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年代1979 » 第十四章:晚霞中的红纱巾

第十四章:晚霞中的红纱巾

    关二爷是关岭的二叔,当初找赵勇拉帮套,那是因为老关家实在活不下去了,从中牵线的就是关二爷。

    一到院门口,王建军还特意看了看院子里的狗,很奇怪,这回狗只叫两声就凑到了篱笆墙边上冲他摇尾巴。

    狗一叫关二爷打屋里出来,见王建军提着点心匣子,跟王老蔫一样脸上露出了笑容。

    “事儿办妥了?你小子真是走了狗屎运,多少参把头一辈子都没挖到过这么好的参。”

    坐在炕上,王建军从兜里掏出了一千块钱递给了关二爷。

    “二爷,这抱子参我卖了一万一,这一千块钱是孩子孝敬您老的。”

    关二爷眼皮都没挑,拿烟袋锅子一挡。

    “你这是埋汰你二爷呢,我哪能要你这小辈儿的钱?你第一次放山就遇见大货,那是山神爷护着你。

    明天你去县里买两瓶酒,再买上个猪头,给山神爷上柱香,就算正式拜师了。

    二爷我可是满族正白旗,是货真价实的萨满,你以为山把头是个人就能当?”

    关家是满族人王建军知道,可他还真不知道关二爷是个萨满,难怪每年落雪,祭山神的仪式都不让女人和小孩子靠前,原来里面说道儿这么多。

    爷俩唠扯一会儿,王建军就提到了二丫的事儿。

    关二爷低头吧嗒着烟袋,好半天才叹了口气。

    “这事儿当初也是我欠考虑,光想着别让老四家散了,没考虑到以后的罗乱事,更没想到老四的腰还能治好。

    现在关峰在县里上高中,放假都不爱回家,二丫除了你跟林场的人都很少接触,不都因为家里的事儿丢人吗?

    可当初日子有多难他们哪知道,如果二丫她妈真扔下老四爷俩跑了,那爷俩非饿死不可?

    赵勇不是咱林场的人,是六二年打关里逃荒过来的,刮杆子一个人穷得叮当响,他要不穷能同意拉帮套吗?

    劈犊子他肯定得要二丫,赵勇在小站林场又没房,你说往哪儿安置他们爷俩?”

    王建军差点说可以自己拿钱给二丫买房。

    林场的和周边村屯的房子不值钱,可拿钱给二丫买房,林场的人能把他讲究出屎来,徐帆又会咋看?

    “二爷,我跟火车上的乘务组谈妥了,可以上车卖东西,我想让二丫去火车上卖货,赚的钱我都可以给她,攒一阵儿她就能买个小房,现在差的是户口,不知道他们分家后,二丫的户口咋弄。”

    关二爷皱皱眉:“二丫现在是非农户口,可要是分给赵勇就得变成绿粮本,这倒是个问题。

    这件事分家的时候我可以说说,即使二丫不是关老四的亲闺女,可赵霞还是二丫亲妈,咋也不会看着孩子把户口落到农村。

    至于你说让二丫上火车卖货我看行,这丫头闯实,兴许还真能干出点名堂来。”

    听二爷这么一说,王建军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关二爷的面子不但关老四得给,赵勇也不敢呛着二爷来,看来让二丫卖货这事能成。

    从关二爷家出来,王建军摸摸怀里的红纱巾,朝集体户走去。

    二丫家他现在不方便去。

    不但赵勇防着他,就连关老四都盯着不让二丫跟他混,就怕俩人弄出点儿啥事儿来。

    王建军家是林场有名的困难户,谁家愿意把闺女给他啊?

    晚霞漫天,屯子里充满了烟火气,到了集体户大门口,王建军整理一下衣服和头发,这才笑呵呵地进了院子。

    院里有个男知青正在劈柴火,一看王建军进院儿直皱眉。

    “你小子长了个狗鼻子?闻着味儿来的?”

    隔着门缝王建军都能闻到一股子香味儿,像是小鸡炖榛蘑。

    “卧槽这又是谁家鸡丢了?你们这么大张旗鼓炖小鸡,就不怕丢小鸡的找上门?”

    男知青哼了一声:“你放屁,我们都多长时间不祸害老乡了?今天王宇回来了,鸡是他拎回来的。”

    王建军一愣,心说冤家路窄啊?这孙子咋忽然回集体户了?

    正说着话集体户的门一开,王宇打屋里出来了,脑袋上包的纱布拆了,带了顶军帽。

    “王建军你来集体户干啥?这里不欢迎你,赶紧给我滚犊子。”

    王建军一撇嘴:“王宇你啥时候能代表集体户了?你是知青办主任还是户长?这大夏天你带个帽子不热啊?不怕捂出痱子来?摘下来凉快凉快呗。”

    一提这茬王宇脸色更难看了,撸胳膊挽袖子就要过来跟王建军动手,这时候徐帆打屋里出来喊了一句。

    “王宇你干啥?建军又不是来找你的,你凭啥撵他走?再说你现在已经不是知青了,更没权利代表知青说话,集体户我才是户长。”

    徐帆丝毫不给王宇面子,而且还当着王建军的面儿,王宇气得脸都紫了。

    这功夫又有几个知青打屋里出来,都站在墙边上看热闹。

    王建军郑重其事地从怀里掏出个纸包,双手递给了徐帆。

    “徐帆同志,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个大字不识一筐的半文盲,成长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四有青年,与你的帮助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条红丝巾包含着我的感激之情,更代表了新时代积极向上的精神,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王建军忽然拽出这么一套词来,弄得满院子知青大眼瞪小眼,不就送徐帆一条纱巾吗?咋整得像求婚一样?

    徐帆弄得满脸通红,不过却还是接过了纸包,而且还当着大伙面打开了。

    红彤彤的丝巾扎在她脖子上,再配上这漫天的彩霞,极富画面感,把满院子知青都看呆了。

    “哎呀徐帆,你扎上这红纱巾真像电影明星,《天云山传奇里》里周瑜贞好像就扎了这么一条红丝巾。”

    一个女生大惊小怪地喊道。

    有嫉妒的,有眼红的,也有愤愤不平的。

    知青比林场工人还穷,哪有钱买这么贵的纱巾?何况在通河就是你有钱也买不到。

    王宇哼了一声:“王建军你就是个典型的投机倒把分子,这条红丝巾上沾着的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我看你以后还敢去县里卖东西?再进城我见一次抓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