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闯主 » 第二十章 三年无税

第二十章 三年无税

    “此事我已知晓,王公公你就先下去吧。”

    李双喜看向王德化微微点头说道。

    “多谢侍郎大人,奴婢告退。”

    王德化立刻拱手应道后便转身离去,什么话也都没有再多说。

    或许对于他而言,能说的基本也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看李侍郎与天意了。

    而且李侍郎看似什么都没有说,但实际上什么都说了。

    王德化离开时的步伐有些快,也有些急,就犹如他此时的心情一般。

    李双喜看着王德化远去的背影,不禁默默摇了摇头。

    这事儿对他来说,自然是可管可不管,可以说对他都没什么太大影响。

    甚至于整个朝廷对于他们的死活,基本上也都是不管不顾的。

    反正是阉人嘛,不值钱的,死了也就死了,从去了那玩意儿之后就该死了。

    不过李双喜相信,这些人总有一天会有天大的用处的。

    将他们练成死士什么的暂且不谈,最起码今后用来收税搞账目什么的,那也是一般人所无法比拟的。

    而如何养活他们的问题,在李双喜看来,很快也将不再是问题了。

    这些人都是很好养活的,随随便便从户部抽点儿银子出来再买点儿粮,就饿不死他们。

    然后在抽其精锐,练其本领,日后大有可为,不过这范围肯定也得先给他们定好,慢慢在看吧。

    想到这儿,李双喜又不禁微笑着点了点头,户部嘛,这点儿便利还是有的,抽点儿银子出来做事情实在不要太容易。

    不然来干啥,就只为解决大军的赏赐钱吗,那多丧啊。

    当然了,在此之前还得拉拢一些人。

    李双喜随即便朝着府衙大门走去,而后又转向新装上牌匾的相府走去。

    .........

    .........

    “没想到李侍郎你匆匆赶来要说的第一件事情,就还是为了崇祯皇帝大葬之事啊。”

    相府厅堂内,坐在上位的牛金星,微笑着看向右边儿坐在首位的李双喜说道。

    就在刚才,得知李双喜找来后,牛金星便在第一时间在厅堂内面见了他。

    而在今日午时的时候,宫里来了人传了个消息,是陛下的口谕。

    口谕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让他牛金星与天祐阁,要尽全力配合李双喜李侍郎的借钱之事,不得有误。

    这所谓的天祐阁,对照的便是大明的内阁,而牛金星便是天祐阁大学士,是首辅也是丞相。

    如今大顺官制就是这么个官制,因为成立时间尚短,且又几经更改,所以稍显杂乱,同一个职位的称呼都有可能不一样。

    但杂乱归杂乱,这人基本都还是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尽管认人就行,所以这些日子以来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也是从今日午时起,牛金星便知道,近两日那李双喜肯定会找过来一趟,好商议借钱的相关事宜。

    不然仅靠户部,而没有其他部司衙门的配合,那么这事儿恐怕也不会太顺利。

    结果不出所料,李双喜今日在临近黄昏的时刻就赶过来了。

    但又出乎牛金星意料的是,李双喜来后都还没提借钱之事呢,倒是又提起了大葬崇祯之事。

    “牛丞相所言极是。”

    李双喜点头应道:“不过也不怕牛丞相您笑话,主要是这事儿若不处理好,我这银子恐怕也会不好借啊。”

    “哦?怎么会呢?”

    牛金星稍显疑惑道的问道:“难道此事还与借钱扯上关系了吗?”

    “那当然都是有着极大的关系!”

    李双喜正声说道:“若是不能够给崇祯皇帝一个隆重的大葬之礼,若是不能够给大明朝一个完整的结局,那么天下人又当如何更好的认可我大顺朝廷呢?”

    “如今我大顺也只是占领了这一块天地,却并没有真正收服他们的人心,要想做到长治久安,此事就必须做,而且必须还要做得最好才行,更何况........”

    “嗯?”

    牛金星眉头一挑,跟着问道:“更何况什么?”

    李双喜微微一笑道:“更何况我们也并非立刻就要给崇祯皇帝下葬,而是先把这消息放出来,好让这天下人都知道我大顺朝廷的仁义。”

    “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有了借钱的理由,而且这还是任何人都无法找出反驳理由的理由。”

    “牛丞相您想想看,我大顺朝廷虽然目前国库空虚,但是我们即便是借钱,也要风风光光的厚葬崇祯皇帝,到时那些富贾豪绅们和前朝官员们,又当如何看待我大顺朝廷呢?”

    “到时那些富贾豪绅和前朝官员们所面对的,便是为厚葬崇祯皇帝而出了钱,同时他们还赚得有利息,既给了他们显得忠贞品格的面子,又给了他们实际利益的里子,如此诱惑他们又如何能够拒绝呢?”

    牛金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并未有任何言语。

    李双喜看着牛金星这副沉默的模样,当即又问道:“牛丞相可还是在想着行抄家之事?”

    “不错!”

    牛金星也没否认,当即点头应道:“李侍郎呐,你要知道,我大顺自起兵以来,一直便是如此,用大族豪绅之家产以充军饷。”

    “而且朝廷对所有田地免税三年的事情,你肯定也是知道的,否则的话我大顺军也不可能一路势不可挡,同样也不可能走到哪儿都是一呼百应。”

    “但这也就意味着,在三年之内,朝廷几乎都没有什么税收可言。”

    牛金星继续说道:“就如你刚才所说,朝廷就算借到了可解当前燃眉之急的钱,那么明年后年李侍郎又可想过?”

    “而这还仅仅只是在京城,接下来还有山东河南等地又当如何?”

    “最近几日朝廷还将安排到山东、河南各府县任职的官员,到时他们这些府县的开支又从哪里来,不还是只有拿当地富贾豪绅来开刀吗。”

    “以富贾豪绅之家产来渡过这最为艰难的三年,此乃我大顺国策!”

    牛金星如此说着,语气也愈发变得高亢起来。

    李双喜闻言,心中不禁暗叹一口气。

    不得不说,至少从眼前这局势来看,这样的国策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等这三年过完后就什么都好了,到时就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局面。

    牺牲一些小小的富贾豪绅,来保证这三年的平稳度过,确实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问题是,他们都忘记了还有关外的建奴,以及手握重兵和边关要塞且又左右摇摆不定的吴三桂。

    说起来,那吴三桂此时应该距离京城没多远吧。

    若是像原本那样,吴三桂带着建奴入了关,那么这样的国策就将彻底将大顺一朝推进深渊。

    毕竟富贾豪绅之所以是富贾豪绅,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有钱有粮,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能影响到的人亦不在少数。

    最最可怕的是,只要在一定的环境局势下,他们往往都能够很快的联合起来,这效率不知比普通老百姓快了多少,这便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

    若真到了那时,那么这局势可就真不好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