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召唤争霸 » 第三十七章 潼关

第三十七章 潼关

    身为数一数二的大世家,汝南袁氏在党锢之后声望达到了最高,哪怕是当朝的皇帝也得对汝南袁氏客客气气的。毕竟谁不知道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啊?

    刘协在这之前一而再再而三的针对汝南,还可以理解为新官上任三把火,刘协只是想给天下人展现一个任人唯才不会只考虑世家的形象罢了,最后掌握实际权力的还得是他们士族。

    但是跟着刘协这一圈走下来,袁绍和袁术彻底打消了之前的那些念头。刘协就是要针对士族,汝南袁氏只是他第一个动手的对象罢了!

    汝南袁氏自从袁安以来,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皇帝阴阳怪气!袁绍忍不了,袁术忍不了,袁家的众人更忍不了!

    在袁家看来,可能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以来袁家的退让刘协产生了“优势在我”的错觉。

    尽管李靖和李牧荡平冀州,尽管吴起保卫上党,尽管卫青和霍去病扫平河西。但是那又如何?这个天下终究还是要他们世家说了算的!

    袁绍很清楚,现在还不是发难的时候,再怎么说袁家也不能在这个异族入侵的时候背刺皇帝。勾连外族是打击敌人的手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搞这些那可就是不要碧莲了。

    所以袁绍暂时忍了下来,不过并不代表袁绍在这段时间里就没有什么动作。身为世家子弟,彼此之间的走动是很正常的,袁绍就趁着这个走动的机会,尽可能的拉拢可能会站在自己这边的人。

    和袁绍不同,袁术的路线并不是联合那些世家,而是先把汝南这个大本营给拿回来。

    要知道刘协在汝南周边打了一圈的井之后,着实把汝南的民心给狠狠的收割了一波。即便是在汝南这个袁家的地界上,也出现了很多皇帝的忠实拥趸。

    袁术不可能和刘协明着干,授人以柄是纯傻子才会做的事情。袁术要做的,便是暗中使坏。

    所有刘协推行的利国利民的政策,在汝南以及袁家能影响到的区域,全都极端化。只要极端化了,那就会对普通人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到时候刘协的名声自然会顺势崩塌。

    同时,袁术和袁绍最根本的不同在于,目标的不同。袁绍的目标是争霸,既然要争霸那北方自然是不能放过的,毕竟北方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不是南方能比的。

    但是袁术要的可不仅仅是争霸,袁术要的是当皇帝。如果在北方这种群雄并立的地方自立为帝,那跟找死有什么区别?所以在袁术看来,南方,尤其是开发的还可以的长江沿线才是自己要争夺的区域。

    尤其是袁术听说汝南陈氏似乎有一部分去了南方后,争夺南方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毕竟陈氏再怎么说也是之前袁氏的“好兄弟”,彼此之间都有利益绑定,陈氏没道理不帮自己啊!

    不过袁术的“宏图伟业”现在肯定不能暴露出来,万一也勾引了其他人,那袁术的竞争对手就变多了。

    于是在和袁绍简单商量过后,袁术以去南方召集门生故吏为由,暂时脱离了袁家。

    袁家上下都很清楚,刘协一直都在针对袁家。在这个刘协声望无人可比的时候肯定不能和刘协对着干,应该先示敌以弱,表示自己服软了,麻痹刘协,随后在找机会翻盘。

    因此袁术离开袁家的时候,就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离开了,袁术带走了袁家将近三分之一的家底,前往汝阴成立了一个新的袁家旁支,名为“汝阴袁氏”。

    袁术很清楚扬州几乎已经是刘协的天下了,但是有一个地方刘协还没能拿下,那就是吴郡。

    作为整个扬州的中心,吴郡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整个扬州的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吴郡。著名的江东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便是定居在吴郡,其势力也是以吴郡为中心向四周散射。

    之前因为陆家的顶梁柱陆康战死了,新的接班人还没能培养起来,因此现在的陆家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帮助陆家遮风挡雨的代言人。

    袁术和江东陆家几乎是一拍即合,袁术需要其他世家的支持,联盟了陆家搞不好还能获得其他江东世家的支持。而陆家需要袁术“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既能遮风挡雨也能吸引人才。

    随后在陆家的撮合下,袁术迎娶了陆康兄长陆纡的孙女,正式的成为了陆家的女婿。当然袁术迎娶陆家的女儿可不代表袁术入赘陆家,要知道即使只是三分之一个袁家,那体量也还是要大于陆家的,所以只能算陆家和汝阴袁氏的结盟。

    本来袁术还觉得自己走了一步好棋,毕竟陆家可是江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大氏族。可是随后袁术就发现,高兴的太早了。

    被包围的不光是袁氏,吴郡也同样被包围了。除了北边的徐州现在对吴郡世家的态度尚且不算明朗之外,扬州其他地方早就对吴郡这几个世家爱答不理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现在吴郡的几个世家别说是把影响力扩散出去了,能从吴郡那一亩三分地里面跳出来就不错了。

    汝南被包围着,吴郡也被包围着,袁术想把陆家的一些财富从吴郡调出来,都得借道徐州,根本不敢从丹阳还有就将经过,生怕这边的人把自己的东西给抢了。

    如果袁术真的想把陆家和汝阴袁氏的力量结合起来,最快的方法就是搬家。要么袁术带着汝阴袁氏搬到吴郡,要么陆家从吴郡搬到汝阴。

    思前想后,袁术还是决定吧汝阴袁氏搬到吴郡吧。吴郡虽然也被围着,但是局势明显要好于汝南。就算自己真的不是刘协的对手,从吴郡逃跑也比从汝南逃跑简单的多。

    随着袁术带着汝阴袁氏定居在吴郡,吴郡的四大家族直接变成了五大家族,原先的顾陆朱张变更为了袁顾陆朱张。

    要知道袁术来的时候可不是自己来的,他不光把汝阴袁氏带过来了,还把自己在冀州的旧部给召集过来了。

    这种在北方大区厮杀出来的精兵强将来到南方堪称降维打击,吴郡袁氏一下子就变成了吴郡诸多世家之首。

    事实证明,人要是走运起来,干啥都走运。袁术前脚刚统合了袁氏和陆氏的力量,徐州的陈氏后脚就来找袁术了。

    陈珪派遣自己的长子陈登前来拜会袁术,表达了自己对于袁术的倾慕,袁术也表示自己对陈登陈元龙的才学早就有所耳闻了,只是一直以来未能得见罢了。

    总之意思只有一个,陈登以后就是徐州陈氏在袁术这里的代表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老奸巨猾的陈珪当然不会把宝全都压在袁术这一个人的身上,陈珪不光联系了陈珪,同时还联系了九江的荀攸,将二儿子陈应派了过去,两头下注,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不仅如此,陈珪在下注的同时也没忘了自己。陈珪亲自找到在九江的陈温,和陈温拉家常叙旧情,大谈彼此五百年前都是一家,简而言之,有福不一定同享,有难可一定要同当。

    陈温也不傻,对于陈珪的所有言论都不予以明确的回应,一概含糊其辞。毕竟他陈温可是在刘协这里表过忠心的人,和怎么能和陈珪混为一谈呢?

    世家们的一举一动刘协当然都看在眼里,刘协很清楚这些人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刘协暂时还没什么反应,倒不是刘协不想出手,而是没法出手。

    在尝到了“系统一号”的甜头之后,刘协询问系统能不能再来一台。

    系统倒是也不吝啬,直接给刘协来了个升级版,只不过价格也高了一点——一亿愉悦点。

    这个价格属实有点离谱了,整个大汉都没有这么多人,这让刘协上哪找这么多愉悦点去?因此刘协只能暂时作罢。

    此时尚处于大旱期间,刘协的水井在这个旱情之中表现的尤为重要。也正因如此,刘协每天都能收到许许多多的愉悦点。

    事实上十万愉悦点就能让系统再一次升级了,只不过之前因为要攒够一百万的点数兑换“系统一号”,因此迟迟没有升级。现在再次凑够十万点数了,升级自然是最重要的。

    随着系统的再一次升级,刘协也解锁的新的功能。简单来讲这次升级对刘协影响最大的便是新开了一个打折商店,一些物品会不定期的进入打折商店,打折商店之中的物品一律七五折。

    其次则是系统推出了一个全息地图的功能,地图可以将整个大汉都呈现在刘协面前,包括但不限于大汉十三州、西域、青藏高原、鲜卑以及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

    在全息地图之中刘协可以直接看到哪些地方是属于自己的,那些属于刘协的地区会变成蓝色,而不属于刘协的则会变成红色。

    在蓝色和红色之外,刘协还看到了紫色。根据系统的解释,这是因为那些地区名义上是大汉的,但是对于刘协的命令并不一定听从,所以就变成了紫色的。

    在这些颜色之中,系统还会将每个地方的行政主官给标注出来,以此来显示这个地方的倾向和派别。例如陈郡上就写着一个大大的刘协。

    而且这个全息地图可不仅仅只是各个行政区的地图,同时还能将地形地貌呈现出来,如果前线行军打仗的将领能拥有这么一个地图,岂不是无敌了?

    不过可惜的是,系统说这个地图只有刘协能看见,其他人根本看不见。而刘协的军事水平并不咋样,因此短时间内这个功能似乎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现在地图上蓝色的部分并不多,除了绕着汝南的这几个郡之外,也就司州、豫州和兖州蓝色区域比较多了,其他大部分都是紫色的,就连李靖驻军的冀州也是偏向紫色的。

    在地图之中,刘协可以清楚地看到此时并州已经变成了一半蓝紫色一半红色的态势。既然出现了蓝紫色,那想必这些地方还是比较倾向于自己的。

    红色的那些自然就是李部鲜卑了,可以看出李部鲜卑在吴起以及卫青和霍去病的挤压之下正在不断的收缩阵线,似乎是在死撑。

    让刘协比较意外的是,凉州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有一半变成红色了,而那一半红色之中赫然写着一个名字——孛儿只斤·铁木真。

    对于铁木真这个名字,刘协并不意外。当初进行军事人才召唤的时候,里面就有铁木真。只不过当时因为这个人一看就是少数民族的,所以刘协放弃了,随后铁木真便被植入到了北匈奴之中。

    从地图上来看,不光是北匈奴,就连整个西域包括河西走廊,都变成了铁木真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铁木真已经把整个西域给拿下来了,还切断了大汉和西域的联系。

    看来马腾就是败在铁木真的手下了,这倒也怪不得马腾。让马腾去和铁木真交手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了,再怎么说铁木真也是军事105的人才,不是马腾能应付得了的。

    死去的马山威估计也是被铁木真给干掉的。在刘协的印象中,铁木真那边没有武力值105以上的猛将,但是100以上的还是有的,再加上铁木真过人的军事水平,干掉马山威也不是什么难事。

    从地图上来看,李傕和郭汜一个龟缩在金城郡一个龟缩在陇西郡,正在拼命抵抗铁木真的进犯。此时金城郡已经只剩下了那些比较难走的山区,陇西郡还好些,依托祁连山脉基本上将铁木真牢牢地挡在了外面。

    在岌岌可危的凉州之中,刘协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刘秀。

    此时刘秀已经通过不知道什么方法掌控了汉阳郡,虽然刘秀的军事比不上铁木真,但是汉阳郡依托陇山山脉的地理优势,将铁木真挡在外面并不是问题。损失肯定是有的,好在并不算多。

    除了金城、陇西和汉阳三郡以及更南边的武都之外,凉州基本上已经全境沦陷了。

    铁木真已经将军队部署在了安定郡、北地郡和关中相接的地方,看起来是打算进逼关中一带了。

    让刘协比较意外的是,在铁木真的麾下,刘协居然还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董越和董旻。董越和董旻所在的北地郡已经变成了红色,这两个人可能也成为了铁木真的部下。

    他们两个是什么样刘协并不关心,但是刘协还记得东皇太一植入成了董旻的儿子。虽说当时还没有达到巅峰,但是谁知道这个未达巅峰是哪一方面呢?万一就是东皇太一斩杀了马山威呢?

    铁木真既然会出现在北地郡,那就意味着他已经来到了并州的边缘,如果他选择大举进攻,霍去病和卫青可能会腹背受敌。为了以防万一,刘协还是给两人写了书信,交代二人一定要注意警戒。

    同时因为冀州的战事已经暂时平定下来,刘协便让李靖和李牧指挥军队前往并州进行支援。

    李渊一直死撑着不肯何谈的底气可能就是铁木真了,只要能打败铁木真,李渊就将不攻自破。对于这个并不了解的对手,刘协认为有必要全力以赴。

    同时刘协也没忘了孟珙正在修筑的防线,在孟珙的设想中,既然是要修建一个防线,那就不能只修建一个潼关。潼关可以作为这个防线上最核心的一点,但不能将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潼关上。

    孟珙的设想是从郑县开始,到华阴同时连接潼关,然后向北连接芮乡、王城,形成了一个近似于“>”形的防线,潼关就位于两条线的交点上。

    郑县的地理位置并不重要,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在孟珙的体系之中,郑县的重要性不可替代。郑县不光是可能会承受第一波进攻的城池,同时也承担着将来犯之敌的情报传回后方的职责。

    但是郑县和华阴的距离过远,很可能会出现来不及传递或者情报中途被截获的情况,因此孟珙向刘协申请,最好能在华阴西部,郑县东部修建一座新城,作为郑县和华阴的中点。

    刘协十分慷慨的同意了孟珙的请求,并且将尽可能多的钢筋、混凝土还有水泥给孟珙送了过去,还将这座尚未修建起来的新城命名为华西亭,意为华阴以西。

    起初刘协命令孟珙修建这个防线的时候,附近的那些世家是不怎么理解的,毕竟这个地方又没有什么战争,修建防线是要防谁啊?

    一开始世家们并不担心,毕竟这个时代的世家为了避免战火波及,都会修建坞堡用来保卫自己,但是在听说了匈奴人种种残暴的行径之后,世家们也开始担心了。

    随着防线的逐渐修建,再加上凉州方向传回来的种种情报,附近的世家们也开始紧张了。弘农杨氏率先出手,出人出力帮孟珙修筑这条防线。

    要知道弘农杨氏可才刚死了四千多人,现在又这么积极,给刘协都整的不好意思了。随后刘协封杨彪为弘农县侯,世袭罔替,并且亲手写了一块“世代忠良”的牌匾送给杨彪。

    刘协年纪尚小,书法又是一个很考验笔力的事情,刘协写出来的这几个字自然是没法和那些书法家相比的,即使是普通读书人写出来的字也比刘协的好看。

    而杨彪不仅收下了这块牌匾,还挑了个良辰吉日挂在了自己家的门楣上,仿佛弘农县侯的荣誉在这块牌匾面前也要黯然失色。

    弘农杨氏能探查到的消息,关中的世家们自然不会探查不到,以京兆韦氏、京兆杜氏为首,关中世家也开始大力支援孟珙的防线。

    尤其是位于京兆的郑县,在世家的支持下,只用了一个月就把郑县从里到外都翻修了一遍,使郑县变成了足以媲美函谷关的坚城。再加上王坚和王立等人的坚守,搞不好能让铁木真在这里感受一下蒙哥的悲催。

    而新修建的华西也在京兆尹范围内,由于华西的主要职能就只有军事职能,因此华西基本上就是按照碉堡的标准修建的。地基以钢筋混凝土浇筑,城墙外侧还会以水泥覆盖,大大加强了城墙的防御力。

    或许是为了表忠心,也可能是真的很担心自己的安危,在关中世家的要求下,华西的城墙越修越厚,越修越高,甚至达到了厚高四十米二十米的变态程度,而且防御体系也是越来越完善。

    小小的一个华西亭,瓮城就修建了足足十二个,每个方向不足二十公里的防线上,箭楼就有十八个,空心和实心的敌台更是数不胜数,四周的角楼更是修建的比城墙还高出五丈。

    起初孟珙还担心这么修下去会不会需要的人力太多了,到最后没人来了。事实证明,这纯属是孟珙多虑了。

    关中世家都不需要别人帮忙,在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的带领下,那群世家子弟一起上阵,再加上从四周征调来的民工,华西亭以孟珙想都不敢想的速度迅速建成了。

    华西亭修建好之后,京兆韦氏将一部分族人留在了这里,连同其他世家的家丁共同组成了华西亭的守军,守将则由出力最多的京兆韦氏的韦孝宽担任。

    华阴和华西还有郑县不同,它本来就是坚城,战国时期魏国就曾经在这里修建长城用来抵御秦国的进攻,孟珙将这里的长城翻新了一遍,并且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加高,还在城墙之外用水泥给抹了一遍。

    至于同样是从零开始的潼关,那就要比华西亭再高一个档次了,要知道潼关可是皇帝陛下亲自要求修建的,而且标准就是天下雄关,这可马虎不得。

    而且相较于华西,潼关还有一个华西比不上的地理优势。潼关的位置在黄河边上,再往东走一点就是风陵渡,换言之,西边过来的关中世家都得从这里经过。

    而潼关的南边就是弘农,也就是说潼关的修建将得到弘农杨氏和关中世家共同的支持。

    汉朝的地形和唐朝时并不一样,汉朝时期黄河与南边的秦岭之间并不能直接通行,冲积平原还没有形成,下切的河床此时也尚且埋在黄河之中,因此需要取道南边的秦岭,所以潼关便要依秦岭修建。

    从关中经过潼关进入中原地区时,需要经过一个宽度大约三十米的坡道,只要能将这个三十米坡道控制住,那就能阻断敌军前进的道路,而在这三十米坡道的四周,到处都是悬崖峭壁,除非对方是特种兵,否则根本不存在绕路的可能。

    三十米坡道大致呈东西走向,而在三十米坡道最低点也就是它的西边再往西几百米,有一条潼河流经此地。孟珙曾经想过将潼河作为潼关的护城河,但是发现这条河不仅宽度不够,而且流量也不够大,根本起不到护城河的作用,于是便直接放弃了潼河。

    在三十米坡道上,孟珙修建了一个几百米长,但是宽度却只有三十米,最宽处也不会超过一百米的巨型关口。

    简单来讲,孟珙的想法就是一个关套着一个关,最后形成了巨型的潼关。如果将每一个小型的关口都当做一个瓮城来看,在这一公里多最多两公里长的三十米坡道上,孟珙足足修建了二十五个瓮城。

    最下面同时也是第一个接敌的城墙,孟珙足足修了三十米厚,如果不是考虑到后面的修建,孟珙甚至会直接用混凝土把这里给填起来。至于华西亭的那些配置,这里只会更多。

    不仅如此,考虑到两侧的峭壁总有放缓的时候,而敌军就可能从那些放缓的地方爬上去从而绕过潼关,孟珙还贴心的将城墙直接修到了两侧的崖壁上,不光是阻断了敌军攀爬的道路,还能从高处攻击敌军。

    由于潼关之后便是中原腹地,一旦潼关失陷那么整个中原地区都将告急。为了确保潼关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孟珙在每一个大门的后面都加装了一个铁闸门,平时将铁闸门绞起来,遇到战争则直接放下。

    关中来的世家们对孟珙的设计十分满意,就是觉得这个铁闸门实在是有点画蛇添足了。原因无他,在刘协的钢筋混凝土支援下,孟珙修起关隘来堪称大胆,已经大胆到连世家都不敢想的程度了。

    潼关的每一个城门,哪怕是瓮城的门都采取了木板夹着钢筋和混凝土的结构,这些城门不仅相当结实,而且异常的重,每次开门都需要四十个士卒同时用力才能把这两扇门给推开。

    那个门栓更是重的变态,在孟珙的描述中,哪怕是黄天化和李存孝来了也得齐心协力才能扛起来,一个人绝对扛不动,李元霸也不行。

    为了确保潼关不会在敌军的围攻下缺粮断水,孟珙直接把城墙沿着三十米坡道一路向上,然后修建到了旁边的山上,直接在山上建起了一个潼关城,守军的所有物资都存放在潼关城之中。

    潼关城的标准倒是没有潼关那么变态,也比不上华西亭。不过也就仅次于潼关和华西了,在坚实程度上,哪怕是华阴也比不上潼关城。

    孟珙在山上和山坡后面足足修建了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潼关城,在这里储存一年的军粮应该是足够了,再加上刘协在这里挖的三口井,能把来犯之敌打到崩溃。

    为了避免潼关以及整条防线出现粮草不足或者伤亡过大的情况,孟珙直接翻新了潼关到函谷关的官道。每隔一里地便会设置一个驿站,确保军情或者增援的军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潼关防线。

    北边的芮乡和王城也是按照华西的标准来修建的,而且在修建城池的过程中,孟珙也没忘了把这些点状的城关连成一条线。

    在南方,孟珙设计防线的时候可以借助长江或者发达的水网进行布局,士兵、物资的调动也可以依靠无处不在的河道。

    但是这里是北方,北方的水网并不发达,想要将这些城池连成一片,那就需要长城了。黄河以南的郑县、华西、华阴以及潼关都用长城连成了一条线,黄河以北的芮乡和王城也同样如此。

    为了避免敌军阻断黄河两岸的联系,孟珙在修长城的时候充分发挥了创造力,直接让长城拐了个弯,延伸到了黄河边上的渡口。除非把长城拆了,不然就别想那么多,还是乖乖攻城吧!

    在各方努力以及刘协的倾力支持下,仅仅用了多半年,乾元四年十二月底,潼关防线便已经大体建成。

    孟珙在前线这么大兴土木,自然是有代价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刘协的愉悦点见底了。

    要知道刘协在挖了那些水井之后,愉悦点涨得飞快。购买“系统一号”的时候花完了刘协的点数,然后没过几天刘协就有了新的点数用来给系统升级。

    而且钢筋混凝土还有水泥这些基础的建材价格并不贵,用不了几个点数就能买一吨。即便是这样,孟珙依旧掏空了刘协的点数,可见孟珙的“丧心病狂”。

    不过这也是有效果的,在那些世家给自己的奏章之中,刘协不止一次的看到他们夸奖孟珙的言论。表示自己这辈子都没有过这么有安全感的时候,潼关城简直就是天下最坚固的要塞!

    除此之外,最大的收获便是整合了这群关中的世家了。在此之前,世家们彼此之间都有往来,但也都是那种谁都看不上谁的状态,想让他们联合起来办一件事可太难了。

    事实上大汉的世家分布的相当广泛,不仅关中有,凉州也有。最能代表东汉的世家除了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就要属凉州北部的窦梁二家了。窦太后、窦宪、窦固、梁商、梁冀等人便是这两家的优秀代表。

    要知道窦家和梁家是在光武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底蕴不输于任何一个世家。可即便是如此强大的两个世家,依旧湮灭在了铁木真的铁蹄之下,甚至连高过车轮的人都没有留下。

    他们的惨状震惊了关中的世家,大家都不想步窦梁二家的后尘,所以拼了命的往东跑。世家们这一波不仅把长年经营的基本盘丢了,为了修建这些关隘更是散尽家财,也算是变相打击了世家们的实力。

    这些世家这么够意思,刘协自然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该有的赏赐自然也得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孟珙。刘协直接封孟珙为华西亭侯,整个潼关防线就由孟珙负责了。

    随后,刘协还为潼关亲手书写了一个牌匾,于是潼关便正式落成。随后刘协还在潼关门外立起了一块大石头,命令工匠在上面刻下了千古名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为潼关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