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还朝记 » 第十八章 胜利

第十八章 胜利

    一万对十万,可北院大王斗仑毫无惧色,他将自己的一万骑兵,燕行排开,冲向迎头跑来的圣教联军。斗仑一马当先冲杀敌阵,众将士紧随其后,在敌军中左突右杀。

    圣教联军被斗仑阻挡去路,一上午的时间未能前进一步。正因为如此,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柔然的八万追兵赶到了,柔然的八万追兵虽已疲惫,却是士气高涨。他们配合斗仑,再次将圣教联军进行切割包围。不到十万联军被切割城三块,正被一点点吃掉。

    四国的大将军在当初有多么的悠闲,现在就有多么狼狈。他们眼看着自己的军队正一点一点地被吃掉,眼中满是惊恐。他们知道自己的末日就要到了,他们将葬身在柔然,所谓马革裹尸也就如此了。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一支骑兵从天而降。拖术带着他的一万骑兵从远处杀来。拖术利用了柔软的不备,进行了一次非常漂亮的穿插。将柔然人的包围圈撕了一个大洞,无数的圣教联军一涌而出,直向西逃窜。斗仑眼看到嘴的肥肉被他溜了,他不甘心,率领着九万骑兵紧追不舍,又追了五十多里,眼看已无希望将剩余联军歼灭。斗仑才带着遗憾,罢兵回城。不过,斗仑在这次战役中,也认识了一位英雄,他名字叫拖术。

    上京皇城平安殿内,泰安帝皱着眉,看着眼前的这份军报,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柔然这一仗赢的这么干脆利落?仅用了一万人,换个圣教联军的二十几万人?”皇帝问道。

    兵部尚书岳斌回奏:“回陛下,是,柔然北院大王斗仑果然是个帅才。火烧鹿儿海,奔袭雅拉提山,断粮道,一万铁骑对阵十万圣教联军不落下风。真实百年一遇的良将。”

    “本来想看得是龙争虎斗,结果却是羊入虎口。十几年不打仗,圣教的这帮人养尊处优,哼…!”泰安帝有些气氛地把揍报扔在桌子上。

    “太子你怎么看?”泰安帝瞟了一眼太子,太子着一个激灵,从昏昏欲睡中惊醒。

    “啊!禀父皇,儿臣没想好,还是听听各位大人的意见!”太子杨业依旧是老借口。

    “朕现在想听你说!”泰安帝有些不满地说。

    “那个…!容儿臣想想啊!嗯…!”太子杨兴努力回想着二个月前,在平安殿讨论时的场景。

    杨兴忽然想起说:“哦!儿臣想起来了,这个…既然柔然大胜,咱们对戎狄的策略就要改一改,应该从原来支持柔然,改为支持圣城,我们可以对圣城开始一些拉拢的手段,比如呢,通婚,他们不是有两个圣女嘛!儿臣家就住着一个。”

    黄子诚上前奏道:“启奏陛下,太子殿下,太子所言极是,我们内阁也是这个意思,应该由支持柔然改变为转而支持圣城了。可是太子所说不太好实现。”

    “没什么?”太子不解地问。

    “根据圣城的教义,圣女将来要继承圣母,所以她不能嫁人的!”黄子诚回答。

    “什么?圣女不能嫁人?”太子瞪大了眼睛喊道。

    “回太子殿下,对呀!圣女就住在太子府,她没跟您说过吗?”黄子诚不解地反问道。

    “没有啊!没人跟我说过呀!”太子双手一摊,看向殿内所有的人,内阁三人,陆林,兵部尚书,以及自己的父亲,甚至还有太监吕锦。他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表情,突然明白好像这件事只有自己不知道。

    太子杨兴失魂落魄地回到太子府,一个人坐在书房出神。兰达公主无精打采地走进来,无声地坐在他旁边。

    太子杨兴望着兰达公主秋容月色,心里一阵的哀伤:“唉…!”兰达公主不由得也:“唉…!”一声,才问道:“你叹什么气?”杨兴无精打采地反问:“你又谈什么气?”兰达公主伤心地说:“圣教战败,圣母他老人家肯定又整晚整晚地睡不着了,我挺担心她的。你呢?你为什么难过?”杨兴揉着头说:“我现在比打败战还难过!因为…!唉…!不说这个!你不用太担心了,我跟父皇说了大顺会支持你圣母的!”

    “真的?”兰达转悲为喜!

    “真的!父王已经同意了,后面会有安排!”太子依旧无精打采地说。

    “太好了!”兰达上前拍了杨兴肩膀一下:“好兄弟!也不枉我们相识一场!”

    “滚…!谁是你兄弟!我…!呵呵!兄弟…!我不明不白地成兄弟了!呵呵!兄弟…!唉!兄弟总比什么都不是强吧!”杨兴自己劝自己。

    “切!胡言乱语的说什么呢!走吗?溜出去玩啦!”兰达上来拉杨兴。

    “别闹!上次出去他们几个有挨打了,你给我消停几天行不?”杨兴有些怒气地说。

    “不去就不去,跟谁发脾气?我走了!”兰达气鼓鼓地离开了书房。

    杨兴看着她离开愤怒地自言自语:“你什么都不懂!等老子哪天把你…!唉!难啊!苍天啊!做人好难啊!陆为梁…!”

    龙行关外,黄仲庸骑着马,驱赶着屯田营的马,往关内行来。黄仲庸经常带着十几匹马,来关外放马,一来关外的草原广阔,马可以奔跑出速度,二来也可以让马熟悉一下大草原,毕竟他们上主要战场还是草原。

    “兄弟!兄弟…!”一个声音从远处传来,黄仲庸抬头看到朱亮骑马来到自己身边。黄仲庸抱拳说:“大哥!你这是从哪来?”朱亮见到自己兄弟,向来是乐呵呵地:“嘿嘿!大哥我去了趟柔然,那边打仗,我去探听消息!我给你和两位叔叔带了些好酒,走,走,赶紧,晚上去你家喝酒啊!”

    傍晚,黄仲庸家中,朱亮给张大嘴倒着酒,说道:“张二叔,这可是柔然的烈酒,您尝尝!”王老狗端起杯,笑嘻嘻地说“赶紧给我也倒上!”朱亮赶紧又给王老狗满上。朱亮和黄仲庸相识以后,逐渐地也与张大嘴和王老狗熟络起来,他知道两位前辈是有本事的,所以他对二人十分的尊敬。

    朱亮见两位叔叔把就喝了,就赶紧给满上,又笑嘻嘻地问:“怎么样?两位叔,这酒不错吧?”

    王老狗又一口闷下酒,说到:“好酒,好酒!还是草原的酒烈!再给我来一杯!”说罢,王老狗抢过酒坛,自斟自饮起来。

    朱亮笑着说:“嘿嘿!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搞到的,特地孝敬两位叔的!”

    “哦?那我们谢过大侄子了!”张大嘴说到。

    “您别客气,我是有事,求两位叔的!”朱亮说话很直。

    “嘿!就知道你小子有事!”张大嘴笑指着张亮,“说吧!”

    “好!那我就只说了,我们小队要去趟南戎,需要个马夫,必须懂马!两位叔,我想带着我兄弟去!”张亮说。

    “那就去呗!小心点就是了!怎么还用跟我们商量?”张大嘴问。

    “那行,就这么定了!我主要是怕您不让嘛!”朱亮见张大嘴爽快,赶紧咬死了话头。

    “嗨!有什么不让的!你们不过是去看看南戎的情况,又不是去打仗!”张大嘴随口说道。

    “诶?您怎知道,我们不去打仗?”朱亮有些不解。

    王老狗喝些酒后,话就多了些:“我们在马市上都听说了,柔然打了大胜仗,南戎赔了二十几万兵马!估计你们就是去摸摸南戎的底细,看看他们是不是赔穿了老底!嗨!这也就是现在,先帝在的时候,能让戎狄这样舒服,那时戎狄满打满算也就十万兵马…”

    “行了!喝了马尿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赶紧闭嘴!”张大嘴呵斥道。

    “哎呀!王叔,深藏不露呀!”朱亮瞪大了眼睛,看着其貌不扬的王老狗,挑出了大指。

    王老狗举了举酒碗,斜了一眼张大嘴,默不作声地继续喝酒。

    朱亮小队十人,算上黄仲庸一共十一人,十六匹马,多出的五匹马是备用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一个马夫的原因。不过朱亮也是有意带着黄仲庸去见见世面,张大嘴看出来了,可是依然没有反对。朱亮小队化妆城商队,从龙行关出发,前往南戎的圣城。

    黄子诚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管家急急忙忙来到他身边,说有人等他。

    “谁呀!”黄子诚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管家在他耳边嘀咕几句,黄子诚马上变了脸色,一边小跑地往里走,一边说:“来多久?快请,快请。你们怎么也不派人去内阁房通知我呢!”

    黄子诚站在书房等着,一会儿,有人把太子杨兴领进屋里。黄子诚倒身便拜,杨兴赶紧扶起黄子诚。太子杨兴说到:“深晚来访,打扰黄大人了。”

    “不敢,不敢!太子驾临,蓬荜生辉!”黄子诚赶紧说到,“不知太子您驾临寒舍,有何旨意?”

    “诶…!我来就必须有旨意吗?我自入朝以来,少有走动!今日是特意来拜访黄大人来了!”太子笑着挥了挥手,陆为梁将一个木匣放在桌子上,太子才说:“初来登门,没有什么礼物,给您带了一幅字,说是什么前朝的书圣写的字,我也不懂,听说您懂这个,特地给您送来了。”

    黄子诚知道这幅字,其价不菲,本是泰安帝送给太子的。于是黄子诚赶紧说:“太子爷,这太贵重了,况且这是陛下赏给您的。臣不能收。”

    “诶!”太子摆手道:“怎么不能收?父皇给我时就说了,将来留着赏人的。我看给您黄大人最合适!嘿…!”

    黄子诚还是有些犹豫,太子杨兴却不由分说地塞给了他。

    “黄大人我有一事不解,想请教大人”太子杨兴送完了礼,才说道。

    “殿下请说”黄子诚毕恭毕敬地说到。

    “这个南戎和圣城咱们是决定支持。可是如何拉拢呀?”杨兴假装不明白地问。

    “殿下,拉拢嘛!无非就是派人通商,互贸,有些东西以前咱们不卖给他,将来卖给他就是了,比如铁器。有些东西原来贵,现在便宜了!比如布匹,瓷器等等。他们买的多了,依自然就会好起来了!”黄子诚如实地说道。

    “哎呀!这样是不是让咱们有些亏呀!还有别的什么办法没有?”太子又问。

    “太子您不必担心,这些东西利润很大,没有损失太多。另外,和年年的军费相比,这些都是小钱…!”黄子诚还想继续说,忽然觉得有些不对,他抬头看着太子。只见杨兴满脸的意兴阑珊,黄子诚眼睛转了转,赶紧把话头转移说:“不过,太子所言也是有些道理。按前朝的旧历,还有好的策略就是,就是联姻。”

    “哦?!”太子忽然坐起身子,眼睛放光地问:“还有这么个说法?您给说说!”

    “是!”黄子诚回答道,“按前朝的先例,大顺应当找一位公主去与他们王子和亲,或者他们圣城找一位公主,嫁给我大顺的宗室。”

    “哦…!这么说,我家就住着一位公主…!可惜的是她不能结婚!”太子有意无意地说。

    “太子爷,您…!”黄子诚看着太子。

    “嗨…!随便说说!不过,黄大人的联姻之说,甚是有趣!有趣!”太子笑道。

    黄子诚送走了太子,看着太子送来的那幅字,笑着点头自言自语道:“太子爷不凡呀!是个重情义的人!难得,难得!”

    黄子诚又吩咐道:“备轿,去尹府,我要拜见尹元忠,尹大人。”