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流浪的路上 » 流浪的路上[在外过的第二个除夕] (三十一)

流浪的路上[在外过的第二个除夕] (三十一)

    今年是我过得最简单的一个年了。模房的军师傅是重庆人,他说他过年不回去。问他为什么?他说没钱回去。我跟他说,我也不回去,过年可以一起过。大年二十九去哥家里,嫂子的一家人都来了。我不喜欢那么多人,就坐了一会儿便回了厂里的宿舍。哥叫我三十的中午吃团年饭,我本来不想去但还是去了。吃完饭,我还是回了宿舍和军一起看电视。周围的店子都关门了,没有吃饭的地方,菜也很难买。晚上,我们俩看电视看到了很晚。初一的那天,军去买了几跟排骨和一些小菜。找大叔借了碗筷和一个电饭煲,说给我搞个火锅吃。没有佐料,只放了一点盐。一锅大杂烩,对于吃了几天方便面来说还真不错。外面到处都是放的鞭炮,却没有几个人,商店大多也是关着的。出去也不知道玩什么?我就天天在宿舍里看电视,军则整天泡在网吧,晚上才回来。到了初六才有同事陆续回来,之后就又热闹起来了。

    本来是没有打算上半年回家的,小姐姐突然说结婚。想着朋友也就那么两个,并且在一起关系那么好,就回去了一趟。小姐姐跟他男朋友阳跑了四年了,总是分分合合。阳的家里条件还算富裕,所以导致他的性格有点像打牛的。不过有门焊切割的手艺,工资还可以。以前常问他们,既然在一起这么久了,还不结婚干什么?现在终于等到他们的好消息了。小姐姐说:“以前问他什么时候结婚?他总说明年。现在突然一下答应了,感觉心里空空的,怎么就真的结婚了呢?”我笑着说:“我没有结过婚,这个我就不知道了。虽然阳有点懒懒散散,但是结婚了就会变的顾家的。都到了这个年纪了,也跑了这么多年,结了总归是好的”听了我的话,小姐姐轻松了很多。看着他们分分合合最后走到一起,还是挺有感触的。不过,他们结婚的流程好像跟我们那边的不一样。第一天,在娘家什么都不办。第二天一早,新郎就来接亲。进门的时候,娘家送亲的人要在门口的座子上放钱。之前小姐姐的爸爸给我钱,我还不知道干什么呢?他说是送亲那天用的,我还觉得奇怪。我没要,他硬塞给我了。叔叔的湘潭话,我没有听怎么懂。以为是这里的风俗,应该尊重一下,就收了。原来是要在这里用的。我以为会给送亲的人红包呢,但是他们的习俗好像没有。第三天才回娘家办酒,我们那里都是第一天娘家先办酒,第二天接亲,第三天回娘家。但是回娘家是不办酒的,只家里的人吃个饭。虽然湘潭离我们老家不远,但风俗还是有不小的不同啊。

    这次也是先回老家的,在家里休息了两天才去的小姐姐那里。送完亲,中午吃完饭就坐车回株洲了。晚上到了株洲火车站,然后坐火车回了深圳。在家里的时候,哪里也没有去,就一个人躲在书房里看书。翻到了自己写的书,津津有味的看了一天。想起小时候最不喜欢写东西了,老师每周布置的周记我都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后来读了初中,爸妈开始重视我的学习了。老妈总说我的字写得太烂,像鸡爪子扒出来的。爷爷、爸、哥的字就跟模子印出来的一样。并且只要看到我写作业,就说我写的字烂。后来想到个好办法:反正也是闲着,不如把遇到的感兴趣的事用笔写下来。再说,妈总是骂我没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热。也就当练练我的耐心,也练了字又练了写作。于是找了个新本子,没事了就写写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还起了个名字,叫随记。不知不觉,这个习惯竟然一直保持到了现在。虽然现在写的字还是那么难看,但至少能够认出来那是什么字了。后来初中毕业了,没有暑假作业。本来爸妈已经放弃我了,没想到我竟然考上了高中,就又开始管起了我的学习。天天说我只知道到处玩不搞学习,念叨得真烦啊。可我真不是读书的料啊,于是又想到了一个忽悠她的好办法:写小说。本来只是打算写一个暑假的,练练字。没想到后来就停不下来了,一写就是四年。也不知道写了多少字了,反正翻出来了四五个小笔记本。竟然写了那么多,现在想起来也挺自豪的。当初打算开始写随记到写小说,就没有想到会写得这么多,会让我现在想起来就这么的自豪。这完全是应了那句:“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到处流浪,每次混不下去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些。就会像阿Q一样安慰自己:只要自己坚持了,总会看到成功的一天。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自己能坚持到最后,事情总会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只要坚持不懈的往前走,总会走到那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视乎越长大了,爸妈却越不支持我的追求了。跟妈说:“我想开个加工房。”妈说:“你年纪这么小,什么经验都没有,亏了怎么办?”我又说:“我想再去读书。”她却说:“都这么大了还读什么书?那时候跟你爸省吃省穿供你读书,你怎么就不好好读呢?那时候多想你跟能跟你哥一样,考个好大学。”我不知道再如何跟她说话了?她只叫我做好现在的工作。或许我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超出他们的想象了吧?在他们心里,我可能是碰运气才做到现在的地步,再换其他的肯定会比现在的差很多。也是啊,那时候都不知道读书是干啥?只是奉了父母的旨意。每次拿着不堪入目的成绩单,都不好意思回去。妈常恨铁不成钢的骂我说:跟哥提鞋都不够格。考试得的分数比哥丢的分数还要少。读小学的时候常拿着个位数的试卷回去,他们从来不讲我。或许是因为那时的我没有如医生所言,竟然不是个脑瘫儿,也就不用照顾我一辈子了。只是笨一点,其他一切正常就无所谓了,至少比一个脑瘫儿容易接受多了。读初中之后,慢慢的越来越重视我的学习,只是一次比一次要让他们失望。于是他们认定我考不起高中,苍天眷顾我竟然考上了。还记得去交学费的时候,爸看到我就只交了一点点钱,有的人交了一大把的钱。他就说:“那些都是没有考上的,就得拿钱买分。”从此以后更加看重我的成绩,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除了读书,什么都不能做。学习搞完了,看我没事做就把我拉到田里做事去。要么在家里洗衣、扫地、做饭。就是不让我跟村里那些没有考上高中的同龄人玩。村里十几个同龄的孩子,就只有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庚伟一起考上了高中。后来就习惯了一个人安静的日子,自己跟自己玩。在他们的影响下,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规律。没有到时间不能睡觉,过了时间必须睡觉,该起床的时候必须起床。所以有时候晚上没事了就看书看到点了才能睡觉,早上不用闹钟都能准时的醒来。常常晚上枕着书本睡觉,都已经养成了习惯。现在出来都爱带一本厚厚的书,枕在书上睡觉。睡不着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在家里的两天,妈老问我:“怎么不出去玩了?没有以前那么活泼那么爱玩了。”我笑着说:“以前想玩的时候要把我关在家里,不爱玩了却要把我赶出去玩;不爱读书的时候逼我读书,想读书了不让我读书。村里跟我同龄的要么已经结婚,要么正准备结婚。出去和谁玩呢?”话一出就后悔了,妈又要跟我上课了。她说:“早叫你去相亲又不去…”她常说:“要找个家里条件好点的,两个人结婚后的生活好起来得快些。”呵呵,自己都是个穷鬼,还想找个条件好的。真佩服她教训我的时候,总能把不相干的东西联系起到一起。这或许就是我叙述文写得好,语文一直还不错的原因吧?老是对我念叨:“没钱就安静下来努力赚钱啊!一会儿跑这里一会儿跑那里,赚的几个钱都送路费了。”可是我只是想回去看看他们,顺便会一下朋友。自从看了一篇叫《算算你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有多少天?》的文章后,很有感触。算了一下从现在起一年回去一次,保佑爸妈活到一百岁,也只有四十来次了。就算半年回去一次,也只有八十次。不算还真不知道,所以只要回湖南,不管多么艰难也要北上回家一趟。哪怕像上次一样只在家里待一个晚上,7个小时。这样我也乐意,看看他们就好。她总是说我,喜欢到处跑。我只不过是想趁自己对外面的事物还有一点新鲜感,努力的尝试奋斗一番。外出工作的大部分人多是混个七八年就想回去了吧?没有混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消费又高,做什么都不方便,还不如回家了。如果在家里工作跟外面相差不了多少,又有几个在而立之年还在外面漂的呢?这也可能是因为像深圳这样的地方招工变得难起来的一部分原因吧?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工厂内迁,在老家的工作正慢慢好起来。或许有一天我也终将回去,但不是现在。我想继续的拼一拼,不希望到时候真要回去了却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至少回想起来,自己曾经如彗星一样的辉煌过、经历过。有那么点东西可以回忆,可以让我写一写。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妈总是叫我别乱花钱要存钱。说老庚又打钱回去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用的?我也没怎么用,就是存不住钱。这里转转那里转转,办点事情就用光了。回家的第三天,老庚刚好结婚,可是我第二天就要走。于是就去他家里先恭喜他,可他正张罗着婚礼,没有见到他人。他奶奶给了我一把糖,问我什么时候也办事?我只是笑了笑。妈也跟着急了,老是叫我去相亲,可我没去。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十岁前就该乖乖的在家里听话做家务;二十岁前就该老实的在学校读书;三十岁前就该结婚生子;四十岁前就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可是我觉得我的路还很长,梦想才刚刚有了眉目。我有着自己的计划,花钱办事都有我的道理。又不是乱用了,只是想趁他们现在自己还能动,我就能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他们总是叫我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生怕我离开了现状只会更差。可是运气都是有好坏,输赢乃兵家常事。趁现在还年轻,便是本钱。可是他们现在总是要干涉我的事情,真怀恋那时一个月300块钱,躲在山沟沟里没有人管的日子。一个人,优哉游哉。想起谁了,就跟谁打打电话问候一下。

    回趟家总是那么匆匆忙忙的跑来跑去,跟一阵风似的。上午又回到了深圳,只睡了两小时。下午便跑去工厂上班了,就是怕模房的那群人把东西搞错。回去的几天,天天都惦记着他们不会用电脑查数,查错了怎么办?一到工厂,许师傅就说查的数不对,加工的东西搞错了。为什么每次越担心的事总会发生呢?做错了,那只有重新再搞了。还好,改起来不是很难,没有弄出特别大的问题。

    于2011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