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年代1979 » 第五十三章:眼光决定高度

第五十三章:眼光决定高度

    宋大爷的话,让王建军深有感触。

    生产队大锅饭吃久了,自然会滋生出惰性,这也是国家要实施包产到户的初衷,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跟当初搞土改一个意思。

    在他的印象里,包产到户后,农村各家各户的差距很快就拉开了,能干的很快就富了起来,而懒的却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

    “宋大爷,您说如果国家落实包产到户,您会承包山片儿搞养殖吗?”

    老宋头一甩鞭子:“那必须的啊?我别的本事没有,伺候地可是好把式,我栽的榛子为啥个大虫子少,这都有窍门,真要是能包山片我还想憋个小水库养哈什蚂,那玩应才值钱呢。”

    等两辆马车拐进林场,不少在道上唠嗑的林场家属都围了过来,一看王建军居然拉回来这么多山货,有些人就开始说三道四了。

    “建军,咱屯子家家都有山货,你咋从外头收?是嫌咱乡亲们手里的山货不好?”

    王建军忙摆手:“婶子我哪会嫌弃咱乡亲们的货?可我厂子都弄好了,也没人把货卖给我啊?我这钱都花出去了总不能干呆着吧?所以才上县里收了两车山货,咋也够半个月用的了。

    另外我听说供销社收购价比我给的还高,就更不好意思跟大伙张嘴了,乡亲们能多赚点儿我还拦着?”

    王建军这话说得硬,把那帮老娘们的嘴堵得溜严。

    看着两辆马车走远,一帮老娘们又凑一块儿指指点点的,不过王建军连头都懒得回,自己厂子能正常运转就够了,管人家说啥呢。

    把干果卸下来,当着老关头面开动了机器筛选,个大的留着卖炒货,个小的脱壳做米花酥,看得老宋头眼都直了。

    “行啊小子,你还有这一手?这机器得老贵了吧,山货经你这么一折腾价格可就翻了几倍,难怪你一收就是两大车。”

    王建军笑了笑:“宋大爷,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种地我不如你,可弄厂子却是我的强项,以后再爷们多合作,有钱大伙赚。”

    距离给铁路多经交货没几天了,王建军看了下做好的米花酥,又问了一下赵勇生产情况,心里算是有了底。

    坐马车回县里,王建军还真跟老宋头聊起了中药种植的事,老宋头听得俩眼都放光。

    “爷们,真要是有这好事儿可得想着我,我家孩子多,不差我一个种地的,我可以天天蹲山坡上干这个。

    人无外财不富,光靠种地发家得啥时候?你去七道沟看看,满屯子唯一的砖房就是我家,靠的不就是我这些年瞎折腾吗?”

    王建军还是第一次遇到个志同道合的人,起码他的想法有人认可了。

    到了一中门口老宋头都意犹未尽,说有空非得请王建军去他家看看。

    进旅店王建军看看墙上的挂钟还不到四点,他拿起电话打给了李辉。

    李辉第一句话就问货准备的咋样了,王建军保证货会按时送到分局,李辉这才提到了二丫。

    “建军啊,培训服务公司的服务员二丫可起了关键作用,这孩子别看岁数小,但见啥人说啥话,我准备再让她锻炼一阵,就提她当个组长。

    王建军赶紧道谢,这才问道:“李哥,你们跟通河林业局签合同了吗?收他们的干果?”

    李辉一愣:“没有啊?公司都跟你签合同了,不可能再跟别人签,何况干果的销售量也没多大。

    等你啥时候有空过来一趟,我联系了一下铁路氧气厂准备做汽水,看看你有啥想法没,这主意还是二丫说的,因为她卖货的时候老有人问有汽水没。”

    王建军一听就来情绪了:“弄啊,汽水就是香精兑点糖精,跟卖白水一样,一瓶一毛不跟抢钱一样?等我有功夫过去跟你研究一下。

    对了,李哥你让糖厂把糖给我送来呗,货款和车钱我直接给司机。”

    俩人虽然没聊多长时间,可信息量却不少。

    撂了电话王建军吧嗒吧嗒嘴,开始为供销社老马担心了。

    光小站林场就送去四千多斤山货,再加上外头收的得有几万斤,这要是被骗了,老马拿啥兑现货款?

    可这种事儿他没法提醒老马,毕竟这还只是他的担心,并未真发生。

    上楼的时候徐帆正在晾衣服,王建军拉着她下楼奔了知青食堂。

    “厂子那面都安排好了?我看你咋好像有心事?”

    王建军就把供销社打白条收山货的事说了一下,徐帆听着都直摇头。

    “林业局胆子也太大了,万一货款出问题,咋跟那些老农交代?难道政府会出钱赔?”

    王建军点点头:“还真有可能,但愿我是杞人忧天吧,不过按常理这种买卖得给预付款,但具体的事儿我也不方便问,毕竟我自己也买山货,问多了不好。”

    俩人刚拐进胡同,一辆吉普车打身后过来,到了他俩身边居然停下了。

    车窗一拉开,杨书记笑着对王建军招招手:“你俩是去知青食堂?上车,今天陪我这老头喝点儿。”

    王建军心里一哆嗦,心说咋又遇见了杨书记?不知道为啥,他老觉得这老头对自己格外关注。

    “杨书记好,您也喜欢去知青食堂?”

    还没等王建军说话,徐帆已经拉开车门上车了。

    今天饭馆里人不算多,四个人(加上书记的司机)坐在了最里面的一张桌,要了几个饭馆的拿手菜。

    王建军比徐帆还拘谨,从打进饭店就很少说话。

    杨书记看看王建军笑了:“小子,今天没有啥领导,我就是个对这片土地有感情的老头,你不用担心说错话被扣帽子,你们知道我为啥爱来知青食堂吃饭吗?”

    王建军和徐帆都摇摇头,看杨书记这岁数不可能是知青。

    杨书记叹了口气:“我就是想听点真话,我现在才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但凡当年我能听取一点儿不同意见,也就不会酿成那么大的事故,那可是活生生的十几条人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