们排练辛苦了,这就想着来犒劳犒劳你们嘛。”

    “小小年纪,好的不学,偏偏学人家搞这套,古人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有啥事儿直说吧,不然我可要送客了。”王澍哼了一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说着说着,便停下了脚步,做出一副要送他们出门的姿态。

    “别呀,小澍哥。”江文不禁有些急了,哪有这样的人啊,一言不合就赶人的,连忙解释,“弟弟们确实是有事相求,我们这不就是想去看看《狮子王》的话剧嘛……”

    “早说啊,等话剧公演到时候给你们留两张票不就得了,还搞这出。”

    听完这话,王澍直接从江武的怀里把包接了过来,好家伙,还怪沉的,这可不是抢小孩儿东西啊,主要是看江武小小年纪,背这么多东西太累了。

    随手将那包早点放在了院中的石桌上,王澍便扯开嗓子,朝着院内其他房间喊道:“大酥饼儿,老史,起床了没?有人给咱们送早点来了,快点儿的!”

    他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带着一丝戏谑和温暖。

    说完,王澍也不顾自己还带着睡意的面容,从包里抽出一根金黄酥脆的油条,大口咬了下去。

    江文哪见过这般强盗般的行径啊,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不是,小澍哥,我们是想跟着你们一块去看他们排练……”

    “好说,好说。”王澍听了,一边咀嚼着油条,一边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仿佛随着一根油条下肚,之前被扰了清梦的气也彻底烟消云散,“先在这儿等着吧,我还得去洗漱一番。你们要是没吃呢,就自个儿拿,甭跟我客气。”

    说罢,王澍便转身回了自己的屋子。

    留下江文和江武两人在院中,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一会儿,江文终于缓过神来,拉着江武在石凳上坐下,开始翻找包里的早点,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

    江武见自家哥哥已经开始吃了,也有样学样,找了个地方坐下,默默地吃着自己的早饭。

    和江武埋头闷吃不一样,江文一边吃着,一边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人啊,真是的,还‘自己拿,别客气’,弄得早点好像是他买的一样。”

    江武听了,小声劝道:“哥,咱们还在人家家里呢,说话小声点儿。”

    江文不以为然:“怕什么,咱们买的早点,还得看人脸色啊?”

    江武有些担忧:“万一小澍哥生气了,不带咱们去了怎么办?”

    江文信心满满:“不可能,他刚才都答应了,男人说话算话,哪有反悔的。”

    “可刚才小澍哥没答应咱们去看排练啊,只是让咱们在这儿等着……”江武小声地反驳。

    江文听了,一时语塞,只得闭上嘴,默默地吃着饭。

    最后,他还不忘对着江武嘟囔一句:“闭嘴,吃饭,就你话多。”

    江武听了,也不生气,只是继续埋头吃着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