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闯主 » 第二十六章 投降选择

第二十六章 投降选择

    是了,这辽东三个官职最大的家人,全都被安置在京城内。

    毕竟辽东那地方情况复杂且重要,若是不将他们这些主官的家人放在京城中当质,朝廷与皇帝又怎么会放心呢,实属在正常不过。

    “其实唐通传给我的信中,也并没有多说什么。”

    吴三桂微微摇头道:“无非就是简单说了说,那李自成非常礼贤下士,希望我能立刻归顺大顺朝廷等等。”

    “........”

    “没了?”

    “没了。”

    王永吉疑惑的看向吴三桂,再一次问道:“难道信中,就没有说有什么拉拢你的好处?”

    吴三桂两手一摊,依旧摇头道:“总督大人,这么久以来,我又何曾欺骗过总督大人您呢?”

    王永吉一听到这话后,当即也就明白了。

    他吴三桂此时的心中是有鬼的,那所谓的信中内容也肯定不止这么一点儿,一定还有着许诺的什么好处。

    但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可以接着说下一步的打算了。

    “哈哈哈......那是自然,伯爷当然不曾胡言过,这一点我等都是十分清楚的,否则又何以使得数万将士们佩服呢。”

    下一刻,王永吉当即大笑道:“既然那唐通已经给伯爷写了这信,不知伯爷对此又有何看法呢?”

    “说来惭愧。”

    只见吴三桂显得十分落寞的摇着脑袋,叹声说道:“我也不知应该怎么办才好。”

    “实不相瞒,就算刚才王总督没有提起此事,我也会主动提出此事来,毕竟这不仅仅只是我吴三桂一人之事,而是关乎我们这些迁入关内的所有人的事情。”

    吴三桂说着,不禁长叹一口气,继续说道:“二位大人也都知道,如今靠近山海关的永平等地,可是聚集了我们从宁远几城带来的二三十万百姓。”

    “说起来,此事还要感谢二位大人的帮助才是,否则这迁民一事,也绝不可能会进行得如此之顺利。”

    “伯爷这是哪里话?”

    王永吉当即摇头说道:“此事本就是我等应尽之职责,又何来感谢一说呢。”

    这话虽是这么说,但王永吉也明白吴三桂,突然提到这二三十万百姓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意思就是说他吴三桂可不能就这样死了或是怎么了,毕竟二三十万条性命都还扛在他吴三桂的肩膀上呢。

    实际上,吴三桂的投降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就差摆在桌面上来明着说了。

    毕竟如今前有李闯贼寇,后有建奴的,又焉有他们的安身之地,除了投降归顺以外又能怎么办呢。

    但问题是,投谁呢。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两边都已经有人写信给他吴三桂劝降了,京城方面唐通传来了信件,沈阳方面祖大寿传来了信件。

    这些事情,王永吉如今也都清楚的知道。

    于是王永吉看向吴三桂,试探性的问道:“伯爷,不如先给京城回信一封看一看?”

    对于王永吉而言,投靠李闯贼寇当然要远比投靠建奴好得多,毕竟建奴那边儿可是要剃头的。

    就在前几天,王永吉都听说了,那些宁死也要留在关外不愿迁走的百姓,在建奴到来后,都已经被动的剃头了。

    这种事情在王永吉看来,实在是难以忍受,除非是没有别的路可言,否则谁会想着要剃头呢。

    所以就算是要投降,也要先看看李闯贼寇那边儿能不能投,若实在不行的话,再谈建奴。

    “我也正有此意。”

    只见吴三桂立刻就抬起头来,他等的就是王永吉的这句话。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事情多一个人来分担总是好的,特别是在这关键时候。

    紧接着,吴三桂立刻便命人准备笔墨纸砚。

    待侍卫将笔墨纸砚拿上来以后,便由他吴三桂亲自将笔墨纸砚,放在了王永吉与黎玉田二人中间的桌案上。

    而后站在二人面前,看向他们二人正声问道:“二位大人,不知这回信的内容又当如何来写呢?”

    待此言落下后,王永吉与黎玉田二人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这个吴三桂,还真是会找时机啊,简直是一点儿过也不带落下的。

    咳咳.......

    片刻后,黎玉田清了清嗓子,率先说道:“伯爷,王总督,此事以我看来,可先给唐通本人回信,至于其中的内容嘛,可以先问问唐通自己以及那些昔日同僚们的现状。”

    吴三桂不禁问道:“可是黎巡抚,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有两个。”

    黎玉田应声说道:“其一,也算是给京城那边儿一个答复,以表明我们希望谈和的心意。”

    “至于其二嘛,也可让我们多争取一些时间,尽量的多一些探明京城中的情况。”

    “也好看看这李闯所谓的大顺朝,能否有足够长久的迹象。”

    吴三桂双眉一皱,问道:“此话怎讲?”

    黎玉田缓缓解释道:“很简单,就看京城以及周围的秩序情况。”

    “若是如今的京城内外就如曾经那般风平浪静,李闯贼寇也不怎么扰民、乃至奸淫掳掠等情况发生,那么就说明有足够长久的迹象。”

    “若是此时的京城内外,到处都如同贼寇入了城一般纵容其将士胡作非为,那么他们则必然不能成事,也不可能长久。”

    “黎巡抚这般说法不错。”

    王永吉当即附和道:“我十分赞同黎巡抚的意见,不知伯爷以为如何?”

    吴三桂当然也听明白了,不过就是先看看李闯贼寇那边儿有没有搞头。

    若是有搞头,那没说的,自己头上的这个侯爵就算是稳了。

    若是没有搞头,那也简单,退至山海关后,再往建奴那边儿传信就是。

    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待价而沽,这个形容倒是十分的贴切。

    “好!”

    吴三桂此时也不再犹豫,当即拍板下了决定。

    先给京城回一封信,然后在派人到京城去详细的打探一番再说。

    至于什么慷慨赴国、火速救驾之类的事情,早已经被他们给抛之脑后,均不再提起。

    如今唯一剩下的问题便是,如何能够更好的体面且安全的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