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闯主 » 第四十一章 京城的粮价

第四十一章 京城的粮价

    李双喜出宫后,立刻便朝着户部府衙走去。

    等临近户部的时候,已经有看到好些仓库周围已经站满了人,而这些仓库都是户部用来存放银子的。

    看这些人都是兵部的人,似乎兵部那边儿已经是迫不及待了,像是就等着这些银子下锅了。

    李双喜对此不禁暗叹,话说这银子啊,真是来得快,用得更快。

    这兵部八百万两,礼部两百万两,一下子就去掉了整整一千万两银子。

    这钱若是给了崇祯皇帝,还不知道他能变得有多嚣张呢。

    不过有的东西根子烂了以后,就是出再多的血也没有用,输的血越多,这洞就越大,也越不可能补得上。

    而一直都待在宫中的崇祯皇帝,俨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说到底,还是得看人。

    一千万就一千万吧,总之得先将这一段危险时刻安稳渡过后再说其他的,不然以后可就没有以后了。

    但话又说回来,牛金星那家伙儿,不过就是搞个祭祀而已吗,又何需如此呢,花个几百万就搞个这玩意儿,实在是浪费。

    只是现在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就当是花这些钱去拉拢他了吧。

    对于如今的他而言,花个几百万两拉拢个丞相还是值得的。

    很快,李双喜来到了银借司,只见这里的人都还在各自忙碌着。

    “拜......”

    有人见侍郎大人来了欲要行礼,李双喜当即摆了摆手,让他们继续忙自己的。

    李双喜直接走到最里面,来到曹溶的桌案前,随口问道:“曹郎中,今日借银几何?”

    “回侍郎大人的话。”

    曹溶当即站起身来,拱手应道:“今日借银只有不到五百万两,就只有昨日的三成左右。”

    看着曹溶一脸愁容的模样,李双喜微微一笑道:“这都是正常的,不必在意。”

    “接下来的借银还会越来越少,之后每日可能都只有十几二十万两了,甚至可能连十万两都不到,像昨日那般情况,也只会出现那么一次,以后也很难再有了。”

    除非安稳的拿下南直隶。

    曹溶本是聪明人,之前只是因为太过于忙碌,所以还没来得及想这是为什么。

    但经过侍郎大人这么一提点,好像也是这么个理。

    哪能天天都有几百上千万两银子借过来呢,这银子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总体还是有数的。

    于是曹溶又汇报说杨尚书要提八百万两银子走的事情,李双喜表示已经知道了。

    李双喜另外还提起了礼部需要两百万两的事情,等明日就给礼部拨过去。

    曹溶在听到此话后,也是不禁挠了挠头皮。

    好家伙儿,这银子入库都还没有捂热呢,就拨出去了大笔又大笔。

    李双喜随即也坐至一旁,随口问道:“曹郎中,你可知如今这京城中的粮价是多少两银子一石?”

    曹溶点点头应道:“这京城中的粮价自崇祯十五年那一次大涨之后,几乎就没有怎么掉下来过了。”

    “目前京城中的粮价,一般都在三两到四两一石,根据粮食的好坏新陈,其价格都略有差异。”

    “三两到四两一石?”

    李双喜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儿,如今大部分人一个月干下来,也就只能赚个一二两银子,相当于干一个月连一石粮食都买不起。

    而大明军队一般的军饷,每人每年也不过就三四十两银子,算下来一个月也同样买不到一石粮,就这还常常发不出军饷,以至于频繁出现兵变的事情。

    如此粮价,焉有民心。

    怪不得说当初大顺军入城的时候,百姓们都是夹道相迎呢,都这情况了又怎能不想着尽快改朝换代,也好来一番新的面貌。

    而在此之前,李双喜还当真没有听到谁提起过此事。

    就在这时,李双喜又突然想起了之前见李岩的时候,他最后那般欲言又止的模样,让李双喜印象深刻。

    或许当时李岩就想给他说这个问题吧,但出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

    毕竟李岩他都将京城各个粮铺,大致一共有多少粮食都摸清楚了,没道理不会重视此事。

    李双喜又细细琢磨了一番这个问题,发现李岩最后还是没有提出此事,那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也很简单,如今这粮价好像还真的很难降下去。

    因为这北直隶一带的粮食原本就不够吃,大明那时期每年都得靠江南漕运来几百万石粮才够。

    李双喜想到这里,不禁暗叹一口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降粮价对于朝廷而言没有什么好处。

    因为接下来朝廷还需要大规模买粮,毕竟这京城内外可是有着十几万大军要养呢。

    朝廷三年不收田地赋税,这三年的粮就全得买。

    根据李岩的探查,今年勉勉强强应该是能渡过的,但明年恐怕就过不下去了,朝廷不能没有江南。

    而此时曹溶看着这李侍郎的脸是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眯眼的,顿感疑惑。

    便忍不住问道:“侍郎大人,不知为何突然提起了这粮价?”

    “嗯?”

    李双喜在听见曹溶的声音后,这才突然回过神来,继而点头说道:“不错,山海关那边儿从辽东迁来了几十万百姓,如今正是缺粮的时候,之后几日需筹措二十万粮食送过去。”

    “原来如此。”

    曹溶若有所思的说道:“一次性就要买二十万石,说不定还会进一步的造成京城粮价上涨。”

    李双喜微微摇头道:“粮价上涨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曹溶听着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说道:“侍郎大人,要不先上书给陛下,强令规定那些粮商不得再继续涨价,否则城中的百姓们.......”

    “此事勿要多言。”

    李双喜当即打断道:“朝廷对此自有安排。”

    说到稳定粮价这种事情,还真不好用强令手段,不然后患无穷,特别又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所以还是得用软刀子来慢慢磨。

    黄昏时刻,李双喜就要准备下职了。

    但刚刚走出户部府衙大门的时候,却突然看到了乔装打扮来的张鼐。

    “三弟你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