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小卒 » 第136章借二位的大印一用

第136章借二位的大印一用

    这支庞大的队伍,就这样一路磨蹭着,慢慢行走在陕西黄土飞扬的官道上。

    因为得了很多螺马驴子的缘故,现在老营的人已经能跟上大军的步伐了。

    但李定国这支大军走的依然很慢,就好像李定国还没有赚够曹文诏和左良玉的便宜,还想利用这二人搞到一些东西一样。

    可不管是朝廷兵部,还是各处官府来的行文中,现在都已经开始埋怨这二人,说是他们索要无度不说,还迟迟不肯去往山西,有挟兵自重,不尊军令的嫌疑。

    自然,这些行文也是李定国最早看到的。所以,李定国便拿着这些行文,对曹、左二人说道:“你二人在朝廷和官府那里,好像已经不做人了。”

    曹、左二人看完那些或是斥责他们,或是严令他们,或是恳求他们去往山西的行文,心说这都是拜你所赐,都是被你坑的啊!

    看到这二人好像已经没了利用价值,李定国便下令,全军加速前进。

    到了四月份,李定国这支贼寇队伍,就来到了榆林城这边。

    榆林城,原来只是一处军堡。

    明初洪武年间,有人在此屯兵,是大明设立在长城沿线众多军堡里的一处。

    其紧靠长城,又是护卫京畿的重要卫城,位置便是十分重要。

    永乐六年,设榆林寨。成化七年,设榆林卫。

    因屯军众多,世人习惯称之为榆林军堡。

    其实,榆林是一座城,也是唯一一座城墙高度由皇帝亲自钦定,比京城城墙还高的城。

    榆林是个好地方,这地方以前主要是防备蒙古人越边墙而入,是九边重镇重要的一边。

    后来,大德年间,大明和蒙古人之间的关系改善,此处就成了大明与蒙古人之间主要的交易场所。

    榆林周边设有许多堡、墩,李定国的这支贼寇队伍还远在百里之外的时候,榆林军民已经得知有一支军队过来了。

    从榆林向西就是黄河,过了黄河就是山西。故而,榆林守军也早就接到了兵部的军令,命他们严加防守,不可使流寇越过黄河入晋。

    而就在这之前,大股贼寇已经进入山西的消息,已经在陕西各地传开了。

    这对山西官员来说,那就是防寇防寇,最终还是让贼寇都进来了。

    贼寇入晋,犹如烈火遇柴薪,瞬间就烧遍了整个山西。

    有乡绅上书说,“始之寇晋者,秦人也。今之寇晋者,半晋人矣。一二月间从贼者十之一,三四月间从贼者十之三,至今多而从贼者,已是达十之六七矣。

    故而,欲除晋之贼,莫先于抚晋之贫民……”

    抚晋之贫民?没钱!

    于是,原先在陕西剿寇的各路大军,又都转道山西继续剿寇。

    曹文诏和左良玉二人也接到过数次行文,命他们转道陕西继续剿寇。

    可他二人说了不算啊,他们只能跟着李定国走。

    到了榆林这里后,曹文诏便猜着李定国肯定又要故伎重演,利用他和左良玉,狠狠地敲诈榆林一次。

    左良玉则猜着,李定国不仅仅会敲诈榆林,还会利用他们的身份,在这里渡过黄河,进入山西。

    陕西贼寇都已经进入山西了,没道理这个李定国不去啊!

    事情好像还真的像他二人猜的一样,李定国命人写了行文,然后从他二人这里拿了关防大印,然后给行文上盖印。

    李定国很是仗义,虽说抓了他二人,可他二人的关防大印,却一直都没拿走,还是留在他二人身上。

    每次用印,二人都知道不说,且都知道用印做了什么。

    而且,李定国用他二人的大印的时候,每次都很客气,必然会说一句,“借二位的大印一用”。

    这一次,李定国用完印,照例告诉他二人,这行文上写的是什么。

    谁知,李定国刚刚说完,这二人竟然是一起大笑了起来……

    看见这二人很是少见的一起大笑,李传勋等人都很少惊讶,李定国却没有感到丝毫惊奇,反而觉得这二人如此大笑很正常。

    因为,这又是一道李定国以他二人名义索要东西的行文。

    但从先前各处,包括兵部来的行文来看,各处官府已经跟约好了一样,都是说不再给曹文诏和左良玉的军队提供任何东西。

    所以,李定国又一次给榆林的官员写索要东西的行文,在曹、左二人看来,那不仅仅是不要脸的事情,还且还是没数的事情。

    故而,两人大笑。

    李定国却只是斜眼看着他二人笑,直到两人笑够了以后,李定国才说道:“咱们是明军,大明朝正儿八经的军队,所用所食,皆应该由大明朝供给。

    军队行文到,当地官府应该想方设法积极筹备,满足我等所需才是。然后,官府凭此行文去兵部户部要钱……”

    “我等若是要的东西多了,或者是索要无度,自然会由兵部与按察使司的人一起详查,然后依律处罚你二人……”

    “但他们不能不给,不给就是违抗军令,违抗军令,这后果嘛……”

    李定国没有说下去,而是冷笑了起来……

    看到李定国这个样子,曹文诏和左良玉都断定,要是榆林城的官员不肯给东西,这大首领肯定要攻打榆林城。

    但他们也同时都断定,贼寇肯定打不下来榆林城。

    榆林城的城墙很高,比京城的城墙还高。不仅高,而且都包砖。

    当初蒙古人围困榆林城近一个月,最后都没打下来,贼寇就更别想打下来了。

    而且,因为榆林是九边重镇之一,且靠近长城,位置十分重要。

    当初,为了防备蒙古人越边墙而入,朝廷不仅在城中加派守军,而且还设有为战事提供武器装备的机构。

    如军器库、武器库、兵器库、军械所、火器库、造兵局等。

    可以这么说,若是贼寇能攻破榆林城,则大明的所有城池,他们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攻破。

    而榆林城若是被贼寇攻破,大明就会有很多官员掉脑袋,就是皇帝也会坐不住的。

    自打曹文诏和左良玉被俘,李定国等人这一路上走的很顺,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现在,曹文诏和左良玉两人都断定,这支贼寇队伍要在榆林这里受挫了。

    不仅仅是受挫,两人还都觉得这位大首领可能要倒霉了。

    想到这里,曹、左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彼此都是一副心照不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