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 第11章·试探改制

第11章·试探改制

    “吕相请看,这是朕草拟的寄禄格。”赵祯正在兴头上,递给吕夷简一叠书稿后就直接转身,并没有看到吕夷简深深皱起的眉头。

    赵祯回到书案边坐下,向吕夷简述说道:

    “我朝官制分为‘本官、贴职、差遣’,此外又有‘爵、勋、食邑、食实封、散官、功臣号、检校官、宪官、试秩’。其中散官又分‘文散官、武散官、内官、医官’。”

    “官制内容之繁杂,朕梳理时常常感到头痛欲裂。因此,朕打算将那些虚名统统废除。”

    “朕拟设了两套体系,分为:寄禄官和职事官”

    “寄禄官以品区分,每品分正从两级,合计九品十八级,用来规定不同品级的俸禄、官服、朝堂站位、上下尊卑等等。”

    “朕杂取前朝和本朝的诸多官名,最终以文散官的名称为基础,重新拟设了文官衔。”

    “文官衔正一品为太师;从一品为使相;正二品为特进;从二品至从五品为诸大夫;正六品至从九品为诸郎。”

    “武官衔的拟定,朕认为武人不似文人,文人的官衔名号应尽量捡好听的用,武人的官衔名号则应以方便记忆、方便区分为首要。”

    “因此,朕将武官衔正一品定为大元帅;从一品定为元帅;正二品至从三品依次为‘左将军、右将军、中将军、少将军’;正四品至从五品依次为‘左校尉、右校尉、中校尉、少校尉’;正六品至从七品依次为‘左都尉、右都尉、中都尉、少都尉’;正八品至从九品稍有区分,为‘准都尉、上军士、中军士、下军士’,其目的是以左右中少、上中下之名,强化各级武官的尊卑观念。”

    “内官衔则以本朝现存内官之名为基础,重新梳理,确定品级。其中内官衔最低为内品三等小内侍,最高为从五品供奉官。”

    “内官若想继续升衔,则需转入武官体系,其本人也要转出内廷机构,转入外朝武官机构,受外朝辖制。”

    “从此以后,官员晋升除了提升职位,还可以提升官衔。”

    “职位代表权力,数量有限,除授要谨慎考量,但官衔主要与待遇有关,升降只体现赏罚,不会影响其做事的权力。”

    “朕以为,衔级晋升第一看功绩、第二看能力、第三看资历。”

    “让踏实肯干,抓住机会,做出了成绩的官员得到进步;让没机会做事,但能力很强,对其进行考核后也可以让他得到进步;让掌权无望,机会渺茫,能力又不够出类拔萃的人靠磨资历得到进步,只要其在职期间不犯错,哪怕一事无成,每隔五年也给他升一级。”

    “如此人人有出路,人人可得进步,国朝岂有不兴盛之道理。”说到最后,赵祯还不忘画个大饼。

    听着赵祯说了这么多,吕夷简一直低头比照着手中的书稿仔细翻看,直到赵祯终于说完,他才抬头看向赵祯。

    吕夷简开口第一句:“官家这是想更改祖宗之法吗?”

    赵祯闻言一愣:“吕相何出此言?”

    “官家可知,祖宗定立如此复杂繁冗的官制,有何深意?”

    赵祯坐直了身子,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不解的问道:“朕不知,还请吕相为朕解惑。”

    吕夷简行了一礼,开口说道:“请官家恕老臣干犯忌讳,臣才敢说。”

    赵祯摆了摆手,让殿内侍候的内侍们全部下去,等殿中只剩下两人的时候,赵祯说道:“吕相可以直言进谏了,无论你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谢官家,那臣便说一说。”

    “官家可知,我朝太祖是如何得天下的?”

    吕夷简开头第一问,就是王炸。

    赵祯头皮发麻,双手有些不自然的紧握在一起,他答道:“太祖乃黄袍加身而得天下。”

    吕夷简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官家可知,太祖是如何安置前朝官员的?”

    赵祯回忆了一下,说道:“太祖得天下后,对前朝官员一律加恩,笼络,原职留用?”

    “官家说的对,但也不对,太祖确实将前朝官员全部留用,但并没有让他们原职留用,而是一道圣旨,罢免了天下所有官员的权力,那便是,‘非别敕,本官不得治本司事’,此举的核心在于,‘名实分离’,将事权彻底剥离,而由君主重新分配。”

    “从此,凡是得到君主差遣,便等于得到了权力。”

    “为了与职官进行区分,便在职官名前加‘判、权知、守、试、兼、提点、提举、总管、钤辖、监押、签署’等等具有区分作用的前缀。”

    “而为了防止权力固化,君主授权的圣旨上,会详细写明每一项差遣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三年后,无论事情成与不成,都要回京述职,等候君主授予新的差遣或延长差遣。”

    赵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吕相说的这些,朕都听明白了,但这与朕撤销虚名的改革又有什么关系?”

    吕夷简想了想,回应道:“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官家所撤销的虽说只是虚名,但臣以为,您更深的意图是想为差遣正名,从而达到‘名实相符’的目的,不知臣说的可对?”

    赵祯闻言,双手放在书案两侧,手指轻轻叩击桌面,语气随意的说道:“吕相不愧为宰相,朕的心思都被你猜透了。”

    吕夷简心中警铃大作,但他养气功夫极好,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变化,他继续说道:“臣不敢揣度圣心,臣只是从这几张书稿上看出的。”

    赵祯脸上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心中却是逐渐小心提防起来:“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宰相,我想恢复三省六部的意图还没开始说,他已经猜的一清二楚了。怪不得宋神宗改制的时候,压根就不找宰相商议,这三言两语就被看透的感觉,确实是不爽。”

    “那依宰相所言,你是不赞同朕的改革了?”赵祯的手指在书案上轻点,也不知在心里想了些什么。

    吕夷简躬身行礼道:“臣全心全意支持官家,臣只是尽臣子的本分,向官家提出臣的看法。”

    “哦?是吗?宰相真是有心了,那朕若是一意孤行……宰相会反对嘛?”赵祯话锋猛地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