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年代1979 » 第六十一章:老马的至理名言

第六十一章:老马的至理名言

    明天还有最后一天,而且外语还不算分,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建军,这几天你一直陪着我们,而且你给我们押的题也真中了不少,假如这届真能考出去,你可是我的大恩人。”

    金旭一脸唏嘘,赵立新他们也都感慨万千。

    学而优则仕,虽然这么多年都讲究人人平等,但这种观念依旧在人们心底根深蒂固,所以考大学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更何况是下过乡的知青?

    金旭等人唏嘘之余,都对王建军错过这次高考感到惋惜。

    “一中老师说,要是考上了录取通知书会送到集体户,所以我们明天考完试都回林场,正好帮你干点活儿。”

    王建军笑了笑:“拉倒吧,帮我干啥活,集体户还有地呢,你们这段时间出来复习考试已经落下不少工了,现在不还没返城呢吗?这最后一班岗咋也得站好。”

    集体会十几个知青,参加高考的就徐帆他们几个,剩下的知青可不正在林场干活呢么?

    王建军一句话,又把大伙儿拉回到了现实世界,这时候几个知青才醒悟,他们现在还没走进象牙塔,依旧还得面对地垄沟和马粪牛粪。

    王建军并没让徐帆他们继续复习,他去副食买了点猪头肉粉肠和花生米,还买了一斤散白,跟徐帆他们在旅馆里边喝边畅想未来,激扬青春。

    徐帆还是按母亲的意思报考了吉春师大,所以她的理想就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金旭居然想当会计,按她说的,会计可掌握着工厂的经济命脉,在单位的地位仅次于厂长。

    赵立新也说不出自己想干啥,最后说了句哥是一块砖,哪用往哪搬。

    轮到王建军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其实我的理想你们可能会觉得很可笑,因为我想赚大钱,开公司开工厂。”

    出乎意料的是并没人笑,王建军跟他们同龄,这段时间就像变了个人,不但比以前沉稳聪慧,而且已经算是林场的有钱人了,他做的一些事,金旭赵立新他们连想都想不到。

    “建军,别说我,就连我爸都觉得你很了不起,可你的理想要实现离不开国家的大政方针,如果国家只是改变经济模式,并未放开个体经济,你不还是得进国有企业上班吗?国企啥样你很清楚,你不是领导根本没有一点儿话语权。”

    王建军摇摇头:“我就是继续当流动商贩也不会去端铁饭碗,我这人自由散漫惯了,不愿意被人管,何况我一没关系二没门路,靠砸钱往上爬还不如拿钱生钱呢。

    楼房没规定只能当官的住吧?现在副食品也在慢慢放开,我有钱天天吃肉谁能管得着?我就把你打扮得像朵花谁管得着?我花的是自己赚的钱,又没犯法?”

    王建军这番话还真让你挑不出毛病来。

    现在家里条件好的就属当官的,因为房子单位给分,逢年过节还有来送礼的,批个条子也能弄点好处,可毕竟能当官的人还是少数。

    以前在副食店卖肉,在粮店卖粮都有人求,因为物质匮乏,可现在眼瞅着没啥优势了,因为物质越来越丰富,有钱就能买。

    可现在即使你靠手艺赚钱依旧被人瞧不起,多数人认为你不务正业,没个正式工作,所以钱是好花,可面子上过不去。

    包括徐帆在内,屋里几个人都觉得王建军思想偏激,但这一届高考已经结束了,起码这一年之内,王建军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或许是酒精的作用,金旭等人很快就把王建军的事抛到了脑后,几个人又唱又跳的,闹得不亦乐乎。

    只有徐帆看着王建军,眼神有些复杂。

    “徐帆,你是怕你是大学生,而我是个山里人,你父母不同意咱俩处对象?”

    徐帆犹豫了一下:“我父亲应该不会反对,可我妈不好说,我倒没觉得铁饭碗有多香,可现在住房医疗养老不都靠铁饭碗吗?

    你年轻时咋干都可以,但你老了病了谁管你?何况做生意哪有稳赚不赔的?你又不是没能力上大学,所以就不该放弃上大大学的梦想。”

    王建军嗯了一声,算是答应了徐帆的要求,徐帆的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几个人喝到十点多就散了,毕竟明天还得考试,送走了徐帆她们王建军收拾了一下,下楼去找胖大姐了。

    明天徐帆她们就考完试了,所以今天他想把帐结一下。

    跟胖大姐算完账,王建军还多给了胖大姐二十块钱,算是这段时间大姐的辛苦费。

    “建军啊,这段时间咱姐俩处得不错,我是真挺佩服你的,以后有啥好事儿别忘了大姐。”

    王建军笑了笑:“大姐,我就是个做小买卖的,哪能跟你这端铁饭碗的比?以后我来县里还住这儿,少不得麻烦大姐。”

    胖大姐一撇嘴:“啥铁饭碗啊?你看看这旅店有几个人住?这么下去工资都开不出来,啥饭碗不也得吃饱饭才香么?你看你一个半大小子,天天吃香喝辣的,这才叫真本事。”

    王建军也没法跟胖大姐解释,笑了笑上楼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王建军就给林场打了电话,让中午派辆四轮子过来,把徐帆他们这几个知青拉回去。

    知青考生跟应届生可不一样,你没发榜之前户口还在集体户,而且生产任务也都是按人头分的,徐帆他们复习考试这些天,等于是其他知青在帮他们干活。

    王建军准备去供销社买点肉蛋细粮啥的,让徐帆拎回去,算是对集体户战友的感谢。

    到了供销社马经理立刻就问了昨天大棚量尺的事儿。

    王建军笑着说道:“马叔我一去才知道,原来曲经理手里的大棚膜放一年都没人买,我是咱通河第一个建大棚的。”

    马经理嘿嘿一笑:“啥事儿不都得有个带头的吗?咱北方盖大棚种菜现在不是时候,可你种植药材可以啊,兴许你这头一开,通河县就有不少人跟你学,这大棚推广不就弄成了吗?

    你小子脑瓜子好是会赚钱,可大局观差点儿,别管你是端铁饭碗的还是自己刨食的,不都在这社会上混?人情事故就免不了。

    你这大棚种植灵芝可是咱通河首创,咋不去县里找找相关单位扶持一下?这年月只要跟政府搞好关系,你想干不好都难,明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