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建国指南 » 第十七章 统军出征,宣传与剿匪一样重要

第十七章 统军出征,宣传与剿匪一样重要

    明扬不曾想自己这么快又被送入了洞房。

    想来自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杀伐果断,自然不能在此时怯场。

    武穆十三枪的精髓便是核心收紧、腰部发力,四面八方、中平无敌。

    经过一晚的冥思苦想,明扬觉得自己对枪法的领悟又更加精进了一分。

    这温柔乡自然不能久留,告别眉目含情的胡盈盈,明扬回到了军营。

    随着人数的增加,明扬直接扩建了原本的土匪窝齐云寨,当作了另一个军营。

    濠州的城防不说万无一失,至少大都精锐没有大军压境,明扬觉得都有一战之力。

    更何况,自己还不准备和大都朝廷翻脸。

    老朱早已摩拳擦掌,随时等着出发围剿还在祸害无辜百姓的彻里不花残军。

    自古‘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彻里不花这种性质的军队,比贼寇祸害百姓更甚。

    待到民怨沸腾到极点,明扬觉得就可以收割了。

    “老朱,老胡,此次带兵,把所有能点出的人数全部带上,一定要路过所有百姓最聚集的地方,让所有人都见到红巾军,知道红巾军,了解红巾军,告诉他们红巾军正在讨伐彻里不花的路上!”

    明扬知道此刻红巾军人数已经有些膨胀,战力参差不齐,但是面对彻里不花还是绰绰有余。

    并且在明扬刻意安排下,所有身高体型接近者算作一排,保持军容整洁。

    路过百姓聚集区时,一定要做到‘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

    “明元帅放心,红巾军当下物资充沛,就算长期作战,也不会有粮草的困扰,不需要百姓的物资。”

    胡泉面对自己的女婿,知道在军中依然要以元帅相称。

    “胡将军,我当然知道红巾军物资充沛。”

    “可是,这些手段不是为了宣传,是为了让百姓知道我们的作风。”

    “天下百姓苦元久矣,便是见到红巾军,也不知义军可不可信。”

    “所以,我们一定要再现岳家军‘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的场面,让百姓知道,红巾军为天下人的救星!”

    只知道带兵打仗的胡泉顿时茅塞顿开,打仗打的是人心,和胜负一样重要。

    明扬的心智当真胜过自己百倍。

    “所以这一仗,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给濠州城外的百姓留下好印象。”

    “有杀良冒功的官军作对比,百姓立刻就会知道谁才是真正要投奔的军队!”

    “任何敢违反军纪的,就地处置!”

    “末将领命!”

    老朱和胡泉都低下了头,眼前这个元帅虽然年纪轻轻,比他们都要小。

    但是心胸、眼界、格局绝不是同龄人可以相比的。

    张婉素和青青知道明扬要带兵外出征讨贼军,最终还是按捺不住来到了军营。

    一行人还带着刚刚新婚就要分别的胡盈盈泪眼汪汪地盯着银盔银甲的明扬,就连小姨子张若兰都来了。

    明扬哭笑不得,军营并非不可接待家眷,只是眼前这阵势。

    怎么搞出了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气质?

    自己明明只是去讨伐一支拉胯的官匪军,胜利是唾手可得的。

    关键是怎么利用好这一次胜利,在江浙皖赣打出红巾军的威望。

    毕竟濠州城还是太小,可以威胁大都朝廷,但不足以动摇大都朝廷。

    “夫君,此次出征,当真万无一失?奴家还有不少首饰,可否换作军中军饷?”

    张婉素随即就要取下头上的发簪。

    明扬赶紧伸手制止。

    “夫人放心,军中不缺粮饷,不缺物资,此次出征万无一失,甚至可以算作一次练兵。”

    “此话可当真?”

    张婉素抓紧了明扬的手臂,急于确认他是不是为了安慰自己故意这么说的。

    常言道‘古来征战几人回’,更何况明扬要面对的是朝廷官军。

    “当然是真的,夫人放心,此次回来后,我就放下几日军务,好好陪陪两位夫人。”

    随即明扬看向了青青和张若兰,“当然还有小丫鬟和小姨子。”

    青青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反应,毕竟她本来就和张婉素一直在一起,已经和明扬同床共枕了。

    倒是张若兰直接跳了起来,“谁要你陪!我只是好奇军营是什么样的,过来看看而已!”

    银盔银甲的明扬实在太帅了,张若兰只觉得要把那些画师都给饿几顿。

    画的都是什么东西,完全没有画出姐夫的帅气和精髓。

    老朱又是羡慕地看了一眼明扬和家人告别的画面,自己追个姑娘好难,都想换个目标了。

    等自己斩下彻里不花,一定要再试一试!

    红巾军点了6000人,军容整洁,仪表堂堂。

    军队开始了明扬计划中的‘拉练’项目,要在百姓面前,走出仪仗队一般的风采。

    有彻里不花的官匪军在前,这对比不可谓不强烈,反正对手的战力十分拉胯,要战随时能战。

    老朱和胡泉亲自监督,每一个士兵行军时都不能乱了阵型。

    就算人有三急也要憋着,只有休息时才允许跑去角落处理。

    彻里不花的军队此时已经躲到了行省交界的山头地带,在等着朝廷的赏银下发。

    虽然杀的都是百姓,但是人头也不少,按一个50两计算,也能领到数万赏银。

    这足够他和手下的兵挥霍一阵再重整旗鼓了。

    沿途百姓见到军队,农民都放下了手中的农具,赶紧从田间逃离,回到家中把家门紧闭。

    人人都是一幅如临大敌的模样,自从岳王爷被害,岳家军销声匿迹,再也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得到民心。

    更何况自从赵宋覆灭以来,元廷将兵匪一家演绎到了极致,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血债累累。

    官军对于百姓的伤害往往比土匪更重。

    所以,只要见到军队靠近,百姓都本能地想要逃离。

    明扬下令,所有士兵高声唱歌,不唱歌还叫什么拉练。

    “红巾军是戴了红巾的老百姓,老百姓是摘了红巾的红巾军,打死了官老爷,又赶跑了元匪军。”

    这一声声奇特的歌声,引得闭门不出的百姓纷纷好奇围观。

    有些大胆的,已经靠近了行进中的红巾军。

    发现红巾军各个仪表堂堂,军纪严整,秋毫不犯,有耋老拦下了明扬的去路,边拜边泣。

    “自宋军覆没,百姓民不聊生,今子孙未忍忘汉服,未改汉音,将军尚念之乎?”

    言毕,路旁百姓皆呜咽,有人捶胸哭泣;

    有人向南而拜,叩拜张将军、陆大夫亡于崖山,至此神州陆沉。

    明扬扶起老人,觉得眼前这一幕正合适。

    “老人家请起,红巾军乃是百姓的军,自当为了百姓而战。”

    直到此时,明扬依然不会说自己是为了推翻元廷,光复汉家江山而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天下虽然各处暗流涌动,但毕竟无人出头,红巾军不可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明扬提出的口号,都是更加贴合现实的。

    ‘无恒产者无恒心,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

    这样的口号,既能得到人心,又能保持中立。

    就算朝廷知道红巾军是个威胁,也会察觉到红巾军并没有扛起反元大旗。

    “今日见将军少年英雄,军队士气如虹,想必将军心中必有韬略,将军若有需要,老朽家中尚有余粮!”

    在这个时代里,百姓家里有一口余粮是非常不容易。

    尤其是在元廷雁过拔毛的剥削之下,余粮和黄金一样珍贵。

    要知道,元廷的淘金户制度,就是逼着百姓拿粮换金,然后再上贡朝廷。

    一年耕作到头常常吃都吃不饱饭的农户们,却要把救命的粮换成金银交给朝廷。

    明扬笑了,红巾军根本不缺粮,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场面,随即大声呼喊。

    “有百姓要给我们供粮,我们应该喊什么?”

    身后军队齐声回应,“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

    声音响彻云霄,久久不散,越来越多的百姓走了出来,纷纷为军队指路。

    老人激动地浑身颤抖,“有望了!有望了!快,快去通知乡亲们,只等红巾军振臂一呼,我等皆举事响应,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搬些柴火!”

    明扬知道眼前老人当是赵宋遗民。

    虽然佩服于其老当益壮,还想着上战场,但是红巾军还真不需要老人参军。

    不过,这个画面却是非常有意义。

    令跟随军队的画师文人赶紧记录下眼前画面,称为‘明扬统军出征图’。

    实在不是明扬当男模上瘾,而是宣传实在太重要了。

    尤其是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没有民意基础,就会寸步难行。

    舆论的高地,你如果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自己作为穿越者,眼界自然比当代所谓的英雄豪杰更为开阔,但是这也要让百姓都能接受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